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看,台北真的不一樣。

作者: 憐花斷蝶

導讀記得在出發之前,滿網絡地找攻略,總覺得看不到什麼有意思的游記,不是流水賬就是太情緒化,所以我就想,如果我去,一定要自己好好找找看看,用心去體會,一定會有不一樣。 在這篇blog裡,我想用很多我看到的小細節來組成一個我印像中的台北—— 這是僅僅在台灣地區可以使用的許可證,這樣的旗幟也只有那樣特定的歷史才能造成這樣的區別,記得有一天在台北商場 ...

記得在出發之前,滿網絡地找攻略,總覺得看不到什麼有意思的游記,不是流水賬就是太情緒化,所以我就想,如果我去,一定要自己好好找找看看,用心去體會,一定會有不一樣。

在這篇blog裡,我想用很多我看到的小細節來組成一個我印像中的台北——

這是僅僅在台灣地區可以使用的許可證,這樣的旗幟也只有那樣特定的歷史才能造成這樣的區別,記得有一天在台北商場買東西,營業員隨身寫下99.3.2的日子,徐女士很奇怪:不是2010年麼?營業員回答“是啊,我寫的是2010年啊~”額。。。好吧,民國。

台北的新聞很“血腥”,不是政治問題就是各地慶祝元宵卻不幸出現事故的新聞。。。把大陸同胞嚇壞了,台灣人民好“原始”。。。

向車窗外望去,有時候覺得他們的城市怎麼都不統一規劃呢?為什麼不做統一的上街沿呢?為什麼廣告牌都可以這麼有個性有文化呢?

同樣是地鐵裡的標語,怎麼就那麼有警句的感覺呢?

說道地鐵,在台北就是捷運啦,某花很是慚愧,首先是捷運站的排隊問題,地面畫了L字形,所有市民都會按照這個自覺排隊,到站先下後上,那個秩序井然!不過話說回來人家捷運的人員數量自然不能跟高峰時期的上海比;然後是維護法規問題,雖然捷運內有標識不能吃東西,但某花和徐女士還是疏忽了,在捷運口買的栗子燒,上了月台,丟進嘴裡一個,立馬有大嬸把我們攔下了。。。捷運不能吃東西,不然要罰款1K-7K台幣!把某花嚇出一身冷汗,還好大嬸了解到我們是游客,罰款免過,但要在違紀單上簽名,而且不能代簽。。。大嬸辦事很認真,唉,某花很丟人!

台北的馬路交通基本上就是龐大的機車隊伍+“有錢人”才坐的小黃(taxi)+其他車輛,我們隨便來看看各種類型的小黃:嗯,尼桑的軒逸。。。

後一部更嗲些,凱美瑞了~

接下來是愛狗無比的台北人秀狗狗時間——

舌頭長來~

小可愛,乖乖站店門口

小雪小雪~

胖得肚子碰到地板了~

最後來一組地標篇

淡水老街:自然風光和人群鬧市可以這樣和諧融合







正因為異地的夜色才讓老爹和徐女士也有那麼童趣的一面吧。

當視線轉向最現代化的信義商圈,建議可以走誠品書店——新光三越——威秀電影院——台北101,因為早上一般11點商店才開哦,誠品書店倒是24小時的,去感受感受台北的文化。可惜看上的書大多數都是豎版。。。實在看不慣啊~~




台北101內部



俯瞰整片台北,幸好有各個方位的視頻解說機,不用擔心看不明白哦



離開信義商圈就轉去年輕人聚集地:西門町,額。。。真的年輕,把老爹徐女士深深滴震撼了,沒晃1個小時就急吼吼要求離開了~



給我的感覺就是明洞+心齋橋。。。



還有很上海的路名哦!

另外有一天去的九份、野柳和陽明山個人覺得意思都不太大,基本上就是周邊的小景點,地質公園有點小意思算它崇明島,九份就是七寶古鎮,那陽明山就是佘山了。。。

但是,不得不說的:台北故宮。



內部是不能攝影攝像的,這就是我最後留下的透明玻璃頂,在台北的日子幾乎天天陽光明媚,找不到冬季到台北來看雨的調調,墨跡通過陽光化作陰影投射在大理石台階。。。很美。

台北故宮其實不算大,但感覺就是最精巧最細致最絢爛的一批寶貝們,都給留在這座小島上了,我在北京感受到的就是大氣自豪,但到了台北,那是釋然啊~那是中華文明真正承載下來的那些寶貝們,那些能工巧匠們用了怎樣的智慧和技巧才能做到這一點啊!

要說讓我印像最深刻的不是白菜紅燒肉不是那個布滿文字的大鼎,而只是一件很小很小的東西。。。還記得初中學過的一篇古文麼?

《核舟記》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wéi)宮室、器皿(mǐn)、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wǎng)不因勢像形,各具情態。嘗貽(yí)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雲。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yòu)奇(jī),高可二黍(shǔ)許。中軒敞(chǎng)者為艙(cāng),箬(ruò)篷覆之。旁開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啟窗而觀,雕欄相望焉。閉之,則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風徐來,水波不興(xīng)”,石青糝(sǎn)之。

船頭坐三人,中峨冠(guàn)而多髯(rán)者為東坡,佛印居右,魯直居左。蘇、黃共閱一手卷。東坡右手執卷端,左手撫魯直背。魯直左手執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語。東坡現右足,魯直現左足,各微側,其兩膝相比者,各隱卷底衣褶(zhě)中。佛印絕類彌勒,袒胸露乳,矯首昂視,神情與蘇、黃不屬(zhǔ)。臥右膝,詘(qū)右臂支船,而豎其左膝,左臂掛念珠倚之——珠可歷歷數也。

舟尾橫臥一楫(jí)。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zhuī)髻(jì)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嘯呼狀。居左者右手執蒲葵扇,左手撫爐,爐上有壺,其人視端容寂,若聽茶聲然。

其船背稍夷,則題名其上,文曰:“天啟壬(rén)戌(xū)秋日,虞山王毅叔遠甫刻”,細若蚊足,鉤畫了了,其色墨。又用篆(zhuàn)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計一舟,為人五;為窗八;為箬篷,為楫,為爐,為壺,為手卷,為念珠各一;對聯、題名並篆文,為字共三十有(yòu)四。而計其長曾不盈寸。蓋簡桃核修狹者為之。嘻,技亦靈怪矣哉!

看到了實物!!真的和那篇古文描寫的絲毫不差!!!特震撼了,放了一個放大鏡,我在那裡看了很久。。。如果不來台北,怎麼可能看到?

如果有可能,大家都去那個小島看看吧~

由於XC圖片問題,查看原文:http://blog.onlylady.com/article/959990.html


精選遊記: 台北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