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種田 桂林龍脊陽朔之旅
三月十四 龍脊--深夜暴雨早上在火車站坐小巴到龍脊梯田。一路路過龍脊寨,平安寨,朝大寨奔去。司機師傅姓潘,很熱情,一路上介紹了很多當地的風土人情。他說,最早本來是想開發龍脊寨的,可是由於開發必須先開路,龍脊不同意。平安寨思想開放要求開發,同時開路,就宣傳開發了平安寨。後來開發了大寨,現在龍脊也同意開發了,一路上看到很多當地人,和開發公司蓋房子,修景點。當地人蓋房子很有特點,因地就勢,大多一半在路上,一半在溪水上,溪水上面的部分用石頭墊起,房子部分是木頭的,先用柱子立好框架,屋頂用瓦片,然後鋪木板蓋好房子,兩層。當地人在立柱時會選擇黃道吉日,在每個柱子上貼上話語祈禱吉祥。正好路過一所房子上瓦,用梯子從一樓搭到二樓,再從二樓搭到屋頂,梯子上站滿了人,屋頂左面也並排坐滿了人(都是婦女),從地面將瓦片一片一片傳到屋頂,碼好,所有人都笑盈盈的,是幸福最好的詮釋。一個半小時後到達大寨,天然居的小蘇已經派人等候了。進了大寨,層層的梯田就震撼了我們。一片白菜花,開得黃艷艷,衝進去,拍個夠。當地主要是種水稻的,只是在春天時種白菜花,既美觀,嫩的可以炒菜,長成的用來喂豬,哈哈。在北方白菜開花就不能吃了,開始爬山,田地大部分是荒著的,長著草,青青的。山間還倚著好多黎族木屋。路上遇到一頭毛驢,馱著山貨休息,看到我們走來就接著走,我們停它就停,我們走就走,呵呵,蠻頑皮的。後來主人來了,它就屁顛屁顛的跟著走了。都是盤山的路,遠遠看到其他的山,其他的梯田,真是這山望著那山高啊。路過風雨橋的時候,媽媽就堅持不住了,一個勁地埋怨旅店太遠了,昨晚的失眠嚴重的影響了她的體力,於是大家停下來休息。泉水從座位下流過,和著清風,好舒服。在大家的鼓勵下,我們又開始出發了,幸好轉了一個彎就看到了山間的天然居,在一排木屋中,她特別突出。鼓足了勁朝她奔去。先點了午餐,芋頭山雞和青菜,就上樓休息了。等下來吃飯時,小蘇告訴我們雞剛剛殺,要等等,由於餓了,就換了個腊肉炒鮮筍。在城市呆慣了,我根本不信會有新殺的山雞這回事,換個菜是不想影響好心情,後來媽媽看到旅店的後門外蘇媽媽在給雞褪毛…旅游就是追求平時感受不到的,向往的,向往人類勞動的結晶,最原始又智慧的田地,卻又收獲了久違的真誠。要求把芋頭山雞改在晚上,於是晚餐變得好期待。考慮到當地做飯的速度,又預定了竹筒飯。午餐風卷殘雲,頃刻消滅。午餐後,美美的睡了一覺,醒來後已經是三點了。考慮到兩位老人家都很辛苦了,就讓他們在旅店周圍走走,自己開始了對金佛頂的追尋。由於只是想隨便走走,並沒有請導游。蘇媽媽不太放心,就讓一群要去上學的小學生把我帶到三號景點的起點。這裡的學生是住校的,周日晚上回學校。這裡的學生貧富差距還是蠻大的,有的穿的和城裡孩子一樣,可有的卻很辛苦,看到一個小男孩用編織袋當書包。小學生很盡責,看到我停下照相時就等我,看到對面有牛經過就囑咐靠山等候,轉過彎看到“牲畜經過,靠山等候”的牌子,呵呵,還蠻標准的。告別學生,開始繼續爬山。金佛頂是因整座山像一尊佛而得名,而且是看日落最好的位置。路上泉水叮咚,鳥語花香,樹干的小橋隨意的搭著。網上的游記有介紹金佛頂的路容易迷路,只要沿著石板路走,遇到岔路就朝著向金佛頂的方向選一條就可以了。而且路上有來往的游客和老鄉做向導。路過一片白菜花田地,一層層綠色托起黃色的浪花,閉上眼睛想像滿山遍野都是黃色的白菜花,配上藍天和朵朵白雲慢悠悠的飄過…沒辦法旅游的這九天都是小陰天。路過一群阿媽,阿婆在一起織布繡花,當地人主要的收入是種田,賣工藝品,蓋房子做旅店或租給外地人經營。路過一個村民耕田,和他的毛驢一個在窄窄的梯田裡耕田。這個時間是六點四十落日,看看表在五點四十時開始往回走,沒有登上金佛頂有點遺憾,不敢黑天在山間走,真沒有路燈啊。我到旅店兩位媽媽和小蘇聊的正酣,原來她們自由活動就是和店家聊天,哈哈。晚上吃了期待已久的芋頭山雞竹筒飯和青菜。雞肉很緊實,在沈陽吃過好多次小雞燉蘑菇,這樣緊實的雞肉真是很罕見。竹筒飯量很大,一個吃不了,店家說小的竹子都用完了,今天的就比較大,呵呵。天已全黑,只能看到遠處房子的燈籠。原本是期待黑黑的天,滿天星鬥,坐在院子裡聽鳥聲,聞著青青的草香。改成在一樓飯廳加小吧,享受這黑夜與寧靜(陰天沒落日,當然也沒星星,還有明天也不用早起,沒日出)。回去洗了個熱水澡,天然的礦泉水,舒服。早早睡下。半夜,下起了暴雨,聽雨聲的確傾盆,山泉的叮咚也變成了嘩嘩,還有閃電和雷明。不害怕,反而覺得甘暢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