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hangfei
“對於未來者,西藏是個令人神往的佛界淨土;對於此在者,西藏是一種生活方式;對於離去者,西藏是魂牽夢繞的家園。”這是我在去西藏之前在一本寫西藏的書中看到的一段話。一直向往西藏,向往那片神秘的雪域高原,但因為它的遙遠,因為高原反應的可怕,再加上時間、經濟等諸多條件的限制,一直以來,西藏之旅是我心中的一個無法企及的夢!
那年我在上海學習,一天在申江導報的旅游版塊上無意中看到一篇驢友的文章,寫的是她的西藏之行,文中還配有大副的彩色圖片。我當時就有一種強烈的衝動:我要去西藏!接下來的幾天裡,我竟如著了魔般地魂不守舍,成天對同事反復念叨著這句話。後來同事們都笑我,還開玩笑說要跟我打賭,在他們看來,我只不過是一時衝動罷了。現在想來,或許正是同事們的玩笑吧,最終促成了我的那次行程。
其實對於西藏,除了親臨其境,你別無選擇,因為最美的文字,也無法表達它的神韻,最好的圖片,也無法表達它的絢麗!
在此,只想記錄一些記憶中的片段,或許,它也會是打算出行者的一個參考!
1. 去西藏,我選擇了行家
沒作過多的思索,我選擇了行家旅行社,因為那篇驢友的文章中提到了行家,事實上,時間也不允許我在旅行社上作更多的比較。
我沒想到的是去旅行社簽合同那天會有那麼多麻煩,光是進門的手續就很繁瑣。事後我才得知,旅行社駐上海辦事處的那幢大廈同時也是某個涉外機構的辦事處,怪不得門口有那麼多人排長隊,同時有那麼多警衛,得登記那麼多表格了,還得接受各種提問,一關關好不煩人,而這一切,之前我打電話咨詢旅行社時並沒有人告訴我,也許在他們看來,已是習以為常了吧!
那天我碰到了一位帶兒子同來簽約的母親,聲稱為這條線路她可是等了四年。我卻是不以為然,線路中並沒包括珠峰,要知道聖潔的雪峰可也是我心中的一個夢喲!
落筆在合同上簽下名字那刻我有種自豪感:從決定進藏到那時,我只用了短短三天。我怕時間一長,我的決心就會動搖,畢竟在團裡,沒有同伴孤身一人出游的,只有我一個!
接下來是准備一些旅行必備品:墨鏡、太陽帽、防曬霜、潤唇膏、感冒藥、腸胃藥、薄毛衣、擋風外套、牛仔褲、旅行鞋、足夠的膠卷、現金……有同事勸我服用耐高寒的“紅景天”,說是從網上查來的,據說挺管用,我自恃一向身體較棒,婉言謝絕了。
之後就是等待出行的日子,暗地裡也不免忐忑,這之前雖說也曾獨自跑過一些地方,可這回,畢竟是去地形復雜、氣候多變的高原啊!
2. 雅魯藏布江——近距離接觸西藏的第一站
2003年8月19日晚七時,我隨團從上海虹橋機場出發飛抵成都,次日,飛機由成都飛往拉薩。
8月20日上午十時許,當飛機就快要著落在拉薩貢嘎機場時,我看到了一條姿態優美但混濁不堪的河流。當導游介紹說那就是著名的雅魯藏布江時,我的內心裡不免有絲絲的失落。想像中雅魯藏布江應該是清澈無比、氣勢磅礡的,卻沒想到是如此的毫無生氣,而且江的兩岸是近乎全禿的山峽,與我想像中的郁郁蔥蔥也毫無關聯,不免氣餒,好在導游及時打氣,說是好景在後頭呢,這才提起一點精神來!
一下飛機,地面溫度是15攝氏度。盡管心裡早有准備,還是對這突來的溫差有點“感冒”。
午餐後趕往拉薩市區,一路上導游不停介紹當地的風土人情,接下來的旅程安排,同時說到高原反應的預防,囑咐當晚休息為主,不能四處跑動和洗熱水澡等等。許是旅途勞累吧,團裡的其他人都懨懨的,我倒是沒覺得多少累,只是因為想起雅魯藏布江的混濁,興致低了許多。
3. 神無處不在
有人說去西藏的人大致可分為三類,一類是對宗教感興趣,一類是對人文、歷史感興趣,再有一類是對自然風光感興趣,我想我無疑是屬於後一類的吧!
在飛機上我的鄰座是一台灣游客,她說她幾乎每月要飛來一次西藏,為的是參加各種宗教活動,她是一個虔誠的佛教教徒。
行程第二天安排的是游覽布達拉宮、大昭寺和八角街,令我印像最深的是在大昭寺前頂禮膜拜的信徒們。據導游介紹,西藏人對信仰的執著已到了極致,無論春夏秋冬,朝聖的信徒們行走在浩瀚的大山、如梭的湖泊間,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向拉薩叩進!他們相信的是輪回,看重的是來世,而不是現在!
而對於布達拉宮,這座在藍天白雲下的雄偉建築,在拉薩市區,無論你從哪個角度,你都可以看到,由此,你不得不承認:在西藏,神無處不在!
4. 納木錯——我心中的聖湖
納木錯是行程中最令人向往的一站了,團裡那位聲稱等了多年線路的母親,應該指的是這一景了。
納木錯,藏語為“天湖”,是西藏自治區最大的湖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湖,也是我國第二大鹹水湖(第一是青海湖)。它位於當雄縣西北部,從拉薩到當雄全是柏油路,而從當雄到納木錯的路況則較差,一路坎坷顛簸,如若沒有較好的身體素質是根本吃不消的。一天行程中在湖邊停留的時間只有兩小時,其余的都在路上了。那次我們團裡的人還好,個個堅持到了目的地,一路上常見有其它團隊的人因為身體原因中途退出,想來應是可惜了,當然,最好是挑選晚上在湖邊落營的旅游路線,那應該是感受納木錯的最佳方式了,因為清晨和日暮是拍攝納木錯的最佳時機,如若有幸能把納木錯一天中不同時段的景色記錄下來,那實在是一件值得終生驕傲的事了!
