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始盛開,鎮揚三日行

作者: 陳chris

導讀“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輕吟一句,道出了揚州數不盡的風流,也勾起了無數人對揚州的美好憧憬。我也算是這無數人中的一個,也不能免俗的去了趟揚州。 這次安排的鎮揚兩地三日游,先說說對鎮江和揚州兩地的整體看法吧。撇開經濟等其他方面不考慮,單就旅游觀光而言,個人認為,鎮江真的該向揚州拜師學藝,鎮 ...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輕吟一句,道出了揚州數不盡的風流,也勾起了無數人對揚州的美好憧憬。我也算是這無數人中的一個,也不能免俗的去了趟揚州。

這次安排的鎮揚兩地三日游,先說說對鎮江和揚州兩地的整體看法吧。撇開經濟等其他方面不考慮,單就旅游觀光而言,個人認為,鎮江真的該向揚州拜師學藝,鎮江的名勝古跡未必不如揚州多,不如揚州吸引人,可是整體規劃,可真的是有點不敢苟同,總體感覺有點亂:收費亂(每個景區單個收門票,進景區後還會有登塔費等費用),景區規劃維護也不夠好(在金山登塔時根本沒有人管理也沒有什麼警示,安全性堪憂;爬焦山時也有同感)。揚州的景區收費有聯票和單個門票兩種方式,對於外地游客來說,聯票還是比較方便的,景區的維護也是比較好的,基本都是單行觀賞線路(當然是對有導游帶隊的而言),景區的環境和衛生也都維護的比較到位;如果說還有什麼覺得美中不足的話,就是各景點之間有點距離(大概出租車10元左右車程),如果各景區之間有景區統一設置的景點鏈接觀光車就好了(打車或者坐公車實在有些費勁,尤其是遇上天氣不好的時候)。

再分開說說對兩地景點的感覺吧。都說鎮江有三山:金山、焦山、北固山,這次我們去了前兩個。周六上午先去了金山,那個與白娘子的傳說有關的地方。《白蛇傳》令金山處在神秘的雲霧之中,一條河流,橫亙在金山寺山下的門前,”水漫金山”之水,想必就是發源於此。這次金山去的好像不是太巧,正在擴建,除了主寺和慈壽塔那小塊區域外,都在圍擋擴建。見到曾勾起我無限想像的法海洞只是一個黑乎乎的熔岩洞供著一尊法海和尚石像時,不可否認,我是失望的,同時我也是費解的,如果真的能抗拒一切誘惑,潛心向佛,為何一定要把自己窩在一個黑洞中?難道高僧法海修佛之初其實也六根未盡,所以把自己關在洞中來拒絕誘惑?往白龍洞方向就開始是施工的地段了,所以對於玉帶橋、御碼頭等整體景致有一點破壞。

出了金山景區,去了西津渡。如果說游玩金山,我是有些失望的;當出租車在西津渡停下來,那一條街的紅燈籠出現在我眼前時,我就開始雀躍了。西津渡,三國時叫”蒜山渡”,唐代曾名”金陵渡”,宋代以後才稱為”西津渡”。這裡原先緊臨長江,滾滾江水就從腳下流過。清代以後,由於江灘淤漲,江岸逐漸北移,渡口遂下移到玉山腳下的超岸寺旁。當年的西津古渡現在離長江江岸已有300多米距離。”京口瓜洲一水間,鐘山只隔數重山。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西津渡古街就是串起京口瓜洲一水間的文脈了,千百年來,在這個古渡口登岸的名人不勝枚舉。西津渡古街全長約1000米,始建於六朝時期,歷經唐宋元明清五個朝代的建設,留下了如今的規模,因此,整條街隨處可見六朝至清代的歷史蹤跡。近千年的歷史文化的積澱,一條道路就讓人望盡了”一眼千年”。

去過鎮江的人都評價說焦山比金山更值得一去,下午就去了焦山。原本以為焦山和金山一樣,就是一個山,去了才知道,焦山在江心,與像山夾江對峙,要去焦山是要擺渡的(不過我還蠻喜歡這樣的感覺的)。焦山四面環水,山水天然真實,向以古樹名碑飲譽遐邇,寺廟建築皆掩映於老樹蔥籠之中,與金山相對,素有”焦山山裹寺”的說法。登上焦山最高處,大江南北旖旎風光,佳處妙景盡收眼底,碧波環抱,林木蓊郁,綠草如茵,滿山蒼翠,焦山宛然碧玉浮江。

