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略記
乘著清明和煦的春風,決然踏上了西行的路途。或許天津真的過於偏東,雖然此行的目的地是古都洛陽,還是覺得自己向西走了很多。
聽聞洛陽,應該是緣於她的牡丹,還有就是武則天吧,關於這位女皇我知之甚少,貌似是在神都洛陽稱帝的吧,還有被貶到洛陽過。
應該說清明的洛陽還不足以用驚艷來形容,只能說片片牡丹點綴於綠葉之中,或粉或白,或濃或淡,大部分的仍然是花蕊,稀稀落落的存在於片片郁蔥之間。
所以各個牡丹園打著花會的名義提高票價確實有載客之嫌。不過隨著盛花期的到來,或許其他的住宿等費用也會飛漲吧,至少我們的酒店標間就從145漲到了285,漲了近1倍。
洛陽城中看牡丹的地方不少,市中心的王城公園夜晚有牡丹花燈會,別具特色。
市郊的中國國家牡丹園是牡丹的基因庫,坐落在邙山附近,靠近機場方向,去的話還可以參觀洛陽古墓博物館。公交很方便,56路車直達門口,票價1元。據說有300多種,30多萬株牡丹的栽種量,我們去的時候很不幸,那裡要4月6號才會有花開始開。
或許2010年的春天真的是太冷了,讓本來雍容的花兒更加懶洋洋的,不願意綻放自己的美麗。
中國國花園在從市區到龍門關林一條線上,交通還算是方便,這裡有條很關鍵的公交車81路,我們基本上是坐了一天。
說道洛陽不得不說到龍門石窟,現在的龍門石窟票價120元,包含4個景點,東西山石窟,香山寺和白園。石窟 還是很宏大的規模,不過看起來總是讓人有種惋惜的感覺,歲月的變遷,風沙的侵襲,人為地破壞,讓這個從魏晉時代一直雕刻到明清的佛教藝術瑰寶殿堂變得殘破不堪,或許就是從那斑駁的印記,殘破的肢體,支離破碎的文字中,我們窺視著歷史的端倪,而這尊尊面容慈祥,神態各異的佛像也在靜靜佇立,見證著人世間的滄桑巨變,欣賞著人世間的悲歡離合,打量著後人們嬉笑怒罵一幅幅或臭或美得嘴臉。靜謐的將這一切美好、醜惡都深藏心間。
完全是美,殘缺亦是一種美麗,美輪美奐當然引人入勝,而蒼涼卻更能發人深省。或許我們會痛恨為謀求異己私利,不惜毀壞先祖留下寶物的盜賊,或許我們會不平陳列著我們國寶的國外博物館,但這不也恰恰印證了我們曾經屈辱的歷史,讓我們加倍珍惜祖先留給我們的財富。
龍門石窟建議還是請導游講解比較合適,東西山石窟隔河相望,西山石窟的講解費是50元,講解器這個東西只適合單獨行動的人。而沒有導游的講解我們基本是看不出由頭的。所以不要理會講解聯絡處關於什麼導游不過河的說法,河對岸的為數很少,自己看也就可以了。
西山大佛照例是唐代建成,或許唐真的是我們國家的鼎盛時代吧,個人還是偏向於兩漢。龍門石窟中大多數石窟鑒於兩晉,可能那時才是我國佛教盛行的時代。真不知道以當時的生產力和技術,在沒有電燈,用蠟燭油燈照明的條件下,這滿山大大小小如蜂巢版星羅棋布的石窟是怎麼雕刻而成的。大多數石窟不是我們想想的佛龕的形制,都是房間的樣式,有穹頂,有釋迦摩尼不同的法身,二弟子、二菩薩分立左右。連衣服的褶皺都如行雲流水,雕刻的出神入化。穹頂的蓮花,石窟壁上的經文,無不讓人嘖嘖稱奇。
香山寺相比還是要感覺商業化了很多,應該是因為蔣宋別墅而文明吧,就像是龍門石窟的小賣部,看多了大漠的蒼涼,還有人間的氣息。
從香山寺的鐘鼓樓上可以遠望西山石窟,可以看到大佛全貌,當然和在腳下仰視的感覺是決然不同的。
香山寺跟白園是隔壁,裡面主要的是白居易的墓,據說白居易長期居住於此,非常喜歡附近的風景,讓自己的子孫在自己死後將自己埋葬於此,這個園其實不算出眾,裡面有個瀑布,水池什麼的,不過想想老白自己住這麼大個院子還是相當滋潤的,看了墓才知道原來老白也是官拜太子少傅的,而且很多韓國新加坡的白氏後人前來祭拜的,看來長恨歌真不是白寫的。跟陸游和李白之類的“憤青”明顯待遇不同呀。
