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獨行日記(三)

作者: access123

導讀10.510:30 電話鈴響了許久才驚醒,是YL叫我去吃早飯,這才記起昨晚的約會。急忙洗漱、退房,卻把襪子落在房間裡,一番折騰之後終於在11:30分趕到阿姨家裡,第一次拜訪就遲到半個小時實在是不好意思。阿姨熱情招呼之後,端出一大碗熱氣騰騰的泡飯。 泡飯,實際上是一種加上番茄、洋蔥、羊肉、辣椒、水煮好的湯汁煮熟的面片,類似於華北地區的撥魚,但是比撥魚好吃。Y ...

10.510:30 電話鈴響了許久才驚醒,是YL叫我去吃早飯,這才記起昨晚的約會。急忙洗漱、退房,卻把襪子落在房間裡,一番折騰之後終於在11:30分趕到阿姨家裡,第一次拜訪就遲到半個小時實在是不好意思。阿姨熱情招呼之後,端出一大碗熱氣騰騰的泡飯。

泡飯,實際上是一種加上番茄、洋蔥、羊肉、辣椒、水煮好的湯汁煮熟的面片,類似於華北地區的撥魚,但是比撥魚好吃。YL曾講馬阿姨是做泡飯的高手,果不其然,一大碗熱騰騰的泡飯佐以自家腌制的以蘿蔔絲、辣椒絲為主的小菜,味道好得沒法說,吃得我真是……哎,饞相不說了。總之,那叫一個滿足。

YL下午2:00的飛機回北京,借送她之機參觀了烏魯木齊最大的果品批發市場,據說本地人都是到這裡來買水果的。也許是中午的緣故,很冷清,感覺上和京津一帶類似的地方沒什麼不同——都是一個個的攤位,都是被外地人占據著,只是這裡的小販多是從山西、四川來的,偶爾還有幾個河北人。在這個時間、這種地方本地人尤其是維族人反而少的出奇。

回到阿姨家後,又被“逼”著吃了兩塊清燉羊肉和一小塊馕,倒是把一大碗肉湯喝了個底兒掉。哎,新疆的羊啊,我真想嘗嘗它們吃的草是什麼滋味。

2:20 我告別了阿姨和她的小兒子前往火車站,開始了我的喀什之行,持續了49個小時的奇遇結束了。

2 :45 車站,雖然在翻建,但人還是很多,亂亂哄哄的,秩序還算可以。檢票了,終於坐上了開往喀什的列車。

列車東行,沿途有綠洲而荒漠,從大片的鑽天楊林地到一大片風力發電機,巨大的葉片緩緩的轉動著,白色的身軀迎著風,無形中竟有幾分妖嬈。那是很大的一片,荒漠上的人類智慧,據說它們承擔著烏魯木齊絕大部分的電力供應。過了風車的林帶就是大片的荒漠了,偶爾會有一塊塊的草甸,那種荒漠中的綠色水草地帶,很美,只是很少有人知道下一個落腳點會不會吞噬自己。

快到吐魯番的時候,看到遠處的水泥廠在冒著濃濃的煙,據說在戈壁中污染的影響不大——我懷疑,在這種極端環境下,破壞將不易察覺卻是不可逆轉的而且很可能對當地的環境產生致命的影響。

17:27 吐魯番大河沿車站,停留大約十分鐘左右。這裡是新疆兩條鐵路的交彙處,向東過哈密出新疆就是隴海線了,向西直到阿拉山口,向西南過庫爾勒就是南疆鐵路了終點站是喀什。應當是一個很重要的樞紐,卻坐落在小小的大河沿鎮,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10分鐘後,列車向相反方向開動,向魚兒溝前進。我們在向西方前進,逐日而行。

19:xx 停靠魚兒溝,太陽已經落山,那大漠中的落日,映紅了天,晚霞擁在天山之巔,火紅的光芒拋灑在灰色的荒漠中。

20:20 天徹底黑了,列車在不停穿越隧道、跨越橋梁,天山,新疆最著名的山脈,可惜我不能見到其中的美景了。此時開始手機沒有信號。於是決定補回天池的筆記。

22:00 烏斯特,鄰座的老漢講從這裡開始列車要下坡了。這裡是不是世界上最高的車站我不知道,但是下坡時海拔迅速下降造成的耳膜發脹卻很明顯。

22:20烏斯拉凱,會車。這裡是單軌鐵路,會車是經常的事,只是在內地很少聽說特快列車會給別的車讓道。

23:02 巴輪台 鄰座的老人下車了,窗外更黑了。

10.6

8:00 天蒙蒙亮,依稀可以看到列車正行駛在平原上,分不清是荒原還是農田。

8:20 阿克蘇,外面是塔裡木盆地。天又亮了些,已經進入荒漠了,時有細沙,莽莽蒼蒼無盡無垠。待天光大亮,方見地面上白蒼蒼一片,初疑是雪。後想10月初之南疆,即便氣候變化無常也萬萬不致飄雪,始悟是堿。茫茫塔裡木,半壁鹽堿灘。此處人生之艱辛可見一斑。10時余,東方荒漠中現一山,高約千米不知何名,綿延向南一路隨行,寸草不生溝壑縱橫,山麓近平原處亦返堿如覆雪。此山雖寸草不生,然山色奇絕,紫青黃白褐時雜陳、時橫布、時純一、時紛呈,似畫師潑墨未竟留殘卷以待後人。

