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路是看過的蘇州景點中唯一一個沒有預習過的,從拙政園出來,帶著滿身的疲憊和無知者無畏的勇氣向那條大道走去。從夕陽西下到暮色蒼茫,從一條破敗本色的小巷一路穿行到人工雕琢的老街,“這是翻版的南鑼鼓巷”的強大暗示慢慢在心中升騰、擴散。剛走進平江路的時候,眼前陰暗仄逼的小胡同、貨物上落滿塵土的小賣部、三流品質的建材和毫無逸出現代生活跡像的市民讓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很嚴肅的問題——到底是什麼刺瞎了聯合國XX組織的狗眼,居然說這裡是一條“古街區”,至少也得建點兒假遺跡忽悠忽悠無知群眾和國際磚家吧。按捺不住內心的疑惑,終於在走了一大半路的時候問一位正在做飯的阿姨:“這裡是平江路麼?”答曰:“是平江路啊!”失望絕望痛苦……雖然如此,還是決定穿過這個巷子,然後,找個地方吃飯。1.名考·平江路不是一條路
用了一段不是很美好的經歷,最終找到了這條“非常美好”的街道,從未被改造的平江路穿過去,過條馬路就到了被改造過的、有聯合國xx組織和蘇州有關部門“認證”的“真正”的古道。後來整理照片,發現在這條街wudai同學一共拍了五張照片,一張是認證、一張是上下若的三國殺(拍糊啦)、兩張上下若的經營索引牌(其中一張拍糊啦)、兩張貓の天空之城(都拍糊啦)。其中,認證那張拍的最具被批判價值——上面說“宋元時蘇州又稱平江,以此名路。”琢磨了一下,跟正在電腦前瞎玩的同學說,“我覺得平江路那個‘路’可能不是一條路的意思,它可能是當時的行政單位,宋元的時候‘道’跟‘路’都是一片兒地方。”這個想法是拜張老師所賜,N年前,聽他老人家講文學史,講著講著講到他陪兒子看柯南,說裡面的xx道,應該是仿中國的制度。當然,我這只是憑空遐想是沒有任何依據的。翻百度百科,看人民群眾對此條貢獻的簡介也大概是這個意思。往下滾,詞條的最後看到這麼一段(也不知道是從哪兒抄的,沒寫來源。),“宋平江府屬兩浙西路。元至元十三年(1276)升平江路,屬江浙等處行中書省。平江路治吳縣、長洲縣(均在今蘇州市區),領吳縣、長洲二縣和昆山、常熟、吳江、嘉定四州。至正十六年(1356)張士誠改置隆平府,二十七年(1367)朱元璋更名蘇州府。”這段和我的想法是比較接近的,但是仍然不能作為證明,證明任何一件事。不過百度百科挺好玩的,上面那麼說,下面這麼說,編輯詞條的那幾位網友辛苦啦~wudai說:“百度百科不靠譜”,我說:“這是不靠譜中的比較靠譜的,靠譜的還沒出現過(在網絡上)。”
當然,以上,都是廢話。學,與我而言,只能漸行漸遠,我現在來證明一個字的耐心都沒有了。
2.格局·不要跟我說疏朗
既然說了百度百科,索性就接著說吧。詞條中說這條街顯示出“疏朗淡雅”的風格,這個我真沒看出來。恣意堆砌一些看似典雅清美、古意盎然的四字詞彙並不能證明一個地方真的有多麼歷史悠久、有多麼的“非常美好”,相反有時候會顯示出造句者的無知和詞彙的貧乏。“疏朗”這個詞早已經泯滅在清代的改造和現代的續貂中了,想知道“疏朗”是個啥,恐怕得穿越回明代了,待在空氣不流通的辦公室對著一台破電腦為了賺到虛擬頭銜而東拼西湊的人永遠都不能明白這個詞的真正涵義。
3.雙橋·怎麼也聽不懂的蘇州話
在雙橋流連了很久,開始只是普通圍觀,後來有兩位老奶奶上前跟我們講在哪裡哪裡拍照片好看,還讓座給我們拍照片。在這種“非常美好”氛圍的烘托下,原本只愛拍風景的我們也乖乖的坐下留影,還跟奶奶們歡快地聊上了,只是,聽不懂她們說的什麼。傳說當年普通話還未普及的時候,梁啟超和康有為見光緒,梁啟超筒子的普通話不達標,皇帝大人只能看到他的滿腔熱情……奶奶說得很雞凍,推斷下,大概是講這裡是“非常美好”中的“非常美好”,人文掌故也非同一般,無奈語言不通,我們只好望“奶”興嘆。
4.正解·何謂偽文藝氣質
在平江路上沒走幾步,就跟lg說,我咋腳得這裡是南鑼鼓巷涅,到處散發著偽文藝氣質。傳說中的不張揚的、悄悄掩隱在木質門板之下的酒吧、會所和個性小店把我的這種感覺詮釋的淋漓盡致。比如,有家叫“貓の天空之城”,一直在尋思為啥不叫“ねこの blablabla”,你以為給同胞販賣半個日文,寫個の,就能給自己貼上“文藝”的標簽麼;再如有些小店在黑板上用著很文藝的字體寫著“休息時間隨心情而定”,而腦中浮現出的店主卻是一副唯我獨尊的大爺模樣;有的小店則是擺滿了很地攤貨的瓷器;上下若是雷倒我的第一店,當你看著櫥窗裡的手工蛋糕流口水時,扭頭卻發現有人在這個安靜的店裡打牌——三國殺。要做什麼、該做什麼他們也許一時不會明白,現有的只是表面的光鮮亮麗。一個沒有精神歸宿的街巷就像他們手中的三國殺一樣,處處流露的都是空虛蒼白的對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