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賞鼓浪嶼
只是想讓匆匆的腳步暫時歇歇,只是想再次吹吹南太平洋鹹鹹的海風,只是想讓暖濕潔淨的空氣保養一下病痛很久的呼吸道,只是想印證一下易中天筆下中國最溫馨漂亮的城市廈門比起我喜歡的三亞、香港到底怎麼樣,只是簡單地想把自己的軀殼放逐到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遠遠地逃離開命運強加給我的無奈和憂傷。
只是想住在美麗鼓浪嶼的百年別墅裡看花開看霧起聽濤聲聽細雨。
鷺江把鼓浪嶼與塵世間不遠不近地隔離開來,讓這個遺世獨立的小島變得可望而不可及,上鼓浪嶼只能通過輪渡唯一的方式。到鼓浪嶼的時候,天已黑透,夜晚的輪渡像游走在畫中,廈門鷺江道璀璨的霓虹燈與鼓浪嶼迷離的燈光隔岸相望,左舷邊是整齊的現代摩天高樓,右舷邊卻是暗紅色圓圓的八卦樓。無論從方位還是距離還是燈光來講,真的與香港島輪渡橫穿維港過九龍紅墈碼頭的感覺非常之像。
在鼓浪嶼的每一天早晨,都是被鳥兒的嘰嘰喳喳聲驚醒的。天剛亮,推開窗戶,我住的1930咖啡旅館的花花草草們掛著露珠,把潮濕清新的空氣爭先恐後地推進我的肺腑,海風輕輕的唱著柔柔的歌,眼前是一片別墅群,所有的別墅裡都綻放著美麗的花朵,花兒打破了老房子的沉悶與憂郁。
叫醒寶寶,打開大門,門外是幽靜的小巷。從龍頭路的盡頭出發,踱過泉州路,紅彤彤的幸福天空與鮮花垂地的悠庭小築就在前邊相對而立。“轉角遇到愛”多麼可愛的標志。天有點陰沉,太早了,一個別的游客也沒有,我即興亂走,舉著相機走走拍拍,把鼓浪嶼的名園與名館都一一記錄在手中。鼓浪嶼非常小,只有不到兩平方公裡。街道比我們家裡的小巷還窄得多,幾步一轉彎,轉彎上下坡,路的兩邊大多是三層的別墅,紅色、黃色、藍色、灰色的別墅把原始的古拙風貌或新修的精致面容毫不吝嗇地展現給路人,把歲月的蒼桑默默地藏在心底。在一座像是久已空置的園子外我久久地神往,無限想像當初住在裡面的紳士和淑女倚樓談笑、對坐小酌的情景。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一個世紀的風霜把大家族的故事侵蝕成一段往事,故事裡的帥哥美女已化成一把灰塵,只留下悵然路過的我等游客和情愛不散的靈異故事驚悚路人。園子內外綠色的植物非常多,陽台上各種花朵燦爛得讓天空失色,有許多大榕樹或占據街頭,或從園子斑駁的牆裡伸出深綠的幾枝。
突然,落雨了,雨點還不小呢。我才發現,沿著上山的路我已越過琴海莊園走到雞山路了,可是,我們要怎麼回去或走到我准備去的海邊呢?出來的太早,心底的興奮太盛,竟然忘記帶上地圖。只好憑著第六感往下山的路走,天啊,我感覺是沿著來路返回的,可是只走了一個路口,就發現迷路了,我這麼認方向的人竟然迷失在錯綜復雜的鼓浪嶼小路上了。幸好,這時雨停了,我看到了喜林閣。
跟著一位好心的大姐,從喜林閣一路向下,下了好多台階之後,哈哈,終於找到了我想到的港仔後浴場。浴場也沒有游客,一位老人在清理海中衝上來的垃圾。坐在沙灘的礁石上,看著寶寶拿泡泡槍吹泡泡玩,一個個透明的泡泡被海風吹著四散飛逸。離開港仔後,我又勇敢地摸索著道路往回走。這次大方向沒錯,從海後路到市場路順利回到1930。這時,我突然明白了鼓浪嶼的路,看來我真不是蓋的,好多人在這裡住多日都找不到這些沒有方向彎彎曲曲的路,我一早晨就搞明白還算不錯。此後,我再也沒有在鼓浪嶼迷過路,卻好想迷失的這段時間,慢慢前行,沒有目的,只是看著舊的別墅,到處游走。
白天過海去廈門玩了一會,回島時已晚上8點了,游客基本散去,龍頭路的鬧市也安靜了許多。鼓浪嶼的雨說下就下,說停就停,沒有任何預兆。順著福建路向前,兩邊的小店已快打烊。雨絲密密地斜落下來,穿過昏黃的燈光,濺在窄巷的地面上,走過海天堂構的後門,空無一人的街上只有我和寶寶的腳步聲交織著雨聲。福建路的盡頭就是緣中園了。西式的別墅,中式的庭院,舒服的大床,讓我的開心無比。
晚上,坐在露台的木椅上,被黑黝黝的西邊傳來海波的哼唱與溫厚的海風若隱若現地包裹著。日光岩與八卦樓各據一邊,燈火通明。泡一壺花草茶,看著寶寶在搖椅上慢慢地蕩著。心裡一片澄澈明淨。
鼓浪嶼的美景,用文字無法表述萬分之一。我享受的美麗,是沒有游客打擾的安靜時刻,那是鼓浪嶼的本來面目,需要住在島上慢慢感受和體會。至於八卦樓,因為博物館已搬走,所以只剩下風琴博物館;菽莊花園固然是江南園林的小巧雅致,裡面的觀復家具博物館和鋼琴博物館自然也是非常好的,可是因為這些地方都是游客匆匆,萬頭攢動的景點,所以我倒覺得乏善可陳,都是走馬觀花地進去淺面。不如小雨中穿行在龍頭路上,喝一杯馬拉桑的美味橙汁,吃一碟鮮美的海蠣煎和土筍凍來得有意思。還有黃勝記的肉脯,椰子味的小餡餅都讓我回味至今。
美麗的鼓浪嶼,溫馨浪漫的鼓浪嶼,一直以為只有夢中才會有這樣的地方。

(美澤樓現在是咖啡館了)

(斑駁的老房子)

(清晨,小巷無人,分外安靜)

(緣中園的對門)

(福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