去納木錯走的是青藏線,一路上你還可欣賞在建的青藏鐵路,那應該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鐵路了,還有念青唐古拉山山峰,念青即藏語“大神”,傳說中與“天湖”納木錯有夫妻的美稱呢!
5. 我的家鄉在日喀則
去日喀則那天,一路上放的是韓紅的歌。我想如果你去一趟日喀則,或許更能體味韓紅歌聲的美妙。
然而日喀則的行程,因為少了珠峰這一站,於我總是味淡了不少,盡管行程中還有黃教六大名寺之一的扎什倫布寺,但我不是教徒,盡管行程中還有三大聖湖之一美稱的羊卓雍錯,但見過了納木錯,總覺羊卓雍錯就相形見絀了!
不過日喀則之行還是有三件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像,之一是為我們開車的司機師傅,從拉薩去日喀則走的是山間小路,陡、險、窄是其特點,我現在翻看那時的照片還心有余悸,想來團友們也是有同感的,因而旅程結束時,我們不約而同地把最滿意的評分,給了那位師傅。藏族人同時也是熱情好客的,司機師傅對我這位一路上喋喋不休向他打聽的游客也是記憶深刻,一個勁地邀請我下次有機會去他家作客!還有兩件事,一件事是一天中經歷了冬夏兩個完全不同的季節,在翻越卡惹拉冰川時是冬季,在到了江孜時卻是盛夏,還有一件事是在江孜白居寺上廁所,感覺真是糟糕透頂,那或許是世界上最肮髒的廁所了!
6. 林芝——西藏的江南
林芝是青藏高原海拔最低的地區,在西藏,要說綠如海,翠如滴,非林芝莫屬。
但,或許是身為江南人吧,更多的是向往迷人的高原風光,因而在林芝兩天,感覺沒什麼特別,即使是在景色宜人的巴松錯,感覺也是跟我們五泄的山水差不多。倒是向往墨脫,那個世界上唯一不通公路的“雪原孤島”,向往那世界第一大峽谷——雅魯藏布江大峽谷,當然我明白我只是向往而已,我不是探險家,不是科考隊成員之一,關於墨脫的種種,只能是在有關資料中了解一二了。
車子行駛在川藏線上,倒是常可見到一些背包族,他們會伸手攔截過往車輛,據說這樣可省下一大筆路費,而司機,大多也能理解並幫助他們,我們的旅游車,便搭乘過這樣的乘客。
不知何故會羨慕起他們的年輕張揚來,那樣,應該也是一種生活方式吧!
7. 雪頓節
西藏的節日繁多,幾乎月月都有節慶活動,1、2月份為多,所以去西藏旅游,趕上一個節日很不錯的。
雪頓節那天我們四點多就起床了。西藏的日照時間長,太陽下山晚,而早上七點,天還是沒完全放亮,可想而知四點多起床該有多早了。
現在想來,那天其實一直是在趕路,天蒙蒙亮出發坐中巴趕去哲蚌寺,一路上遭遇堵車之苦,中巴到山腳下後又得趕山路,氣喘吁吁爬上山頭去占據有利位置。等到早上七點,只見一大群喇嘛把一副唐卡抬出來晾在曬佛台上,然後是長時間的奏樂,然後下山,免費品嘗酸奶。團裡有不少人早早就在山腳下休息了,想來我算是興致較高的一個,一個人爬那麼高的山頭,只是下山的路有點難走,好在那次遇上了從江蘇過去的一個團,跟著他們一路相攜著才得以下山。
,
下午去歷代喇嘛的夏宮——羅布林卡感受藏族同胞的雪頓節聯歡。先前有朋友告訴我說雪頓節原意為“酸奶狂歡節”,我在參加完那個節日後卻是怎麼也不能把這兩者給聯系起來。可見對於西藏的人文歷史,終究不是我感興趣的!
8. 廁所、雪糕及其它
這最後一點,算是補充吧,關於西藏,印像較深的是上廁所。前面已經提到江孜白居寺的廁所,衛生狀況是全世界最差的,在此還想說的是一路上當車子行駛在青藏、川藏公路上時,現代文明人得做好隨時“野外作業”的准備。因幾天下來與團裡人混熟了,大家就把這一任務交給了我,我那時坐在副駕駛的位置,我的任務是尋找小山坡或是一大堆亂石之類的可做“露天廁所”的場所。每每那時司機師傅就會乖乖地停車,大家下車後會很自覺地男左女右分開方便。當然也有車子跑了許久還是一望無際大草原的時候,就隨便撐個雨傘遮擋一下解決了。現在想來,“隨地方便”這種遠離現代文明的事,也只有在西藏那種特殊的環境下才會發生了。
去西藏旅行,還有雪糕是不能不提到的。五角錢一支的雪糕,奶油味很濃,這在內地是絕對沒處品嘗的,我那時幾乎每天要吃幾十支,只可恨飛機上不方便攜帶了。
當然與西藏有關的記憶還有很多,譬如青稞酒,譬如酥油茶,譬如隨處可見的瑪尼石堆和迎風飄蕩的經幡,八晚九天的行程實在不能感受西藏太多,雙飛的行程也體驗不了進藏的“滋味”,那麼,只能期待下次了,期待下次青藏鐵路通車那天,讓心靈再做一次徹底的飛翔!
西藏,這個在人間離天堂最近的地方啊!
http://***/shangf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