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像陽朔風情

作者: 一狼行天下

導讀映像陽朔風情 一、引子小時候,在語文課本中學過“桂林山水甲天下”,加上那年代很多鏡子後面有像鼻山的圖像,在腦海深處就留下來一個山清水秀的桂林印像。幾年前,一首“我想去桂林”的歌:在校園的時候曾經夢想去桂林到那山水甲天下的陽朔仙境漓江的水呀常在我心裡流去那美麗的地方是我一生的祈望有位老爺爺他退休有錢有時間他給我描繪了那幅美妙畫卷劉三姐 ...

映像陽朔風情

一、引子小時候,在語文課本中學過“桂林山水甲天下”,加上那年代很多鏡子後面有像鼻山的圖像,在腦海深處就留下來一個山清水秀的桂林印像。幾年前,一首“我想去桂林”的歌:在校園的時候曾經夢想去桂林到那山水甲天下的陽朔仙境漓江的水呀常在我心裡流去那美麗的地方是我一生的祈望有位老爺爺他退休有錢有時間他給我描繪了那幅美妙畫卷劉三姐的歌聲和動人的傳說親臨其境是老爺爺一生的心願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時間的時候我卻沒有錢我想去桂林呀我想去桂林可是有了錢的時候我卻沒時間美妙的歌聲唱出了現代人的內心精神追求。於是在3月份的一個周末,杭州還微涼的氣侯中,晚上出現在桂林的街頭,迎著溫暖的風,坐在步行街頭的路邊,叫上啤酒、烤魚和著名的桂林馬肉米粉,頓時感到一陣的輕松。二、桂林映像周六的早晨,自然醒,天氣不錯,自然不能在酒店吃千篇一律的早餐,度步街頭,聞著那種酸酸的米粉味道走進路邊的早餐店,3元錢的米粉又一次讓自己滿足(記得常規的吃法是先吃完米粉,再去加骨頭湯喝完)。桂林的市區不大,市區的景區就是桂林城的像征――像鼻山。買票進景區,延著像鼻山走,看著清澈的水,雖然游人也不少,但還是感到很平靜,山上有一塔,曰普賢塔,因為普賢菩薩的坐駕就是大像,在大像的肚子中間是桂林著名三花酒的酒窖,喝了一肚子酒的大像肯定口很干,難怪一年四季把鼻子伸入江中不停的喝水。一個多小時,逛完公園,腦海裡再次浮現小時候家裡鏡子後面的圖片;離開的時候突然又想起大連的海邊,也是一樣的大像,只是把鼻子伸入了大海。回到酒店退房,下一目標――陽朔。前台一個溫州的礦老板退房後自己開車去陽朔,溝通下,坐個順風車(還是卡宴),路上通過攜程幫他訂了幾間房,推薦陽朔碧蓮江景大酒店(酒店很新也不錯)。一路上一座座山峰從車窗外列過,這就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想起以前自己有個理想:要看遍全國的各種地理地貌,曾經也走過一些地方,看到過雅丹地貌、丹霞地貌、流紋岩地貌。。。,而此地據國家地理雜志介紹是全世界最大最美的喀斯特(源於南斯拉夫的一個地名,指石灰岩受水的流蝕作用和伴隨機械作用形成各種地貌:石芽、石溝、石林、溶洞、地下河等)峰林的景觀。也就是說,幾億年前,桂林一帶是汪洋大海,海水帶來的沉澱物以鈣質為主,從而形成石灰岩,幾千年前,地殼發生造山運動,把廣西掀起,形成包括桂林在內的山峰和盆地。一座座平地而起的秀麗山峰從眼前穿過,一個多小時在瞬間就流失,中午時分來到陽朔仙境。