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我心中的天堂

作者: rebeccasj

導讀有人說秋天是成熟、收獲的季節,也有人說秋天是凄清、思念的季節。我愛秋天,愛她獨有的那份韻致,清麗高遠,華實累累。看那明淨高爽的藍天,淺淡悠閑的白雲還有楓林染赤的景致,宛若一幅絢爛多彩的畫卷,就連秋雨洗刷後的空氣也顯得異常清新。 在忙碌的日子裡,經歷著喧囂和紛雜,想念秀麗的山,清澈的水,蔚藍的海還有從眼前掠過的海鷗。。。終於可以拋下煩 ...

有人說秋天是成熟、收獲的季節,也有人說秋天是凄清、思念的季節。我愛秋天,愛她獨有的那份韻致,清麗高遠,華實累累。看那明淨高爽的藍天,淺淡悠閑的白雲還有楓林染赤的景致,宛若一幅絢爛多彩的畫卷,就連秋雨洗刷後的空氣也顯得異常清新。

在忙碌的日子裡,經歷著喧囂和紛雜,想念秀麗的山,清澈的水,蔚藍的海還有從眼前掠過的海鷗。。。終於可以拋下煩憂的工作,背起背包踏上向往已久的青島之旅。我乘坐的是廈航的早航機,抵青島流亭機場是10:45,行前在網上收集了一些關於青島的攻略,但當踏出機場時還是感受到了迎面撲來的寒氣逼人,我迅速披上備好的外套。此時已是深秋時節了,沿途的梧桐早已經披上彩裝,落葉也將宣告一個季節的結束,兩旁掠過的是座座光禿禿具有北方特色的石頭山,潔淨、明麗、大氣。。。

如果有人問青島的標志是什麼,那無疑是青島棧橋了,其又稱前海棧橋、南海棧橋和大碼頭,如同人們對布達拉宮和東方明珠的熟悉一樣,棧橋是青島的像征,始建於清光緒18年(1892年),是登州總兵章高元於前海所建,為簡易的鐵木結構,長約200米,寬10米,是青島最早的軍事專用人工碼頭建築,德國侵占後成為了貨運碼頭。棧橋經過多次改建和整修,增加了半圓形防波堤和具有民族風格的雙層八角飛檐“回瀾閣”,全長400多米,其歷史悠久,可以說青島的歷史有多久,棧橋的歷史就有多長。在青島沒有一個景點能像它一樣將青島的自然與歷史揉合的如此完美,棧橋一頭連著綠樹、紅瓦的老城區,一頭深入進碧波、藍天的大海。當五湖四海的人踏上這片土地,是棧橋給了有們關於青島的第一印像,棧橋上人潮如織,所見之處,游人無不舉著DV、DC記錄下這美麗的海濱風情。

漫步於棧橋海濱,只見青島灣型如彎月,棧橋似長虹臥波;驚濤拍浪,激起簇簇浪花;落霞夕照,回瀾閣熠熠生輝;遠處,白色燈塔亭亭玉立,紅瓦綠樹交相輝映,各式建築參差錯落地分布在海岬坡地之上壯麗輝弘,沿岸的防波堤由花崗岩砌成,兩旁的護欄站滿了各地的游客和小販。漲潮時,浪潮拍打礁石,如卷雪千堆湧來,引來無數游人爭先觀看;退潮後,岩礁和灘塗露出水面,海灘上擠滿了趕海拾貝的游人,成群的海鷗在海面上自由翱翔,海潮聲、鷗鳴聲、歡呼聲無不給棧橋增添了新的活力。秋日青島的午後是寧靜的,從棧橋沿著海濱來到了第一海水浴場,一路伴隨我的是一望無垠的海面、默默挺立的礁石、回旋激蕩的海浪以及掩映在黃綠樹叢中的各式樓房,沐浴在陽光裡感受沙灘的松軟,當雙鞋掙脫鞋的束縛,清澈微涼的海水輕撫著我的腳面,涼涼的,癢癢的,無比舒暢,海浪一層層地湧上來,小心翼翼地踩上一排足印,深深淺淺,但泛起又滑回的浪花很快就洗去印跡。海風輕吻我的臉頰,輕撫額前飛動的發絲,我突然問自己,這是夢境嗎?我竟可以如此奢侈享受這分寧靜?從小,大海就是我向往的地方,喜歡靜靜地漫步在海灘上,眺望海天一色,喜歡聽海潮翻湧的聲音,如天賴般的美妙,喜歡層層的海浪將我輕輕的搖蕩,渴望今生能在海的懷抱裡踏浪而行,吹海風、看海浪、吃海鮮還有守望海上的日出日落,多美好的生活啊。。由於已是深秋,海水浴場已少了昔日暢泳的人群,海面上只有星星點點的人頭在攢動,人們在悠閑的逛著,踏踏浪花、拾拾貝殼,捉捉小蟹。

