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開鎮遠,今天去往下一個目的地,隆裡。
計劃中,一早由鎮遠出發,
經三穗,到天柱,
下午游覽木杉瀑布群,
晚上到達隆裡,住隆裡。
很多人只會在鎮遠逗留一天。
可是我們覺得,在這裡,
呆上兩天,還嫌時間不夠。
來之前,
只知道鎮遠有青龍洞,鐵溪,苗長城之類耳熟能詳的知名景點。
到了當地,
才清楚鎮遠好玩的地方,
遠遠不止這些。
高過河秘境,報京侗寨,愛和苗族風情區。
這些,恐怕都是連驢子,
都未曾涉足的地方。
相信我們還會再次回到鎮遠。
歲月淡去的只是它的古味,
淡不去的,是它的美麗和寧靜。
今天的行走線路,很多人都沒有這樣走過。
大部分的人,都會從鎮遠出發,去往凱裡,
然後繼續他們的黔東南行程。
出發之前,我們也有過這樣的打算。
但是經過仔細考慮熱烈討論之後,
還是決定走這條未知的線路。
主要的原因,還是出於節省時間考慮。
鎮遠,三穗,天柱,隆裡,從地圖上看,
一路順時針方向走下去,不走回頭路。
相對比較合理。
比我們早一天出發的台灣人,還有他的朋友,
很稱職地充當了開路先鋒的角色。
昨天就很詳細地告訴我們,
從鎮遠出發,到三穗,天柱路上需要花費的時間,
還有車票的價格。
另外,提及從天柱出發,去往錦屏,
並不是在同一車站換車。
從三穗到天柱之後,還要趕往聯營汽車站。
到隆裡,搭的是去往錦屏的車,中途下車。
當然,他們說到聯營汽車站,
還有一個目的,
就是提醒我們去往高釀的車,
也是在那裡坐的。
我們要去的木杉瀑布群,
到了天柱之後,
先要換車去高釀鎮,然後到了木杉村再找當地向導。
至於從高釀鎮去往隆裡,
從地圖上看,
高釀鎮是處於天柱與錦屏之間。
運氣好的話,能攔到過路車,
根本沒必要回天柱坐班車。
天柱縣木杉瀑布群地處海拔700余米的高釀鎮。(高釀鎮位於天柱縣南部,距縣城12.5公裡,東鄰坌處鎮,南接錦屏縣,西交石洞鎮,北連鳳城鎮)這裡依山建寨,布局合理美觀。著名的瀑布有撮箕潭瀑布、渡船險灘、獅子潭瀑布、老龍潭瀑布、猴子澗瀑布、一線天大瀑布。
撮箕潭瀑布位於瀑布群最下端,距木杉村約5公裡,因潭水形狀似撮箕而得名。這裡兩岸青山高聳入雲,河水從深山峽谷中奔騰狂吼,如剛打開閘門的庫水噴湧而出,斜擊潭裡絕壁,再折60度衝入潭裡,驚濤駭浪,雷霆萬鈞。
在撮箕潭瀑布頂端的是渡船灘,長20米,從上而下寬約1至4米,河水把石槽衝擊得像只渡船,因而村民們稱為渡船灘。渡船灘水流湍急,白浪滔滔,洶湧澎湃,難以立足。
從渡船灘沿河而上約300米,是兩條河水的交彙處,抬頭往左望50米處,便是神秘莫測的獅子潭瀑布,瀑布高10余米,潭面寬約500平方米,潭水深不可測。昂望,只見河水狂奔而下,猶如腰圍丈余的巨龍直扎潭底,瀑聲如雷轟鳴,水霧四起,極為壯觀。瀑布側有一巨石張開大口,向天狂吼,巨石腰身光滑斑斕,尾部從潭水中間露出,形狀像獅子,故名為獅子潭。潭周圍是峽谷林海,陰森恐怖,過去釣魚郎們不敢單獨到此垂釣,如今卻備受游人歡迎。
由兩大瀑布和三潭綠水構成的老龍潭瀑布,兩岸懸崖絕壁,森林植被蒼翠,有成群的野鴨時常游於水面上。潭深不可測,長300米,寬40米,潭型怪異。一條長為25米、寬為3米的大瀑布衝人潭底,蕩起滾滾波濤,瀑聲震耳,十分壯觀。老龍潭靠右有一條深長的峽谷,河水冰涼,清澈見底,河水曲裡拐彎,峽谷四季郁郁蔥蔥。
