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哥窟的震撼
對柬埔寨的第一印像是海關官員訕笑著用可笑的漢語發音說‘小費’,我也訕笑著回應‘I can’t understand’,也就過去了。
吳哥之大,雖然早有准備但是親眼見後還是感到震驚。以一般的經驗一處名勝古跡該玩多長時間?幾個小時、半天還是一天?可要想把吳哥簡單的走一遍,最少需要三天的時間,而且每個地方都要限時,不能看得太細,一些小景點還必須舍棄。做為古代遺跡,其規模之大可謂絕無僅有。
游走在吳哥窟整體感覺上像極了打古墓麗影游戲,班黛哥蒂、聖劍寺、巴榮寺、巴肯山、崩密列……每到一個新的景點,就像游戲中進入到新的一關,巨大宏偉的場景突兀地展現在眼前,散發著神秘的氣息,讓人興奮地投入其中去探求去發現。當把一處景點內的路線全部走完,終於可以松一口氣,過關,再奔赴下一景點去打通新的關卡。反復幾次,不覺已是日落黃昏,筋疲力盡地回到暹粒的旅店休息一晚,嘗試一下東南亞風格的美食,期待第二天新的發現,這就是在吳哥的每天游程。
走的多了,逐漸的感到一種震撼。
在這裡每個景點都可以見到全世界各種族不同膚色的人錯雜在一起,歐美的、日韓的、印度的、還有很多中國人——來自台灣大陸香港的。本地人似乎並不顯眼,除了三輪摩托司機、住在高腳屋裡的農民,讓人印像最深刻的是游走在景點中間賣明信片和索要美金糖果的柬埔寨小孩,總讓人回憶起在海關的經歷。全世界‘民族大家庭’的成員們彙集到一起,來看的是一個‘遺跡’,一個‘廢墟’,一個失落文明的遺跡,一個失敗民族的廢墟。游客們外表看上去全都彬彬有禮,不知道他們是否會發出相似的感慨?
當高棉民族建設吳哥城的時候,他們可以和世界上任何民族比肩而立,他們占據了東南亞大片領土、他們建設了工業文明前全世界最大的城市、他們建造了可以跟金字塔相媲美的偉大建築,同時期的歐洲、中國、日本、印度等等民族都沒有這麼偉大的建築。他們曾經的成就讓今天的世界都驚嘆不已。
但是,現在的柬埔寨是世界上最窮的國家之一,除了他們的種族幾乎被自己人滅絕值得大書特書之外,在近現代史上他們無足輕重。他們有如此輝煌的歷史,可是他們卻把自己的祖先遺忘得一干二淨,到了無知無覺的地步——當地的農民數百年來甚至認為這裡是鬼的世界,是神靈們自己建造了自己的神像。對他們歷史細節的描述還要到中國的古籍中去找。輝煌的歷史、偉大的祖先帶給他們更多的應該是自豪還是悲哀?亦或是無奈?穿梭在廢墟間的小孩和蒼煙落照下的斷碣殘碑,讓人想起李白‘襄陽歌’中的詩句:淚已不能為之墜墮,心亦不能為之哀。
很想PS一個場景:把美國白宮變成一片廢墟,倒臥的石柱散落一地、植物的藤蔓纏繞在它巨大的圓頂上,幾個白人小孩赤身在乞討,邊上全是衣著光鮮的黑人游客在排隊觀光。如果這只是搞笑,把白宮變成故宮,乞討的變成中國小孩,這樣的照片對我們是不是有點震撼了?今天的吳哥窟其實就是這樣一個真實的場景,如果古代強盛的高棉王國的國王們看到今天如此這般的情景,他們一定更加震撼。

(祖先的神劍武士與今天的吳哥小孩)

(安詳的美女雕像)

(木屋中哭泣的嬰兒)

(崩密列的導游小孩)

(吳哥窟的清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