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一早就計劃2010年春節要外出旅游,目標一開始依然鎖定的是東南亞熱帶海島。然而,錯過最初的訂票良機後就只見機票一路上漲。我怒!俺不去了還不行嗎?
不去海邊,那去哪兒呢?“西藏!”腦海裡突然就冒出了這個地方。
“我要去西藏。我要去看布達拉。”——一直是心中一個夢,卻也只是個夢,因為它太神秘太遙遠,就像是小時候“長大要當科學家”這種夢想一樣,常掛嘴邊卻從沒有真的具體去計劃過什麼。LG小怔了一下後欣然同意。於是懷著激動的心情開始做安排。最後報了個西藏全景游的團,拉薩,林芝,日喀則各兩天,火車往返。
新年篇
年二十七晚上的火車從上海出發,要坐近五十個小時。過了西寧後臥鋪車廂裡就基本都是去西藏旅游的年輕人了,認識不認識的都熟絡起來,大家的心情都是一樣的激動熱切,車廂裡也熱鬧得很。而隨著海拔的升高,高原反應開始在車廂裡漫延,等過了唐古拉山口,絕大部分同志都倒下了,車廂裡變得靜悄悄的。我也沒能幸免,頭疼欲裂。這是雪域高原給大家的見面禮還是下馬威呢?
火車跨過廣袤的草原荒漠,翻過連綿的高山雪峰,越過冰封的河流湖泊,在年二十九晚上抵達薩,晚點約一個小時。一出站,迎接我們的就是全副武裝的武警戰士,手持防暴盾,兩兩一組背靠背的站在道路兩側,嚴陣以待。偶還是頭次見此陣勢。
跟導游及其余八位團友會合後就到賓館住下了。頭痛加上無比干燥的氣候,一夜幾乎無眠。而LG本就有輕微的哮喘,呼吸更是難受,後來他說當時他唯一的念頭就是要回上海。好在第二天我們的症狀都減輕很多。
由於是大年三十,又適逢藏歷新年,這天的布達拉宮和大昭寺都不開門接待游客,而且飯店商鋪什麼的大多數都不營業,導游樂得輕松,就把一天的拉薩自由活動改到今天了。在八廓街零落開著的鋪子間車了大半天,什麼瑪吉阿米啊,光明甜茶啊都關門了。
晚上的年夜飯還是要稍微正式一點的,導游不管我們,我們就自己想辦法。在一開店的當地小老板的指點下,我們十個人找了家叫“泰成大酒店”的挺有規模的清真飯店吃了個年夜飯。大家都想到來這麼遙遠的西藏過新年,至少在這方面是性格相投了,相互之間就覺得格外的親切和有緣份,席間雖然是以茶代酒,但氣氛依然熱烈。說到各自來西藏過年的原因,大部分跟我們一樣,一衝動就來了。也有計劃多年這次才得以成行的。還有的是就衝漢藏歷新年在同一天這麼個特殊日子而來。而各自的家人對於這樣的行為,支持有之,寬容有之,強烈反對也有之。不管怎麼樣,大家最終都來到了西藏一嘗多年夙願。
飯後回到賓館,春晚看到半路,停電了(在拉薩的兩天半時間,天天都要停一停電的)。於是早早睡了,為明天的活動養足精神。有團友晚上到樓頂去看拉薩城裡的煙火了,據說很絢爛。
初一的晚飯也是自己解決。我和LG想吃藏餐。打的到了德吉路,還真發現一家“藏家樂”,在一個叫“金運一區”的小區裡。只是這個時候老板已經回家過年去了,這裡就租給了這個小區在搞新年活動。我們本不欲打擾,卻被藏族朋友硬是熱情的迎了進去。屋子的大廳裡有很多人在喝酒唱歌好不熱鬧,都是小區裡的藏民。我們被讓到裡面一個空房間裡坐下,茶幾上擺了很多點心,不少是藏家自制的,像奶渣啊,風干牛肉啊,等等。我們也不客氣,青稞酒、酥油茶、甜茶每樣都要了一杯,個人覺得都挺好喝的。據他們說這青稞酒是自個家釀的頭道酒,味道比外面買的要更醇更香,可惜我倆都是不怎麼喝酒的,也不懂,只知道口感很柔和,酒味也不重。不過我們也不敢多喝,怕高反啊。
不時會有人來敬酒,我們意思一下他們也不會強勸,然後坐下來聊會兒天,普通話不標准也不要緊,連比帶劃連蒙帶猜就好,我們就只會說“扎西德勒”和“土機器”:P。一位大媽告訴我們她身上穿的藏袍是她媽媽傳給她的,有五十多年了,每年就過年的時候穿一次,平時很仔細的保管,所以這麼多年也不壞。她還很驕傲的給我們看她腳上的藏式繡花鞋,是她親手做的,真的很漂亮,繡花很鮮艷。當我們提出要跟她合個影的時候,她還有點靦腆,但看得出很高興,一個勁說可惜她漂亮的帽子放在家裡沒有戴出來,真的很純樸可愛。
一個大叔端了出“切瑪”(一種五谷鬥,在繪有彩色花紋的船形木盒左右分另盛放炒麥粒和酥油拌成的糌粑,上面插上青棵穗和酥油塑制的彩花)。我們照他們說的抓一點鬥中的糌粑和青稞對空拋撒,然後品嘗少許並說“扎西德勒”,這是他們迎接客人的一種儀式吧。由於表達不是很暢通,我們是搞了半天才搞明白是怎麼做的。
當我們准備告辭時,這個小區的主任來了,是個叫卓瑪的美女。到底是領導啊,敬酒都一套一套的,我們終於沒有逃掉。因為她會端著酒杯,旁邊還有個大嬸提著酒壺,兩人給我們唱起了祝酒歌。而喝他們敬酒也有規矩,叫“三口一杯”。開始我LG以為是分三口干掉一杯,所以就先喝了一大口,結果實際是喝一口就添滿,如此三口後再一杯干盡。我吸取了經驗,一口就只抿一點。
當我們最後離開這其樂融融的屋子,心情都輕快飛揚。遺憾的是當時我們沒有帶任何可以送人的小禮物以表達我們的謝意和喜悅。我想這次的經歷會一直印在我們的心裡。
(都是招待我們的哦)

(就是這位可愛的大媽哦,其實可能叫大姐更合適吧)

(這是格桑,來自日喀則)
(這就是“切瑪”)

(這就是“切瑪”)

(藏族的特色面點)
(豐富吧?)

(吃的喝的都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