左邊絕壁高百余丈,絕壁底下潭水綠而幽深,樹林遮天蓋日。抬頭仰望,絕壁綠浪翻滾,絕壁頂端下十余米處,有一黑乎乎的石洞,漲水時,頂上的泉水密密麻麻直往下滴,猶如細雨煙雲,輕飄曼舞,酷似《西游記》中花果山的水簾洞。在距水簾洞30米處又有一條長30米,寬2米的玉帶,自上而下垂掛,與水簾洞相互依托,相互照應,使整個景致多姿多彩,令人心曠神怡。在絕壁上的洞口,常有猴子出沒,故此地稱為猴子澗。猴子澗又稱白龍潭,因河水從峽谷沿青石槽呼嘯而出,猶如一條長長的銀色巨龍,張牙舞爪,昂首咆哮斜奔而下,直扎潭底。
距此500米處,有最出名的一線天。一線天實為一深澗,兩邊絕壁約數十丈之高,綠蔭遮日,昂首望空,僅見一條銀錢。
一線天長70米,有三道石門把關,氣勢雄偉。過了三道石門,只見一個天然的巨大石罐直徑20米,高10米,細看又像一座蜂窩煤爐。抬頭上望,只見一條60米長的白練自上飛瀉而下,從小到大如同一把又長又大的銀色扇子。這白練衝擊爐底石板,濺起數米高的水珠,使整個罐中水霧茫茫,撲朔迷離,光溜溜的罐壁上像抹了一層青油,黑亮陰森。從洞頂往下看,深不見底,只見銀色巨龍翻滾直下,咆哮衝出一線天腳下,聲如雷霆,氣勢磅礡。洞中水霧在正午陽光的照射下,五光十色,彩虹輝映,堪稱人間奇景。
從網上能找到的資料,也就這些了。
目前除了知道如何到達外,一切,都是未知數。
早7點30,第一班車開往三穗。
我們准時到達,不過,
車,已經揚長而去。
一打聽,說是車已經坐滿,
沒有必要再准點發車了。
沒辦法,只能等下一班車。
下一班車,發車時間,
一小時後,8點30。
說是8點30,不過司機說,
也不一定會准時發車,
只要人坐滿,就走。
這句話,讓我們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如果准點發車,
那就是說還有一小時的時間留給我們,
可以自由支配。
可現在的情況,很有可能,
下一分鐘,車就會離開鎮遠。
只能在汽車站附近逛逛。
順便把早飯在發車前解決掉。
很不幸的是,
前一輛車在發車前,人已經坐滿。
而我們這輛,總是會有人三三兩兩上車,
可是,始終沒有坐滿。
最終的結果,
磨蹭到8點30,准點發車。
暈死,早知如此,
我們大可去天後宮或是古碼頭轉轉。
時間綽綽有余。
台灣人提醒我們,
出了鎮遠,有一段路非常的顛簸。
顛簸的原因,
是因為修路的緣故。
事實也的確如此。
不過,對於經歷過去往鐵溪雞冠嶺路的我們而言,
這真的,只是小菜一碟。
目前在黔東南行走,要說路難走,
難於上青天,
恐怕就是雷山到榕江這一段。
好像,已經成為部分驢子,
終身難忘的經歷。
大部分的人,總是拉開車窗想往外噴點什麼。
而如果,下了車,
依舊神態自若,
那簡直就是練到了人車合一的境界了。
每每看到這篇游記,這樣的描述,
總會發出會心的一笑。
可惜這次無法親身體驗。
11點,車到三穗。
一個很大很繁華的鎮。
同站就可以換車去往天柱。
去天柱的人,
也許並不是很多。
在窗口排隊買票的時候,
有一個當地婦女主動上來。
收了我們的車錢,
主動幫我們去往窗口買票。
完了之後,還很熱情地引導我們,
告訴我們站內停的車是哪一輛。
這個婦女是車上買票的。
關於這點,
台灣人之前已經友情提示過我們。
因此,倒也見怪不怪了。
從三穗到天柱,
路,和鎮遠到三穗一樣的好走。
大部分依舊是山路。
所謂的好走,只是彎道,並不是很多。
沿途的標語很是雷人。
上山帶火,先拘後查!
