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天三晚感受西安--博物館之旅

作者: silverylord

導讀(2009年9月) 一直想去西安,為了那些古老遺跡和珍寶,涼皮肉夾饃和黃桂稠酒。無奈機緣不巧,直到最近才成行。 一,出行前: 沒想到去西安的火車票竟然特別搶手,直接買了往返票(軟臥),訂了速8(西大街),准備工作二天內搞定。 出發前在網上收集了一些旅游攻略,結合自己的喜好,把目標景點鎖定在半坡村(或漢陽陵),兵馬俑和陝博。每天一處,不慌不忙體 ...

(2009年9月)

一直想去西安,為了那些古老遺跡和珍寶,涼皮肉夾饃和黃桂稠酒。無奈機緣不巧,直到最近才成行。

一,出行前:

沒想到去西安的火車票竟然特別搶手,直接買了往返票(軟臥),訂了速8(西大街),准備工作二天內搞定。

出發前在網上收集了一些旅游攻略,結合自己的喜好,把目標景點鎖定在半坡村(或漢陽陵),兵馬俑和陝博。每天一處,不慌不忙體驗慢生活。

*****************************************************************************

TIPS:

旅游年票:事先做好行程安排,不是所有景點都用得上年票並且免費。真的需要再買。

關於拍照:在博物館裡盡量不要用閃光燈。把相機設成博物館模式,不打光也能照出清晰的好照片。

關於天氣:5月和9月是西安的雨季,出門一定要帶傘,別管天氣預報准還是不准。

交通工具:少坐飛機多坐火車,減少碳排放,支持環保。

二,在西安:

D1, 市內

早上八點多到西安,趕到位於西大街的速8正好九點。放下行李馬上上街找食吃。

樊記--這是在西安吃的最不好的一頓:饃是溫的,肉很鹹,雞湯餛飩除了胡椒粉味沒吃出其他味道,涼皮的味道還不如我單位旁邊小攤子做的。

吃飽了就開始溜達。速8給住客提供散步地圖,非常方便實用。按圖索驥找到鼓樓,美倫酒店和鐘樓,沒想到近在咫尺,用腳丈量地皮的感覺真是不錯。鐘樓地下有個巨大的環形地下通道,上下有滾梯,通道裡很干淨,沒有閑雜人員滯留,指路標清楚明白。沿東大街找到位於騾馬市的沃爾瑪買了紅提和甑糕,然後沿東/西木頭市走回酒店。西安的馬路和北京一樣方正,只要大方向不錯,你盡可以嘗試新的路線。在酒店東南邊的街上發現了一家岐風烙擀面皮,挨著如家和諸葛烤魚。

午飯去的是粉巷上的BIANG BIANG面,店裡貼了不少名人到此一吃的照片。小碗面6元,大碗7元,外觀很一般,就像沒湯的煮面片(大和薄),驚艷的是拌面的料,陝西的辣椒有種特別的香。有名的春發生葫蘆頭泡饃就在BIANG BIANG面對門,我們沒去吃。

下午為熟悉地形繼續溜達。從東門(長樂門)繞到南門(文昌站),用腳量了四分之一段城。城牆下面的風景一定不比牆上差,新修的護城河干淨漂亮,站在長樂門外,浮想連篇,思緒一下子飛到幾百年以前。城牆腳下有新建的體育公園,吸引了很多本地中老年人休閑運動,如果是盛夏季節,絕對是消暑納涼的好去處。

晚飯在岐風烙擀面皮解決――咬第一口饃的時候,我感覺到對西安的愛,饃酥肉香,熱呼呼一大口怎一個香字了得。招牌烙擀面皮幾乎每桌都點,我倒更喜歡拌著吃的。當地人喜歡的土豆粉和粉絲湯一般般,也許麻辣口味的更香,我要的是三鮮的。還有大名鼎鼎的冰峰汽水,1塊5就讓你找到童年似曾相識的記憶。

晚上看鼓樓夜景並逛了回民街,啥也沒買,感覺不太衛生,看看熱鬧就夠了。

D2, 漢陽陵一日游

早上八點左右從酒店出來,街上的饃店涼皮店竟然要十點才開門,小區裡倒是有回民開的早餐攤,沒敢買。美倫酒店路口南有個小館(名字沒記住),賣菜夾饃和稀飯。那饃和別處的不一樣,像吃樟茶鴨時配的小餅的放大版(發面擀成條狀,一面抹油後對折,再蒸),和著土豆絲,海帶絲,豇豆,胡羅蔔,辣面筋等小菜格外清香可口(菜可以自選)。別家都不開門,該著他家的生意,門口圍了不少人,屋裡靠牆有一條桌,可以坐裡面喝稀飯。我們三個人吃了7塊5。