龍門石窟有個電瓶車,那價錢真不是蓋得,基本500米左右2塊每人。分段收費停車場—中心廣場—售票處—白園----香山寺----終點,每段兩元,需要說明一下,售票處和白園以及香山寺是隔河相望的,中間有座大橋,個人感覺這個大橋修的就是為了增加電瓶車收入的,我們走了到洛陽的最長的一段路,坐電瓶車要8塊。累神經我了。勸各位,停車場到售票處的車一定要做,花錢也值得,要不然進去沒力氣走了。從白園出來到售票處一定要做,不然走死你,過了橋明明售票處就在下面,氣死你就是沒有台階,只能繞圈。當然不租講解器的話最好直接坐到停車場,千萬別相信電瓶車買票的,她一般都會賣給你到商業街的車票,如果你想逛逛買東西的話就另當別論了。那有一種上面有花朵圖案的黑色石頭,據說是洛陽特產不過有的地方叫牡丹石,有的地方叫梅花玉,我沒買,原因很簡單,價錢沒講下來。個人感覺小塊的就值10塊最多了。
龍門石窟的門口有60路,還有81路,81路可以到關林,不過大家別誤會,不是道關林的門口,是到龍門大道關林路口,按照公共路線圖的話,他應該進去繞一圈,但是問過了,確實不進去。去的時候我們徒步的,太陽那個大喲,曬得我跟鐵板魷魚一樣。走了最少20分鐘。建議大家早下一站,打車進去,當然龍門大道打車也是十分的難,81停車的地方是個師範學院。
關林個人感覺票價不值40,基本上就是個被神化了的人物,再加上對關老爺的信仰貌似港澳地區更加繁榮一些吧,我們確實也不明白啥。
關林裡面沒有講解,也沒啥路牌,不過覺得關林應該算是特例了。去過三孔的人都知道,聖人都是孔廟,孔府,孔林三地分立的,而這個關林是曹操當年埋葬關羽首級的地方,確是墓、廟、林合一的葬祀方式,前面是廟,後面是墓,旁邊的地上是各種石塔,不過現在都保存在室內了,還不讓進去參觀。
從關林裡面出來我們學精了,不能繼續跋涉了,看路牌。哈哈讓我們發現了39路,還有58路,39路終點到哪忘記了,不過他跟81路一樣,路過中國國花園,當然站牌上的名稱是洛陽橋南,58路的終點站是白馬寺。當然白馬寺要比國花園遠好多。舉手表決,我們去中國國花園。
國花園顧名思義,就是個種植牡丹的花園,牡丹是我們的國花,別說你不知道。這個公園好,15人以上算團體票,便宜我是不會錯過的,站在團體票口,我等。門票40,團體8折32,好貴的說,牡丹不少,不過我去的早,開的不多,開了應該很驚艷吧,看起來都是一片片的,大片的。
從洛陽橋的門進去,轉了半圈,從牡丹橋的門出來,打車回酒店,哈哈才6塊,真便宜。
洗澡休息在是去看牡丹花燈會還是去家樂福買特產的抉擇中我們選擇了後者。去了西貢小街一個很大的門面,不過衛生狀況確實差,洛陽水席我們是不選擇了,水席單點吧。牡丹燕菜,鍋貼,生汆丸子,據說是最洛陽的。華華麗麗的上來了,有圖為證
看這一桌子,大家猜猜,價格。注定你猜不到,全部包含酒水56大元,便宜死我了。當然大家可以忽略先上來已經被我們吃了不少的小籠包和鍋貼,我們重新擺過了,哈哈沒看出少來吧。至於這個牡丹燕菜嗎,我得說道說道,主要味道是酸辣湯,或者說是胡椒湯,裡面的內容是各色蘿蔔,粉絲,金針菇還是黃花菜,中間頂著個大大的銀耳。哈哈哈,確實的說,很雷。其他的菜色基本的味道是酸辣湯,也就是說我們吃了一桌子的酸辣湯。還好沒吃水席。
洛陽的中心街道貌似是中州中路,家樂福坐落在新都彙購物花園裡,估計理念是想學香港的莎莎,不過有點亂的說。買了一堆餅回家,不好吃。
路邊的小店賣的衣服挺洋氣的,咋就沒見啥人穿,奇怪。
9點多吧,回酒店休息,大家都反映睡的格外好,奇怪了,我擇席,不舒服。
第二天我們去白馬寺,這是此行我們快樂和舒服的地方。應該是第一個皇家寺院吧,寺院當然沒什麼特別的地方,主要是裡面的人文,這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沒人拉著我算命的寺廟,因為那沒有算卦的,也沒人拉著我講佛法,然後要香火錢。
充當講解員的僧人口齒清晰,普通話標准,聲音圓潤,真的能讓人感覺到佛法的精深與博大。特別說明他們是不收費的,寺廟的清涼台上是兩天天竺僧的雕像,應該說他們是將佛教傳入我國的鼻祖。兩個中天竺人,在大月氏國雲游之際,遇到我國的漢使,不遠萬裡來到我國。翻譯的經文我們耳熟能詳《四十二章經》,其實人家的原名是《佛說四十二章經》有點熟悉吧,《鹿鼎記》哈哈。
白馬寺有兩個景點是不得不去的,一個是根據中國和印度的聯合公告,在白馬寺的西側擴建印度風格佛殿,聯合公告裡面寫的呀,這不僅僅是第一座皇家寺院,應該說就連現在都是敕建的呀。