又是迫不及待的來到傳說中的西街,又是街邊頭上的幾家餐館中挑一家准備美食一頓,美食一定是旅游途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啤酒魚據說是陽朔最著名的特色,餐館的魚池中養著各種不同的魚,挑了一條,服務生撈起魚進入廚房,不一會兒魚就上來了,心裡想也太快了吧,果然,發現魚肉是外熱裡涼,可服務生一定說是現殺的,嗚呼,想想在旅游區那也是正常的事,淡然一笑,只是想去魚池看看剛才的那條挑中的魚是否依然健在,呵呵。三、漓江映像中飯後,計劃去竹筏漂流漓江上最精華的一段,從楊堤至興坪。導游叫來一輛車,40分鐘的車程,到達了楊堤的漓江岸邊,只見清澈見底的漓江水,一排排竹筏漂浮在水面上,坐上竹筏,發現江底的鵝卵石隱約可見,柔清的水草,如青緞子般在水中搖曳;劃動竹筏,筏行水面,伴著兩岸的山峰徐徐而來,山映水中,水隨山流,如夢如幻,如詩如畫,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好一幅天然的風景畫。導游講述著漓江兩岸的一處處景致,其實每一景區都會有這樣“三分相像、七分想像”的景觀,加上美麗的神話故事,反映一代代人們對美好的愛與情的代代追求。在所有的景觀中,印像最深的是快到興坪是一處“九馬圖”的景觀,畫山處平直如削,石壁上顯出白、黃、灰、黑等顏色,濃淡之間,據導游說能看出九匹馬的人能官居一品,當年,尊敬的周總理就在此處看出九匹馬,我努力觀望,隱約、似乎、好像、大概看出了四匹馬,心想做個營業部經理應該沒問題了,心中大慰。竹筏行止興坪段作為20元人民幣背面的那一處景觀處折返折返。順流而下,微風迎面,此時,再次真正被漓江山水征服。桂林山水,魂在漓江,漓江的水讓桂林的峰充滿靈氣,潺潺的漓江水、形態各異的峰林,一定會讓人忘卻人間的浮華、世俗的羈絆,沉醉在恍如隔世的人間仙境中。可惜,夢一回,僅僅一個多小時的漂流結束,付錢,走人。四、劉三姐映像早就耳聞“印像劉三姐”的大名,是張藝謀山水實景系列的第一個作品,之後還有“印像麗江”和“印像西湖”。之前也聽朋友說起看過“印像西湖”似乎沒必要看“印像劉三姐”,做的沒西湖精致。但既然來了,還是想觀摩一下,畢竟是當地最具特色的人文景觀。天黑了,在多彩的燈光和亮麗的歌聲中,拉開了演出的序幕。劉三姐的歌聲、當地苗家兒女的舞蹈、體現在濃郁的紅色、藍色、橙色。。。燈光中,歌頌他們自由自在的生活和對幸福的追求。比較我之前我所看的“印像西湖”,至今我一共看過兩次印像西湖,第一次在湖中的畫舫中,第二次在岸上。比較這兩個印像,我最直接的感受是,印像劉三姐像是一個清純的少女,散發出青春的活力,所以其中的燈光、音樂、舞蹈都用最直接、原始的書法表現出來;也正是因為青春的靚麗,就像青春少女,一根紅頭繩的裝飾,就能顯得那麼的可愛,那是一種簡單的美、直接的美、原始的美、具體的美。而印像西湖確似一個華麗的少婦,在高貴的氣質中有著歲月的痕跡,淡淡的憂愁。所以其燈光、音樂和舞蹈做的很精致,但是那麼的抽像,就像遠處走來的一名貴婦,無論衣著、裝飾以及淡淡的香水味,你無需去搞清楚那些配搭的出處和品牌,但都是那麼的協調。那是一種抽像的美、華貴的美、歲月的美、內涵的美。五、西街映像看完演出,一路走到傳說中的西街,熙熙攘攘,整條街都是人,要在人群中擠才能前行,街兩邊是各式各樣的小店,賣著各式各樣的小玩藝,隨便看了幾家,發現都是全國很多地方小商品的雜燴,確實看不出什麼特色。