放火燒山,牢底坐穿!
類似的標語,層出不窮。
話粗,理不粗。
其實最經典的要數鎮遠汽車站的標語。
坐不干淨的車,如同進茅廁!
已經記不得是哪位驢友在哪篇游記中提到了。
不知道這是哪一年的事了。
我們現如今看到的標語,只是車輛要清洗干淨出站之類的。
非常普通。
12點50,到達天柱。
一早8點30開始坐車,
已經連續坐了將近4小時左右。
勝利在望了。
還要再換一次車,
就可以到達木杉村了。
出站,叫輛出租直奔聯營汽車站。
還是那個台灣人告訴我們,
好像在天柱並沒有看到公交車。
而且他們兩人叫出租到聯營汽車站的錢,
平攤到我們四人身上,每個人的花費,將更少。
車上沒有碼表。
下車時問我們收了6元車費。
好像少收了,
台灣人和他的朋友,記得是給了8元。
司機還以為我們嫌車費貴了。
說了一大通話,為的就是解釋這件事。
現在已經記不清當時他時怎麼說的。
反正,好像,
一輛車上人越多,車費越便宜。
真是很奇怪。
天柱的聯營汽車站,
非常小非常破舊的汽車站。
如果走在路上,
經過門口,也許都不會引起我的注意。
到售票窗口,看看時刻表。
最近的一班車去往高釀,
下午1點30分。
現在1點不到,還有時間,
去附近,解決中午溫飽問題。
出汽車站向左走五分鐘左右,就有一家餐飲店。
衛生條件實在不敢恭維。
不過,在裡面用餐的倒都是當地人。
供應的東西,只有兩種。
米線和米粉。
其實吃口是一樣的,
只不過,前者細點,後者粗點,僅此而已。
區別在澆頭,價格也略有差別。
四個人當中,最貴的一碗,就是陸姐,
紅燒大排燒頭,要價7元。
其余,都是6元。
去往高釀的中巴,坐的都是當地人。
過道上也基本堆滿了貨物。
扔在車廂前部,駕駛座位旁邊的四個大包,
已明確無誤告訴別人,我們的身份。
這比額頭上寫有四個大字“我是游客”,
還要明顯。
當地人的確非常熱情。
等車開的功夫,
我們四人,無意間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
不時有人圍過來,
詢問我們去往哪裡。
甚至於,還有人告訴我們坐錯車了。
應該趕緊下車,坐旁邊那輛去往石洞的班車。
只是因為,他聽到我們說要去看瀑布。
回來我查了一下資料,
天柱好像最出名的瀑布,就是石洞瀑布。
高60丈,因此又名石洞60丈瀑布。
我們要去探尋木杉瀑布群。
看起來,的確,
有點劍走偏鋒了。
告訴我們坐錯車的人,
等聽清楚,我們要去的目的地。
更來勁了。
喋喋不休介紹起當地情況。
看起來,他對於這個瀑布群,是非常非常的熟悉。
本來,我們到了木杉村還要費功夫找向導。
現在,在天柱,
上天已經把向導,送到了我們的面前。
這人,姓羅,名國成。
國家有他,事事必成。
很豪邁的名字。
時刻表上的發車時間是正確的,
不正確的,好像是票價。
從天柱出發到高釀,5元一人。
而不是表上所寫的2.9元人民幣。
一路和小羅交流溝通下來,
發現他,也是個旅行愛好者。
其實,他不僅僅對於木杉很熟悉。
對於整個黔東南,
甚至於整個貴州,都了若指掌。
本身愛好旅行,外加熟悉當地情況。
看來,我們是找對人了。
車,並沒有停進高釀汽車站,
而是在鎮中心的三岔路口把所有乘客放下。
這就算到目的地了。
說實話,這個鎮上有沒有汽車站,我都表示懷疑。
一旁候在路邊,摩托車拉客的當地人,看到我們,直衝我們喊到:
是不是去60丈瀑布的?
