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接著來看:(3)鄴城三台遺址
鄴城三台指金鳳台、銅雀台、冰井台,位於鄴城遺址內的三台村。其建築精美,風格獨特,這裡還是“建安文學”的發祥地。
金鳳台在三台村西,原名金虎台,是三台最南邊的一座,為東漢建安18年(公元213年)曹操所建。據史書記載,台高8丈,有屋135間。現存的金鳳台夯土遺址比較完整,南北長122米,東西寬70米,高12米。台的南側有清順治八年修建的文昌閣,閣前鑲有金鳳台匾額,門前有北朝石刻螭首一對,造型古樸,雕工精細。閣後碑亭內名人題詠碑碣甚多,其中元代“鄴鎮金鳳台洞清觀首創之碑”,碑額雕六龍盤結,古雅別致,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碑亭北邊有53級石階,拾階而上,便可達金鳳台項。台頂現有文物陳列室,陳列著鄴城及其附近出土的珍貴文物。在石級西側有一個地洞,是曹操的藏兵洞,可通到磁縣的講武城。
銅雀台在金鳳台北,為三台之主台,建安15年(公元21年)曹操所建,台高十丈,有屋百余間,為曹操與文人騷客宴飲賦詩,與姬妾宮女歌舞歡樂之所,也是兵家戰略要地。曹操在其上平定嚴才叛亂,並接見和宴請了從匈奴歸來的著名詩人蔡文姬。曹植也曾於此揮筆立就《登台賦》,至今傳為美談。後趙、北齊時銅雀台又加以修築,素有“銅雀飛雲”之美稱。該台馳名中外,歷代名人題詠甚多,其中唐代詩人杜牧在他的《銅雀台懷古》中曾有“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的名句。
冰井台,位於“三台”之最北端,建於建安十九年(公於214年),高8丈,有房屋140間,因上有藏冰的井而得名。井深15丈,儲藏著大量的冰塊、煤炭、糧食、食鹽等物,以防不虞。北周時台上建築被焚,明末時又被漳河水衝毀,地上遺跡無存。
(4)京娘湖風景區
京娘湖位於武安市西北部,距邯鄲約60公裡。因宋太祖趙匡胤千裡送京娘的故事發生在這一帶,故得此名。
京娘湖原稱口上水庫,建於1966至1969年,最大水面2500畝,庫容量3200萬立方米。湖面呈倒“人”字型,分東西兩支。東支為常社川的前段,西支為門道川的前段,各有3公裡長。這裡層巒疊嶂、群峰競秀、湖水蕩漾、林木茂盛,加上古跡名勝與神話傳說,形成了具有詩情畫意的京娘湖旅游區。
從入口處乘游船馳向東支,峭壁如削、怪石嶙峋,右側峭崖上有巨石挺立,姿若雄鷹傲視;左側斷崖懸垂,形似神龜探頭。沿東支北上約兩公裡,右側有一座造型奇特的橋上橋,玉面倒懸,疊橋投影,稱為“疊月橋”。
乘游船返回人口處再駛向西支,仿佛進入一個絢麗的藝術畫廊,這裡便是宋祖峽。當年趙匡胤漫游天下,途經太行山,曾賦“詠日”詩以言志:“欲出未出光辣撻,千山萬川如火發。須臾走向天上來,趕卻殘星趕卻月”。他稱帝後,派人將詩刻在峭壁下的岩上,至今字跡尚存。
西支後段為京娘峽,左側山崖上有京娘梳妝台遺址。據馮夢龍的《警世通言》所言,趙匡胤稱帝前千裡送京娘曾露宿於此山中。京娘是山西永濟人;年方十七,聰明美麗,性格堅強。她隨父到曲陽縣燒香還願時遭劫,幸遇趙匡胤拔刀相救,千裡護送。至此,京娘感到趙匡胤為人正義、英武俊秀,欲以終身相托。趙也十分喜愛京娘,可想起事業未就,便以兄妹相稱謝絕美意。從此,趙匡胤“不戀私情不畏強,獨行千裡送京娘”的美名流傳至今,此地留下的就是當年京娘的梳妝台遺址。
好多好東東是不是?好了,再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