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的花田喜事

作者: 窗台上的貓

導讀婺源三日游剛歸來。她的景之絕美,本極難用語言來形容,但為紀念此次之行,仍撰下小文,供自己日後回憶,也為與眾人分享。 清明時節雨紛紛,正是婺源花開時。早早在攜程網定了婺源三日游,就為去看那靜美的鄉村,還有金燦奪目的油菜花田。 “春天花會開,鳥兒自由自在……” 六小時車程,一路菜花相伴,一路哼著歌,心情大好。 桃花源,我來了! 喜事一:李 ...

婺源三日游剛歸來。她的景之絕美,本極難用語言來形容,但為紀念此次之行,仍撰下小文,供自己日後回憶,也為與眾人分享。

清明時節雨紛紛,正是婺源花開時。早早在攜程網定了婺源三日游,就為去看那靜美的鄉村,還有金燦奪目的油菜花田。

“春天花會開,鳥兒自由自在……”

六小時車程,一路菜花相伴,一路哼著歌,心情大好。

桃花源,我來了!

喜事一:李坑——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天飄著雨。

下車步行十分鐘,李坑村頭就在眼前。村外一片廣闊的油菜花田,金黃燦燦,一條小路蜿蜒於其中,小溪一路不舍地追隨它——只這一眼,便愛上了這個網上評價並不高的村子。在路邊攤買了兩個油墩子充飢,這兒竟還有霉干菜餡的,還有甘蔗汁,2元一杯,香甜滑潤。

順著溪流入村,仿佛看見另一個麗江。潺潺流水在腳邊咕噥,水清得可直接洗衣洗菜,一座又一座小橋架於其上,幾步就跨到了對岸。好個“小橋流水人家”!空氣中飄著木香,細一巡查,原來是店鋪賣的香樟木制品。還有賣硯台的、木雕的、茶酒的……熱鬧勁兒比麗江,有過之而無不及。

順著人流向前,不一會就到了頭。村尾又是大片油菜花田,搭配上古舊的民宅,非常入照。又繞到後街,這兒可清靜多了,鮮有游客,偶見當地農人駕摩托車經過。靜下心,什麼也不想,默默用眼摩挲著那一幢幢老宅,心想,屋前的油菜花怎可開得如此絢爛,哪怕只幾平米的面積。在我看來,這兒才是李坑最精彩的地方,世外人間,勝過前街的熙熙攘攘。

又走上一條臨溪的街,見水裡養著幾條紅鯉魚,想必是著名的婺源荷包鯉魚了。試想上海九曲橋下的鯉魚,誰敢去吃?怕只有清泉流水裡長的,才能拿上桌吧?

人潮依舊洶湧……拋開過度的商業化不談,我真的很愛李坑酷似麗江的模樣。何況,她還有後者沒有的金黃菜花……

喜事二:大鄣山——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第二日進山。遇上堵車,好在沿途景色也是絕美,清華水庫陪著我們,碧波蕩漾,似蘊含著無限感情,守護著身邊的粉牆黛瓦。樹長得如此俊秀,勝過我在任何地方所見,不知是不是吸收了這邊山水靈氣之緣故。

上山看瀑布。別小看大鄣山,它可是江西第一高山呢,可想而知,那水多有氣勢。這兒欣賞的是婺源之水的動態之美,有別於幾個村鎮。激流自高而下,隆隆作響,的確壯觀;積水成潭處綠似翡翠,濃墨重彩,自感能與九寨溝媲美。走在山間,心曠神怡,空氣濕潤但不粘人,不禁令人念起: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這“空翠”二字真是絕妙,似寥寥兩筆,便勾畫出一張秀麗山水畫。

王維是大鄣山的絕佳代言人。

氣喘吁吁爬到半山觀景台,實在沒有精力,也沒有時間再朝前進發。乘中巴返回山下,到集合處不覺已遲到十五分鐘。可還有大半人沒來。心裡暗想:爬山觀景,也是需要一定時間慢慢往上,若把時間定的太短(導游只給我們一個半小時,實在不夠),怎能盡心領略大山之真意?