印度佛殿的風格非常明顯,穹頂,佛在中央。連門口的雕像,內部的裝潢全部都是印度風格的,一點都沒有中國化,連菩薩長的都跟我們國家的不一樣。
印度殿堂旁邊的是泰國風格的,估計也是什麼中泰聯合公告吧,貌似白馬寺在國際佛教領域的名聲還挺高的。不過可惜,寫著施工重地,禁止入內。
說了半天我還要表揚寺裡的僧人,他們平和的生活在眾多游人的注視之下,照例打水,吃齋,念佛,修行。步伐穩健,面容祥和,待人親切。
護法團的人真的很虔誠,看到游人掉下的香會很虔誠的拜下,然後再把香放進香爐裡。會告訴你燭台只能引燃香燭,不能沾取佛爺的燈油。會指導你燒香不要站在香爐和佛像之間,占了佛祖的香火。
偌大的寺院裡游人如織,但是當你真正的邁過山門之後,你的心似乎突然間就被清洗了,變得不再浮躁,說話的聲音也不由得放低了許多,仿佛些許造次,都會玷污了這神聖的庭院。
最讓你吃驚的是這麼多游人的寺廟裡,你竟然能聽到小鳥的歌唱。這裡讓人感到的只有安寧,平和,卻絲毫不曾覺得莊嚴肅穆,連菩薩都變得和藹親切。
寺廟的角落裡面有齋堂,3塊錢可以隨便吃齋飯,只要不浪費。估計花會期間游人太多了,雖然僧人們的說法是我們可以在11點半去吃齋飯,不過護法團的人卻以除了初一十五齋飯都不對外的理由讓我們離開了,不是說出家人不打誑語嗎?要不就是修行的人大多數心地都太善良。
寺院山門附近有免費提供飲水的地方,很懷舊的搪瓷碗,水很甘甜,多少隨意喝,不能倒掉浪費。旁邊就是捐助的桌子,多少隨意,自己寫在本子上,有僧人給你打很正規的收據,還給你一個寫著符咒的粘貼,可以貼在手機上,有點可惜是梵文的,有中文的我看了眼,沒有記下來。這裡太神聖了,我基本也沒怎麼敢照相。
基本上對於白馬寺我可以用依依不舍來形容,白馬寺外面很多小飯館,隨便解決下午餐,角落裡一個涼皮店味道不錯。
從白馬寺如果想去古墓或者國家牡丹園必須要回到洛陽火車站倒車,車行路上我們正好路過《天子駕六》門口,好機會當然不能錯過。這是一個坐落在市中心的地下博物館,在王城廣場的正北方,印證了史籍上記載的天子乘坐6匹馬拉的車的記載。裡面有很多馬的骨骸,以及古代馬車。據說馬大多是殺死後擺好位置的,還有主人喜歡的小狗,看起來是活埋的,有點小傷感。天子駕六門票30,感覺不值,不過既然到了,畢竟應該進去看看。
打車到火車站坐傳說中的83路我們去古墓,此行唯一一個免費參觀的地方,確實非常值得一看的。裡面全部是地下,還原了從兩漢到宋明各個時代各種建置的墓葬,雖然進入的時候有霉腐的味道,不過每個墓穴都還原了本來的樣貌,石門,壁畫,棺床,每個墓穴的門口都有詳細的說明,要你關注這類墓穴的什麼特色,仔細看來還是能讓你嘆為觀止的。後面是魏晉墓群,有個很大很大的封土堆。
19點50的火車,我仍然精力旺盛的選擇跑到王城公園最後去看一次牡丹,這個有點像天津的水上公園,不過裡面有個纜車,花會期間門票是45,還有動物可以看,孔雀是和人零距離的,老虎獅子都很瘦。不過纜車不是往返的,要自己走回來。橫穿公園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洛陽牡丹畫院的老師們再那擺攤賣手繪的牡丹扇子,折扇,絹的質地,在成品中挑了一把送人,感覺跟印的確是一點都不一樣。
晚餐我們去新都彙的一個粥鋪解決的,有個麻醬面筋吃了一份之後我們竟然又加了一份,味道好的沒話說。
登上火車的過程可以說是驚心動魄,估計沒咋出過門的兩位同行者都給嚇壞了,車廂裡面占得到處是人,擠到列車長那補票都是要經歷五關六將的,還好一切都有驚無險,我們按照預定計劃到達我們的故鄉天津,不過溫差很大的說,如果你也選擇清明去洛陽,記得去天津站接你的人給你帶件厚外套。
此行結束我們勝利回來了。同行的人說了這樣一句話,每個地方總要留點稍稍的遺憾,讓自己有個再來一次的理由。很有哲理。不過老媽也說旅行就是在一個地方過膩歪了的人,千辛萬苦的到另一個別人過膩歪了的地方。呵呵貌似更有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