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同行者閻向生先生的原作改編
從北京到威尼斯:貫穿東西文化
古羅馬和古希腊是歐洲及西方文明的源頭,而亞德裡亞的海上小島更是戴安娜最垂青的度假勝地。我和我的愛妻在08年6、7月參加了一條兼顧觀光休閑的蜜月之旅,用11日天時間人均接近2萬元的費用,涵蓋了從意大利過愛琴海到希腊的經典美景。
之所以選擇這條線路,一是因為能夠光顧全世界所有球迷都向往的地方—亞平寧半島;二是因為能夠去到愛妻所鐘愛的浪漫愛琴海。由於是中港和並後的新開線路,所以由台灣的資深管理者邱先生兼任導游。全程沒有強制性購物活動,而且讓大家暢所欲言提出意見。這個20人的團的一半是5對新婚夫妻或情侶,另外是退休教授和高級管理人員。
旅行團的20個人來自全國各地,但是無論你是來自哪裡,都要在首都機場集合。此次行程我們選擇的阿聯酋航空的飛機,飛機不但寬敞而且設施齊備。每個人的座椅後面都配有一台小電視,不但可以隨意看電影也可以玩你喜歡的游戲來打發長達14個小時的空中時光。
飛機上的飯菜倒是很可口(可能是因為第一次吃的緣故),正餐也好點心也罷,到底吃了幾頓真是想不起來了。
人可以在飛機上吃飯,但飛機總是要加油的,本次飛行的中轉站當然是阿聯酋,經過了9個小時的飛行,我們到達了浮華奢侈的聖地—迪拜。這裡的溫度是我不曾體會過的,少說也有37、8度吧。機場裡當然很涼快,阿拉伯人一年四季都是生活在空調下的。這裡有世界上最大的免稅店,如果你認為這裡盛產石油所以物價昂貴你就錯了,除了礦泉水這裡賣的東西大多不會超過首都機場的免稅店。
再次坐上飛機時,我們就直奔亞平寧半島而去了。5個小時後,我們到達了本次旅行的第一站—水城威尼斯。
倦怠的空調:歐洲旅游業停滯不前
旅行社安排的旅館大部處在新舊城結合部。街道略顯凌亂,碎啤酒瓶和垃圾袋時而可見。臨街的陽台掛滿內衣,在陽光下隨風飄拂。雖在指南中標明3-4級賓館,但設施和中國縣城的招待所差不多。而最讓人頭疼的是旅游最需要的兩項:空調和熱水。
忘了是在威尼斯還是那不勒斯,空調轟鳴卻無一絲涼風。服務員態度和藹卻無能為力。找來技工時我們已是汗流浹背。幾經調試說空調壞了,還好給換了一個房間。但剛涼快下來又不轉了。找來管理員卻被告知為了環保節能,中央空調晚上10點半關閉。他還好心的告知熱水也只開到12點。開窗是絕對不可以的,除了安全提示外,蚊蟲也受不了。
無論是在日本留學的時候,還是在國內工作期間。所經歷過的旅行已經很多了,但是如此的硬件設施卻讓人無法相信此時我們正置身歐洲。也許是東方人更加注重細節,也許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或許是歐洲已經步入了遲暮。
在開往羅馬的路上,我們忽然在悶熱的昏睡中被憋醒,只覺得空調裡鼓出呼呼的熱風。經過司機的幾次檢修,說空調故障不能制冷必須換氟。但依照旅游公司規定只能由公司本部來換,所以要我們再堅持5個小時到羅馬。
這正是一年中日照最長的時節,車窗外的麥田已經收割,金黃的麥秸像地毯一樣被卷起,像烘烤的蛋卷一樣在刺眼的陽光下蒸騰。空調車是密封玻璃窗,在夏至的烈日下變成了鐵皮桑拿房。
最後為避免虛脫,導游只有請示本部,臨時決定在路邊小鎮住宿,等待公司來人處理。其實如果就近換氟也就幾十歐元,但退掉羅馬的旅館起碼損失上千元。不過這條公司難以變通的規定,卻讓我們意外地體驗了一個典型的意大利休假小鎮。
崇古惜舊:遠離現代的幽靜小鎮
這個叫溫泉的小鎮寧靜優美,晚上除一個樹林音樂廳聚集著幾個年輕人外,多是老師帶領的夏令營小學生和退休療養的的老年游客。幾條石磚小徑通向鎮中心的雕塑噴泉,銅框的玻璃路燈不知是年代久遠還是度數不足,像一簇簇燭光彌漫在昏黃的暮色中。綠樹掩映的教堂白色尖頂,在夕照中傳來晚禱的鐘聲。
