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 美麗的首府這裡離海洋最遠,這裡離亞洲中心最近,這裡是"歌舞游冶之地",這裡乃北方赤子之鄉,這裡更是一片讓人幻想的熱土……
"烏魯木齊"這幾個字讀起來朗朗上口,就此名稱的由來,史家有多種說法。有認為源出於准噶爾語;也有認為是突厥語,有"格鬥"、"寬大的牧場"、"捕鹿圍場"等意;現在多數人將"烏魯木齊"看作是蒙古語,意為"優美的牧場"。這是一個值得懷疑的解釋。
烏魯木齊"山環水繞,土膏沃衍",在不到百年的時間裡,這座城市便經歷了游牧、農業、商業與旅游業這樣幾個時期,且每個時期的烙印尚未蛻盡,又充滿生機地投身到下一個新的時期中。這個城幣就是這樣鮮活。同時,它又是那麼古老。
烏魯木齊曾是"絲綢之路"新北道上的重鎮。西漢初,牧居在烏魯木齊的各個部落屢遭匈奴侵擾,為維護絲路北道安全,西漢政府設立了西域都護府,並在烏魯木齊附近的吉木薩爾調營屯田;唐朝,西域最高重鎮輪台亦設在烏魯木齊附近,當時的大詩人岑參多次到達輪台,以他飽滿深情的筆觸描繪了邊塞古城奇異的景物;明朝,蒙古厄魯特部又在烏魯木齊修築了城堡,為烏魯木齊最終發展為城市奠定了基礎;清朝,是烏魯木齊城市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時期,這個時期,對烏魯木齊進行了三次擴建,乾隆皇帝曾"賜以嘉名曰迪化",迪化之稱由此而來,並延用了近兩百年。這一時期,各地商旅湧入,人戶巨增,"繁華富庶,甲於關外",更有清代紀曉嵐的詩句為證:"到處歌樓到處花"、"酒肆錯茶園,不異中華裡"等。
時代在變遷,烏魯大齊在變化。在"西部大開發"中,烏魯木齊己成為一座全方位開放的城市。它被定位為國際商貿城,新疆人最先受益於國際商貿帶來的物流、商流、信息流及相應的繁榮、富足、文明。旅游者來到這裡,將獲得一定的差異和未知,獲得一種前所未有的體驗。所有的外來者都有這樣的體會,在烏魯木齊的感受,常與以往的經驗相左,那種多民族混居形成的巨大的文化交融,帶來了一種深厚的地域特質,使這座富有現代意味的城市具有華美的色彩、熱烈的氣氛和溫暖的人情味。
就在市區裡,只要高樓沒有遮住你的視線,你就能看到著名的博格達峰。那美麗的峰頂常在疾行的濃雲間忽隱忽現,白色雪冠閃著銀輝,使凝固的山體具有了動感。城市一下雨,頓時煙雲籠罩;城市一降溫,那頂雪冠會變得又大又亮;大氣晴好時,那絕美的輪廓與天際相接。這座"靈山"如同天界的神明,主宰烏魯木齊的陰晴雨雪,它是城市的保護神。
這裡的山巒高大沉靜,這裡的歌聲悠遠綿長,這裡的笑容真摯持久,這是一座令人難忘的城市,她是美的首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