挑了一家酒吧進去坐了坐,人氣倒是挺旺,只是也沒發現有什麼特色。想起了我理想中的休閑天堂麗江,比較西街和四方街,首先,從規模和架構來說,西街離四方街相距甚遠;其次,從人文來說,麗江是有文化的魂,完整的納西民族文化、土司制度、茶馬古道。。。,而陽朔幾乎沒有屬於自己的獨立文化;從開放的程度來說,比較麗江、陽朔和騰衝,麗江,這個沒有圍牆的古城,完全是全國人們的麗江,雖也有著濃郁的商業氛圍,但整體還是那麼的有秩序,讓人感到繁華深處的安靜;比較前兩年去的騰衝古城,路上隨處是家養的狗、古城中只有一家安靜的酒吧,騰衝還是騰衝人們的騰衝,讓人感到原始的安靜;而陽朔,即不是陽朔人們的陽朔,也不是全國人們的陽朔,除了美麗的山水,在人文上不能吸引內心需要安靜的人。故而一定意義上代表陽朔人文的西街的風情,或許是我不夠深入,或許風情在別處。。。六、野人谷映像周日的早晨,聽導游的建議,計劃騎單車出行,從酒店一路是古榕公園,裡面有一棵巨大的榕樹,當地人視為“樹神”,更是游客認為的“情樹”,劉三姐和阿牛哥的訂良緣便在此處;路過遇龍河,水還是那麼的清澈,也有漂流,但整體感覺還是比不上昨天,也許是對這些自然的風光已經產生審美疲勞;在清新的空氣、秀麗的山水陪伴下一路到達月亮山,臨近中午,找一農家院子,從窗外看出對面山上一個穿透的山洞,據說從不同的位置,可以看到這個人間月亮的陰晴圓缺。在整個單車行程中,有一個景點還是給我留下較深的印像,就是一個叫“野人谷”的地方。據介紹,號稱野人的是從中越邊境的十萬大山中遷出來的部落,部落屬於母系社會,遷到陽朔的是部落中年輕的一批,部落中老弱病殘的還在大山中,首領自然是女的,現在的首領是大山中老首領的女兒。導游教了我們一些簡單的“土話”。比如打招呼是邊打哈欠邊用手拍嘴,以發出介於“啊”和“哇”之間的聲音,聲音越大越有誠意;道別時,則將右手握拳敲打左肩,嘴裡發出類似於“ Yimomo ”的聲音;部落裡的女生叫阿麗,男生叫阿布。學了這些以後,我們就滿懷好奇地扣響了部落的大門 … 山裡隨處可見一些矮小的草屋,樹林裡掛滿了牛頭的干骨, 沿途,我們還看到了原始的狩獵工具,部落裡的圖騰柱,這些讓人參觀的擺設看來並不那麼原始。正在此時,聽到“哇啊啊”的聲音,抬頭一看,到處都有野人,或棲居在山洞裡、或隱藏在大樹上,看著他們穿著豹紋的衣服,(據說他們原來就是穿動物的毛皮,但這裡給他們換成動物圖案的衣服),沿途他們或表演、或發呆、或推銷小東西。。。,他們集體住在景區不遠的樓房中。之後,我一直在想,對他們來說,現在的生活是不是幸福,是不是他們願意過的?如果沒有好事者,據說花了很多年,學會他們的語言,和他們溝通,讓他們遷出大山,他們現在應該自由的在大山中狩獵,曬太陽、發呆。。。,雖然,或許他們現在的物質條件比原來強很多,他們的心靈是否依舊懷念過去自由的一切。回想自己離開農村的那麼多年,腦海中經常浮現一群光腳的小孩在田埂、野地裡奔跑,那是心靈永遠的依賴,但自己的肉體已經背叛自己的心靈。

明天,依然回到生活軌跡,一切都沒有變,依然在心靈和現實邊緣掙扎。現代人,有多少邊緣人!


精選遊記: 陽朔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