步行到新城廣場坐游4路前往漢陽陵。

經過前一天的實地考察,總結出西安的“三多一少”:電影院多,銀行網點多,拆遷修路地段多,紅綠燈少。因為修路,游4路不得不分成兩段――全體在張家堡下車,由售票員帶著乘客步行通過限行路段,再換乘另一輛游4走高速到漢陽陵。

漢陽陵是漢景帝劉啟及其皇後王氏同塋異穴的合葬陵園。漢陽陵博物館是中國占地面積最大的博物館。經過30年的考古勘探,目前只開發了部分從葬坑,挖掘出的“裸體”陶俑給人帶來的震撼絕對超過兵馬俑――兵馬俑是塑衣俑,即衣服是直接燒造出來的,而漢陽陵出土的陶俑大多數原本是著衣俑,即穿了絲綢衣服的俑。經過時間的洗禮,衣服和木制手臂已經腐朽成塵,留下的是赤身裸體的精美的陶俑,每一個都有不同的表情,活生生的,在七情六欲中掙扎,終究成了靜止。2000多年前匠人的靈巧心思和工藝技術實讓人感慨,頓生恍然隔世的感覺。漢陽陵裡擔任講解工作的女孩子穿的就是各色漢服。

看完文物展覽館可乘電瓶車前往帝陵外藏坑遺址保護展示廳(地下展廳),觀看真正考古現場(有玻璃隔斷,現場內部保持21度恆溫,98%恆濕)。公平的說一句,漢陽陵博物館現代化的文物展示、發掘、保護和管理理念在行業中實為翹楚。

游4每天從漢陽陵返回的末班車是5點半或6點,平均1小時一班。門票80元,學生和65歲以上老人半價,70歲以上免票。地下展廳另有20分鐘幻影成像,門票10元(無優惠),值得一看。

返回途中遭遇堵車――修路的白天就圈路禁行,只留半邊車道通行――司機都很牛,誰也不讓誰,也沒看見警察。好不容易回到城裡,已經快4點了,午飯還沒吃。

東一街永豐岐山面――又愛了西安一回。岐山面為湯面和干面兩種,酸辣香不盡言,還嘗了醋粉和岐山肉臊夾饃(比腊汁肉的好吃,帶酸辣味),甚是美味,吃得肚子溜圓。說句題外話,當地人飯量似乎不小,我們旁邊桌的MM一個人就要了涼皮一份,饃一個,湯岐山面一碗,服務員MM說當地人幾乎都那樣點。我們是3個人,只比她多要了一碗干面。另:網上說的10元6碗的一口香岐山面現在沒有了,都是3塊一碗。

為溜食又去了沃爾瑪,買了黃冠梨,火晶柿子,板栗和稠酒。

溜達回酒店,在樊記對面的魏家涼皮打包了一份米皮,前一天晚上五六點竟還脫銷了,趕上了就買來嘗嘗――好像沒啥特別,但比樊記的好吃。

晚上九點鐘又為晚飯愁,其實並不餓,為照顧無米飯不歡的同志又去了速8旁邊的新加坡美食(Larry’s kitchen,Taste of Singapore)。除了我們和一桌老外,店裡鮮有生意,一是時間晚,二是放著各色地方美食誰吃標准餐啊。服務小弟拉生意都拉到大門口,盛情難卻,叫了份蘿蔔牛腩飯和炒米粉,送了份拉茶(Tarik)。

D3,兵馬俑一日

因為要到火車站坐游5,我們七點多離開酒店。小吃店和餐廳依然是大門緊閉,昨天那家小店也還上著牌,只好先到火車站再祭五髒廟了。

天上飄起細小的雨絲,像加濕器噴出的水霧。

火車站依然人山人海,追著問“去華山麼?去兵馬俑麼?去哪哪哪麼”的人似乎比游客還多,我們的回答很堅決“不去!去過了!來辦事的!”。

早飯在李先生牛肉面解決的――牛肉面味道不錯,雞絲面腥氣較重,不推薦。

在人海中找到游5路,一票到終點站兵馬俑(7元,沒有往返票之說)。前排座位的廣東/香港游客,售票小妹按8元/人收錢。私下問小妹,是不是在華清池要下車再去兵馬俑的就收8元?小妹停頓一下輕聲說“不是那麼算的”,旋即離去。去華清池的車票是6元/人。

兵馬俑門票90元,學生和65歲以上老人半價,70歲以上免票。入口處有電瓶車可坐,否則自己走過去也行,有點繞,沿著是賣藍田玉,兵馬俑的商販一條街轉大半圈。早上看兵馬俑的人特別多,之後是一股一股的人潮,建議中午12點到1點左右到,人相對少些。導游講解很容易蹭,建議蹭大旅行社的,比私導講得細。

