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光意大利掠影法蘭西(7)法國之戛納普羅旺斯阿維尼翁圖盧茲

作者: 埃絲美拉達

導讀浮光意大利掠影法蘭西(7) 法國之戛納 普羅旺斯 阿維尼翁 圖盧茲 qq0-618.blog.*** 越往後走,我的寫作速度越慢,因為那兒給我的感受越來越豐富,層次感也越來越強,我越想一層一層把它撥開,就越不知道從何落筆,只恨自己沒有妙筆生花的能耐,我所要表達和呈現的,我寫將不出來呀!咿-!呀-! D6:2月19日(星期五)戛納 普羅旺斯 阿維尼翁 圖盧茲 天氣:中雨 陰 多 ...

浮光意大利掠影法蘭西(7)

法國之戛納 普羅旺斯 阿維尼翁 圖盧茲

qq0-618.blog.***

越往後走,我的寫作速度越慢,因為那兒給我的感受越來越豐富,層次感也越來越強,我越想一層一層把它撥開,就越不知道從何落筆,只恨自己沒有妙筆生花的能耐,我所要表達和呈現的,我寫將不出來呀!咿-!呀-!

D6:2月19日(星期五)戛納 普羅旺斯 阿維尼翁 圖盧茲 天氣:中雨 陰 多雲 晴朗

似乎法國的早餐好吃些了,熱的飲品多點了。今天吃的不錯,都有點撐了。聽見外面的風雨聲,果然雨已經很大了,昨天我們的運氣真的很好,居然陽光明媚,是法蘭西在歡迎中國來的客人帶來的龐大的消費購買力了吧?哈哈,後面還有故事呢。

今天早上當然是去富有盛名的嘎納影展中心,就著風雨,我們一路狂走,風很大,幾乎每個人的傘都吹翻了,伴著大呼小叫,我們趕緊拍照,來不及尋找巨星們的留在地上手掌印的所屬,一通亂照,我聽見有女團友在問導游,皮特的手印是哪一個?嘿,這兒還有個超級粉絲呢,都忙著趕緊拍完走人,後來還忘了問她找到偶像的手印了沒有。

雨更大了,感覺皮靴濕透了,腳涼冰冰的,來到停大巴的地方,又見游艇無數,因為很冷我和女兒先上車了,LG顯然這次受刺激不少,看著游艇又邁不動腳了,上的車來,我笑話他,是不是口水留了一地。他回我一眼,唉,不懂我心。嘿嘿,嫌我沒跟他一起欣賞,幫他拍張近距離接觸的照片,歐哦,我們的興趣點不一樣哩。

(頂著狂風驟雨,和巨星們的手印和了個影:望印興嘆)

上車,直奔普羅旺斯!

到了法國當然要學幾句法語:

你好:笨豬(模糊發音)/您好、再見:傻驢(沙律)

謝謝:麥克瑟/哇塞:歐拉拉

借過、不好意思:扒個洞 (相當於粵語的姆乖)

這就是生活:瑟拉維 (據說有首歌就叫瑟拉維)

你是美女:DO A 貝拉/我愛你:熱蒂姆

在接下來的行程中,經常聽見我們的團友在喊:扒個洞,扒個洞。這兒肯定是拍照被別人擋住了,這用外國話喊好像就沒什麼不好意思,反而像是玩笑,大家一笑,趕緊讓位。一看到美景或是驚喜,就喊歐拉拉…很是增加親近的氛圍。

11:20,到達普羅旺斯埃克斯。一聽普羅旺斯眼前就浮現出大片大片的薰衣草畫面,還有《一簾幽夢》裡那個城堡的舒適樣子,這是我沒去之前的印像。

有多少人追隨PETER MAYLE的《A YEAR IN PROVENCE》來到這個鮮花、陽光和美酒的故鄉。普羅旺斯就像是一首愛的民謠,它是一種生活方式,浪漫而恬淡。可惜現在是冬季,我們只能想像空氣中彌漫著橄欖油、薰衣草和百裡香的味道。普羅旺斯還真的富有藝術氣息,擁有眾多的噴泉、華宅的前首府、中世紀古城埃克斯,是被譽為“現代啟蒙主義之父”——塞尚的故鄉。

普羅旺斯的名城很多,阿維尼翁就是一個很著名的去處,也是法國最美麗的城市之一,中世紀很長一段時間內,教皇不在羅馬,而是住在阿維尼翁,這也是歷史上所謂的“教皇的巴比倫之囚時代”。

到了普羅旺斯當然要看一看薰衣草制品,聞著熟悉而濃郁的香味,真是不知如何下手。

(埃克斯的小街,法國南部的小城總是人很少,像這樣,感覺很怡人)

(阿維尼翁古城的原教皇居住所在地)

(阿維尼翁古城是世界文化遺產,現在已是一座專門供人游覽的空城,沒有人居住)

(民間廣為傳唱的著名的阿維尼翁斷橋。)

在古城堡的小街上,有三三兩兩的小店,女兒挑中了一組薰衣草香包和一個可愛的淡紫色豬兔公仔。這次跟團我們總結了購物經驗,就要准、狠、快,否則時間不等人,到時候徒留遺憾,獨自傷悲呵。哈哈,反而是我,品種太多實在難定奪,不是嫌包裝不好就是嫌價格太高,小小一塊香皂,看上的都在7、8歐一個,總覺不抵,LG看我們進進出出的,總是空手,甚覺不解,怎麼還沒搞定,弄得我更是慌張,後來還是在一小店裡匆匆搞定,全部是薰衣草制品,小香皂,香薰精油,沐浴乳,好濃的香味呵,趕回車上又跟導游抱怨,時間再多半小時就從容多啦。哈哈,總不知足。誰讓深紫色的薰衣草綻放在普羅旺斯山間,已經成為這裡揮之不去的標志了呢,不帶點回去,於心何甘呵!

只是薰衣草盛開的季節是8月!我們只能又一次在想像中完成對普羅旺斯的完美旅行。

3:10我們又上大巴,繼續一路往北,明天去波爾多,但今晚得住在圖盧茲。

估計圖盧茲很少一下子有我們這麼多東方游客過去,我們今天去的中餐館是所有飯館裡最奇怪的。我們到達的時候,餐館的老板已經把餐台擺好了,頂頭一個可做7人的小圓桌,兩邊是吃西餐的長條桌,拼在一起,超長的,他們來回擺菜已不方便。餐廳裡掛著紅綢,牆上畫著不知哪年哪月的神仙水粉畫,整個格局很是怪異,中不中,西不西的。上湯時我們就奇怪,怎麼那麼小一碗的,原來是一人一碗!歐拉拉,40個人,想想吧,估計他們從來沒這麼多人一起用餐,只見所有碗、盤傾巢而出,因為其形狀各異,大小不同,真是見識了一回。原來,餐館的老板是華裔3代,壓根兒就不會說中國話咧,我想對於中餐的理解多半還是從父輩那裡傳下來的吧,有些菜完全就是西式做法嘛。他看起來大概50來歲,想想,他的爺爺輩如果還在,怎麼著也得上百歲啦,那時候中國流行什麼,我們都難以知曉。難怪!

(晚上仍舊入住假日酒店,還有游泳池,緊挨著隔壁還有一家假日!)


精選遊記: 羅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