下意識地擺手,說不是的。
現在才明白,
原來當時這些人,
問的依舊還是我們去不去石洞瀑布?
小羅說他要把隨身帶的東西送到他朋友家裡。
這也是,他此行來高釀的目的。
還問我們要不要寄點東西在他朋友家裡。
好輕裝上陣。
只有陸姐,把她隨身的攝影包扔下了。
事後才知道,進了木杉村之後的路會如此難走。
我們就不會如此自傲。
大可把所有能放下的東西,
全部留在高釀。
雨,越下越密。
一早從鎮遠起程時,天色就有點陰暗。
之前,也下過一點小雨,
只是一會的時間,就停了。
還慶幸大家的運氣,都非常好。
現在看來,恐怕,是大家一廂情願。
下雨,瀑布固然壯觀。
不過,再好走的路,
也會變得難走。
半小時左右的時間,小羅回來了。
當時的我們,在路邊的雜貨店躲雨。
既然請他做我們此行的向導,
有些話,必須在動身之前,說說清楚。
先是談了行程安排。
我們拿到的資料,只是停留在表面。
小羅再詳細說說,
更加具體。
另外,他提及,你們只留出半天時間,去石洞瀑布,還有可能。
想去木杉瀑布群,絕對不可能。
他最初提出的方案,是把木杉瀑布群,和石洞瀑布連在一起游覽。
安排非常合理。
不過時間,對於我們而言,可能性幾乎是零。
要足足兩天時間。
這樣的話,後面的安排,估計全部,要推倒重來。
退而求次之。
小羅再給我們一套方案,先到木杉村,
看一線天瀑布。
明天一早從平場離開,中午回到高釀。
然後再繼續你們的行程。
這樣的安排,毫無疑問,就是要舍棄隆裡。
不過,後面的行程,基本不會因此受什麼影響。
隆裡,無非就是一古鎮。
征求大家意見。
大家的意見,這時倒是出奇的一致。
不去隆裡。
看起來,大家對於神秘原始的木杉瀑布群,都非常的期待。
再談談費用問題。
最終談妥,四個人,總共每天支付給小羅50元人民幣。
兩天共計100元。
高釀到木杉村的路,非常不好走。
難走的原因,
並不是因為黔東南常見的山路盤旋。
而是在於路的不平整。
非常不平整。
像搓衣板樣的路,要顛簸將近一小時。
等於一路享受了免費的按摩。
舒筋活血。
坐在後排有位老兄,
不知道什麼時候,也加入到我們聊天行列中。
說的是當地普通話。
十句話當中,
勉勉強強能夠聽懂二三句。
剩下的,就要依靠小羅的幫忙翻譯。
他話中的意思,
木杉瀑布群,很少有人涉足。
最近一批,就他看到的,比我們還要年輕幾許。
不過,這也是大半年之前的事了。
讓我們對於這次的行程,愈發值得期待。
越原始越是無人踏足的地方,
風景,毫無疑問,越是漂亮。
車停木杉衛生院門口,
所有的人,幾乎全都下車了。
這時才注意,
原來過道上堆放的貨物,幾乎都是藥品。
小羅示意大家不要動。
等貨卸完,還要再往前開一段,
我們再下車。
其實所謂的一段,
車開開,也就是10分鐘左右的時間。
真要走走,也花不了多少時間。
下車,只有五人。
其實本質上依舊還是四人,
只不過這次多了小羅。
下雨天,路不好走,
我們是有心理准備。
不過等車停,腳踏實地之後,
才發現,這路已經談不上好不好走了。
這還是路嗎?