沿著海濱棧道一路走去,金沙、碧浪、礁石、別墅似乎永遠是愛情的浪漫之地,短短一個午後,我已遇上了上百對拍婚妙照的新人們,沿海的沙灘上,礁石邊,廣場上,綠地上白紗翩翩,柔情蜜意,海誓山盟,天長地久編織出無數動人的情節,不禁對甜蜜的愛情充滿著無限的憧憬,同時也感受到海島濃濃的喜慶風情。沿途不僅有美麗的大海風光,懸崖峭壁,還有許多的自然美景,有防腐木鋪設的木棧道還有供人休憩的木質長椅,站在身臨大海的木棧道上,任憑海風迎面吹拂,這裡視野開闊,讓人體驗到了什麼叫做海闊天空,不禁感嘆旅程的浪漫與美麗。

不知不覺我來到了緊鄰第二海水浴場的八大關風景區,其地理位置十分優越,位於彙泉角景區的北部,西臨彙泉灣,南接太平灣,是由中國著名的八條關隘命名的,縱橫交錯的八條路,後又新增了兩條,分別為:韶關路,嘉峪關路,山海關路,武勝關路,涵谷關路,正陽關路,臨淮關路,寧武關路,紫荊關路,居庸關路,每條路牌上都記錄著它們的來歷。八條幽靜而秀麗的小路把一座座典雅的小樓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片開放式的園林景觀,清幽靜謐,處處是郁郁蔥蔥的樹木,有四季常青的雪松、秋霜染紅的楓林,還有四季盛開的鮮花,散發著別樣的清香,沁人心脾。享受陽光,傾聽林中低語,不禁迷戀起這桃源般的生活。

說起八大關,首屈一指的當屬這裡的別墅,這裡有眾多風格各異的建築,紅瓦綠樹,碧海藍天,集中了德式、俄式、英式、法式、美式、希腊式,日式等20多個國家的建築風格,數不勝數,因此有“萬國建築博物館”之稱,每一棟別墅都有自己的歷史和故事,“花石樓”、“元帥樓”、“公主樓”、“宋家花園”、“朱德別墅”。。。其中最著名要數黃海路18號的“花石樓”了,據說百多年前一位俄國領事看中這裡的風景在此修建的,樓的主體有5層,頂層為觀海台,側有鐵尖頂,由圓形和多角形組合而成的為哥特式的建築,具有典型的歐洲古堡式風格,但又融入了希腊式和羅馬式的風格,是用花崗岩和鵝卵石建成,故得名花石樓。進入花石樓,只見院子裡是擺著各用用於拍攝婚紗照的道具,登上了花石樓頂層的觀海台,整個太平灣景點的精髓都盡收眼底了,藍天白雲,金色的海岸線、碧蘭的海水,八大關的綠樹紅瓦,一一呈現在眼前,憑海臨風,懷古撫今,感慨萬千,不得不贊嘆這人間仙境。。關於花石樓的傳說是很多,相傳國民黨特務頭子戴笠曾在此住過,蔣介石,陳毅也曾經住過。登上最高處的塔樓,屋裡的家具已經很殘舊了,但是彩色玻璃和樓梯裝修的細節都顯示了昔年的輝煌。還有山海關17號的元帥樓,是座日式風格的建築據說解放後彭德懷、羅榮桓、劉伯承、徐向前、賀龍等元帥曾在此住過。位於居庸關路“公主樓”是丹麥式的建築,據說是丹麥一王子游歷青島,見景色宜人,令其領事在此建造的具有丹麥風格的建築,其欲請丹麥公主來此避暑,故稱之“公主樓”。 由於這裡景點很多,因此我只能走馬觀花地逛一圈,累了就坐在木質長椅上小憩會兒,滿眼盡是郁郁郁蔥蔥,聽聞鳥語花香,只見夕陽透過樹隙落在路過戀人的身上,那種靜謐、溫馨、浪漫的感覺難以言喻。。。

不經意間已近黃昏,暮色四起,天邊飄著幾片灰白的雲,夕陽已漸漸被雲層包裹起來,只露出一抹桔紅的光韻,天愈發的灰了,這薄薄的光影仿佛是給海潮鑲上了一道金色的蕾絲花邊,暖暖的,柔柔的,粼粼波光輕卷著逐漸暗淡的海灘,轉瞬間那懸掛的紅球也沉入海水中,周圍變得暗淡了,而沿岸的高樓、閃爍的霓虹燈此時卻煥發出絢麗多彩的光芒,夜幕下青島又向世人展示他別樣的風采。空氣中飄蕩著陣陣燒烤的香味,提示著人們這個城市新鮮美味的海產,香嫩肥美的蛤蜊、碩大肥美魷魚須子還有又大又新鮮的蝦及海蟹,無論簡單的水煮清蒸,還是風味濃重的炭火燒烤再配上響譽全球的青島啤酒,令人食指大動,無法按捺,那無以言說的美妙感覺,深深地留在舌尖的記憶中了,無論何時回味,都會本能地饞涎三尺。或許這就是青島的精彩和魅力,無論是海濱棧橋還是海水浴場,無論是碧水藍天還是古樸別墅,無論是沙灘礁石還是各種美味都給我留下了太多的美好體驗和歡笑記憶。。。青島----我心中的天堂!


精選遊記: 青島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