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分,又是出游的季節。想起今年五一節在稻城的旅游,心中還有許多遺憾。一是沒有在最好的季節去稻城。去稻城最好的季節應該是秋天吧,這時除了可以看到滿山的秋色,金色的萬畝楊樹林,還可以看到稻城最別具特色的紅草地。而五一的時候,草還沒有綠,楊樹還沒有長出葉子來。二是天公不做美,在亞丁沒有看到三座神山的真面目――山頂始終被雲層遮擋著。三是自己的不是,出發前沒有對這裡的歷史文化作一些了解,旅途中錯過了許多值得一去的地方。理塘就是這樣一個被我錯過的地方。
理塘縣城坐落在四面環山的毛埡草原上,縣城平均海拔4020米,素有世界高城之稱。聞名康區的格魯派寺廟理塘寺(又名長青春科爾寺)就在縣城城北的中莫拉卡山的山坡上。這是藏族康巴地區最大的格魯寺廟。另外,一年一度的“理塘八一賽馬節”也是康巴地區頗為著名的民族節日。而令我最感興趣的卻不是這些,而是另一件事:理塘是七世達賴喇嘛靈童轉世的地方。七世達賴喇嘛的認定是件曲折的事。這件事的源頭還得追溯到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的身上。
六世達賴喇嘛倉央嘉措是個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物。可以說是歷屆達賴喇嘛中最為特殊的一個。他只活了二十三歲。在其短短的一生中卻留下了不少著作。除了有關宗教經文的書,當以《倉央嘉措情歌》最為有名,在西藏的民間流傳很廣,幾乎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兩百多年來,一直為藏民所傳唱。就我所知,央金瑪的碟片裡有他的情歌,容中爾甲的專輯裡也有他的歌曲。那麼在這位達賴喇嘛的身上究竟發生了什麼呢?故事還得從頭講起。
17世紀初,黃教在西藏迅速興起,而代表噶舉教派(俗稱白教)利益的噶瑪王朝,對黃教采取壓制摧殘的政策。與此同時,甘孜的白利土司頓永多吉率領軍隊占領了德格、鄧柯一帶,聲言要消滅黃教。黃教處於危機關頭。當時的黃教領袖五世達賴羅桑嘉措,抱著發展黃教統一全藏的目的,與在青海的和碩特蒙古部落聯合,邀請其入藏,作為黃教軍事及政治的支柱。1637年,和碩特首領固始漢率蒙古騎兵進入甘孜,消滅了白利土司。1641年,固始漢受達賴之邀再次入藏推翻了噶瑪王朝。依靠蒙古部落的軍事力量,五世達賴建立了以黃教為主體的噶旦頗章王朝。達賴喇嘛成了西藏至高無上的政教領袖。與此同時,也帶來了一個嚴重後果,這就是固始漢除了掌握兵權外,還實際上操縱著噶旦頗章王朝的政權。五世達賴不甘受制於人,企圖排擠蒙古部落,兩者鬥爭了幾十年。1679年,為了防止自己死後噶旦頗章王朝大權旁落,年事已高的達賴任命桑傑嘉措為藏王,史稱第巴桑傑嘉措。三年後,五世圓寂。桑傑欲專政國事,秘不發喪,對外稱達賴閉關入定。又出於對將來的考慮,桑傑暗中指定了達賴的轉世靈童,這就是倉央嘉措。直到康熙36年(1697年),康熙皇帝遣使往拉薩與達賴相見。桑傑不得已才據實以告,稱達賴的轉世靈童已經十五歲了。遂迎倉央嘉措入宮舉行坐床儀式。