本身的土路,下雨天,讓它成為了泥路。
外加車輛碾壓,牛的踩踏,
一時之間,讓我們感覺無從下腳。
這樣的路,最近一次,
還是幾年之前在陽朔石頭城徒步時,
親身經歷過。
至今讓我記憶猶新。
看看自己,還有小唐腳上低幫的徒步鞋,
發現陸姐真的可以稱得上是先知者了。
四人中,只有她穿的是高幫登山鞋。
最讓我擔心的是小蓓。
她穿的是很普通的旅游鞋。
在這樣的路面狀況上行走,
真讓人替她捏把汗。
希望到時能看到雜貨店,
有賣解放鞋,好買雙讓她換上。
旅游鞋,用在這樣惡劣的路面環境下,
太勉為其難了。
沒走多久,小羅不見了身影。
同時消失的,還有小唐。
過了好一會,才見他們的身影。
跟隨他們回來的,還有一個當地人。
怎麼回事?
一打聽,才知道,
原來小羅是去借砍刀了。
小唐是沒事去湊個熱鬧。
借砍刀?
只知道這爛路難走,還要爬山涉水,難不成,到時還要披荊斬棘?
這未免也太刺激了吧。
是啊?你們不知道嗎?
小羅的話,透著幾分輕松。
我們是不知道。
原來他一直以為我們知道,去看個瀑布群,不是走走平路那麼簡單的。
那當地人,又是怎麼回事?
那是我找來了,估計到時路難走,
由他拿著砍刀開路,
我也好分身照顧其他人。
再說你們這裡女孩子,也不算少。
小羅的話,不是沒有道理。
只是大家心中,
有著幾許不快。
當時在高釀,你怎麼不說,
還要再另找一個當地人?
到了現在只能進不能退的時候,
你突然多弄一個人過來,
這不是擺明要多收錢嗎?
不過,小羅說話,有時候大喘氣。
當陸姐准備問他,
那這個當地人怎麼算錢時。
他下一句話,
倒是讓所有人,啞口無言。
今天本給我的50元,給這個當地人就行!
他的意思,在高釀,在車上,
已經說得很清楚了。
去木杉瀑布群,
他的身份,其實和我們是有點類似的,也只不過一普通游客。
區別在於我們是外地游客,他是本地游客。
至於我們認為他是向導,那也只是我們認為。
他一直說,大家能認識是緣分,
我這個人也喜歡玩,
關鍵大家玩得關心,最重要。
我對這裡情況熟悉,順便可以給你們帶帶路。
錢給多給少,沒什麼關系。
大話,人人能說。
等我們離開木杉,才知道,
原來,小羅所說的一切,全都是大實話。
小羅找來的這個當地人,姓劉。
劉大叔。
話不是很多的一個當地人。
他在最前開路,
小羅混在隊伍中間,有什麼情況,好隨時照應。
自知自己的體力並不是很強,耐力還算馬馬虎虎。
於是,很自覺地站在隊伍最後面。
負責收隊。
雨,還是浠浠瀝瀝在下。
爛路,愈發的泥濘。
不過,這樣的爛路,沒走多久,就到終點了。
上山了!