典型的家庭旅店,帶著家族紋飾古銅鑰匙足有半斤重。年輕一代早已遷到現代都市,從收拾臥室到准備早餐全部由祖父母輩的老板親歷親為,並兼顧前台接待收銀采購。這對勤勞和善的老夫妻不懂英語,不知道轉換電源,沒有電腦插座INTER上網,但通過微笑和手勢卻可以每求必應。
老式電梯像陳舊木櫃,裝下一對夫妻和兩個拉杆箱便難以轉身。四周貼著發黃的招貼畫。擰不緊的水龍頭吱吱作響的木床。空調雖然老舊,卻可以支開屋頂的斜窗迎來山間的微風。比起城裡封閉的四星級賓館,宛如一個世外桃源。
清晨傳來送奶的鈴鐺聲和的新出爐面包的香味兒。沒有摩托發動,沒有公交報站。寬大的陽台跨過青銅格柵彼此相通,寧靜的晨曦由青變粉爬上山丘,從遠到近給赭色的屋頂抹上一層金色的霞光。
比起國內的喜新好大的城鎮千篇一律的樓堂館所,歐洲愛雅惜舊的小鎮雖然有諸多不便,卻保留了濃郁的傳統特色和自然風光。
汽車繼續行駛,南歐風格的建築物不斷閃入眼簾。無論是鄉村還是城鎮,即使到了羅馬,你也會發現每個建築物頂部都有著各式各樣的天線。隨著九十年代有線電視的普及,這種景像早已在國內銷聲匿跡了。但是在歐洲,有線電視卻沒有市場,讓人詫異的同時還有一份慶幸:當我們在家裡喝著可樂熬夜觀看歐洲五大聯賽時,大多數歐洲人連自己國家的聯賽都看不全呢。
旅游景點:歐洲式官僚主義
在希腊奧利匹克小鎮一座倚山的庭院式旅館,藍色的游泳池和綠色的網球場全部免費讓人興奮。但只開放到晚飯前,而這正是大部分游客觀光歸來的時候。網球場的球拍已經變形,球也彈不起來。而且我不理解為什麼旅館的娛樂場所和餐飲酒吧和下班同時關閉,在中國可正是賺錢的黃金時間。
在那不勒斯,定好的出發時間是早上9點半,但是大多數商店都是9點半才開業,所以逛街失去了意義,只在櫥窗裡看的滋味讓愛妻抓狂。硬是砸開了一家賣包包的商店,一個勁的指著包包說Sorry。店員看我們的確很有誠意買才慢慢吞吞的通融我們進去。
小費的性質也在蛻變。感覺上小費是對良好服務的一種會心的回報,而現在卻成了一種和服務質量無關的硬性規定。旅行團一入境就要集體收交小費,從司機、食宿到導游無所不包。像那次大巴成了“桑拿房”,小費卻照樣一分不少。
在恢弘的羅馬,幾乎遍地都是名勝古跡,但卻很難找到一個有標志的廁所。而緊張的日程和陌生的語言,也無法讓你光顧有洗手間的快餐店和臨街商店。在皇宮廣場和古角鬥場的一小時行程中,找廁所就花了我一半兒的時間。
威武的羅馬角鬥士大方地拉你合影,但在收費時卻非常精明,從一次10歐元變成一人10歐,用自己的相機和兩個角鬥士照相,幾分鐘就可以花幾十歐元。梵蒂岡教廷雖然嚴禁女子穿短褲和露腿裙進入,但穿五彩軍服的衛士一般相當通融,看見妳披肩一裹成了長裙莎麗,也就低頭放行。據說這些來自瑞士的衛兵服役一年便可獲得終身津貼。
被幾千年前維蘇威火山的岩漿掩埋的龐貝廢墟,是我最心儀的古跡。但在我們按照計劃上午來到的時候卻鐵門緊閉。幾經詢問,才得知管理人員要開個會。對大多外國游客來說,這大概是一生唯一的機會,而他們卻在黃金時間開這樣一個不知道何時結束的日常例會。這對旅行社來說是無需賠付的不可預測事件。好在導游當機立斷改變行程,倒到下午再過來,白白耽誤半天時間。後來得知這裡是國家管理,官僚主義在歐洲也是一樣。
我們在卡布裡島有一個自費項目,每人40歐元參觀被稱為海上奇景的“藍洞”,結果坐在游船上排長隊,足足在海上顛簸了2個小時,不少人暈船。而進入藍洞後這經典美景也只有不到10分鐘就出了洞口,其性價比真的值得商榷。
購物陷阱:中國式掃貨
台灣導游開始談到購物時總有點居高臨下的表情:我不勉強你們,你們也沒多少錢。但當這些年輕夫婦動輒就買上萬元的路易威登手包和成對的雷達情侶表時,他坦言感到震驚。近二十年的時間已經顛覆了國人的消費觀。
二十年前的中國游客喜歡光顧的是二手貨的“跳蚤市場”,省吃儉用帶回國的是讓國人艷羨的家電“八大件”。而現今歐洲超市和家電商店大半賣的都是中國貨。現在中國游客購物的地點除了高檔專賣店主要是特色產品,如意大利的玻璃工藝品和希腊的橄欖油。
但揣滿現金的中國游客不僅是小偷的目標也是商家的對像。我熟識的趙女士就在威尼斯的玻璃作坊工藝品展廳買了一對高檔玻璃花瓶,結果在店主拿去精心包裝後回國發現被換成了殘品。
