引子
四川。。。作為天府之國,一直都很想一行,尤其是九寨溝,之前也看到小一,小4的游記,白雪覆蓋下的九寨,別具一番風味。於是在7,8月得知四川發放熊貓卡之際,就和餅確認好准備秋季去,於是早早地申請好了2張熊貓卡。
一開始就確認11月去,因為10月人太多,12月太冷,11月就正好,而且可以作為送給自己的生日禮物,每年11月旅行一次好像已經行程了習慣。。。最終行程定在11月19日(周四)---11月23日(周一),後來也證明真的是很好的日子,從11月初到11月19日,聽成都當地人說,一直陰雨綿綿的,自古就有蜀犬吠日的成語,我們11.19晚上到底成都時,也看到了潮濕的地面。但是翌日便艷陽高照,公交車上的成都大媽們也說那麼久了難得太陽那麼好,特地請假出門曬太陽,由此第一次實地感受到了成都實在悠閑的生活。之前在做功課時就記錄了以下一段文字:
天府廣場的北面有毛主席招手的塑像,成都人民對這個毛主席招手的解釋是:麻將不要打的太大,五塊就好;工作不要做的太晚,五點下班就好。可見成都人的悠閑生活
還有一次,也是最後一天,我們的飛機是下午2點多,於是利用上午的時間在好好看看這座城市。結果再買好紅星兔丁後在車站等車,結果等了20分鐘才來了一輛,站台上也有不少人等這部車,於是蜂擁朝車門方向跑去。
這輛車明顯是脫班了,因此車本身也蠻擠的,但如果放在上海,絕對是有不少人可以擠上去的,然而在成都,偶和餅目瞪口呆地看著眼前的這一幕:只見一個人從前面擠上去後,司機就關了門,而在車門下的成都民眾就這麼眼陣陣地目送車離去,一點聲音都沒有,繼續慢慢走會車站台,開始等待下一部車。
偶和餅當時就想,如果在這裡,暫且不論前門是否會因擠地人太多而關不上,那可能有些空的後門是絕對不會被車下等待的大眾忘記的。退一步,即使真的擠不上,也絕然不會如此平靜地目送車子離去吧
最後偶和餅的結論就是: 成都真的是一座太悠閑的城市,連等車都那麼談定~
話題轉回來,接下來的周六,周日也依然陽光依舊,只有離別的那天,天空又開始陰霾了,也許是舍不得偶們那麼匆匆地就離開了吧 然後偶們的飛機離開成都上空後的不久,這片多災多難的土地又開始了一次4.8級的地震,真不知道,這一次次的考驗何時是終結,我們在遠方,也只有默默地祝福這片土地了。
天府美食美食自然是旅行的意義。天府之國的美食也的確形形色色,種類繁多。
卻非常容易概括起來。就兩點:一、麻辣。二、火鍋。
1.肥腸粉+2.鍋魁
剛到成都的第一天,非常沒有賊膽的選了白湯的肥腸粉,偶們點了一份肥腸和一份肺腸,口味來說,偶更喜歡肺腸。 另外還詢問了一下啥叫“加節子”。
鍋魁算是成都的有名小吃了,非常硬脆的油炸餅。裡面是肉。在肥腸粉裡面泡一泡,趁它半脆不軟的時候咬一口,鮮香可口。
3.糍粑
糯米裹上糖和一種黃色細粉(我也不知道這個叫什麼。黃豆粉?反正滿常見的)。之後切丁裝碗。甜甜軟軟的,非常好吃哦!
4.炸土豆串
顧名思義,就是把小土豆串一串。然後放在油裡面炸一下。重點是調料。刷上一層辣椒油。還是辣椒醬?沒差啦。然後在蘸上一層辣椒粉。也非常美味哦,可惜光顧著吃,忘記拍照了。
5.黃耙+6.小吃套餐
這個正確來說,應該叫葉兒耙,是四川樂山的傳統美食。外包糯米粉,內夾白糖或者肉陷, 大多數人比較推薦鹹味的
