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的廟宇裡面也有干屍

作者: 王牌菊擊手

導讀內江城西聖水寺外的沱江河中,有一窩“焦魚”,全身焦黑,似燒焦狀。據長年在沱江中捕魚的老漁民講,這種魚僅聖水寺外的河段才有,偶爾捕獲一尾,但都放回江中,並說和聖水寺“干和尚”有關。 傳說清朝初年,聖水寺有位怪和尚,後人稱之“干和尚”。有年夏天,他提烘籠扛釣魚竿,獨自過江到聖水寺對岸釣魚,所釣之魚放入烘籠燒焦,取出食用,其後,有一放牛娃 ...

內江城西聖水寺外的沱江河中,有一窩“焦魚”,全身焦黑,似燒焦狀。據長年在沱江中捕魚的老漁民講,這種魚僅聖水寺外的河段才有,偶爾捕獲一尾,但都放回江中,並說和聖水寺“干和尚”有關。 傳說清朝初年,聖水寺有位怪和尚,後人稱之“干和尚”。有年夏天,他提烘籠扛釣魚竿,獨自過江到聖水寺對岸釣魚,所釣之魚放入烘籠燒焦,取出食用,其後,有一放牛娃兒看見了,對“干和尚”說,“師父,你們和尚是吃素不傷生的,聖水寺還有放生池,你啷個釣魚,還燒來吃?”“干和尚”似有所悟道:“是呀,但我已經吃了,啷個辦?”放牛娃兒說:“你吐出來嘛。”“干和尚聽後,真作個嘔,將所食燒魚全數吐出,只見所吐燒魚入水後,頃刻活潑游去,這些“焦魚”似乎為感“干和尚”再造之恩,而不遠游,僅在聖水寺外的江中。

據說一個上任途經內江的官,船舶聖水寺外,為其母求“干和尚”畫一墨龍,“干和尚”隨意抹了一筆,囑未見其母不可展視。這官待開船不久出於好奇,展紙而視,只見金光一閃,紙上墨線條躍出沱江中,化墨龍逝去,這官長嘆不已,後人稱墨龍躍江處為烏龍沱。

這僅僅是傳說,但“干和尚”確有其人,就是《內江縣志》所載的默野。“默野不知何許人也,雍正間來邑,坐於寺水門外,蓬頭,草履,破袖外無一物,如丐不乞,如顛不狂,可食不食。老僧可拙異而善視之,旋為之薤發。日則隨處行游,夜則倚壁安坐,眾呼為瘋和尚。”乾隆甲午年六月,洪成鼎客內江游聖水寺,會見了默野,並為他寫了詳細傳記。默野於“癸醜正月望端坐而寂,莫計其年,或曰百三十余見”,死後屍體干枯不朽,藏二石室內供人拜瞻,遂稱“干和尚”。

www.ctssc.com


精選遊記: 成都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