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樓是抗倭寇的產物嗎?
作者:胡大新來源:今日永定雜志
在數以萬計的永定客家土樓中,最引人注目、最神秘的、最令人震撼的樓,莫過於圓形樓(簡稱為圓樓)。
傳說20世紀70年代以前,永定的圓樓尚未被外界廣泛認識,美國的情報機構通過衛星拍攝的圖片,竟誤將圓樓當作是中國的核反應堆、導彈核武器發射基地,引起恐慌,後來經過實地偵察才搞清這些所謂的核反應堆、導彈發射基地原來是土樓民居建築。這個傳說顯然缺乏事實依據,可是圓樓從高空上觀察的確像核反應堆、導彈核武器基地。也有外國專家、學者後來把圓樓形容為地下冒出來的大蘑菇……
圓樓在舊時被永定當地人稱為圓寨,至今現存一些年代較為久遠的圓樓仍被人們習慣地稱為圓寨,甚至還有個別村子因為當年僅有幾座圓樓,連村名也被稱為圓寨,並且一直在民間口頭沿用至今。可以推斷,這些被稱為寨的民居建築,基本上就是當年建造的圓樓。
據調查,永定縣現存的360多座圓樓,主要分布在古竹鄉、湖坑鎮、下洋鎮、高頭鄉、大溪鄉、岐嶺鄉、陳東鄉等鄉鎮,湖雷鎮、撫市鎮等鄉鎮也有,但為數甚少。在所有圓樓中,一環、高三四層的較少,多數為2環、4環高三四層的多環同心圓樓。
有人認為,圓樓是由城堡、山寨演變而來的,甚至還有人振振有詞地認為,圓樓是明代嘉靖年間(公元16世紀50年代)漳州人抗倭寇的產物。這些觀點顯然缺乏歷史依據和事實依據,是站不住腳的。
首先,早在數千年前黃河流域就有了以生土夯築而成的圓形民居,後來歷朝歷代亦不乏圓形建築。姑且不論它們與圓形的城堡、山寨產生的時間孰先孰後,我們至少可以推斷,永定客家圓樓與純軍事建築城堡、山寨並無必然的聯系,而與黃河流域傳統的生土圓形建築有著密切的親緣關系。個別人所謂“圓樓從漳州東部向西部(注:含南靖、平和等縣)傳播,而永定客家人的圓土樓顯然是向漳州人學來的”觀點,純屬主觀臆測、牽強附會。其主要理由是“漳州圓樓從源到流的發展有清晰的脈絡可尋,那就是從唐朝陳元光率中原五十八姓將校入漳平息蠻獠叛亂時削平山丘圓頂所建類圓形營寨,到叛亂平息後,將校們解甲落籍漳州所築的圓形居宅——由於仍需防衛,自然就近取例,仿效圓形營寨而建圓形宅子”。照其邏輯推理,永定等客家地區的客家先民在陳元光入漳前後,從未親自動手“削平山丘圓頂建類圓形營寨”,或從未見過這種營寨。這顯然是站不住腳的。何況人們迄今未見陳元光部後來所建“圓形宅子”的遺址或有關文獻記載。
其次,據目前掌握的事實是,宋末元初(公元13世紀六七十年代)永定縣就有了居住、防衛兼備的圓寨。誠然,城堡、山寨多為圓形,但未必就是以生土夯築而成的,而多以石塊築成的或木料圍成的,因為它畢竟是防御工事,不是民居建築,使用的材料不同,建築技術更不同,兩種概念完全不同,不能偷換概念。
再次,從中原大地輾轉遷來的永定客家人,對生土建築技術早已駕輕就熟,根本無需仿照所謂的山寨、城堡,進而掌握建築圓樓之術,萌發建造圓樓的理念,何況永定縣在唐代以後就有了建在山包上的圓形山寨。
還有一點,《易經》中說:“圓是天,是宇宙的表像。”崇尚圓、追求“天人合一”、把圓當作天體之神來崇拜的土樓客家人產生建造圓樓的理念,乃情理之中的事,無須大驚小怪。
值得注意的是,民國以前的《永定縣志》記載,被稱為寨的地方有數十個,其中有些寨的遺址今猶在,明晰可辯。公元14世紀以前永定就產生了圓樓(寨),有據可查的除了舊縣志、族譜記載的諸多地名、遺址以及《永定闕氏族譜》記載的“高坑大圓寨”之外,還有經實地考察的高頭鄉金山圓寨——圓樓的老祖宗之一。這些信息明白無誤地表明,早在公元13世紀以前永定就產生了真正意義上的圓樓(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