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的景色果然是名不虛傳,虎丘,拙政園都是非常有特色。我游覽完拙政園後就已是下午三點了,我乘公交車回到火車站,在火車站對面的,准備第二天平四路車站坐車,准備一游蘇州的的同裡古鎮,隨便到同裡的特色客棧-呂家客棧一住。所謂古鎮就是古代的鎮,即這個鎮上的民居和園林建築等全是明清時代建設的,一直保留到現在,就稱為古鎮。雖然蘇州老城區也有不少明清時代的建築,但比較分散,大部分還是現代建設的,只是風格是古典的青瓦白牆、亭台樓閣而已。因此並不能稱之為古鎮。蘇州有兩大保存完好的聲名享譽海內外的古鎮——周莊和同裡,周莊的名聲之所以蓋過同裡,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這裡是明初著名富豪沈萬三居住的地方,現在還有個沈萬三故居,只是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在那住過;相比之下,同裡沒有什麼名字響當當的名人撐腰,自然就稍遜一籌了,但是若真是比較對於古典建築的保護程度的話,同裡無疑是保存的更加完好的,水鄉景色也比周莊更漂亮。而且現在的周莊到處泛濫著濃重的商品氣息,早就消逝了古鎮的古樸韻味,過度的旅游開發破壞了這裡和諧自然的氣氛,有人形容說現在的周莊就像是一名高潔清純的女子墮入了青樓,由此周莊的現狀可見一斑。因此我決定游覽同裡,不再去周莊。買了一張同裡的車票就坐上了車,這裡平四路到同裡的車是最多,大概15分就有一班車,上了車後聯系呂家客棧的老板(0512-63330674),老板答應到同裡的車站來接我。大概45分後就到了同裡。

(呂家客棧網址http://www.lvjiakezhan.cn)隨著客棧老板一同進入古鎮,景色果然名不虛傳,走在進入同裡的街道上,仿佛穿越了時空來到了明清,沿途街道兩邊各種客棧、酒樓、店鋪仍然保持著明清時的特色,酒樓、客棧基本上都是用古木紅漆制成的二層樓房,木質門窗和柱子表面的漆已經暗淡無光並脫落,露出木質的紋理,木板表面則凹凸不平,坑坑窪,滿目瘡痍,有很多甚至已經長滿了青苔,浸透了百年的歲月和滄桑。店鋪外面掛著的店鋪名也很有特色,仍然和古代一樣,采用了豎長方形、波浪形邊的旗幟,一般掛在第二層的屋檐下,也有的掛在樹上,上面豎寫著自己店鋪的名字,如松鶴酒樓、思園客棧等,很是美觀實用。店鋪外面生長著高大的古木,幾十年的風風雨雨,仍然郁郁蔥蔥,茂密繁盛。地面則鋪滿了石板,歲月磨平了石板的棱角與粗糙,變得光滑、平整,由於剛下了雨,地面還比較潮濕,樹葉也顯得更加鮮嫩,一切都顯得清淨,明亮,更是給古鎮增添了一絲靈氣。盡管天空仍然陰霾。不一會的工夫就到這個網友們經常提起的呂家客棧,客棧的位置真的很好, 在景區的正中心。去每個景點都是非常的近,而且身處明清建築之中,粉牆黛瓦,門口就是三橋,頗有水鄉古鎮之韻味。挑了客棧最具特色的古樸房間,一間有著清朝時代紅木雕花床的房間-東廂房。果然非常有特色。

