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是春節前夕去日本出差,工作結束後多逗留了幾天。簽證方面沒有可供參考之處。不過利用了JR PASS,在交通費用上節省很多。
上海地區購買JR PASS可查“日本之窗”網頁,咨詢電話:62770758。凡是15天或90天的短期簽證,無論是觀光還是商務目的都可以購買JR PASS。7日有效的票價為28300日元,立等可取。
廣告結束,以下請看正文。
2/13 晴—〉多雲ひかり501 6:34品川—〉8:21名古屋。乘東海道新幹線由東京向大阪方向移動時,富士山在鐵道的右側。真不想錯過任何一次見到富士山的機會——況且現在是山頂積雪的季節,我似乎還沒見幾次過白色的富士山。可結果卻因為起得太早,列車還沒到下一站橫濱就已經昏睡過去,一路睡到名古屋。從名古屋換乘JR快速みえ。事先功課沒有做足,沒想到這部快車要一個多小時才發一班,接下來最早的班次要到9:35。本來這一天裡要迅速地轉完伊勢神宮,然後飛奔到京都再游伏見稻荷大社,一天掃掉兩個景點。現在看來時間無論如何不夠,必須忍痛舍去一處。權衡之下決定犧牲掉伏見稻荷———理由是後者距離京都僅僅兩站路,以後說不定有機會順便去。而伊勢神宮位於從名古屋還要再乘一個半小時電車的志摩半島,除了專程前往別無他法。快速みえ1號,9:35名古屋—〉11:02伊勢市,電車從西北向東南方向斜穿過三重縣,穿過大片的田野,駛過漆成嫩綠色的鐵橋。眺望車窗外陌生的景色,心裡終於開始湧起旅行的興奮。伊勢神宮,日本最神聖的神道教神社,“日本人心靈的故鄉”。日本人把它擬人化的稱呼為“伊勢桑”,聽上去有一種親切感。關於它的歷史,有說內宮建於3世紀,外宮建於5世紀的;也有說內宮的歷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4年的。具體已無從考證,因為它的創建早在日本有文字記載歷史之前。內宮正式名稱為“皇大神宮”(こうたいじんぐう)——祭祀最崇高的天照大御神,外宮(げくう)為豊受大神宮(とようけだいじんぐう)——祭祀衣食住的守護神豊受大御神。自外向內是正確的參拜順序,但為了控制時間我選擇了先內後外,從伊勢市車站乘巴士直奔內宮。進入內宮首先要經過宇治橋——建橋的木材來自20年一度的“式年遷宮”中從舊御正殿拆卸下來的棟持柱。仍然保留木材的原色。自公元685年天武天皇時代“式年遷宮”這一制度被確立以來的一千四百多年間,有五次由於火災,建築物焚毀而臨時遷宮(而且五次全燒的是內宮御正殿);戰國時代從寬永三年(1462)到永祿六年(1563),中斷了整整100年;最近的一次是昭和24年(1949),由於戰後百廢待興,第59回式年遷宮延期到1953年,但為了維護至少一部分傳統,人們堅持在昭和24年的當年重建了宇治橋。此後宇治橋的重修總是先於神宮式年遷宮前四年進行。最近的一次就在去年11月,橋正式啟用之前有一個“宇治橋渡始式”,由被稱為“渡女”的老年巫女帶領從全國各地被選來的祖孫三代夫婦的隊伍,也就是長壽圓滿的家庭從橋上走過,祈禱平安。過橋後按逆時針方向走,先看到右手有一棵“大正天皇御手植松”。經過第一鳥居後是五十鈴川御手洗場,導游圖上畫著河邊有一個“滝祭神”,特意跑過去找,原來就是一小堆鵝卵石,周圍用連注繩圍一圍。然後是第二鳥居、之後是風日祈宮——祭拜風神。說是“宮”,其實只有一座茅草房。沒看到神像或牌位之類的東西,也沒有雕梁畫棟,沒有任何裝飾。如果說有像征物,那就只有一堆鵝卵石,供品也只是新折的樹枝。看到身邊的人對著茅草屋和鵝卵石一本正經地合掌禱告,有一種很奇妙的感覺——一直以來自以為已經很熟悉了的這個民族,展露出我完全陌生的一面。和風日祈宮相比,神楽殿(かぐらでん)和御饌殿(みけでん)簡直超級豪華。我望文生義,認為前一個就是唱歌跳舞,後一個有齋飯吃。這裡受理參拜者進入殿內在神官的帶領下做祈禱。看到一批人排著隊畢恭畢敬,魚貫而入。馬上關了門拉上簾子,一點也看不見裡面進行的到底是怎樣一套儀式。自己不禁躍躍欲試,可一抬頭看到受付所張貼出的價目表:申込料金最低的一項也要2萬日元起。嗚呼,只是為了滿足好奇心的話代價也太高了。再下一座是荒祭宮(あらまつりのみや),祭神為“荒御魂”——天照大御神的荒神。在神道教理念裡神具有“和神”和“荒神”兩種截然相反的靈魂:和神慈愛溫和,施予陽光雨露,保佑風調雨順;荒神則代表能量的一面,帶來自然災害和瘟疫流行。荒祭宮的目的就是為了平息荒神的暴戾,使其轉化為溫柔的和神。同樣——只是一間茅草房。最後終於到達內宮的中心——御正宮。有四重木柵欄圍繞,還有兩座前殿,參觀者只能從一個方向看到外面一座前殿和一點點御正殿的屋頂而已。只有皇室和神官才有權進入內部的神聖區域。傳說在那座樸素的茅草屋頂的建築裡保存有八咫鏡(やたのかがみ)——作為皇位標志由歷代天皇代代相傳的寶物,“三種神器”之一。