第二天一早,過江去揚州,從鎮江去揚州,是體驗不到乘船順江而下的風流了,現在有潤揚大橋,去揚州更是連擺渡的癮都過不上。”春風十裡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清風、細雨、斜柳、飛燕、瓊花····都令揚州有著道不盡的婉轉妖嬈,此番下揚州,清風細雨都經歷了,只有瓊花,還沒有到繁華的時候,只有一兩朵開花了,很是遺憾。

先去的是何園和個園。對於蘇州園林,我的印像一直是園隨水而建,水貫穿於全園,並且極盡精致之能事;北方園林則是大氣磅礡,率性瀟灑;到了揚州,賞了何園和個園這兩個比較有代表性的園子,融南北風格於一體揚州園林精致中透著大氣,秀美中流露率性。

何園又名寄嘯山莊,初建於晚清時期,以其布局精審,玲瓏秀巧而聞名。假山貼牆蜿蜒趣,異步異景均是畫,回廊貫穿諸樓間,有亭宛在水中央。這幾句可以概括我對於何園的印像了。

再說說個園。個園以竹子和四季假山聞名。進入個園,首先映入眼簾的就是一番翠竹蔥郁、曲徑通幽的景像。從住宅進入園林,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月洞形園門。門上石額書寫”個園”二字,”個”者,竹葉之形,主人名”至筠”,”筠”亦借指竹,以為名”個園”,點明主題。園門兩側各種竹子枝葉扶疏,”月映竹成千個字”,與門額相輝映;白果峰穿插其間,如一根根茁壯的春筍,這便是四季假山的春景了。四季假山是以”春山澹治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淨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來構思而建的,分別用了黃山石、太湖石等不同的石材。先撇開各季假山的意境,扔掉了雨傘(中雨,差點淋成落湯雞),開始在假山中恣意穿梭(過癮啊!就是後悔干嘛買的是雨傘,應該穿雨衣嘛,就不會被淋濕了)。

由於雨下得實在大,我們只看完四季假山就離開了個園,至於各類竹子也沒有細細品鑒。不過我覺得面對著這麼一篇竹林,享受一下雨中聽竹、露沐清風的感覺還是很好的,可惜雨太大,斜風細雨聽竹聲應該很美。

本來打算去游古運河的,可是全身都濕了,氣溫又不高,為免感冒,放棄了當天接下來的行程。都說到揚州要感受一下”早上皮包水,晚上水包皮”的生活,我們就去體驗揚州三把刀之一的修腳刀了。去揚州之前曾經在網上看人評價過,說揚州三把刀、宰人沒商量,去了才明白這話其實不假;打車說去泡腳,出租車司機將我們帶到了一個叫”御碼頭”的足療館,修了個腳做了個足療居然一百八十塊一個人啊,有點小肉疼(到第二天早上吃早茶,才明白真正宰人狠的地方,一百八十塊就吃了一堆小包子)。

最後一天去了瘦西湖,清代錢塘詩人汪沆慕名從杭州來此游覽,面對如畫的景致,即興成詩:”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紅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瘦西湖故而得名。其實去揚州的人,大多數都是衝著瘦西湖去的啦。”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漫步在瘦西湖畔,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台直到山,細柳輕斜,隨風挑撥湖面,淡淡又幾點飛絮;桃花正落,殘紅憔悴河邊,寥寥同暗香流水。畫舫清蕩,玉橋橫臥,樓台亭閣依次列去,如珠兒串在一起,讓人目不暇接,而這串珠的絲線,就是瘦西湖的一泓碧波了。

本來游玩瘦西湖,是要去完成前一天沒去的古運河觀賞的。結果,很囧的是,我一直沒看古運河游覽的時間,到了渡口才發現,古運河游覽的船最早也要下午兩點才有,還是整點發船的,我們到渡口的時候才十二點,暈死。最後一合計,算了,打道回府吧,很郁悶的發現我還沒有玩回聯票的票值(聯票180一張,瘦西湖、何園和個園加起來門票才175)。PS:去何園和瘦西湖我都找了導游的,在這兒,要好好表演一下瘦西湖的殷帥哥,講解的很細致,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而且可以看出他很熱愛瘦西湖這個他工作的地方,個人素質也很高,在給我們的講解過程中,他只要看到路邊亂扔的垃圾就一定會彎下腰撿起來扔進垃圾桶。不錯,贊一個!


精選遊記: 揚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