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爾隨筆》之八:
沙阿王朝覆滅的啟示
2001年6月第一天的清晨,我像往常那樣打開電視機,一邊吃早餐一邊看早間新聞,一則來自尼泊爾的消息令我驚訝不已:前晚加德滿都市中心的納拉揚希蒂宮(Narayanhity Royal Palace)發生了一樁驚天命案,比藍德拉國王(King Birendra)一家以及眾多王室成員被槍殺身亡。

(比蘭德拉國王全家)
接下來發生的事情更加撲朔迷離,尼泊爾軍方最初對外宣布:前晚王後艾什瓦爾雅(Queen Aishwarya)與王儲迪彭德拉(Crown Prince Dipendra) 在選擇王妃問題上出現了爭執,王儲一怒之下槍殺了全家,然後飲彈自盡,但自殺未遂被送到醫院急救,王儲就醫期間由王叔賈南德拉(Prince Gyanendra )出任攝政王,代理國王職務。當天傍晚,所有遇難王室成員的遺體在未經法醫驗屍的情況下,被立即送往加德滿都東郊的帕斯帕提那神廟(Pashupatinath Temple)火化,沒有舉行任何國葬儀式。
隨後,攝政王賈南德拉對外發表一份聲明,宣稱比藍德拉國王和另外7名王室成員被殺,是因槍械意外走火引起的。他說:“根據我們接到的消息,他們是因自動武器意外走火而受重傷,過後在醫院逝世。”天下一片嘩然,幾乎所有報刊都指斥他的說法荒謬且不合邏輯。民眾陸續走上街頭示威,包圍王宮和首相府,要求政府查明真相,內政部宣布在加德滿都及鄰近的勒利德布爾和巴克塔普爾實施戒嚴,時間從下午3時半至隔天清晨5時,軍警奉命對觸犯戒嚴令而拒捕的暴民格殺勿論。
據印度媒體報道,事發當晚賈南德拉親王沒有依照慣例出席每周五的王室家宴,而是意外地到尼泊爾南部城市博克拉修養,賈南德拉的兒子帕拉斯王子(Prince Paras)在發生槍擊的幾分鐘之前恰巧離開宴會廳,比藍德拉全家人全部飲彈身亡,而賈南德拉的妻子卻只是手指受了點輕傷,難道這些都是巧合嗎?另有報道揭露,王儲迪彭德拉被送往醫院急救時,有目擊者看到王子是背部中槍,一個自殺者怎麼可能會擊中自己的背部呢?而且,有人發現事發當晚加德滿都機場曾經被關閉,王宮與外界的電話等聯系也完全被切斷。在首都加德滿都,絕大多數人都認為王儲並非真凶﹑他是無辜的,媒體普遍懷疑親王賈南德拉和兒子帕拉斯才是這一事件的主謀。

(賈南德拉國王加冕)
兩天之後,官方宣布王儲迪彭德拉傷重不治去世,由攝政王賈南德拉繼任國王。2001年6月4日,在外界一片質疑聲和民眾抗議聲中,賈南德拉在加德滿都的舊王宮(杜巴廣場)舉行隆重的加冕大典,正式登上了王位。新任國王從舊王宮乘坐大像回到納拉揚希蒂宮(Narayanhity Royal Palace),沿途大批軍警戒備,沒有歡呼鼓掌的百姓。王宮外爆發了大規模的抗議活動,憤怒的人群試圖衝進王宮阻止加冕典禮,有抗議群眾被警察槍殺。