然而,荒漠並非一無所有,大片的井字形草把緊緊地抓著流沙,保護著荒漠中的鐵路和公路。這又是人類智慧與力量在暴戾的自然面前的表現。然而更加震撼人的是那些生在荒漠中的野草。聽當地人講,那叫“芨芨草”(音),一種極其耐旱耐堿的植物。還有一些本地人也叫不出名的草本。它們在這看似無法生存的地域,這幾乎沒有一滴雨露滋潤的地方,頑強的生長著,燦爛著,盡情的展示著自然的色彩。

13:40 阿圖什,這是在喀什之前的最後一個停靠站,一座比較大的城市。有了大片的鑽天楊,大片的葡萄架,郊區的房屋多位土坯壘就,與遠方的荒漠一色。一些廢棄的建築猶如荒漠中的雅丹。但是這裡畢竟是綠洲了。河水緩緩的流動著,雖有近半的河道干涸著,水道中散落著數片沙洲,似乎要扼斷這最後的生命。然而生命絲毫沒有停止抗爭,河水頑強的向東方流去,流向最終吞噬它的沙漠。

14:20 列車經過近24小時的奔波終於停下,喀什葛爾,古老的絲路名城,就在我的面前。

喀什車站似乎是新建成的,光燦燦的,只是沒什麼風格,與絲路名城的頭銜相比過於小氣了。一座南疆最大城市的主車站,其規模、氣勢竟然不比津京兩地的副站。除去滿耳的維語,把它當作內地某小鎮的車站毫不為過。

出站即遇到色滿賓館的接站員,本想住其尼瓦克的,不過功略和網站上屢次見到色滿賓館的名頭,知其為二星級賓館舊俄領事館,料想不差倒省去了車站到齊尼瓦克的路費(喀什站離市區較遠),也就去了。賓館大堂極富特色,山牆上的壁龕裡擺滿了各種民族工藝品,櫃台後的牆上是描繪新疆風景的巨幅油畫,天花板的藻井繪滿了色彩艷麗的復雜圖案。房價頗貴,標間100元/人,然房間比石油賓館差之遠矣,連呼上當,也只好來之安之。好在還有獨立的衛浴和24小時熱水,倒也是IC卡門匙。

3:00 安頓好即出門去東巴扎,賓館門口打車5元即到。看上去亂亂的,沒有想像中的那般美妙。以蔬果為主,各種日雜、服裝攤位,同內地並無不同,只有地毯攤位民族風味較濃,只是小塊地毯展開也有兩三米長,料想較重不易攜帶,只好不買。

在鐵器檔購得小刀4把,還算漂亮,80元也不貴而且帶殼。真如前人所說,賣刀的維族人會用一刀的刃割削另一刀的背,能削下鐵屑而刀刃無損。只是交流頗困難,喀什已是維族聚居區,東巴扎上多為郊縣農民,尤其是老年人僅知一兩句漢語而已。

信步走去,由人民東路越東湖至吐曼路入恰薩巷,已是老城,均為舊式維族建築。土色,極有特色。遇一驢車,穿過恰薩巷至艾提尕爾。始信“盡信書不如無書”之理,驢車木制,極粗糙,鋪一薄毯,絕難以“舒適”二字形容。原始的木制車輪,偏偏恰薩巷又顛簸不平,一路上屁股顛得生疼,恐怕覺得驢車舒服的人都有肥厚的臀部,偏偏我又太瘦,好不容易到了艾提尕爾大寺,付了15元車費(好像我被這個貌似忠厚的老人家剌了一小刀),我發誓為了囫圇個地回家決不再坐驢車。

艾提尕爾大寺號稱全國最大的清真寺,看上去卻並不很大,雖然我也是穆斯林,也作禮拜,卻很難想像幾千人同時禮拜是一種什麼樣的情景。由於禮拜的時間已過,雖然寺外的巴扎依然喧囂,寺內卻很安靜,樹木林立,主道通向大殿,右手有一池沼,水濁綠,左手一涼棚有數十人站班。在向前,兩側各有一柵欄圍出的小方場地,中有小樓軒各懸高音喇叭一,似為宣禮之用。再入,則有一排綠色柵欄隔為一院,有三門一主二副,院內即為大殿,極簡樸,中為殿堂,光線較暗,兩側為柱廊。除殿堂西牆擺花數盆外具無裝飾,皆有地毯鋪陳,為禮拜之所。室內有一人為旅游者講解教義,皆爛熟我胸者,不暇聽。寺南北兩側有廂房數間,皆上鎖不知內為何物。欲求見阿訇不得,乃至水房小淨,返大殿補午禮。

出寺即入巴扎,盛況不減白日。買一拉條子,味道不佳,面條久置粉矣。又至一瓜攤吃迦師甜瓜,入口綿軟汁水橫流,味道極佳,兩塊已飽,付2元而去。沿大路行,天色漸暗,霓虹閃亮,喀什中心夜景不亞內地不輸津門。

9:00 地區新華書店上營業,漢文書在二樓,買得新疆地圖,7元。沿街步行,盈耳皆維語,感覺頗妙。信步而行,至一音像店,欲購風情CD。店主為一小女子,漢人,大喜。以半日未聞漢聲也,聊數語,慰懷而去。

沿人民西路行,返回賓館。與廳內之旅行社商定邊防證事,又論及明日行程。推薦一日游,包車帶導游。工作人員很熱情(生意嘛),談及信仰,竟似親近一層,自動從300元殺價至260元,料其不願再降,也不想虛度一日,遂定。至今方信,維人有英文好過漢文者。

11:00 回房洗澡、更衣、日記。1點余有電話,初意以為家中來電(逛街時已報平安)。未料乃一美容廳,問是否要小姐按摩。已知其意,拒之。然此大漠深遠之地,伊斯蘭聖寺之所在,竟也有此物,唯感慨世風之率矣。


精選遊記: 喀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