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花費:360元(說明:動來動去,吃住西湖邊)
本來是打算到杭州後,麻煩下老班長的,可沒趕上好運氣,班長去舟山旅游了,但定好的計劃不能變,4月3日還是從上海出發了,坐動車,下午兩點半到杭州,與上海相比,杭州的天氣有些陰沉,到了五六點鐘還下起了小雨,真的是清明時節雨紛紛。按照行程計劃,今天下午先到百年名校浙江大學參觀,(從地圖上看,杭州有兩三個火車站,一個是東站,一個是城站,城站建好後,不知東站是否還在使用,另一個就是較遠的蕭山站,就是所謂的南站,坐537路公交可到,)我們在城站下的車,附近就有21路車可以到浙大西溪校區和玉泉校區(本部),杭州的車特別多,行程將近一個半小時,期間正好可瀏覽杭州街邊風景。總的來說,杭州的街道還算干淨,畢竟作為旅游城市,文明城市,基本的形像工程還是得做足的。
先到的是浙大西溪校區,該校區屬於迷你型的,景色一般,半小時足已。之所以在此提下該校區,是因為我們當天的吃住都是在這校區解決的。而且從這裡去西湖,已經很近了。很多公交車都可到,甚至行李不多的話,步行也可。吃是在校區食堂,普通的學生食堂大都不對外開放,但有一個食堂,裡面像是一個小的美食城,經營著各地方美食小吃,可以用現金消費,經濟實惠。住則是西溪校區賓館,雙床標准間:140元/晚, 條件不錯,比學校門口的漢庭特價房(168元/晚)還便宜,且房源充足,估計很多人沒有想到住校區裡。安頓好後,就可在周邊轉轉,時間自已安排。由於本人是個鐵杆《快樂大本營》觀眾,因此八點鐘就回到了賓館。
4月4日,如果沒有其他特別想去的地方,用一天時間逛西湖是絕對足夠的,即可步行,也可租自行車,更懶的話,還有環湖電車可選擇,但能欣賞到的風景則是逐層遞減的。我們沒有直接去西湖,因為浙大的本部玉泉校區是不能錯過的。可也正因為花了半天在浙大,使得我們在西湖邊的觀光就被壓縮成了半天,差點沒把腳走斷。再來的朋友時間可得安排好。
玉泉校區很較大,有很多氣派的高樓和頗有年代感的歷史建築,另外就是大片大片的草坪,可以想像,風和日麗時,同學們三五成群的在草地上或相互學習,或討論問題。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在浙大就業指導中心的一樓有個小咖啡館,取名浙大拾憶,館內布置精巧別致,(相冊中有一張照片就是在進門口拍的)一進門,有三排廊柱,上面分別貼上了浙大歷任校長,畢業於浙大的知名學者,科學家,包括央視名嘴,沈冰的照片也在上面。另外,在一個腳落裡,有一架鋼琴,上面有來自於廈門鼓浪嶼的紀念品,草帽,貝殼等,還有一盞老油燈,都是店主從鼓浪嶼淘來的,與店主交談時,當我們說我們畢業於廈門大學時,店主一下來了興趣,說自已曾在演武路大學城住過,現在那邊還有房子,甚至每月還要回趟廈門,還問我們何時回校,可去找他。哎!可惜,畢業了,還真不知何時會回去了。
從浙大出來後,下一站就是去西湖了,從我們的手中的第一份地圖來看(因為吃午飯時,把地圖落在店裡了,所以後來又在西湖邊又買了一份地圖,比在火車站買的還便宜一塊錢)浙大與西湖就隔了一座山,理論上講,翻過這座山就可看到西湖了,而且,從山頂上看西湖,肯定別有一番風景。我們這麼計劃的,也是這麼行動的。在浙大門口坐28路到黃龍洞路口或杭大路口(普通人最好在杭大路口這下,因為這有現成登山石階可上山,黃龍洞其實是一個大的民俗園,從園區穿過,後門接上山石階,園區外則沒有明顯的路,全憑方向感摸著上,但這正增加了旅行的樂趣。在林間穿行的時候,我們就發現了一個特大的山洞,但實在沒勇氣進洞一探究竟。只好作罷,繼續前進,不過慶幸的是我們很快就找到了登山石階,拾階而上,可以輕松登至山頂。這時,湖光山色就毫無保留的展現在你面前了。(至於什麼麼景色最吸引你,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從山上下來後,就直接到了西湖邊,坦白的說,西湖給人的第一感覺:這不是湖,是海,特別大,讓人有種想衝浪的感覺。對不起,這段掐掉,重寫,西湖給人的第一感覺是靜,特別的靜,靜若處子,又如一面鏡子,使你不自覺的想坐下來,就這麼陪她一塊安靜的永遠坐下去。可以說,游覽西湖,即是一次湖光山色之旅,同時也是一次文化之旅,因為在滿眼的綠色之間,還有數不盡的文化寶藏等待你的探索。(西湖博覽會博物館,省博物館,西冷印社等)。介意游西湖時,手中最好拿著一份地圖,這樣,到達西湖十景的景點時,才不至於因為自已發現美的眼神不夠好而錯過什麼。如果覺得沿著西湖邊走實在沒意思,也可以考慮渡船去湖心的小島上看看,不過,船價可不便宜,人多比較實惠。
從“斷橋殘雪”出發,上錦帶橋,途經蘇小小墓,岳王廟,到達雷峰塔腳下,大半個西湖已經逛完,這時已是夜幕降臨。我的杭州西湖之旅到這也將暫時告一段落。明天即將坐動車返回上海。在上車之前,還得向朋友們介紹西湖三大名菜,西湖醋魚,東坡肉和叫花雞,這其中東坡肉和叫花雞都還不錯,味道純正,下飯提酒,但這西湖醋魚嘛,就不好說了,反正在我們吃飯的那家店裡,有很多說杭州話的人,都沒點這道菜,倒是蔥香清蒸鱸魚好像還不錯。不過沒吃過,誰會相信呢!人總得上一次當,才能學著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