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賞花一日游今年無錫國際櫻花節,從3月20日至4月30日在太湖黿頭諸“櫻花谷” 舉辦。上海海鑫國旅與景區聯合推出大型賞花特價活動,小區裡一群晨練的老人們都湧躍報名參加,我愛人也是組織者之一。起先我不打算去,因為無錫實在去了太多次了。記得第一次去無錫,還是同表弟從上海騎自行車去的,結婚時帶著愛人又去無錫旅行結婚,後來自已工作的單位在無錫搞了一家聯營企業,因此經常去無錫聯系工作。最近一次去無錫,還是2005年1月結婚30周年去的。我愛人一再地做我的工作,說我照片拍得好,大家希望我幫著拍拍照,沒辦法只能配合她一下工作了。4月10日早上6點鐘,在小區的大門口上了旅游大巴車,經過2多個小時的行程,來到了無錫黿頭渚景區。大巴車一直開到碼頭邊的停車場,根據行程按排我們先去太湖仙島游覽。太湖仙島的原名叫“太湖三山”, 三山是著帽山、烏龜山及筆架山的俗稱,由東鴨、西鴨、大磯、小磯4個小島組成,島內景色迷人,素有“三山映碧” 之稱。1993年憑借天然山水,巧設人文建築,建成了一處太湖旅游的新景觀。今天單是上海海鑫國旅就發了30部大巴車,因此碼頭上都是排隊侯船的人群,由於我們出發得比較早因此沒等多久就上了船,經過20分鐘的航行到了三山的碼頭,這時已是上午9點鐘了。上岸後首先看到的是用漢白玉大理石雕刻的太湖仙島牌坊,牌坊後面是漢白玉浮雕“玉帝巡天圖”。我們先向右沿山路去“洞天福地” 景區。這裡搞了一個花果山、水簾洞以及演武場等景點。大家在裡面轉了一圈,感覺景色實在不怎麼樣,於是就去“天都仙府” 景區,順著山路向東就是“會仙橋”, 它連接著西鴨和大磯山。過了會仙橋,來到了“南天門”, 沿著石階向上攀登就到了“南天門”, 它是一座漢白玉的建築,頂端刻有“天門” 二字。再向左邊的台階上,過一個彩繪門樓便是“天街”了,這裡商店鱗次櫛比,古色古香。我們在這裡的雕花門窗前拍了一些照片。這裡前有天香樓、右轉台階上是“天韻台”, 後面是“天都仙府”。 再向前沿著“仙人洞” 的石階向上,就到了仙島的最高處“靈霄宮”。 穿過“兀衢” 門,再向下走就到了大覺灣,這裡有仿龍門石窟、大足石刻、老子座像等雕刻群,再現了中國古代石窟建築藝術的精華。在這裡大家各自選擇景點拍照留念。這時已快10點15分了,剛才領隊說10點半在碼頭集合,於是大家趕緊向碼頭走去。回黿頭諸的人比剛才過來時人多得多,大家排著隊耐心的等著,最後11點20分才回到黿頭渚。這次旅游是不含餐的,去之前我就關照大家帶些干點作為午餐,這樣游覽的時間就可多一點,接下來我們游覽黿頭諸景區。黿頭渚位於無錫西南十公裡處的太湖之濱,渚是指三面臨水的小陸地,因為它狀如黿頭而叫黿頭渚。黿頭諸公園曾是楊翰西的私家園林,堪稱“無錫第一勝景”。 園內有許多樓、亭、寺、堂等建築,該園共分四大景區,各景區各具特色。我們先去長春橋,只見湖堤兩邊種的日本攖花都己盛開,花開如雲,淡紅粉白相間,在青山綠水的掩映下,分外妖嬈。一路上我不時地舉起相機記錄下這美麗的景色。走過長春橋就見到黿頭渚著名的景點“摩崖石刻” 在絕壁懸崖上刻有“橫雲” 和“ 包孕吳越”6個大字,這是清末無錫縣令廖綸書寫的,這裡也是黿頭諸觀太湖的最佳位子。於是大家迭好位置,按個擺出各種姿態拍照。接下來再去“黿渚春濤”。 這塊“黿頭渚” 的刻石高2米,正面的“黿頭渚” 三字是光緒年間由無錫舉人秦敦世書寫。另一面“黿諸春濤” 是我國歷史上最後一個狀元劉春霖寫的。在這裡我們又一次拍照留念。接下來再往回走去廣福寺,廣福寺位於“黿渚春濤” 和“萬浪卷雪” 的交界處,倚山面湖,坐北朝南。