路,依舊還是那麼的爛。
腳踩這樣的爛路,還要翻山越嶺。
外加背上的大包。
真是讓人頭大。
甚至於好幾次下山時,都有點收不住腳的感覺。
這樣的路,最好的裝備恐怕,
就是全身披上盔甲,外加頭上戴頂鋼盔。
下山時,抱著頭,往下滾,就是了。
劉大叔看出我們的步履蹣跚。
用手裡的砍刀,削了四根拐杖給我們。
拿路邊樹枝做的拐杖。
聊勝於無。
在有些坡度比較大的地方,
下山時,依舊,還是要讓劉大叔,或者小羅,搭把手。
早知道,就把我平時用慣的登山杖帶上。
也許,就不會搞得這樣狼狽。
到現在,還是沒有搞明白,
當地人的平衡力,為什麼如此好。
劉大叔,腳上穿的是很普通的雨鞋,身上披的是雨披。
小羅,更是牛,穿旅游鞋,手撐雨傘,
依舊,還是健步如飛。
感覺像是腳上長了吸盤。
小蓓的話,不無道理。
這些人,從小就是在這樣的環境裡長大的。
也許吧。
前行的路到了終點。
往右拐的路,出現了台階。
這時,能看見台階路,
自然是高興得沒話說。
劉大叔不知去了哪裡?
剛想往右走。
這時聽見最前面的小羅,傳來的喊聲。
不要往右走!
沒有前行的路,有的只是右邊那條台階路。
不往右走,還能往哪走?
大家朝左拐,往下走!
小羅的話,說得很清楚。
我也聽得很明白。
之前,一路翻山越嶺,
走的也並不是什麼陽關大道。
不過,好歹,當地人經常走進走出。
因此,還能看出路的痕跡。
劉大叔在前拿砍刀開路,無非,就是把這樣的小徑相對加寬。
好讓我們行走方便。
現如今,朝左望望,
根本就沒有路的蹤跡可尋。
放眼望去,芒芒大森林一片。
按照小蓓的說法,
我們即將步入亞馬遜叢林!
安靜下來,就聽見唰唰聲從不遠處傳來。
不用說,那是劉大叔在砍刀開路。
小羅讓我們等等在下去。
在這樣沒路的情況下,
硬是要開出一條路。
花費的功夫,還有時間,自然不少。
離一線天瀑布越來越近,
路,已經不能用刺激來形容。
最恰當的形容詞,應該是過火。
過度的火爆。
總算可以下去了。
還好,坡度不算太大。
走在鋪滿殘枝落葉的路上,
比起之前泥濘的山路,
反倒是讓人,更有能踩實的感覺。
瀑布喘急的水流聲,
好像越來越聽得清楚了。
不禁讓人加快了腳步前行。
一眼望不頭的叢林,剛下去時,
還擔心,萬一失足,就不知會滾到哪去。
能不能找回全屍,估計還要看個人的人品。
等到真正步入其中,
之前的擔心,已拋到九霄雲外。
萬一沒收住腳,順勢滾下時,
那些本來阻擋視線,礙手礙腳的樹枝,
會成為救命稻草。
人的求生本能反應。
我在徽青古道穿越時,親身經歷體驗過。
休息休整一下。
在茂密的叢林中,有這樣一塊平地,
可以讓我們五人休整一下。
感覺很不平常。
雨一直沒有停過。
想找塊干淨的地方坐會,根本沒有可能。
劉大叔,依舊在拿砍刀在前開路。
這次的休整時間很長。
看看當時拍回來的視頻。
個個都是談笑風生。
現在想來,當時的我們,人人都很樂觀開朗。
休整時間長,
是因為接下來的路比起之前,還要難走。
劉大叔開路花費的功夫更大。
小羅讓我們每個人把身上所有的包包都放下,
除了相機之外。
還有手上拿的拐杖,
也扔在這裡吧。
拐杖在接下來的行程中,的確沒有任何用處。
這時候,最需要的是手套。
繼續行程後,迎面就要下一個陡坡。
將近60,70度的陡坡。
要命的是,過了陡坡後,路是拐向右邊的。
這就意味著,下陡坡如果收不住腳的話,
那後果就是直接自由落體,
滾向茫茫叢林中。
小羅這時充當了指導員的身份。
告訴大家,過了這個陡坡後,
再轉三個彎,就可以看到大家期盼已久的一線天瀑布了。
這好比是給每個人打了一劑強心針。
非常有效果。
不過這也只是有效果而已。
路,還是要靠人走出了的。
走在最前的陸姐,試了往下爬了兩步,馬上又退回來了。
下雨天,這裡的路太濕滑泥濘了。
這倒是,沒有了落葉之類的鋪地,的確很容易失足。
好在劉大叔回來了。
可能在下面等的時間太長,有點焦急。
回來看看,這裡到底怎麼回事?