(賈南德拉騎像走過冷清的街道)
王室喋血案的爆發恰巧處於尼泊爾社會轉型的關鍵時刻,尼泊爾是世界上少數幾個最為貧困的國家之一,人均年收入僅為不足210美元。進入九十年代,尼泊爾經濟發展一直不如人意,國民生產總值徘徊不前,有些年度不升反降,農業更加令人擔憂。1999年5月,大會黨在尼大選中獲勝,以巴塔拉伊為首相的新政局制定了一系列克服貧困發展經濟的政策與措施,但是由於國內政局不穩,各黨派互相爭鬥拆台,收效甚微。再加上尼泊爾各級政府內貪污成風,現任首相柯伊拉腊也卷入了一起貪污醜聞面臨調查,而境內暴力事件也不斷。
比藍德拉國王(King Birendra)1945年12月28日生於加德滿都,在印度接受8年基本教育後,1959年到1964年,在英國伊頓學院留學,後曾到日本東京大學參加短期課程,又到美國哈佛大學留學一年,研究政治理論,是尼泊爾第一位受過正規教育的君主。
八十年代末,在中國民主運動和東歐民主運動影響下,尼泊爾的民主運動風起雲湧,爆發了聲勢浩大的“人民運動”,群眾紛紛走上街頭要求結束國王獨裁統治,由人民直接選舉國會和政府,在尼泊爾大會黨、共產黨聯盟等中間和左派政黨領導的群眾示威壓力下,比藍德拉國王順應民意,於1990年頒布新憲法,實行英國式的君主立憲制,把權力移交給多黨國會,因此而贏得民眾的愛戴。
比藍德拉國王放權後對國家仍有相當大的影響,根據新憲法,當國會出現各黨勢均力敵的局面時,他有權委任首相,弱勢的政府須靠他支持。新憲法實施的十年間,朝野爭吵不休,他在執政的大會黨和在野的共產黨之間扮演調解人角色,一直緊守本分,維護剛建立的民主制度,從未有越權干政,而是把大部分閑暇時間用於繪畫和騎馬。
1996年由於政見不合,尼泊爾共產黨聯盟內部發生分裂,其中一個激進派系聯合馬列(毛派)發動“人民戰爭”,號召人民起來反對地主、鏟除貪污,受到許多不滿現狀的農村貧困青年擁護,起初只有幾百名成員,迅速發展狀大,成為一支擁有數萬名游擊隊員的強大軍事力量,幾年來內戰造成大量人員傷亡。政局的持續動蕩,王室內部強硬勢力開始抬頭,比藍德拉國王面臨來自王族內部的壓力,但對王室內部要求收回權力的呼聲,國王始終不為所動。
1987年4月14日,迪彭德拉王子已經年滿15周歲,被父王宣布為王位繼承人,1990年1月3日,迪彭德拉王儲剛剛成年便繼承了父王的部分權力。正是在這一年,尼泊爾爆發了大規模的“人民運動”,比藍德拉國王被迫同意實行君主立憲的多黨議會制,國王的權力受到了削減,“人民運動”導致了尼泊爾政治局勢的動蕩,迪彭德拉王儲對於王室大權旁落心有不甘,認為這都是民主政治惹的禍,敦促國王完全恢復君主立憲制度,但遭到了父王的否決。
王後艾什瓦爾雅對比藍德拉國王所作所為也是極為不滿,艾什瓦爾雅出身於強大的拉納家族(該家族曾經控制尼泊爾政壇長達百余年,並將沙阿王室驅逐到印度避難),與比藍德拉國王優柔寡斷的性感完全相反,艾什瓦爾雅王後作風強悍且喜歡干政,以往官員的任命均要得到王後的首肯,實際是沙阿王朝真正的掌權者,有消息說雙方已經失和,國王衛隊與王後的衛隊曾經發生過衝突。
比藍德拉國王的二弟賈南德拉親王,更是一位野心勃勃,眷戀舊日的專制王權的人物,隨時准備推翻目前的君主立憲體制。1950年11月,尼泊爾政壇爆發衝突,長期把持首相職位的拉納家族發動政變,趕走當時的國王狄裡布凡(King Tribhuvan)、王儲馬亨德拉(Crown Prince Mahendra)和王孫比藍德拉(Prince Birendra),立第二王孫,只有三歲的小王子賈南德拉(Prince Gyanendra )為國王,不僅為其舉行了正式的加冕儀式,而且還以其名義發行了新的貨幣,並為小國王撥付了30萬盧比的國王預算。可惜,這位小國王只做了不到三個月就下台了,拉納家族便在印度政府的壓力之下交出權力,由國王狄裡布凡重新回國執政。有消息指王宮慘案發生前幾個月,在王室的例行聚會上,賈南德拉親王曾經與比藍德拉國王圍繞收回王室權力一事爆發激烈爭吵,雙方不歡而散。
賈南德拉親王的兒子帕拉斯是王室成員中一個臭名昭著的死硬分子,品行遠比堂兄王儲迪彭德拉更加遭人唾棄,他不僅多次酒醉駕駛,而且數次對攔截檢查的警察大打出手,包括直接駕車撞擊警察,以及用手槍向警察直接開槍。2000年8月,帕拉斯酒醉駕車直接撞死尼泊爾最著名的歌星普拉萬-古龍(Praveen Gurung),導致成千上萬的青年包圍王宮,要求懲辦凶手帕拉斯,政府迫於壓力,成立了一個警方調查小組,卻始終沒有下文,最後有一名尼泊爾士兵站出來承認自己是凶手。帕拉斯堅決要求取消君主立憲,改為國王直接任命政府對王室負責,回到以前國王獨裁統治的體制。
正如大多數人所預料的那樣,賈南德拉國王上台伊始,便開始尋找一切機會復辟王權。2001年7月,首相柯伊拉腊由於涉嫌貪污舞弊醜聞,加上處理王室槍擊案不利,在反對黨發起的抗議浪潮壓力下辭職,由同樣來自大會黨的領袖德烏帕(Deuba)繼任首相職位。2002年5月,賈南德拉積極支持德烏帕解散1999年選舉產生的國會,但五個月後又以領導政府不利為借口,罷免了德烏帕的首相職務,第一次將權力收歸國王行使,但後來迫於各種壓力,不得已又重新任命了多黨派協商組建的內閣。

