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遙尋舊

作者: Ralph2010

導讀平遙位於汾河盆地南部,距太原九十公裡,乘火車大概一個半小時可抵。隨著列車徐徐駛入平遙站,透過左側的車窗,遠方巍峨的城牆和敵樓依稀可見。這裡曾是中國繁極一時的商業金融中心,明清五百年間,晉商馳騁於華夏大地,辦商貿,開票號,設鏢局,經過數代人的努力,積累了大量的財富,也留下來為數可觀的深宅大院。清末,國門打開,伴隨著西方列強的入侵和產 ...

平遙位於汾河盆地南部,距太原九十公裡,乘火車大概一個半小時可抵。隨著列車徐徐駛入平遙站,透過左側的車窗,遠方巍峨的城牆和敵樓依稀可見。這裡曾是中國繁極一時的商業金融中心,明清五百年間,晉商馳騁於華夏大地,辦商貿,開票號,設鏢局,經過數代人的努力,積累了大量的財富,也留下來為數可觀的深宅大院。清末,國門打開,伴隨著西方列強的入侵和產業資本的進入,曾經輝煌的晉商文化隨之沒落,財富灰飛煙滅,然而,那些富麗堂皇的建築卻有幸完好的保存下來。1997年,平遙古城申遺成功。作為中國保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縣級城市典範,平遙從此名揚四海,由此成為諸多國內外游客的必去之地。

趁著落日的余暉,我入住位於古城北門內的廣賢苑客棧。這是座舊時宅院改建的客棧,典型的深宅大院,進出三個院落,一派古色古香。此時正值旅游淡季,游客入住極少,幽靜的很。入夜,只見得高高掛起的紅燈籠在夜色中隨風搖動,將那斑駁的燈影投射在樓台的雕梁畫棟上,更給這客棧增添了幾分神秘。

翌日,一早起來,開始徒步游覽古城。一個人旅游,最大的優點就是自由。按照地圖標識,我從北門的城牆開始游覽。平遙一周城牆全長6.4公裡,城內景點大概有三十個左右,全部游覽下來,基本上需要一天的時間。

古城共有六座城門,舊時均設有甕城和城樓。如今各座城門的甕城,券門均保留完整,不過只有北門,南門還有西門建有後來修復的城樓。城牆高大雄偉,氣勢磅礡,共設有72個敵樓和3000多個垛口,像征著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和三千門徒。行走在高大的城牆之上,視野相當開闊,可俯瞰全城。時值旅游淡季,諾大個城牆上只有我一個人在孤零零的漫步游走,稍顯寂寞,卻得清淨。

話說山西晉商曾富甲天下,作為晉商雲集的祁縣,太古等地在明代均曾經都建有城牆城門,建國後,由於城鎮發展和經濟建設的需要,全部都拆除了。唯有平遙的城池完好的保留了下來,這倒不是因為平遙人有文物保護意識和遠見,而是由於平遙人多地少,百姓貧窮,發展不濟,缺少大規模重建的資金,也搞不到啥大項目,沒想到反到成全了今天的古城。遙想當年平遙人正是由於缺少耕地,民生凋敝,窮則思變而走西口。先經商,再金融之路,幾百年來積累了驚人的財富,後來不幸在“千年未有之變局”的近代西風東漸中衰落下去,從此一蹶不振。而今卻又趕上旅游業發展的浪潮,依靠著這些保留完整的城池古跡,成功申遺,由此獲得了新的發展機遇。在幾百年的歷史變遷中,這座縣城也不斷的戲劇性的在優勢和劣勢之間掙扎。

去平遙,有些景點是不容錯過的。首先是票號和鏢局。都是在平遙首創,很值得一看。還有縣衙門,這裡保留了最為完整的縣衙。還有文廟,城隍廟等景點,亦值得一看。

一天下來,大概走了八九個小時,基本看完了平遙城內80%以上的經典。初步估計全天,徒步距離在20公裡左右。困乏之際,找吃飯的地方,才發現多數飯店門前只有菜單沒有標價,明擺著想宰客嘛。沿著東西明清街又走了一段,終於在快到西門的地方找到一家面館,價格標的一清二楚,就這裡了。入座,首先看到的是滿牆貼滿的照片和幾台古董級別的相機。我點了些吃的,然後和店老板攀談起來。掌櫃的邯鄲人士,大驢友一個,愛好攝影,玩膠片機多年,他早年做過五金生意,後來覺得操心,於是跑到平遙來開店。一開就是三年,這會兒淡季,於是把小二們都遣回家了,一個人打理著店面,倒是也顯得冷清。據伊講,平遙目前七八成的人口都是靠旅游業吃飯,所謂靠古城吃古城嘛。又聊到城內各個旅游景點的設施老舊和管理不善等問題,說是世遺申請好了,自然積極性下降,有些懈怠了,投入少了,說白來還是行政行為所帶來的低效率,典型的北方城市。那店裡生意怎麼樣呢?老板苦笑著,麻煩事情少不了,說不定我今年就關門回去了。不用說的太細,還能是啥呢?作為外地人開店,各種額外花銷是少不了的。且做且看吧,好歹是一段經歷,下回我介紹朋友來您這兒吃飯,我勸道。除了門,天色已經暗下來,一天的旅行可謂充實之極,尋找體會了不少明清至今的北方文化,頗有收獲。抬頭,一輪明月正從東面升起來,圓的很哪。

下面上圖。

古城北門甕城和箭樓


城牆上的垛口和敵樓,角樓


俯瞰全城


角樓


鏢局大門



日升昌票號


縣衙門


縣衙門 對薄公堂之地


來張夜景吧沒帶腳架,糊了。


精選遊記: 平遙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