口味有鹹和甜2種,我們吃到的應該是鹹的,所以餅說口味比較微妙。
上套餐
這是套餐中的各色小點,大家可以對號入座
這算是劃算也不劃算的小吃套餐了吧。劃算是因為吃到很多種。不劃算可能是因為感覺可能不是很正宗。總之就是吃了很多。卻基本沒覺得很好吃。
三合泥黑軟,微甜。
夫妻肺片辣的不行。
抄手味道一般。
餃子沒吃出感覺,如果一定要說感覺。我覺得東北的酸菜餃子更好吃。
豆花沒有伴開的時候沒有味道。伴開了只剩下麻辣的辣椒醬味道。
湯圓的話,我們下次去七寶吃吧。那裡的湯圓才是真正的經典啊。
豆干沒吃出什麼特別的味道。一般中的一般。
鴨子和兔丁也沒吃出什麼味道來。太一般了。
涼粉和豆花一個味道。估計用的是一樣的辣椒油。
擔擔面干巴巴的,還沒有早飯吃到的無名小店做的好。
還剩一個不曉得名字的泥,土黃色的,不是土豆泥,至少不是單純的土豆泥。比普通的土豆泥來的稀薄。味道不錯。叫五香油茶。
再來張俯視圖。
偶的感覺是套餐這種如果時間緊張就試試算了,有時間的話還是建議一家家地道的吃過來。
6.華興煎蛋面---西紅柿煎蛋面
之前過功課時的一家,正好那天逛總府路就順道彎到王府井後面來了,店面很小,但是顧客一直絡繹不絕。
看來攻略說得不錯。和餅因為還要留著肚子去吃別的美食,所以就叫了2兩分著吃。
我們要了微辣的,但還是麻辣味十足。然後就是酸味,帶點微甜。因為西紅柿的顏色也是紅的。所以整個面看上去是赤紅色的。蠻嚇人的。吃起來倒是口感不錯。辣,麻,酸,甜都結合的恰到好處。如果是本地人肯定覺得很更好吃。因為對於我們這種舌頭還沒有適應麻這種味覺的家伙來說就很遺憾的喪失了回味的資格啦。
8.擔擔面
碗裡面放進麻辣紅油。然後放進煮好的面條。面上再撒肉末(還是叫喳子?)。上來之後自己伴一下。味道也不錯。算是非常當地的食物吧。其實這種非常當地的食物就是吃麻辣紅油好不好。至少我是這麼理解的。面的話也還算筋道。總體來說不錯。沒有辱沒了擔擔面的名聲在外。
9. 劉一手火鍋
成都的火鍋實在太多了,遍地都是。網上做功課的時候知道幾家有名的,按照性價比排下來,蜀九香和劉一手就記住了,正好杜甫草堂旁邊就有一家劉一手,於是就進入了。記得偶和餅告別草堂已經快晚上6點了,誰知進劉一手一看,竟然只開了一桌,心中頓時忐忑,無奈2只腳已經邁入,又有熱情的娜娜,於是就既來之,則安之了。後來的情況證明成都人果然是悠閑,連晚飯都不急,6點半,7點多來吃正合適。後來人漸漸多了起來,不知不覺就差不多坐滿了。
口味很不錯的火鍋。口感和上海的火鍋完全不一樣。很有本地的感覺。蘸火鍋的料是香油,就是麻油啦。裡面可以按照自己的口味加上蒜泥和香菜。還有耗油。據服務的娜娜小姐說香油和耗油的作用一來是冷卻剛剛從火鍋裡面撈上來的東西。二來可以清熱。避免火鍋吃的太燥。而火鍋裡面放的東西也非常的,恩,別致。好吧,其實是我點的別致。牛肉,鵝腸,冬瓜這些都是非常常規的沒什麼好說的。重點在於鴨血和腦花。非常震撼的登場。有pp為證。鴨血很好吃。腦花後來放棄了。這個東西太震撼了。而且也實在是吃不下了。汗
鴛鴦火鍋
成都的鴛鴦火鍋大多是這樣的,不似我們這邊常見的八卦型的,而是在中間挖一個小圓圈作為白湯,歸根結底,既入川,怎麼也要多食紅湯嘛。