(胡主席親切接見賈南德拉國王)
賈南德拉國王上台後不斷受到印度、美國的強烈批評,為了抗衡外來壓力,他積極發展與中國的關系,2002年7月,賈南德拉訪問北京受到國家主席江澤民,國家副主席胡錦濤的熱情歡迎,被親切地稱為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中國領導人表示:中國人民堅定地支持尼泊爾王國政府,反對外來干涉,代領全國人民走具有“尼泊爾特色的”發展道路,中國政府是當時支持賈南德拉國王的少數幾個國家政府之一。
從2002至2005年,賈南德拉先後任命、撤換了三位首相。2005年2月1日,國王賈南德拉以“打擊共產黨游擊隊不力”為借口,再次解除德烏帕的首相職務,隨後於4月27日由警方於加德滿都的住所將其逮捕,指控的罪名是挪用“首相救濟基金”作為德賽節開支,要求其接受皇家反腐敗委員會的調查。最後,德烏帕首相被判處兩年有期徒刑關進監獄。
這一次,賈南德拉徹底收回了民選政府的全部權力,解散政府和國會,任命一個自己直接控制的內閣,他聲稱“多黨制議會民主”不符合尼泊爾國情,德烏帕政府軟弱無力,既無法協調反對黨安排議會選舉,又無法堅決地平定反政府游擊隊分裂祖國的叛亂,在這個克艱、克難之時,他必須義不容辭地肩負起領導國家恢復和平和秩序的重任,並呼吁全體人民最緊密地團結在以他為首的王國政府周圍,堅決地打擊一切分裂國家的反動勢力。他表示:我相信在新的王國政府堅定領導下,三年內一定可以在尼泊爾恢復“和平和有效的民主”。隨後,賈南德拉的王國政府頒布了一系列法令,以威脅社會安定團結為名,限制公民發表批評政府和領導人言論的權力,規定任何出版物必須事先經過政府審查,舉凡批評政府方針政策,呼吁多黨制議會民主,揭露政府和官員貪污腐敗,濫用權力行為等,一律以煽動、顛覆國家罪逮捕法辦,政府在平暴期間有權居留、逮捕、關押任何危害社會的壞人。賈南德拉指出,當民主與發展相衝突時,這是恢復國家和平的必要的一個步驟。
2006年4月,各黨派聯合起來在加德滿都發起反獨裁大罷工運動,賈南德拉政府頒布宵禁令,以槍彈和催淚瓦斯回敬示威人群。在印度和美國的制裁壓力下,4月21日賈南德拉被迫妥協,宣布准備將政府權力移交給由各黨派挑選出的內閣,這一次各黨派不再上當,一致拒絕了國王的建議,要求成立制憲國民大會,由一個立法機構決定國王在未來國家中的地位。4月24日,國王發表全國電視講話,宣布恢復先前遭到他廢除的民選國會。
2006年6月10日,國會通過決議剝奪國王大部分權力,包括否決法令的權力,一切行政權力歸議會民選的總理,使國王成為一個名義上的國家元首。2007年3月,原本擁護君主立憲制的首相柯伊拉腊,公開表明賈南德拉國王應該下台。8月23日,過渡政府宣布將賈南德拉繼承比藍德拉國王的所有財產,包括納拉揚希蒂宮(Narayanhity Royal Palace)收歸國有。賈南德拉在接見日本報紙記者采訪時駁斥到:“這一決定根本不反映主流民意,這是不民主的”,他認為國家法律和秩序正在惡化,並質疑過渡政府管理國家的能力。

(已成為孤家寡人的賈南德拉)
隨後,賈南德拉國王到加德滿都東郊的帕斯帕提那神廟(Pashupatinath Temple),參加印度教濕婆神節的慶祝活動,護送的車隊遭到沿途民眾投擲石塊的襲擊。當賈南德拉進入神廟時,有大批民眾抗議王國政體並辱罵國王。當他祈禱完畢從東門出來准備進入坐車時,暴雨般的石塊再次襲來。為保護賈南德拉安全,警方調來大批軍警戒備,由於警察長期封鎖寺廟入口,使許多原本在寺廟外排隊等待進入寺廟朝拜的信眾也失去耐性,加入了抗議的行列。
2007年7月7日,王室舉行盛大的國王六十大壽晚宴,所有政府官員均拒絕出席,歐盟等西方國家大使也一致抵制這一活動,尼泊爾沙阿王朝逐漸走向終點。2007年12月24日,臨時國會宣布,根據各黨派與叛亂的尼共聯合馬列(毛派)游擊隊達成的和平協議,尼泊爾君王體制將於2008年終結,尼泊爾走向共和。
2008年5月27日,臨時國會決定限令賈南德拉十五天內搬離納拉揚希蒂宮(Narayanhity Royal Palace),並決定第二天召開制憲國民大會。5月28日,制憲會議以壓倒多數(560票對4票)通過表決,宣布尼泊爾實行共和,徹底廢除君主制度。6月11日,賈南德拉搬離納拉揚希蒂宮,並交出其擁有的鑲嵌鑽石和寶石的王冠、權杖等皇家財產,在他黯然離去之後,納拉揚希蒂宮隨即成為國家博物館對公眾開放。
(更多精彩照片,詳見本人博客:http://***/s/blog_6393a0af0100hod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