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植樹節,老天也配合著下著小雨。從早報上得知,從蘇北不遠千裡運來的銀杏樹昨晚連夜栽在中山路上了,為的就是怕下雨衝淡了樹根上的原土。
我也算走了若干城市的人了,但至今印像中也只有兩個城市以中山先生為路名的,一為南京,再就是青島了。當然了,我想肯定許多城市也會有“中山路”的,但也許氣度不會像上述兩個城市這樣吧——中山路可是人家最繁華的道路呀。
我去過南京,曉得當年中山先生的靈柩自下關碼頭登上江南岸後,從此他所經過的碼頭、道路、城門乃至陵園都自然更以“中山”字樣,青山有幸埋忠骨,這是南京的驕傲。據史料記載,中山先生卸任民國臨時大總統後,曾應邀在青島逗留過幾日,在他光輝的革命歲月中這也許是他為民奔波的普通的幾天,但青島人民永遠記住了他,並真誠的把這種記憶和崇敬用特有的方式銘記了下來,一直到今天。在青島,相似的地名只有“魯迅公園”,坐落於最美麗的海濱之處。而據查,魯迅先生一生從未造訪島城。青島人就是這樣的可愛:來不來沒關系,來多久也沒關系,只要你是為國為民的偉人、硬骨頭,我們就認可你!
青島之為青島,僅百年歷史而已,在這彈指一揮間,中山路則是有著八十余年的輝煌。它北始大窯溝,南至前海棧橋,繁華與美景共存,路旁的各式風格的建築收藏著多少世事變遷,長長的街道上又沉澱著幾代人的如煙往事。這不僅僅是一條老街,更是青島人心裡的一個難以割舍的情節。
十幾年前,為政者以建步行街的由頭,把中山路上的所有樹木砍伐殆盡。所期待的輝煌沒有出現,而是市民們的腹誹,那一街高大有型的法國梧桐呀,從殖民歷史中走來的這片道旁樹蔭就這麼一瞬間灰飛煙滅了。法國梧桐之於青島人,就像農村娃之於村頭那棵老槐樹的感覺,小時候哪個青島人家門口不長著棵不知何年何月栽下的法國梧桐?這也許是個不好的兆頭,緊接著,隨著市中心東移,中山路從此迅速的衰敗了。
不過,我以為卸下了擔著近百年的經濟中心的重擔,中山路可以退身為青島人的精神家園、旅游者找尋歷史痕跡的知識天地。 江山代有才人出,人世如此,老街也如此吧?
中山路的梧桐樹蔭逝去了,永遠的逝去了;銀杏樹來了,或許多年以後,這片新增的樹蔭又會成為多少今日青島孩童不可磨滅的記憶呢?
我想,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