鴨血,鮮紅色的。很震撼吧。

再換個角度,點鴨血是因為功課裡的朋友推薦了。一開始點的時候還沒覺得如何,結果娜娜一上菜,偶和餅就震住了這顏色
娜娜解釋說她們這的都是最最新鮮的,所以色澤很好。 後來品嘗下來,味道確實很贊

腦花,更加震撼了吧。
點這個完全是意外,再偶已經點完的時候,詢問餅的意見,餅就隨手一指,要不在來份這個吧,偶也沒仔細看,就勾上去了。待上菜後,繼鴨血之後再次看到這個震撼的東東,連忙招來娜娜問,她說是我們點的,於是和餅再細看,呃。。。原來餅眼滑把腦花看成豆花了
不過既然已經點了,那麼就硬著頭皮上吧,說不定也是一大美味吧 於是大膽地吃了,至於味道嘛,下次大家可以親自嘗嘗
10. 串串香
說道串串香,做功課時就知道是成都的一大特色。 隨處可見大大小小的串串香鋪子,紅漆的矮方桌、小凳子和熱氣騰騰的一鍋紅湯以及那一大把的竹簽把葷的、素的往竹簽上一穿,就構成了成都特別的一景。其實成都的串串香和麻辣燙差不多,前者是自己涮,後者是別人涮好端上來,感覺能自由動手涮可能氣氛和更好吧,而且調味料也更多,可以根據自己口味來。

我們還是點了鴛鴦鍋,這回是普通的八卦型的,後來在白湯裡還撈出了一條不算小的魚,著實驚喜了下,而且整個鍋底因為有魚而特別美味。
PS: 看到那一根根竹簽尾部的顏色嗎?有的是染了一點紅,有的就是青黑色的,四川真的是火鍋的天堂,這些顏色就是每串的標價,青黑色的一毛一串,紅色的一元一串,算是性價比蠻高的了。
11. 青城山涼薯,涼面,豆花
爬青城山到半山時,發現白白的像蘿蔔一樣的東東,價格也很便宜,便買了來吃,餅嘗了之後說小時候在哪裡吃過,很是懷念和喜歡,於是又多買了一些。當地人叫地瓜。有些地方這個叫涼薯。清甜可口。白脆生津。總之是在它的支持下餅才爬上了青城山。口味接近雪蓮果。但是比雪蓮果有更多水分。

另外,還有涼面和豆花,味道也很不錯。涼面很有嚼勁,雖然見底的部分辣了點,偶們還是消滅了
味道不錯的豆花。和上海的豆腐花區別在於加的作料不同。沒有蝦皮啊什麼的。改成了辣椒醬。呵呵
至於涼面,老板說這是他的招牌。所以點了一碗。老板沒有吹牛,果然可以做招牌。很好吃哦!酸酸甜甜的,而且被冰鎮過,所以即使加上了辣也沒有很熱很燥的感覺。極品!我基本覺得這是本次成都行吃到的最好吃的東西了。雖然只有一點點。但是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像。

12。偶的冷鍋魚啊
之前做功課時就十分向往,於是從都江堰回來的晚上,特地打電話會旅舍問地道的冷鍋魚的店鋪位置,而且很幸運離旅舍不遠。
去的途中,餅還被玉林串串香所吸引,先填了點牙祭,串串香的PP都在餅那裡,因為偶相機SIM卡的容量當時已經快滿了。
冷鍋魚,其實還是火鍋的一種。端上來的時候完全沒有熱氣。看起來的確就是一個冷鍋。不過我們不是老外。當然不會被它的外表所蒙蔽啦。裡面的魚撈上來之後可是很燙的。和上海的魚片不一樣,它是段切的。魚刺很少。而且魚非常的鮮嫩。總之,超級好吃。
哦,對了。它和火鍋還有串串香有個明顯的區別。就是伴的作料。不是香油了。端上來的時候我們都很吃驚。因為碗裡面放了香菜,辣椒,蒜片,花椒等等干的作料卻沒有香油。我們還抓了老板娘來問。結果被告知是倒冷鍋魚裡面的湯進去的。小二哥上來的時候問我們要多少辣。我們很沒有骨氣的說微辣。小二哥還楞了一下呢。呵呵。
不過他還是滿足了我們的要求。用漏勺和湯勺以一種非常藝術的方式盛了湯汁出來。果然是微辣的。高手!
其實說是微辣,從那個紅油鍋裡撈出來的,怎麼可能只有微辣呢,不過是自我安慰罷了,後來還有件趣事:偶們為了解辣,問小二哥有沒有冰飲? 小二哥當即愣在哪裡:"冰飲?!!" 還特地重復了一遍,MS好像從來沒有人這麼問過。後來我們點了2聽小二哥推薦的清河源的竹質飲料,口味清新怡人,很好喝。說了那麼多,大家等急了吧,上PP了。