南朝蕭梁時,黿頭渚後山建有廣福庵,古寺高林,履有廢興。1925年秋建成。取“廣土眾民同登福地洞天” 之意,名“廣福寺”。 由於該寺還要單獨收取門票,再加上我們也不是信徒,因此都沒有進去。在外面轉了一圈,旁邊的“小南海” 裡還有素面供應。這時已是下午1點10分了離集合的時間還有20分鐘,於是大家順著“廣福寺” 旁邊的小路去“中日櫻花友誼林”( 友誼林就在停車場旁)。走了大約十來分鐘就到了櫻花林,但這裡的櫻花我覺得沒有“長春橋”那邊的好看,還是路邊的郁金香到是頂不錯的。於是一部份人又在花眾中拍了一些照。這時人已基本到齊,上車去最後一個景點蠡園。車開了十幾分鐘就到了蠡園,蠡園在風光秀美的蠡湖之濱,是國家重點名勝區“太湖”的主要景點之一。相傳春秋時越國大夫範蠡偕美人西施泛舟於此,湖因人而得名,園因湖而得名。現在的蠡園是在原有的蠡園和漁莊兩個園林連成一體形成的新蠡園。進了蠡園大門穿過暗廊、月洞門,穿過假山屏障,只見右邊堆砌著湖石、假山,這就是著名的百花山房。這裡的景色我個人感覺比黿頭諸要好,花的品種要多很多,由其是桃花有粉紅的、大紅的,還有很多開著不同顏色的不知名的花朵,剎是好看。走出百花山房我們沿著小路走過月老亭石拱橋,前面看到一個攢尖敞開的亭子,那就是“涵虛亭”。 在“ 涵虛亭” 的 前面是“四季亭”, 四個亭子外形雖然一樣,但寓意卻十分深刻,它們代表了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四個季節。在“四季亭”前面就是“南堤春曉”,在沿湖“南堤”兩邊種植的各式桃花,現在都競相開放,爭奇鬥艷,將這裡點綴得分外美麗。在這裡大家又拍了不少照片,再向前經過“八角亭”, 來到千步長廊,它既連接了老蠡湖和漁莊,也構成一道獨特的景致。長廊一面臨湖,一面是長牆,牆上開有80多個漏窗,用青瓦砌成各式圖案,每個圖案各不相同。我們緩步走在長廊上欣賞著,不時還用相機拍下兩邊的美景。走到“湖心亭”後開始返回,我們從長廊的邊門進入小蠡園,又沿著小路,穿過門洞到了“層波疊影” 景區。在景區內湖旁矗立著“春秋閣,這幢單檐歇山頂的建築在整個園林的最高處,給蠡園建築增添了層次錯落的變化。閣名取自春秋時期範蠡和西施的故事。游覽完我們接著又去了“西施湖” 在湖邊一片桃花樹旁大家又拍了不少照片。最後又去了假山石陣,來到假山群,只覺峰回路轉,曲折盤旋,置身其中,如入迷宮。假山群中最大的建築是“蓮舫”, 有著使游人不在水中劃船,卻如同置身舟中的感覺。到這時我們基本上游完了全部景點,時間也到下午3點半了,趕緊出門去停車場。原本還要去一個購物點,由於大家興趣不大,最後一致同意直接回去。4點鐘大巴車向上海駛去,6點15分左右回到小區,同時也結束了今天的旅游。總的感受:1.現在的門票價格實在太高。5年前黿頭渚門票只有50元(含三山),現在要105元,有2處地方(廣福寺、江南蘭苑)還要另外收費。蠡園門票5年前只有20元,現在要45元。對老人要70歲才能免票。2.景區不管怎樣必經是全國著名的景點,管理上還是很到位的,指路牌都很清楚。3.這次去的人都能很好的按領隊規定的時間集合,也沒有發生任何不愉快的事情,因此總體上還是很順利的。4.本次旅游,旅行團沒按排導游。領隊也是小區晨練的老師擔任的,整個行程過程中無人講解,因此對景物了解就少了很多,但可以不去購物店這也很好,等於是純玩團了。本次旅游費用:98元(不含購物及餐飲等費用)。

(太湖仙島大覺灣)
(黿頭渚(摩崖石刻))

(黿頭諸)

(廣福寺)

(八角亭)

(層波疊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