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拍拆遷前的十八梯重慶老城的十八梯就要拆了。市政府已經公告,今年春節後開始拆遷,十八梯將被改造為民俗文化街。於是,趕在春節後拆遷前去了趟十八梯,找回印像中的老城十八梯,算是留個紀念。那天,我從南紀門順著厚慈街就走到十八梯路口,左去是下回水溝街,右去是守備街,重慶市的中藥材市場就在那一帶。直走就是十八梯了。老重慶城分為上半城和下半城,在渝中區校場口,解放碑的鬧市區旁,有一條從上半城(山頂)通到下半城(山腳)的老路,叫十八梯。十八梯的來歷,大概是在明朝的時候,這裡本來有口水井,附近的居民都吃這口井裡的水,這口水井距離居民的住處正好十八步石梯,因此,人們把這裡稱作“十八梯”。這條路全部用石階鋪成,陡陡的,彎彎的,共有十八級,活像一架搭在懸崖邊上的巨型梯子,把山頂的繁華商業區和山下江邊的老城區連起來。說十八梯是重慶的天橋,當然不能與北京的那個天橋相比,畢竟不在一個檔次上。重慶天橋說的是過去的十八梯是重慶三教九流聚集地,因此,十八梯的名字在重慶人眼裡是很神秘很神奇的地方,無人不曉。老街道周圍居住著大量普通老百姓,街上散發著濃濃的市井氣息。十八梯是老重慶市民生活的真實寫照。在十八梯,有一個緊閉著的防空洞,抗戰時期震驚中外的較場口大慘案就發生在那裡。1941年6月5日,日軍對重慶實施轟炸,出動了二十余架次飛機,從傍晚開始分數批夜襲重慶,空襲長達三小時之久。由於十八梯防空洞避難人數超過容量,加之隧道通風不暢,2500人窒息死亡,釀成震驚中外的“較場口大慘案大慘案”,又稱“六•五大慘案”。

(拆遷前的十八梯)

(拆遷前的十八梯)

(拆遷前的十八梯)

(拆遷前的十八梯)

(拆遷前的十八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