還等啥,馬上開動了。魚很嫩,配合著紅湯口感很好。不過還是被辣著了一點,於是讓服務意識超好的小二推薦了飲料---清河源的竹汁飲料,十分好喝

看到這片紅色。。。你應該能想像偶和餅說微辣的感受了吧。
另外,店裡的服務很好,有免費的小點心,銀耳羹送,而且還是無限暢飲的,後來經過觀察,感覺那個“三人以上只是針對免鍋底費用的”,於是嘗了銀耳羹,麻花和蛋卷,蛋卷味道有點奇怪,麻花很不錯,又香又脆,可惜偶的肚子已經被魚門填得很滿了,實在沒啥多余得空間。 銀耳羹裡放了不少枸杞,老板還是蠻大方得,味道也算中規中矩。


以上2張分別是餅和偶的食盤,大家可以猜一下哪盤是餅的,哪盤是偶的,其實熟悉偶的人一看即知了
消滅了90%的魚後,肚子終於再也塞不下了,於是只能忍痛放棄仍然沉浸在鍋底的美味,雖然應該都是些雜碎。
13. 三大炮
算是成都特色美食了,由於在拋扔糯米團時,如“彈丸”,發出“當、當、當”的響聲,故名“三大炮”。
我們再錦裡嘗的,看到那些小碗了沒,將糯米團拋到上面,然後團子在彈到後面的筐裡面。

口味的話,和之前的糍粑差不多,不過多了焦糖。

14。棒棒雞和紅星兔丁

這是棒棒雞,口感蠻不錯的,而且不太辣,中午同事都很喜歡。

兔丁,話說成都人很喜歡吃兔頭,不過偶和餅還是沒有忍心去嘗試
14. 張涼粉
在成都,說起洞子口張老二涼粉,知道的人很多,這也算是當地的一家老店了。 洞子口張老二涼粉位於人民路旁的文殊坊內,當初做功課時就久聞大名了,因此在成都的最後半天,特地趕赴文殊院,去嘗了一下。

這是家老字號的國營老店,店堂小、座位擠,但是味道不擺了。門口一堆堆的人都是排隊等位子的,還有好多人端著碗站著吃。
按照攻略上的推薦,偶毫不猶豫地點了甜水面,餅點了黃涼粉。

右邊白色的是甜水面,也是最推薦的。它的特點在於其口感筋道,真的有中華小當家裡面那種面條在唇齒間彈開的感覺,獨特的甜辣味令人口舌一新。下次去成都偶還要去吃。
左邊黃色的黃涼粉,很滑爽,就是辣了點。據說成都還有家傷心涼粉,辣得真能讓人“傷心落淚”。

這是坐在對面得當地MM點得,好像叫米涼粉。雖然叫涼粉,但其實是道熱菜。光滑方正的米涼粉泡在紅油湯裡,配上點點翠綠的蔥花,讓人感覺珠圓玉潤,秀色可餐。
15. 韓包子

成都很多美食都是以姓開頭,比如賴湯圓,鐘水餃。韓包子自然就是由一位姓韓得師傅做得,因為美味而成名。

偶和餅在逛總府路時買了個嘗,因為還要留著肚子給其他東西,就買了一個。
餅的評價是包子皮太厚了,偶覺得可能當地人就喜歡這樣吧,第二天我們早餐的包子也是厚皮的。雖然皮不咋地,裡面的肉倒是不錯,應該不是豬肉。
16 .糖畫
差點把這個漏了。哈哈
糖畫當然不稀奇。稀奇的是餅竟然轉到了龍。餅自己也一直以為這個是不可能有人轉到的也。哈哈
不過那個師傅畫的好簡單哦。不過還是做到了基本傳神。勉強就原諒他了。
這個和之前在南京棲霞山上LIN叔買給爪子的是一樣的,只不過餅是花了4元順手一轉,結果竟然轉到了最大的那條龍 太厲害了!有PP為證

不偏不倚,就是龍了,連師傅都很驚嘆呢

看到師傅的攤子,還有立體的糖畫呢

糖畫攤子的旁邊還有吹糖人的攤子,偶很好奇工藝,可惜價格實在不菲,只能放棄。
呃。。。先到這裡吧,3天的時候還有很多美食沒吃,只能期待下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