出山用了一個半小時,原因是路太窄,進出的車不能同時開過。正好趁機再拍些路旁美景。同時想:或許,這正是大鄣山的魔力,能把外面的車源源不斷地吸引進來,而出去的人們,遲遲離不遠它。

喜事三:延村——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

又一個老村子等著我們,那是思溪延村。

照例在村口經過一片金黃花田,還見到老牛拉犁。可愛又可憐的老牛哦,一輩子任勞任怨。它是農人心裡的底。

這個村子少有店鋪,一派質樸本色。老宅緊密相連,只在之間留下窄小巷道,供農人行走趕路,供游客發思古幽情。白牆黑瓦掩映在菜花田後,其間還有雪白梨花點點,似置身畫中。

最可愛的是那些小動物。

村裡到處跑著狗,很平民的品種,卻異常乖巧,從來不吠,愛默默地追隨游客,而不近擾。有的則一臉高深,從不理睬他人,不管你怎麼用手逗它,用相機拍它,猶自巋然不動,眼珠也懶得轉一下。看來是見游客比見田裡的老鼠都多,早已見怪不怪。

印像最深的是我們用餐的農家他們的狗,一家三口,爸爸和兒子愛睡懶覺,媽媽則不停地進進出出,繞著各桌客人的腳跟盤旋,態度友好。一位游客扔下雞骨頭,媽媽高興地大快朵頤,卻惹醒了爸爸,也過來想分一塊肉。媽媽低聲咆哮了兩聲,爸爸回了句嘴,也就沒再爭搶。看來也是“妻管嚴”啊!後來兒子也醒了,毛茸茸地挪來挪去,人見人愛,當然也少不了零食吃。多幸福的三口子!

貓兒們最是慵懶。常常蜷在門階上一動不動,眼皮半睜半閉。你若對著它拍照,它便叫兩聲,以示不滿或抗議,但從不攻擊人。估計它早已習慣被游客“欣賞”,再多的人,在它看來,也不過是一陣風,來了又去。

鴨子與鵝在水塘悠游。“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畫面雖簡單,色彩卻豐富。

雞群另是一幫活躍團體。村裡好多農家養雞,有的並不圈起來,就任由它們在田裡或後院溜噠,咕咕噥噥,雞犬互寧。這就是傳說中的“走地雞”啊,不用嘗也知道,此地的土雞煲肯定異常鮮美。忽又聞公雞打鳴,在我聽來,田園生活最具代表性的聲音,莫過於此。

不禁想起小時候背過的詩:“方宅十余畝,草屋八九間。榆柳蔭後檐,桃李羅堂前。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巔……”“阡陌交通,雞犬相聞……”

自古以來,陶淵明的這幾句詩,就被認為是最理想的田居生活之景像。

延村就是這麼個寫滿田園詩意的地方。

(我們只去到延村。不知為何,思溪沒找到)

喜事四:江嶺——金帶千環束金巒

將要離開的當天,天空放晴,氣溫猛竄近十度(婺源只要出太陽就很曬,可見空氣輕透度有多高)。謝天謝地,終於能看到婺源晴朗時的樣子,此行也算無憾。

之前在網上看了太多江嶺的照片,原以為不過如此,可親臨實地,還是被震撼到,壯麗之美,超出想像。

“欲窮千裡目,更上一層樓”,在江嶺看景,一定要盡力往上。

爬到半山腰,景致果然比山下更具氣勢。雖然已過花開全盛期,但望出去還是金黃成片,似一塊黃綠相間的地毯,鋪蓋於大地;又像給山巒束上了條條金絲帶,璀璨妖嬈。粉牆黛瓦的民居被花叢包圍,如漂在金色海洋中的浮島。

“油菜花啊油菜花,處處都是你的家,別看你的模樣小,金黃一片連天涯。”

忽然興起,自己做了這麼首詩。單看一朵油菜花並無特別,可聚到一起,竟會形成如此磅礡氣勢,壯麗如海。難怪大家都愛來江嶺拍婺源標准照,這兒是油菜花的嘉年華地。

繼續坐摩托車往上,到達一號觀景台。的確如司機所說,山上油菜花開得比山下更茂密,可能是氣溫略低之緣故。菜花梯田也能看得更完整,拿起相機隨便拍,出來的照片都似明信片。心想:若拿全國其它地方的梯田來比,江嶺也不會遜色半分。

