牆內開花牆外香—魏瑪1

作者: 碗茗爐煙

導讀伊爾姆河畔的魏瑪是圖靈根州的一個小城,席勒,歌德,李斯特,巴赫,門德爾松,馬丁路德,托爾斯泰。。。。。都曾在此留有腳印。Walter Gropius在1919年建立的包豪斯更是享譽海外,多少設計師是以一種朝聖的心情來到魏瑪。還有那個耳熟能詳的魏瑪共和國,使我這個外來者覺得她在文 化上是一個重中之重的城市。然而當我和德國的同學說著魏瑪在中國名氣,說著包豪斯 ...

伊爾姆河畔的魏瑪是圖靈根州的一個小城,席勒,歌德,李斯特,巴赫,門德爾松,馬丁路德,托爾斯泰。。。。。都曾在此留有腳印。Walter

Gropius在1919年建立的包豪斯更是享譽海外,多少設計師是以一種朝聖的心情來到魏瑪。還有那個耳熟能詳的魏瑪共和國,使我這個外來者覺得她在文

化上是一個重中之重的城市。然而當我和德國的同學說著魏瑪在中國名氣,說著包豪斯在中國怎樣一名值千金的時候,他們只是回答,這都早已成過去了,魏瑪,包

豪斯現在不過爾爾。如果一個人的冷淡我只當他不是個文化人,但是太多人的漠然,只能使我感嘆,魏瑪真是一座牆內開花牆外香的城市。

魏瑪的歷史,魏瑪的昔日輝煌網上中文資料一大堆,無論在此我以何角度重述,從周詳,精准,深度,都比不上那些資料,也就不再贅述了。

金秋十月永遠是出游的好時節,08年游歷了德累斯頓,09

年來到了魏瑪。這個小城雖然輝煌不如往昔,但是依然是不少游客心往神馳的地方。小小的城市中遍布著說著各種語言的旅游團,還有在包豪斯和李斯特音樂學院求

學的各國學生,國際化程度相當高。正值那幾天又是魏瑪一年一度的洋蔥節,路上更是比往常熱鬧了許多。廣場上歌德和席勒的銅像在人間煙火中也不再那麼高高在

上。

人間煙火下的大師


每年10月魏瑪的洋蔥節,會迎來周邊不少城市的居民。除了傳統的洋蔥和干花,這種節日在德國幾乎有一個固定的模式,不外乎樂隊,小吃,小工藝品等等。不過

洋蔥節還多了一樣特色小吃,Zwiebkuchen(洋蔥蛋糕)和Speckkuchen(肥肉蛋糕),單說那Speckkuchen雖說是早有心理准備

那就是豬肥肉做的,總想著經過烘烤後應該有猶如小時候豬油渣的香味,但是一口咬下,仍然把它請進了垃圾桶。說起肉,德國普通超市的肉總讓我覺著有股肉腥

味,原聽說他們殺豬不放血,才導致的。但是圖靈根州是德國出名的農業產地,圖靈根的香腸更是享譽德國,賣烤香腸的都不忘標榜一下自己是正宗圖靈根的烤腸,

他們的肉確實相對於別處感覺可口些,也許是應了心理作用。這次在洋蔥節上,幾乎把傳統節日小吃幾乎都了個遍糖杏仁,quark蛋糕,烤腸,烤豬肉,洋蔥蛋

糕,熱熱的聖誕酒。。。,不外是應個過節的氣氛,難得熱鬧。

十八般武藝(厲害的街頭藝人)


洋蔥節(洋蔥也賣個好價)


烤肉(這家忒小氣,多給張紙也要羅嗦)


魏瑪曾經有這麼多文化名人齊聚於此,她的一街一景都透著人文氣息。一不留意就是一座名人故居(或者名人情人的故居),那些名人塑像更是分布在城市的各個角

落,時時刻刻的提醒著你,這個城市的文化底蘊。更有包豪斯的那個椅子,是多少人的朝聖之地,雖然我這個門外漢看不出門道,終究還是要留下一影,不至於唐突

了盛名,也全了隨到之緣。

歌德故居(不是門前太多游客拍照,真不知道)


朝聖(不知有啥稀奇)


街畫(還是蠻藝術的)


招牌(很喜感)


郵箱(看著像古董)

好像中國很多城市有市花一般,魏瑪也有她城市的標記,銀杏,據說當年是歌德首先把銀杏帶到了魏瑪,從此成了她的像征。城市一角還有一個銀杏紀念館。在我的

記憶中銀杏是中國的國樹,是活化石,然而紀念館中的擺設明確的告訴了你,銀杏與日本的淵源。有一種無名的失落,難以言狀。我們是否也應該更注重一種軟實

力,不要哪天暮然回首卻是他人頭上花,空留遺憾。

銀杏首飾(其實蠻喜歡的)


精選遊記: Weimar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