(呂家客棧的房間都是很不錯的,都有獨立的衛生間,空調,電視等等)順利登記好房間。挑了一張沿街的位置,點了幾個水鄉的特色菜,我望著窗外,邊品嘗佳肴,邊欣賞這世外桃源般的景色。古鎮的房屋都是一種樣式,就是青瓦白牆,這樣黑白相間,顯得和諧自然,屋脊則是兩頭高翹,形狀像龍,房頂的傾斜角比較大,大小房屋之間高低分明,層次落差明顯,立體感比較強,這基本上是所有南方民居的特點。房屋若是兩層,窗戶一般在第二層,第一層窗戶則比較少,有些的牆體還是用花格子的水泥板砌成,這大概是儲藏室吧,這樣一來通風比較好,很適合江南潮濕的氣候。古鎮上大大小小的河流貫穿其中,房屋基本上都是臨河而建,靠近水面的白牆被水侵蝕的石灰已經剝落,上面甚至還長滿了苔蘚;河兩岸長滿了郁郁蔥蔥的樹木,給蒼老的古鎮增添了生機,增添了魅力。河水並不寬,也並不深,顏色深綠,長滿了水藻,雖並不清澈,但並沒有被污染,水鄉的居民靠水而生,水面上停著很多小船,這些小船既是交通工具,也是維持生計所必須的,有些居民甚至常年居住在船上,有條船上還有幾只鸕鶿悠閑的坐在船舷上,等待著主人的號令。不遠處炊煙裊裊升起,彌漫在河面上,翩翩起舞,繼而慢慢的被風吹散,消失在細雨中……一切都是那麼的和諧。吃過飯後即離開了客棧,在古鎮內隨處走走。古鎮內部格局基本上都差不多,水鄉的特色就是小橋、流水、人家;當然也少不了各種各樣的店鋪,像客棧、酒樓、鋪子、茶樓以及賣各種小東西、工藝品和江南特產之類的店鋪,商業氣息也是相當濃重。同時還有很多小的景觀,比如某某故居、歷史博物館、中國性文化博物館(不知道為什麼還有這個,可惜沒進去)、和園林等。各種賣工藝品和特產的店鋪中以絲綢店為最多,各種絲綢光彩奪目,高貴華麗,品種多樣,價錢倒也並不是非常貴;其他還有賣折扇、芭蕉扇的扇子店,賣瓷器的瓷器店,以及賣蘇州刺繡的工藝品店。折扇和芭蕉扇並沒有什麼突出的特色,倒也十分精美,漂亮;瓷器各種日用品、藝術品都有,有白瓷也有青瓷,其中青瓷為主。蘇州刺繡自古就聞名遐邇,在這裡工藝品店中的刺繡都用玻璃裱了起來,根據刺繡的形狀和圖案配以相應形狀和造型的玻璃框,顯得相當精美而有光澤,玻璃框形狀有圓形、方形和多邊形等各種造型,其中以圓形居多,一般比較小巧的都有腳架支撐,可以放在桌子上、茶幾上作為裝飾品,大的一般有掛鉤,可以隨意掛在牆頭上、客廳上,作為客廳裝飾品也相當豪華。刺繡的主題和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相吻合,一般為花鳥、蟲魚、草木之類,或是表現節日喜慶如婚喪壽辰之類的作品。具體的刺繡工藝我並不十分懂得,因此在這些小店中的刺繡品質量工藝是否上乘,我就不得而知了,但是外表看起來還是相當精美的,只是價錢貴了點。

(有有曾說過,來同裡不走三橋,等於沒到同裡,不住客棧,枉到同裡)古鎮的民風比較淳樸,居民院落的牆都高不過一米半,成年人翻牆就可以進入,就連廁所也不例外,廁所的牆高只有一米左右,除了每個居民家裡有廁所以外,街頭巷尾還有些公共廁所。居民家裡的廁所的樣式我並不知道,但對於這些公共廁所我倒是使用過一次,說來慚愧,由於語言不通,我和幾個老大媽費了一番口舌終於打聽到哪裡有廁所可以借用一下,過去一看,差點沒把我驚倒,這個“廁所”三面圍牆,牆高一米左右,開口的一面就是門,上面也沒有頂蓋,就是露天的。雖然很不情願,但是內急的難受,也顧不得那麼多了,好在周圍人不多,我東張西望跟做賊一樣,勉強算是沒被人看到。不過由此倒是對此地民風的淳樸有了深切的感受。之後的時間基本上就是走街串巷的大體游覽了一番,因為我沒買門票,有許多內部的景觀我沒法進入,像一些故居、寺廟之類,以及性文化博物館都沒進入,只是在門口張望了一下算是到此一游。其他的博物館和園林雖游覽了一遍,但其館藏和風景並沒有什麼令人印像深刻的地方,在此不再一一敘述了,那麼到此蘇州之游就行將結束了,下一目的地就是有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之稱的杭州,不過這已經是另一天的事情了。下一任務——目標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