我在意大利買了一頂帶有AC米蘭隊徽的遮陽帽,卻發現在裡面打著“Made in China”,反正是現買現戴照個相就完事兒。但有一樣你是永遠不會買錯的:新鮮水果。在希腊每個街角和碼頭各種奇異水果色彩繽紛,而這都是海關嚴禁進口的。另外還有開心果,這裡的開心果有著檸檬的香氣,味道鮮美價格不貴,不容錯過。
愛妻對名表情有獨鐘,走了一路看了一路,最後對一塊古馳痛下殺手。其實這樣的奢飾品在國內也是隨處可見,可是買的時候總有一種不踏實的感覺。店主換成老外就不一樣了,甭管多錢,就是個安心。
在飲食上,由於我們的要求和台灣導游的安排,我們吃到了正宗的意大利PIZZA和希腊烤肉,尤其是在橫渡愛琴海的郵輪上在海上落日中享受休閑晚餐,讓人回味。但作為旅游當家菜的中餐館卻質量很差。據老板抱怨,由於國內各個旅行社競相殺價,現在的餐費已經下降一倍以上,每人才幾個歐元。所以你要加個西紅柿炒雞蛋,她一口就要20歐元。旅館的早餐要求中國人和其他游客分開,解釋是照顧口味。但除多一樣稀飯榨菜外,其它卻要遜色許多。
歐洲:美人遲暮騎士依舊
歐洲盡管處處呈現老態,卻依然風華典雅,像遲暮美人風韻猶存。這在本來就散漫的南歐更明顯。掛在臨街陽台的衣服像漂浮的彩旗,這不僅在嚴整的新加坡,即使在中國的中等城市也是罕見的。凌亂的街道懶散的藝人,和典雅的櫥窗雍容的貴婦互不相干,卻又構成了一幅和諧的圖畫。
旅館服務員和餐廳領位全是其貌不揚中年婦女,不像中國都是靚麗的妙齡姑娘。在南歐雍容的少婦典雅的女士占據著視線,簡樸的女生到職業女性中間沒有過渡,好像缺了一代人。除了紅燈區和日光浴場,穿著少有暴露的。在中國仿佛沒有年齡界限,青春短暫,更迭快速,處處都是時尚靚女。80後還未站穩,90後已經登台,而70後已經成了昨日黃花。
雖然導游一直告誡不要惹意大利警察,但我們的企業家周先生不僅要求和全副武裝的刑警合影,人家還把大蓋帽給他戴,就差掏出人家的手槍照相了。關鍵是他一句外語不會,真應了那句話:無知者無畏,有錢者有膽。
在被稱為中世紀建築博物館的聖馬可廣場,騎在駿馬上的警察彬彬有禮,與其說是在維持治安,還不如說是和台階上的仿真“雕塑”和但丁故居前的行吟詩人一樣,成了游客競相合影的景觀。那天好像是個宗教節日,廣場上人潮湧動,披著鑲金教袍的大主教手持權杖,在黑袍僧侶和紅衣主教的簇擁下,從信徒和游客中盛裝穿過,並無特別的戒嚴。
高速公路已經不能成為意大利人的榮耀,因為這樣的高速公路在國內比比皆是。相反,在歐洲的高速公路被塞車也是家常便飯,這不知道算不算西方的文化。唯一先進的是自動識別收費系統,無需停車自動放行,這些在日本也極為普遍。但在國內行不通也並非技術問題,而是顧及人為的利益原因,是實實在在的“中國特色”。
在意大利出租車很少而且標志模糊,我看到有一排卡丁車一樣的出租車停在車站,但司機不知到逛到哪兒去了。我們團的清華大學的女設計師從旅館獨自要到心儀的蘇蓮托,卻找不到一輛出租車或大巴。但這也使她有了一段奇遇。
優雅的紳士用私人轎車搭她到碼頭,既不收費免費也不心疑。回拿波裡又是抱著“騎士”的腰,搭坐在摩托車後座在的車流中穿行。餐廳瀟灑的領班看她獨自用餐,會請你喝一杯香檳並邀請你“one night”。甜言蜜語但不強人所難:“如果妳後悔了,可以打這個電話。”據說這是很多日本單身女游客到意大利的必選節目。
不管歐洲的旅游設施如何被東方的新興國家甩在後面,但她似乎並不著急。豐厚的遺跡油畫般的風光,典雅的文明浪漫的氛圍,仍使它成為世界旅游的首選。看看佛羅倫薩摩肩擦踵的廣場和威尼斯魚貫而行的游船,你就理解了。
有時我都難以說清,這種停滯是南歐人的天性懶散還是有意為之。當我們一個月後觀看輝煌的嚴絲合縫的奧運開幕式時,不知怎麼卻想起了雅典奧運會的幽默一幕:工人在開幕式前的最後一秒鐘敲進了最後一顆螺絲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