救星出現了。
於是乎,下面劉大叔拉,上面小羅拉,
每個人都像一個超級大包裹,慢慢地往下挪。
可惜了,當時沒有人,記得拍下視頻。
很珍貴的一段回憶。
最終,每個人,還是有驚無險地下來了。
不過,這只是熱身。
接下來,還有三個轉彎,更加地難走。
一邊是山崖,一邊是懸崖。
劉大叔開出的路,只能稱之為羊腸小道。
有些路段,
幾乎就是在叢林中穿梭。
小羅不時提醒大家,盡量靠裡走。
天色漸暗。
晚上6點20分,一線天瀑布,終於展現在了大家面前。
不過,有點讓人吐血的是,
我們來的地方,
竟然是一線天瀑布的源頭。
常人觀看瀑布,
最喜歡,是從下往上看。
這樣能看出它的雄偉,感受它的氣勢。
可我們倒是反其道而行之。
為了看瀑布,走的路不尋常。
到最後,連觀瀑的角度,也和常人不一樣。
想想,也著實,
是件有趣的事情。
每個人忙著拍照。
逗留了將近半小時之後,
小羅提醒大家,可以走了。
再不走,天色暗下來之後,
山路,會更加的難走。
說得很有道理。
好吧,再看一眼,走吧。
按照原先的計劃,
今晚應該住在跳洞苗寨。
回到平地之後,拿回背包還有拐杖。
小羅和我們商量一下。
今天我們就不去跳洞了。
太遠了,天完全暗下來之後,估計都走不到。
這樣太危險了!
說得在理。
不過,不去跳洞,今晚總要找個村落,解決睡覺吃飯事宜吧。
小羅決定帶我們去另一處村落投宿。
那個苗寨,叫德寨。
很特別的寨名。
依舊還要上山下山。
等再次看到平地,竟然發現,
前面沒有路了。
有的,只是一大片水稻田。
由於持續下雨的緣故,水稻田的積水,非常的深。
劉大叔探路回來。
告訴我們,沒辦法了,大家盡量靠邊走。
他口中所說的靠邊走,就是讓我們往水稻田旁的淤泥地行走。
只有一個腳的寬度。
大家自求多福吧。
最終的結果,
每個人的鞋,或多或少,都進水了。
這是最後的磨難。
之後的路,都是平路。
在天快要完全暗下來時,
我們終於見到了不遠處傳說中的德寨。
劉大叔的使命到此已經完成了。
他也要回了。
分手時,給了他60元,多給了10元。
感謝他一路上對每個人的照顧。
德寨已經近在咫尺。
不過,還不能馬上與它親密接觸。
走在最前的小羅,
折回來告訴我們,
前面有點高度的莊稼地,
由於雨水的浸泡,非常松軟,根本不可能翻越。
大家再繞點路吧。
感覺一行五人,
就像當年的日本鬼子,
趁黑摸進老百姓的村落。
等進了德寨,
發現有件事要人老命了。
這裡家家都是漆黑一片。
知道農村的人晚上睡覺睡得早。
不過現在,看看手表,不過是晚上8點。
這個村落,難不成不通電?