看完全部展廳出來,雨絲已經密得不能不打傘了。可憐我們前兩天出門至少背2把傘,只有這一天偷懶只帶了1把--前兩天都報有雨,實際只是短時間的毛毛雨。5月和9月是西安的雨季,出門一定要帶傘,別管天氣預報准還是不准。很狼狽地跑到游5車站。回城裡的路上雨一直下,而且沒有停下來的意思,瞬間還很大。

終於回到酒店,又是4點多了,午飯晚飯二合一,在新加坡美食(Larry’s kitchen,Taste of Singapore)和岐風烙擀面皮解決。新加坡美食的海南雞飯不是很正,椰香飯也稍嫌不足,可能是西安改良版;第二次吃岐風的饃,沒有第一次香,說不上哪點不對,是肉的味道還是下雨影響了的心情?對它的愛沒有第一次那麼濃。醪糟雞蛋味道挺濃,不過裡面的枸杞是酸口,肯定不是寧夏出的。

D4,陝博一日

一早從酒店CHECK OUT,寄存了行李,七點出發去陝博。在廣濟街坐610到翠華路。

七點半到陝博,門口已排起隊伍,兩隊約20人,本地人和外地人分別排(後來工作人員讓混排了,60歲以上老年人另排一隊優先領票)。40分鐘以後,領票的隊伍就如同傳說中的長蛇陣一個樣兒了。八點半正式發票,我們八點四十領到。一個身份證領一張,不能代領,領票時要手寫登記姓名,年齡,身份證號。

拿到了票,找地兒吃早飯就成了最重要的問題。排隊時,有人從街邊早餐車買了包子和袋裝豆漿,據說包子裡也放了花椒。沿翠華路往南,子午路張記肉夾饃,黃花面,干拌岐山面,雞湯餛飩和肉夾饃,味道都不錯,和餓了也有關。

吃飽喝足回到陝博。沒租講解器,事實證明這一決策是正確的。陝博有二層三個廳,藏品甚多,適合慢慢細品,講解器和導游都只講解一少部分文物,按他們的順序看,只能走馬觀花。如果想看全,還得先去退掉講解器(2小時限時),再走回頭路重新來過,偌大個博物館走起來也是體力活兒。而且不同的導游講解水平也不一致,同一件文物我就聽到過3種講解。如果只想聽個大概也無所謂,像我這樣愛打破沙鍋還較真兒的還是省省吧。

陝博真是個好地方!逛了4小時,戀戀不舍地離開,因為還要取行李趕火車。

順路嘗了很多人推薦的鐘樓小奶糕,5毛一個(是米旗出的,北京有它家蛋糕店)。要了花生和香芋口味的,感覺不如蒙牛小布丁好吃,叫奶糕卻沒啥奶味。

第三次去沃爾瑪,買了黃冠梨,鴨梨,獼猴桃和蕨根粉帶回家。沒買干的狗頭棗,鮮青棗嘗了一個,不甜,生茄子味兒,不喜歡。聽朋友說有些石榴汞含量超標,所以也沒買,本來對這種水果興趣就不是很大。

回酒店取行李的路上路過劉老三涼皮店總店,就在西木頭市路南,據說是劉皇叔的後代開的。熱米皮和擀面皮是特色,擀面皮特別筋道好吃,還打包了兩份帶上火車。普通肉夾饃只要3塊,肉不少,饃也很酥,別有一番滋味。做饃的小妹特別認真,切饃的時候臉上寫了兩個字“專注”。

取了行李趕到火車站,在李先生牛肉面對面的加州牛肉面大王叫一份排骨套餐滿足無米飯不歡的同志。

至此,在西安的全部游覽和吃飯工作順利完成。肉夾饃榜:

l永豐的岐山肉臊夾饃第一,

l張記的腊汁肉夾饃第二,

l劉老三家的第三,

l樊記的排最後。



涼皮榜:

l永豐的醋粉第一,

l劉老三的擀面皮第二,

l魏家涼皮第三,

l岐風烙擀面皮第四,

l樊記的排最後。三,回家作為省會城市,西安的火車站實在是不咋地。我們在軟席候車室裡親眼目睹了傳說中類似逃荒的場面,不知其它候車室裡狀況如何,但願我看到的只是偶然事件。終於上了火車,經過一夜顛簸順利到家。

作為省會城市,西安的火車站實在是不咋地。我們在軟席候車室裡親眼目睹了傳說中類似逃荒的場面,不知其它候車室裡狀況如何,但願我看到的只是偶然事件。

終於上了火車,經過一夜顛簸順利到家。


精選遊記: 西安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