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尼泊爾-青海(18a)

作者: 藍鷹342

導讀西藏-尼泊爾-青海(18) 5月5日(星期二)-6日(星期三),晴,博卡拉-藍吡尼。 一早我們4人趕到汽車站,沒有什麼異樣,吃了早飯,8時上了車,一切正常。車一直在山路行駛,突然一輛小汽車出奇的快,撞到了我們的大巴,我正好坐在中部這個位置上,如果是大巴撞小汽車,而我在小汽車裡的話,那是完蛋了。2個司機商量了一下,我們的車停在這裡,小汽車開走了 ...

西藏-尼泊爾-青海(18)

5月5日(星期二)-6日(星期三),晴,博卡拉-藍吡尼。

一早我們4人趕到汽車站,沒有什麼異樣,吃了早飯,8時上了車,一切正常。車一直在山路行駛,突然一輛小汽車出奇的快,撞到了我們的大巴,我正好坐在中部這個位置上,如果是大巴撞小汽車,而我在小汽車裡的話,那是完蛋了。2個司機商量了一下,我們的車停在這裡,小汽車開走了,不久帶來了10多個人,不見爭吵,而是很友好協商,最後大巴賠了錢,也不知是按什麼道理處理的。中午在山區的一個小村停車吃飯,髒得我們4個人都不想吃,買了2根大黃瓜分著吃,小張買了一包方便面干吃。女人“方便”麻煩了,只能到屋後找個空的地方。路邊停著10多輛嶄新的大型的拖拉機,都是印度產的,司機在吃飯、休息。


(撞車)

下午4時多到了一個城市叫BHAIRAWA(派勒瓦),在路邊轉車前往藍吡尼,25尼幣。一個半小時到了。一下車,是個破舊的小村鎮,這裡離印度只有6公裡,氣溫很高,近40度,10多個來此的旅游者都傻了眼,一個30多歲的台灣女人帶了2個日本人說去韓國寺,她誇張地說,加德滿都現在動亂,她來此避難,要多住些日子,他們推著拉杆箱,聽說要走半個多小時。幾個白人老外坐著三輪車跟著走了,只留下我們4個人。我看包,小艾、小張去鎮裡找旅館。半個小時他們回來了,說250尼幣一間房,不一會兒,小黃從相反方向的小路上回來了,說找到一個旅館很好,她回價到200尼幣一間2人房,我們趕緊過去。一看,真的很好,很大的花園,非常漂亮,都是平房,這是歐美人別墅的概念,並不是豪華。設施也很配套,有廚房、餐廳、亭子,房內有衛生間。我開玩笑說,是不是200美元,小張一下子緊張起來,要向老板問清楚,大家都笑了,說這樣不是告訴老板房價太便宜了,他來個順水推舟怎麼辦。洗了澡,洗去了一天疲勞,就像回到了家,泡了茶,取出了糖果、另食,坐在走廊上乘涼。小艾、小黃同小服務員一起澆花。直到天完全黑了,我們才到餐廳吃飯,餐廳很干淨,裝飾也很好,幾拾個座位就我們4個人坐著,飯菜很豐盛,喝著啤酒舒服極了,相對於房價。價格有點貴,這可能是他們經營的方法,你住下了,飯一定在他那裡吃的,把房價補點回來。菜還沒有上完,停電了,點上了蠟燭,真的很浪漫。回到房裡睡覺的時候,問題來了,房間裡熱得像蒸籠,沒有空調不說,電風扇停電也用不上,而蚊子滿屋飛,沒有蚊帳,蓋毛巾毯太熱,不蓋被咬,點上蚊香,情況才好一些。12時了,還是熱得睡不著,遠處傳來一陣陣天籟之音,在異國他鄉夜晚特別神密。小黃要去看看,我不能讓一個女孩深夜冒險,就決定陪她去。出了大院的鐵門,走上小路,漆黑一片,伸手不見五指,沒有半個人影,如果有壞人,後果不堪設想,即使竄出一只野狗來,也會嚇你半死。滿腦子想的是出現意外應付的辦法,口袋裡只有一把水果刀,派不上大用場,要是帶根木棍就好了,既能探路,又能應急。她倒好像一點也不怕,和我說著話,不緊不慢地走著。遠處的燈光逐漸明亮起來,終於走到了村鎮裡,滿街是人,比白天還多,我發現有一群小痞子,在注視著我倆,畢竟此時此地我倆太顯眼了,特別是我身邊這位像天仙般的中國姑娘,我心裡警惕起來,盡量避開他們。有幾處燈光特別亮,各圍著一對人,靡靡之聲就是從那兒傳出來的,走近一看,才知道是各宗教在招募信徒,有印度教、佛教,甚至基督教,五花八門,各顯神通,為了吸引教徒,還分發糖果、點心。平安無事回到旅館,名副其實當了一回護花使者,只有責任,沒有邪念。老板還在等著我們,,看樣子他是知道我們出去的,一直擔憂著,直到我們回來,才放心關燈睡覺。我也實在累了,回到房裡倒頭就睡,一覺到天亮,一點夢也沒有。

第二天睡到自然醒,叫服務員把早餐送到亭子裡吃,很豐盛,有牛奶、面包、點心、煎蛋等,但大家都感到有一股怪怪的味道,小黃去廚房了解到,他們是用洗衣粉洗的盤子,怪不得有這股味,他們3人都不吃了。

向旅館借了2輛自行車,一人帶一人去中華寺,沿途碰到很多尼泊爾人,非常友好,擺出姿勢讓你拍照。女的喜歡鼻飾,有的男人在眉心中點紅,都能頭頂物品走路。



(當地居民)

我們隨著人多的地方走,就到了聖園區,門票50尼幣。



(聖園區)

這地方就是相傳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於公元前624年的誕生地,白屋裡是遺跡紀念館,最珍貴的他出生時的腳印,我們纏住管理員時,小黃偷拍了一張。



(如來佛腳印)

屋前廣場上的菩提樹下,老和尚正在為眾人祈福。



(普提樹)


精選遊記: 未知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