要是這樣的話,
在高釀的雜貨店,
買幾根蠟燭帶上,也花不了多少錢。
擔心是多慮的。
敲開第一戶人家的門。
隨著開門,燈,也隨之亮起來。
看起來,不是這裡的電費價格偏高,
就是這裡的生活水平偏低。
估計後者的可能性更大。
小羅用當地話和開門的當地人交流。
然後再翻譯成普通話告訴我們交流的結果。
同是中國人,說話怎麼會這麼費勁。
住他們家,自然沒有問題。
不過他們家沒有多余的被褥提供給我們。
下次再來黔東南,睡袋,
也要成為標准裝備之一了。
謝謝他的好意,我們再問問看別家吧。
很少有外鄉人進來。
一旁的兩只小狗,
看見我們的到來,跑前跑後,非常開心。
我們這裡也有很開心的,那就是小蓓。
對於這兩只憨態可鞠的小狗,愛不釋手。
如果我們住在這家。
明天一早離開時,
主人事後會發現,隨著我們的離去,小狗也會消失。
兩只都沒了。
小羅讓我們在這裡休整一會。
他再去上面問問,看看有沒有落腳地。
趁這功夫,把包裡的手電,頭燈找出來。
天已經完全暗下來了。
沒過多久,回來了。
帶回了好消息。
有戶人家,肯收留我們。
被褥床基本生活品一應俱全。
肯收留我們留宿的我家,只有一位男性當地人。
姓劉,我們估且,也只能稱他為劉大叔。
看起來,劉姓,是這裡的大姓。
聽小羅介紹,
所謂的木杉村,只是一個統稱。
這裡的村村落落,都有自己的名字。
不過,都隸屬於木杉村的範疇。
所以,如果稱德寨為木杉村,
也沒有錯。
劉大叔是幫人看房子的。
房子的主人,是村裡的一對年輕夫妻。
外出打工勤勞致富去了。
房子很大,上下兩層。
不過,有床能讓人躺下的,只有兩間。
小羅今晚還要另找他處。
不過,看起來,他和村裡每個人都很熟。
要找戶人家睡覺,
問題不大。
見到我們的到來,
劉大叔,也很開心。
親歷過生死考驗,靠著大家團結一致,互幫互助,
從木杉衛生院走到這裡。
所有人,
現在想著如果能搞到個豬頭,再弄些香燭。
義結金蘭,
也是可以考慮的。
不過劉大叔這邊,豬頭是沒有的。
有的只是腊肉。
喜歡驢行,喜歡戶外的,
基本上動手能力,都比較強。
一頓忙活之後,香噴噴的蕨菜炒腊肉,出鍋了。
就著米飯,晚飯雖說簡單,
不過是這次黔東南行,
吃得最香,也是最開心的一頓。
這時,想起以前聽過的一個故事。
說是有位老兄,信基督。
有天村裡發洪水了,他一看,跑是跑不了。
趕緊上房頂了吧。
沒過一會,來了一船,船上的人衝著他喊,我給你繩子,趕緊爬下來,我帶你離開。
不需要,耶穌會來救我的!
之後,水位越漲越高,有人扔來木頭,甚至還有直升機經過,說要帶他離開。
可這位老兄的話,就一句:
不需要,耶穌會來救我的!
等到水完全淹上房頂,這位老兄無處可逃,淹死了。
死後,如願見到了耶穌。
上來就一頓抱怨。
我這麼信你,你怎麼不來救我!
耶穌就回了一句,那位老兄徹底無語。
我不是來救你了嗎?那劃船,那扔木頭的,還有那開直升機的,不都是我派來的嗎!
從天柱到高釀,上天也是給了我們好幾次機會,
可以更改自己當初的決定,
棄木杉瀑布群,轉往石洞瀑布。
可最終我們,
還是義無返顧地投入了木杉的懷抱。
結局,當然沒有上邊老兄,那樣的悲慘。
沿途所經歷的一切,
讓我們有了份意外收獲的驚喜。
這段回憶,
可以讓我們回味很久很久。
甚至於可以用一生去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