另外兩件:天叢雲剣(あまのむらくものつるぎ)藏於名古屋的熱田神宮,八尺瓊曲玉(やさかにのまがたま)藏於東京的皇居御所。這三種神器有什麼奇奇怪怪的神話典故且不提了,總之就是為了強調天皇家族是天照大御神的直系子孫,君權神授,不可撼動。其實一千多年來天照大御神的後代們屢次家族內部權力爭鬥,有猜測認為“三種神器”中的天叢雲剣已在1185年的源平合戰中隨失敗的一方,年幼的安德天皇一同沉入了大海,現存的只是仿制品而已。最妙的是連天皇本人也見不到這三種神器。神器保存在叫作“璽箱”的箱子裡,箱子上了鎖,外面再用綢緞包裹。雖然每次新任天皇即位的御大禮上都要用到璽箱,但從不打開。根據史料上的記錄,這個“不能打開不能看”的規矩早在平安時代就有了。也就是說一千兩百多年來從未有人親眼看到過這三種神器,只有在儀式上負責搬運過璽箱的侍從憑感覺知道至少箱子不是空的,裡面肯定有東西。既然沒有人見過,自然無從考證三種神器的真偽。這就好像喀納斯湖的魚怪一樣,就是要朦朦朧朧神神秘秘的才吸引人。與其真有那麼一面舊兮兮的銅鏡,一把鏽得差不多的古劍,一小塊顏色還不太純的古玉擺在博物館裡煞風景,不如留給人們一些想像的空間。御正宮前人山人海,讓人想起當年去明治神宮初詣,真懷念啊。本來是無所謂拜不拜的,不過今天是大年夜,既然已經到了這裡就順便拜一拜圖個吉利。排了十幾分鐘的隊才輪到。學別人的樣子二拜二拍手一拜,用10秒鐘飛快地拜完。在御正宮的旁邊,可以看到2013年第62回式年遷宮的場地已經被圍起來。到時會在這裡建一所和原來的結構規模完全一模一樣的新宮,再將舊宮拆除。不僅是這一座御正殿,神宮及其附屬的其他建築全都如此。今天所見到的御正殿,風日祈宮,荒祭宮,神樂殿,還有鳥居和宇治橋,其外觀、材料和建造手法,完全和7世紀時沒有分別。20年一次遷宮,新的一代從中傳承了古老的建造技術,同時也傳承了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參觀完內宮後乘回程巴士到外宮,這裡距伊勢市車站只有5分鐘的步行距離。也是和內宮差不多的布局,經過表參道,第一鳥居、第二鳥居、神樂殿,風宮、多賀宮、土宮,最後到御正殿。然後從伊勢市站繼續往下乘兩站路到二見浦的興玉神社,一處叫作“夫婦岩”(めおといわ)的景點。一大一小兩塊礁石以注連繩相連,雄石之上還立有一座小小的鳥居。日本各地有幾十處“夫婦岩”,二見興玉神社的夫婦岩因為出現在江戶時代的浮世繪中,最廣為人知。這反映的是古神道的“磐座(いわくら)信仰”——磐座指神靈鎮座之所。不僅巨石,包括森林、山川瀑布、風雨雷電皆有神靈。是精靈崇拜,即animism泛靈論的一部分。伊勢神宮和二見的夫婦岩,都是日本最著名的power spot——天地靈氣聚集之地之一,其他還有富士山,九州的阿蘇山,熱田神宮,箱根神社,高野山等地。如果不了解一些背景資料的話,可能會覺得伊勢游寡淡無味:神宮只是幾座茅草屋,夫婦岩不過是兩塊尋常的礁石而已。即使事先對“樸素”已經有了心理准備,所看到的一切依然超出了意料。這種質樸代表了受到佛教和中華文化影響以前的,更原初的日本。任想像力自由的馳騁:在遙遠的蠻荒時代,司日、月、風、雨、大地、萬物繁殖等各種自然力量的男女眾神騎著大鳥飛行於空中;山巒河川,一草一木皆有靈性。人類作為一個新興的種族還很弱小,心懷著對自然的敬畏和感激,頑強地生存和繁衍。那是人類還未被自身的罪孽玷污的時代,如同每個人再也回不去的童年快速みえ20號,16:52二見浦—〉18:41名古屋,換乘こだま一個多小時到新大阪,再從新大阪乘關西快速一站路到大阪,大阪又換JR環狀線到新今宮。之所以搞得這麼復雜,是因為一樣有去高野山的南海電鐵,住在新今宮附近可比難波便宜多了。在KAKAKU上訂的ビジネスホテル來山北館,。Check in的老伯絮絮叨叨,反復說搞錯了,光看名字以為我是男的。氣氛不大對頭,原來ビジネスホテル不能夠按字面理解以為是MOTEL168那種商務連鎖酒店,其實就是公共衛浴的招待所。怪不得只要2100日元。這種地方的確不大合適單身女性來住,就算中年婦女背包客也一樣。不過在自己的國家30元一個床位的多人間也住過。沒道理跑到日本來就身嬌肉貴住不得招待所了。而且情形也沒那麼糟糕。門口掛著牌子寫明門禁是晚上11點,管理蠻正規的。出門找便利店買便當時瞥見外面停了部塞滿雜物的ワゴン車,乍一看還以為是收破爛的,車上寫著XX劇團。不知道從哪裡的鄉下出來跑江湖賣藝的。走廊裡還聽到有人說粵語,好像香港台灣的背包客也住了不少。這樣一間招待所還蠻有人氣的。拎了個塑料袋去底樓的大浴場洗澡,看到年輕的女孩子不少,感覺安心許多。除了有個女孩胸前有刺青以外,一切正常。
(內宮入口 宇治橋)

(宇治橋——內宮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