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三日游記

作者: MYBJREN

導讀洛陽游記(2010-03-20) 剛過完春節,我的公休年假就准了。帶著妹妹和小孩一起去了千年古都洛陽,在洛陽玩了兩天。去洛陽一直是我的夢想,洛陽有與雲崗石窟、敦煌石窟齊名的龍門石窟,有名揚天下的牡丹花,有中國第一古剎白馬寺,這一切都吸引著我,召喚我踏上去洛陽的行程。 我們到洛陽的第一站就是去參觀龍門石窿。龍門石窟始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4年) ...

洛陽游記(2010-03-20)

剛過完春節,我的公休年假就准了。帶著妹妹和小孩一起去了千年古都洛陽,在洛陽玩了兩天。去洛陽一直是我的夢想,洛陽有與雲崗石窟、敦煌石窟齊名的龍門石窟,有名揚天下的牡丹花,有中國第一古剎白馬寺,這一切都吸引著我,召喚我踏上去洛陽的行程。

我們到洛陽的第一站就是去參觀龍門石窿。龍門石窟始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4年)前後,歷經東西魏、北齊、北周,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余年之久。石窟密布於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一公裡,現存窟龕2300多個,佛像10萬多尊,代表了中國石刻藝術的最高峰。

沿著西山邊走邊看,我被石窟宏偉的氣勢、精湛的雕刻技藝深深震憾了。這真是人類智慧不朽的傑作!簡直是鬼斧神工,佛像神態各異,或持重、或溫順、或端莊、或安詳,表情細膩生動、栩栩如生,衣服的線條那麼流暢,尤其是衣服上的蝴蝶結,輕巧柔軟,軟軟地垂下來,讓我驚嘆,這麼堅硬的石頭上會刻出如此柔和的線條來!

石刻中最大最壯美的是盧舍那大佛。盧舍那大佛位於西山南部半山腰間,是當時還是皇後的武則天舍了兩萬貫脂粉錢興建的,據說,大佛是以武則天的容貌為原形。佛像高17.14米,僅頭就高達4米,氣勢雄偉,直上雲天。大佛低眉垂目,表情生動細膩,神態祥和寧靜、雍容高貴。最讓人驚嘆的是大佛的眼睛,眼光流轉,就像是真的一樣,真不知道是用什麼方法做到的。透過盧舍那大佛,我看到了大唐盛世的偉大和繁榮,看到了什麼是 “盛唐氣像”。

游完石窟,我們坐公交車去白馬寺,白馬寺是中國第一座寺廟,建於東漢明帝永平11年(公元68年),因“白馬馱經”的故事而得名。白馬寺占地約4萬平方米,有五重大殿和四個大院以及東西廂房。整個建築宏偉肅穆,布局嚴整。寺內還有一座13層的齊雲塔,挺拔秀麗,直插雲霄,塔內供奉的是佛祖釋迦牟尼的舍利子。因天色漸晚,我們只走馬觀花看了一下就出來了。

從白馬寺出來,已是6點多,晚飯已經計劃好去吃洛陽有名的水席。打聽好路線之後,我們又乘車直奔吃洛陽水席最有名的一家——“真不同”。據說洛陽水席是以湯菜為主,吃一道換一道,像流水一樣,曾被傳進了皇宮。我內心充滿了向往。到了“真不同”,我們大為沮喪,因為人太多了,裡面人頭濟濟,根本沒有空位。我不死心,問服務員還有沒有位子,服務員說沒有了,我們才怏怏地回到住處吃晚飯。好在吃得不錯,菜的味道好,份量也足,只是沒有吃到水席,心裡有些失落。

第二天,我們去看牡丹花,但是很失望的是,牡丹還遠遠沒有開花呢。唉,只怪自己功課沒有做好呀。傳說中,牡丹花是因為不聽武則天的命令,拒絕在冬天開花而被貶到洛陽的,洛陽百姓何其有福也。

沒有牡丹,我們只好去了東周王城廣場,廣場地下有一個博物館,裡面有東周王朝的墓葬坑。墓葬坑裡面主要是車馬,馬匹都是有規律地躺在地上,顯然是殉葬品,馬的整體骨架清晰可見。站在墓葬坑邊上,凝視著這些幾千年以前的馬骨,我有一種奇異的穿越時空的感覺,仿佛這些馬會一躍而起,發出陣陣嘶鳴。

從博物館出來,時間尚早,我們決定去洛陽老城區去看看。洛陽的老城區現在成了商業街。老城區的街道還是石頭鋪成的,沿街都是兩層建築,漫步在石板街上,千年古都的韻味慢慢將我籠罩。整齊規劃的石板大街,古樸的房子,散發出千年帝都的氣息,有一種王者的大氣和從容,洛陽城的精魂應該在此。

正在街上走著,忽然看到前面有一家餐館,掛滿了橫幅,號稱有洛陽最正宗的水席。是就在這裡吃還是去“真不同”呢?妹妹說:“那個‘真不同’店大欺客呀,我們還是不去了。”想一想也是,就在這裡吃吧,嘗嘗是什麼味道就行了。我和妹妹,算上我兩歲半的小孩,一共三個人,點了三個菜。一嘗之下,大呼上當,根本不合我們的口味,湯湯水水的,而且帶酸味和腥膻味。又上了兩個饅頭,饅頭真大,一個就夠我們三個人吃了。我們胡亂吃了幾口,就回到住處,打道回府了。

在返程的火車上,我反復念叨著:“不虛此行!不虛此行!”的確,這一次的洛陽之行太令人難忘了,氣勢恢宏的龍門石窟、大氣從容的洛陽老城,一切的一切,都散發出千年古都獨特的魅力,讓人陶醉其中,不願離去。路上,我猶對洛陽念念不忘,希望將來能故地重游。

開銷總計:門票費:360元,妹妹的學生證省了一些錢

住宿費:洛陽易家快捷酒店240元(推薦),服務好,房間溫馨

車票費:290元

餐費:212元

(作者單位:赤壁市機關事業保險局)


精選遊記: 洛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