楊萬裡有詩雲:“翠帶千環束翠巒,青梯萬級搭青天”。如把“翠”字換成“金”字,就是對此情此景的最佳描摹。

喜事五:曉起——天光雲影共徘徊

曉起是婺源之行的最大驚喜。

其實之前決定去婺源,就是因為了看了一部寫生態專家到上曉起創業的紀錄片。當時就被電視中的美景折服,發誓一定要親臨此地。

匆匆走過下曉起,寧靜的上曉起才是目標。走到下曉起村盡頭,果然有電視中見過的一條長長的小道,帶領我們通往美麗的村子。坦誠地說,這是我走過的最浪漫的鄉間小路,路不寬,只容行一人,兩旁燦爛的油菜花海美得肆無忌憚,還夾著粉色、白色等不知名小花笑靨妍妍,仿佛在藍天白雲下,開心得不知怎麼辦才好。至此,我相信,植物也是有感情的。

“桃源深處有人家”。一點不錯。剛走上小道,就能望見盡頭隱現的世外鄉村,黑白淡彩,在花海映襯下更顯幽密,仿佛是“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另一個世界。

待入村口,潺潺小溪迎接我們,上游則被圍成一方深潭,老樹依水為鏡,在潭裡投下自己的倩影。再窺周圍:“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恍若隔世。雞鴨鵝們土裡打滾,悠游自在;村人自顧自,或河邊洗衣洗菜,或逗引孩童嬉戲,或端坐屋前發呆,雖不至於“男女衣著,悉如外人”,卻也“怡然自樂”。

天光雲影,水上水下,且共徘徊。

這兒不就是我夢想的田園生活嗎?原來它在曉起。

村人雖然也有生意意識,但這畢竟比下曉起少了很多商業化,所見無非是當地人家開的客棧飯館,要吃,就在自家大堂,沒有菜單,進廚房看著點;要睡,上二樓即是,簡單且干淨。這樣的地兒多令人想住下幾天,體驗一回豬的生活,也可說是神仙的生活!周立波說過,旅游就是從自己活膩的地方,跑到別人活膩的地方。也許當地人並不在乎游人看來驚喜的景色,但相信,他們心裡,一定比我們樸實而純粹。

如果來婺源而沒來上曉起,那就等於沒有領會婺源美麗的真意。

留下一個小遺憾:沒有坐漂流船回到原點,但又給了我們機會沿小道返回。時為正午,艷陽下,鄉村小路美得如一張印像派油畫。這是大自然的得意之筆,我們無法收藏,只可銘記。

喜事六:其他

三日婺源行,短暫並充實。不僅是景點喜人,飽食、安身之處也頗有說頭。

住的是攜程訂好的朱熹故裡度假村。原木裝修,古樸簡約。枕是青花布,燈是蟈蟈籠;臉盆刻書法,浴間全透明,直對山丘,融入自然。這樣的設計真是大膽,頭一回領教。

吃喝就更令人心悅。

當地有種綠色小吃,叫清明果,其實就是類似糯米團的團子,裡面包了些鹹的餡,非常可口,百吃不厭。我們在大鄣山和延村都買了,邊走邊吃,填飽肚子又不誤時間。油墩子早已熟悉,可這裡還有霉干菜餡的,另有霉干菜制的薄餅,香香脆脆,到現在還念著它的美味。

甘蔗汁是最佳飲料,清爽解渴,又很天然,直接在你面前用甘蔗榨出,不含任何人工添加劑。2元一杯,喝好幾杯也比不過上海咖啡館裡一杯飲料的錢,卻更健康。

正餐吃了兩頓。一頓在度假村斜對面的口呂品酒店,點了木耳炒雞蛋、一個綠葉菜和荷包鯉魚。素菜不錯,帶點小辣。魚等了好久才上,但一吃就覺出它的不同凡響,肉質肥厚卻不膩,鮮味足可與天目湖的魚頭媲美。在上海也從未吃過這麼好的魚。為此,等上半小時也值得。

另一頓在延村的農家飯館。因為游覽時間充足,我們得以有空進當地人家嘗鮮。這家裝修簡陋,可裡面竟也坐滿了人,還要等位。只點兩個菜:筍炒肉片和荷包鯉魚,外加一大碗飯。那筍燒得煞是入味,微辣而不衝,相比之下魚要遜色一點,不如口呂品的入味,估計是急於出鍋,燒制時間不夠。但也還可以,肉還是很有嚼勁。最喜歡的是他家吃飯的氛圍,客廳兩桌人,院子又幾桌,狗兒忙著走進走出討食,邊吃飯邊逗它們,多有趣!

啟程回家。路上發現沿途景致也很棒,可見不單單是去的這幾個村子美,別處還有很多待人尋訪的佳景。

別了,桃花源!

我們離開了,還有游人來。花田間喜事,延續著精彩……


精選遊記: 婺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