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三十三天 雪峰。森林。草原。崖壁。
馬蹄寺。
絕壁。回廊。拱檐。石窟。
三十三天。
那簡單潔而清晰的構圖,卻給人以無盡的衝擊。晨曦打在壁上,淡淡的金色浮在土紅色的石壁上,那鑲嵌在壁上的佛龕,美,那麼真實,那麼奢侈。
而令人驚嘆同時遺憾的是在那簡單構圖的背後,是佛教藝術的寶庫,但由於石壁的危險性,目前游人已難得見。那崖壁上的石窟遠觀呈寶塔型,內裡共分七層二十一窟,內有回廊與石梯相連,但外面看上去卻是簡潔的幾筆線條。整個布局與構造實在是匠心獨具,而且據稱裡面攀於窟頂的石梯極險,有一處鷂子翻身,需要先將腿翻上去然後整個身子才能過去,是考驗人的膽量與勇氣的真正險處。
三十三天為佛教用語,即六欲天之一,謂在須彌山頂中央為帝釋天,四方各有八天,合為三十三天。這是馬蹄寺三十三天景區中的標識上所記部分原文,而在三十三天的右側,是眾多信徒畢生求見的馬蹄印,當天也十分不巧,由於管鑰匙的喇嘛有事下山去了,而無法得見了。
不過我已經是十分滿足了。
就像我對老湯這個好人所講的那樣,我很滿足。
我和老湯相遇在張掖市這個古稱甘州的的絲路小城裡。好人老湯肯定也覺得我是個好人,否則他不會對我如此熱情而周到,當我早晨六點多在漠外古城的火車站出來時,天還黑蒙蒙的,火車下車時好心的一位阿姨打車順路把我從距市區五公裡的火車站處帶到市中心,我便在這裡等待打一個夏利車,過往的很多面的錯過了,一個夏利車也沒有看見在寒冷的清晨等待的我,最後還是老湯這個在法院工作的熱心人開著他開出租車的兒子的夏利出租車從我右前方逆行而來……
沒有吃任何食物,只有一瓶水,我在老湯熱情的介紹與導引下穿過八十多公裡的鄉間路,迎著雪峰上日出打上去的金色的陽光和農田裡收割後仍殘留的莊稼味道和時有時無的森林,在這絲路綠洲裡我們一路帶著愉快奔向那個老湯小時候總和伙伴們玩耍的馬蹄寺,他是見識多了,他不但見過馬蹄印,還親身數次攀過絕壁內部的鷂子翻身,而今天,當遇見我這樣執著的從遠方而來的只為一睹馬蹄寺景區真采的獨旅的我時,他的熱情背後是無盡的激動和作為當地人對這充滿古韻文化感地域的自豪,於是他不但成了我的導游,還為我選擇各種角度拍照,還開著車帶著我趁景區管理人員清晨較早沒有上班的一瞬間逃了票……
帶著幾絲沒有得見馬蹄印和無法進入三十三天石窟內部的遺憾,也帶著除這些少許遺憾之外的極大的滿足和清晨這雪山下面的寒冷,我們又回到了張掖這個古稱甘州的古城,原來這城市充滿了那麼古老的文化遺韻,原來這如今名氣遠不及敦煌的小城當年竟是絲路最重要的古城之一,大佛寺裡面有很多名家的真跡,如王曦之的《蘭亭序》、鄭板橋和劉塘的字畫,以及岳飛的真跡等等,當然還有全國最大的臥佛,以及以西游記為圖案的在考古學者眼中極為珍貴的壁畫。我忽然想起在嘉峪關富強市場喝雞湯時遇到的幾個當地人,笑稱在張掖撿到的破瓦罐換來一輛桑塔納的趣事來,在這古老的戈壁綠洲處,誰知道當年都發生了什麼。
然後老湯又熱情地掏錢請我吃當地人最熱衷的早餐,一晚熱騰騰的臊子面,使我被他的熱情再次感動了,一晚熱面使我不再寒冷,使我這獨旅的旅程並不寂寞,他把我送到車站,我順利地買到了前往蘭州的票,回望一眼已經遙遠的金張掖,再在腦海中過一遍那獨特的三十三天,想著也許有一天我會再來,去看看那盛名的山丹軍馬場,再看看綠色的夏天那雪峰下的草原,呵,多好的旅程啊,想著,我轉身進了侯車廳。
讓我對絲路之行的敘述就到三十三天為止吧。
告別蘭州那滔滔的黃河水,那璀璨的岸畔燈火,和那地道的牛肉面。
那夾在兩山之間,臥於母親河畔的城市,在行進的列車中便漸漸退卻了。
想著那前行少許即可到達的新疆,想著那擦肩而過的青海湖和塔爾寺,還有已不再是那麼遙遠的西藏……
我迢迢的西行路啊,還只是個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