倉央嘉措入宮後,政權仍然由第巴桑傑嘉措獨攬。可能是由於倉央嘉措於政治上不得意,也可能由於個性、經歷(其出生於紅教家庭,自小在民間接收教育)的緣故,其開始尋樂於酒色之間,時常變裝易名到拉薩城中尋芳獵艷。他的放蕩不羈和任性妄為最終被第巴桑傑嘉措的政敵拉藏漢(固始漢死後和碩特蒙古部落的首領)視為攻擊第巴桑傑嘉措的把柄。拉藏漢曾向康熙皇帝秘奏,指責倉央嘉措行為不端,是個假達賴,意欲廢之。
1705年,第巴桑傑嘉措與拉藏漢的鬥爭白熱化,雙方發生了武力衝突。第巴桑傑嘉措戰敗被處死。倉央嘉措被指控為偽達賴而欲被押解至京師。
1706年,押解至青海湖邊時,被拉藏漢派的人害死(一說發病而死)。關於倉央嘉措的死,這是比較官方的說法。另一說法是說他當時並沒有死。當其行至青海地方時,皇上降旨責欽使辦理不善,欽使進退兩難。倉央嘉措乃舍棄名位決然遁去。隨後周游印度、尼泊爾、藏、甘、青、蒙古等處弘法利生,事業無邊。關於後一種說法,在阿旺吾珠達吉所著的《倉央嘉措秘史》中有詳細的記錄。
1706年,倉央嘉措死後,拉藏漢在1707年(火豬年;康熙四十六年),立博克達山之伊西嘉穆措為第六世達賴喇嘛,以圖消除藏中不滿。雖然康熙在1709年冊封了這位達賴為六世達賴,但蒙藏人均不認可,而另奉理塘之格桑嘉措為真達賴。最後康熙也不得不承認格桑嘉措實系達賴後身。由於蒙藏均認格桑嘉措系倉央嘉措化身,所以康熙承認格桑嘉措也就實際上承認了倉央嘉措。繼之,詔加封宏法覺眾第六世達賴喇嘛,於九月登座,按藏史稱為七世達賴。至此,倉央嘉措生前死後所引起的政治風波始告平息。
在西藏宗教歷史上,倉央嘉措的地位並不顯著。我曾參觀過一個西藏文物展,在介紹藏族的宗教歷史時,對倉央嘉措只字未提。在布達拉宮,也沒有他的陵塔。後人對他的評價也褒貶不一。但作為西藏歷史上一位傑出的詩人,倉央嘉措的地位得到了廣泛的認可。這一方面從倉央嘉措情歌的廣泛流傳可以得到驗證。另一方面,自從於道泉教授最早譯出倉央嘉倉情歌以來,他的詩已經被譯出的多種文字。光是中文的譯本就有數種。倉央嘉措情歌已成為研究藏族歷史文化的重要資料。
至於倉央嘉措與理塘的關系,如果不考慮《倉央嘉措秘史》中所敘述的倉央嘉措後半生的經歷的話,他的一生中從來沒有到過理塘。只是在一首詩中,提到了理塘:“白羽的仙鶴啊,借給我你的翅膀,我不會飛的太遠,只到理塘便折回。”後人認為,倉央嘉措在這首詩中暗示了他將在理塘轉世。這也是後來格桑嘉措被得到認可的主要依據吧。
出於對倉央嘉措情歌的喜愛,使我對與倉央嘉措有關的地方都頗感興趣。如果能在理塘多呆幾天,而不是僅僅路過的話,我會到理塘的村落走一走,或許可以打聽到關於達賴喇嘛轉世的故事,也許會有個孩童對我說:看,那就是活佛小時候玩過的地方。這個地方在哪兒呢?也許下次來理塘,我能有機會追尋一個傳奇的故事。或者,某個朋友從理塘回來,會給我講述這樣一個故事。
遺憾與期盼之余,隨手寫下一首詩,算是對理塘及倉央嘉措的紀念吧:
風吹雪阻,我卻信馬由韁
享受高原的靜謐與蒼茫
挺立的白楊是眾生的信仰
塵世的炊煙裡有我熱望中的新娘
聖潔的雪山是那神靈居住的地方
小河裡輕唱著輪回的喜悅與憂傷
"白羽的仙鶴啊,借給我你的雙翅吧,
我不會飛的太遠,只要回那夢中的理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