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
13.00分東方餃子館。這個店簡直就是我在哈爾濱的食堂之一。中午還是要了一份餃子,還有當地比較出名的“熏大馬哈魚”。出名的美食未必都像它的名氣那樣,大馬哈魚就是這樣的,看上去有些像南方的醉魚的形狀,吃到嘴裡,口感軟,可以是因為大馬哈魚的脂肪含量比較多的緣故,沾點醋吃吃還過得去。
15.00分從中央大街溜達到火車站前的果戈裡大街。果戈裡大街,花園街,大直街,都是當年哈爾濱俄國人聚集的地方,當時的俄國鐵路工人多數是住在現在的花園街。在這幾條街轉轉,居然發現了一個東正教的小教堂,厚實的牆體,寬闊的窗台,典型的俄式風格。
17.00分果戈裡大街的“老上居”,酸菜白肉煲,不錯,地道,吃的舒服。
18.00分索菲亞大教堂。燈光下的索菲亞大教堂,漂亮!標志性的洋蔥形像,更加體現出東正教風格,表面粗糙的磚石,和金碧輝煌的洋蔥頂,形成了巨大的對比。就像他們壯實的俄羅斯大媽和漂亮炫目的俄羅斯美女。
19.00分中央大街。周六,今天的中央大街的行人多了起來,路中的有些地方的雪已經被抹掉,露出了下面的石階路。旁邊的路邊空地有一幫阿姨大叔在蹦擦擦。還是去了塔道斯,還是大吃了一頓,燴羊肉,莫斯科沙拉,天氣冷,要多吃點,補充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