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琥珀堡四處看)
昨天發的游記不知被審查哪去了?文字總是貼不上,自己會消失,請問管理員怎麼辦???
登上琥珀堡
我們坐著四面透風的吉普車去琥珀堡,沿途穿過狹窄的街道和村子,車子稀裡嘩啦地響個不停,路髒,佷顛。
身邊閃過一些特破的公車。駱駝,小神牛,還有長嘴豬們散漫地溜達著。貨攤上有塗滿咖喱粉的“膨化”食品在塵土中晾著,還有賣花小伙守著的那些漂亮卻都沒有梗的鮮花,不知是不是祭品。
車子很快攀上山坡,借著山勢四下望去,有依山傍石的民居村落,干巴巴的,植物不多。周邊低地勢的村莊中不時冒出像佛塔似的小建築,很眼熟,有點柬埔寨風格,其實應該說柬埔寨的廟有印度風格吧,那裡供奉的濕婆本來就是印度教的三神之一。
琥珀堡是山頂古堡,距今300多年了,有“像背上的山城”之稱,原為拉賈斯坦土邦王的避暑行宮,是空中花園式建築群。主色是黃的,配以白色、玫瑰色的石料,在山勢的襯托下恢宏壯觀。據說這裡從未經歷過戰事,所以保存完整。
民間藝人在城上的演奏,小販手中奇怪的大偶人,還有吹笙的,(不知那樂器叫啥)把人帶進一種奇妙新鮮的情境,在我眼裡奇觀趣景比比皆是。
扮相漂亮的“大像”,有拉不完的活,很多游客在“像的”站前排著長隊翹首以待,大小像們都不緊不慢的邁著方步,不知時速有幾公裡。
這裡的建築很有成就,功能齊全,特別好看。有廳台、樓閣、套院和浴室。聽著薩杜講謁見廳伊斯蘭和拉賈斯坦風格的融合,向裡邊走,更是別有洞天。
正殿大氣,側院小巧,還有完善的流水環繞系統,雖水干了,可渠道走勢一清二楚。牆壁厚重,隔曬隔熱,窗子造型獨,質量堅固,夏日透風涼爽。宮後是山頂要塞勝利城,更襯托出了宮殿的壯麗。
其實最後這座居高臨下的城堡遭到離棄,還是因為缺水,地勢高,再好的流水系統,也對付不了無水之難,看來這個選址也有致命缺陷。
感受最深的就是鏡宮,從牆壁到屋頂由無數小鏡片、寶石、彩色玻璃鑲嵌著,多彩絢爛,美不勝收。當晚上室內點起一盞油燈,就會化作四壁和天花板上千萬閃爍的星火,流光溢彩,艷麗生輝,實在令人稱奇,那時的裝飾大師實在是太有才了!
我們鑽來繞去,爬上爬下,哪個角度都有美色景觀,不是我們司空見慣的那種,琥珀堡以它異國的神奇充實著我們的好奇心,讓我感受欣賞到另一種精彩,在陌生的路上體驗著另類的滿足。
很快就到了該離開的時刻。下山的路上,兩個兜售旅游商品的小販爬進車,簡直像牛皮糖,橡皮膏,車開了還死活不下車,弄了一堆東西,“一百人民幣”、“ 一百人民幣”地纏住我們不放,軟硬不吃。最後L和阿普杜都出了手,車開了好遠他們才跳下去。我從L手裡分得了兩只黃銅碗和一個孔雀鞋拔子,挺好看的,敲起來當當響。
進入了多媒體時代,我們對文字的深厚感情也受到了打擊。那份視覺、聽覺上的新奇與美好是文字不能完整描摹記錄的,特別是我這種蹩腳的文字,有時像驢車賽飛機了,實在沒優勢可言。所以我就寫到這打住吧。看在眼裡,記在心裡,還拍了視頻留給自己,省時省事,一目了然。

(鏡宮的窗)

(“像的”很搶手)

(精致的門)

(琥珀堡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