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慕黃山盛名,但由於每每聽到黃山在節假日裡人滿為患的新聞報道,不禁讓人望而卻步。每年的黃金周我們都會安排個短途自駕游,而今上海周邊有點特色的景點似乎都已走遍了,恰逢老媽在上海幫我帶兒子,所以終於決定帶上老媽去訪一下名山。 為了能盡可能地避免發生無法預計的情況,在出發前一周我就開始准備出游功課。首先,我預計了一個出游時間和線路。然後,我將這個初步計劃發到群上,征集驢友;在得到兩個大學同學回應後,我開始制定詳細的七大三小黃山旅游行程計劃,電話聯系黃山當地的較大的旅行社,確認時間、行程安排和價格。最後,把旅行社不代理的費用整理出來,向每家預收相關費用,由我統一管理。
9月30日中午,我們如期出發,三家人家分兩輛汽車,一路歡聲笑語向黃山飛奔而去。進入安徽,風景漸顯不同,青的竹林、黛的松海裝點著逶迤的山脈。收割後的田野裡,農民燒荒的煙塵隨風融入山頂的雲霧,纏纏綿綿地繞著這青黛,仿佛窺見被風吹起面紗一角的神秘女郎,讓人不禁心旌搖蕩。
由於兩個駕駛員家屬駕車技術嫻熟,四百五十多公裡的路程我們僅用了四個小時就到達了屯溪市的翠竹賓館。我和地導簽好黃山2日旅游合同、付好合同款、順利拿到房卡,整個過程共耗時約15分鐘。與此同時,我的驢友們也停好自己的車,並做了短暫休整。
隨後,我們7大3小乘坐屯溪的公交車去了有“活動著的清明上河圖”之稱的屯溪老街。這裡幾乎百分之七、八十的店鋪是賣文房四寶的,看著那些成捆的宣紙,真想買些回家,但又怕這些寶貝真的變成我的收藏,每逢艷陽高照還要拿出來晾曬,所以這種會把喜悅變成痛苦的事情還是不做為妙。
走出老街已經到了吃飯的時間,老街邊停了好多三輪車,說是1元1位送到美食街,但到老街的商鋪裡問了一下,說那些三輪車夫是吃飯店回扣的,本地人坐車1元1位是坐不到的,所以以他的分析那邊的飯店性價比是不好說的。於是我們准備走到街上找一找當地人常吃的飯店,結果找了半天好像川菜多於徽菜,看來這“宮爆雞丁”的魔力是遍及海內外啊。走了大約半小時,我們終於看到一家小小的徽菜館裡人頭攢動,進去後我們7大3小點了點兒當地特色,還要了2瓶當地的啤酒,吃好算帳只花了128元,劃算啊。不過,回過頭來想想,還真是後悔沒有直接在老街那家有著樹皮招牌的徽菜館解決晚餐,說不定特色會更多些。
晚上回到賓館,洗了一個熱水澡,半夢半醒地挨到天亮。一早跟著旅行社的車子來到了夢寐以求的黃山腳下,近在眼前的大山好像沒了遠看的神秘。我們一行人分為兩組,3大3小選擇坐纜車上山,我和另外3個自認為身強力壯的驢友選擇步行上山。結果證明,我們高估了自己的實力,幾乎手腳並用,我們還是花了大約4個多小時才到達玉屏樓與坐纜車的朋友會合。
我們夜宿的賓館在過了光明頂的北海,此時我們已經嚴重掉隊,所以只能稍作休息就要立刻趕路。又花了大約4個小時到了光明頂,此時整座黃山籠罩在墨黑的夜色中,寥寥星光根本無法讓人看清腳下的路。借用手電的微光(被這樣墨黑的夜色包圍著,手電的光也顯得非常微弱),我們小心翼翼地又趕了大概2個小時的路,才到達我們投宿地北海賓館。
整段路上,我們所能做的就是低頭趕路,根本無暇欣賞風景,只是偶爾在路人的驚呼中,才抬起頭看看那近乎仙境的美色。
我們住的是北海賓館的青年旅社,3家人家合住一個房間,條件比想像中要好得多。晚餐是我們挑上山,有桶裝方便面、八寶粥、面包和各類罐頭等。值得一提的是仲同學帶來的自制煎餅卷油條,味道清淡、嚼勁十足,再配上榨菜,很有回味,比起那些濃油重味的現代即食面來說,的確更叫人有胃口。
匆匆吃好晚餐,所有人都以最快的速度讓四肢晾在床上。我將手機鬧鐘定在第二天早上五點半,為了不錯過重要的觀日出活動,更准確地說是為了對得起自己花了近9個小時爬上來所付出的辛苦。山上比城市裡溫度要低的多,且由於我們住的是青年旅社,所以大家只能和衣而臥,穿著衣服、蓋著厚被子,根本就無法緩解從酸痛的四肢蔓延到全身心的疲憊。
還沒等我睡著呢,討厭的鈴聲就開始鬧起來了,憤懣地按掉鈴聲,房間裡突然靜了下來,原本不絕於耳的輾轉難眠聲消失了,整間屋子仿佛一瞬間被巫師的魔法石化了。一刻鐘後,終於有人忍不住問了一句“大家都不去看日出了嗎?”,瞬間魔法被解除了,所有人像是被刺到了一樣從床上跳起來,就連4歲的彙彙寶貝也被攪著起床了。
出門一看,外面已經齊集了不少的游人,爬了十幾分鐘的山路到達光明頂,此時已是六點多了,所有至高點均以被捷足先登。把兒子扶到他老爹的肩上,一起擠到相對較高的位置,透過樹叢靜穆地看著身披紅霞的雄偉山巒,等待著……。不一會兒,人群沸騰起來。從旁邊女孩高舉的數碼相機裡,我看到暗紅的一團從山後的紅霞中湧出,片刻就燦爛的讓人不敢直視。
黃山風景如同氣魄恢宏的畫卷,寫意著數千年來的“禪”意“道”理,任來訪的華服帝王、布衣百姓都成了千年塵土,它依舊如如不動、隨順塵緣。
我們一行人扶老攜幼繼續旅行,從夢筆生花、猴子觀海一直到始信峰下,除了大佐夫妻二人之外,其余的人都向高峰舉起了白旗。
老媽在下山路上買了兩張介紹黃山風景的光盤,還被我們這些年輕人暗笑。結果第二天跟著老媽看光盤時,不得不感謝老媽做了一個正確的決定,讓我們有機會躺在沙發上欣賞我們曾經走過但沒來得及停下來看一看的風景。
七個大人、三個小孩(分別是三年級、二年級、和幼兒園)兩天半共開銷了6200元(包含所有黃山的吃、住、行,但不含上海至黃山的油費和過橋費600*2=1200元)。作為“專業的會計人員”,我按照權責發生制將所有成本分攤到人,並以家庭為單位編制了費用結算單,結果他們除了感激我的勞動外,還加送了我兩個字“去死”(呵呵)。
不是為了走遍名山,只為了愉快地旅行。希望再次有緣結伴,滿懷希望地開始新的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