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老伴年齡之和130歲,於3月23日至3月31日一起去了桂林旅游,現記載下來,供想去桂林旅游的老年伙計們參考。
北京取暖結束是每年3月15日,這時室內外同樣冷,很難熬。於是決定一旦停止供暖,立即去南方旅游,借以躲過這段難熬的日子。首先,在網上大致瀏覽後,由於網上評價桂林、陽朔旅游環境較好,因此將目的地選在桂林、陽朔。第二步,詳細閱讀網上關於桂林的游記,選定了網上眾人普遍看好的景區作為我們旅游的景點。第三步,想選擇與我們的選點基本吻合的旅行社,可是,看了五、六家旅行社的行程表,都不滿意,最後決定自己去。先根據網上介紹作個大致計劃:⑴准備、出發⑵第二天:到達桂林、游兩江四湖⑶第三天:游靖江府、漓江大瀑布飯店看瀑布⑷第四天:去陽朔、看銀子岩、看印像劉三姐⑸第五天:漓江精華段竹筏漂流⑹第六天:遇龍江半程竹筏漂流⑺第七天上午:陽朔其它景點⑻第七天下午:返回桂林、采購特產與紀念品⑼第八天:漫步桂林街頭、返京本來計劃中原來還安排了去龍脊梯田,但是由於體力原因,放棄。計劃書中還包括網上口碑好的旅館、餐館名稱;一些需要的人的(如導游、漂流竹筏的竹筏工等)的電話號碼;每天需要乘坐的汽車等。我把這個文件打印了出來,共4頁A4紙,放在包內隨時觀看。實踐表明,每天看看這個計劃書,今天到哪裡去、要乘坐什麼交通工具、可以到哪幾個飯館吃飯、為了明天的行程需要聯系什麼人等等均心中有數。對於記憶力變差的老人來說,是必要的。<!--[if !supportEmptyParas]--> <!--[endif]-->⑴准備、出發(3月23)旅游擔心的問題之一是,到達目的地後發現旅館很貴,騎虎難下。上網一查,桂林旅館的標准間100出頭,可以承受。於是考慮買票。因為北京將供暖時間推遲了一周,我們也將出發日期推遲一周,定於3月23日出發(供暖到3月22號)。北京至桂林的臥鋪票,共有3個選擇:K21 (北京西 9:10→桂林 12:29)
K22 (桂林 19:02→北京西23:30)T5
(北京西16:08→桂林 14:51) T6 (桂林 13:21→北京西12:07)T189(北京西18:46→桂林
17:51) T190(桂林 15:35→北京西14:45)其中K21比起T5和T189來,出發早、在車上時間長,但第二天中午就能到達桂林,比另兩列車到達的早。我考慮為了避寒,走的越早越好;另一方面,到達桂林則越早越好,車上時間長,倒不是主要問題。於是,我買了3月23日的K21次。旅游擔心的另一件事是,到了那裡買不到回程車票。我去了趟北京西站,聽見車站廣播,有當天桂林臥鋪出售,根據對等原則,返程的臥鋪也一定不緊張,我完全放心了。我們旅行的時間是9天,車票的預售期是11天,因此,我在出發的前一天,異地購票買了返回票。買的是T190,由於買的早,買到了下鋪。之所以沒買T6,是因為T190桂林出發晚些,這樣可以在出發前從從容容地吃頓午飯。接著,收拾攜帶的物品:考慮南方可能雨水較多,因此帶了雨傘,還多帶一雙鞋,以免鞋濕了沒得換;為防南方的日照,帶了墨鏡;聽說有的景點憑老年證門票便宜,帶了老年證(其實,一次也沒用上);回來時可能羽絨服要放在旅行箱內太占地方,帶了壓縮袋;為了聯系方便,帶了手機和手機充電器;為了存儲照片,帶了筆記本;當然還有照相機及用於照相機電池、電池充電器、照相機與筆記本的接口線;為了看“印像劉三姐”和看沿途風景,帶了望遠鏡(實踐證明用途不大);老年人應該帶老花鏡;據說桂林的公交車是投幣式,不找零錢,於是帶了一些1元錢;用於飯前給手消毒的消毒液;最後還要帶身份證、換洗衣服、洗漱用品、火車上吃的方便面及看的書籍等等。
(我們在桂林和陽朔住的旅館都不供應香皂,只供應洗發液和沐浴液,是否應該帶上香皂洗手用啊?)網上查到桂林的“立新飯店”,在市中心,網上標價是128元一間,電話聯系後得知100元一間,於是定下。3月23日上了K21車後,發現臥鋪車還有一些空位。<!--[if !supportEmptyParas]--> <!--[endif]-->⑵第二天:到達桂林、游兩江四湖(3月24)一夜無話,中午到達桂林火車站,下車後發現氣溫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麼高,在小風中覺得很冷,我們穿著羽絨服很舒服。後來得知,剛剛下過雨,昨天最高溫度還是29度,今天最高溫度一下子就變成了14度。這種低溫狀態持續了好幾天,穿著羽絨服剛剛好,真是“飽拿干糧熱拿衣”呀。過了出站口,不斷有出租車司機搶著和我們打招呼。我們上了一輛出租車,車開後,司機告訴我們除去車要打表外,還要交3元的管理費——出租車進入火車站前廣場的費用。我真是想不通:第一,這部分費用為什麼由乘客出?第二,既然收了管理費是否管理可以更到位些(比如:像北京西站那樣,出租車排好隊,先來先走,以避免司機這樣搶生意)? 到了出發前聯系好的“立新飯店”,前台服務員小鄧和我們對上訂房時留下的手機號後,開始給我們辦理入住手續,首先問我們選擇安靜的房還是熱鬧的房,我們選擇安靜的,4樓開了1間(後來知道如果喜歡熱鬧則房間臨馬路),小鄧通知4樓服務員下來將我們的行李拿上樓。上樓後,從我們房間裡,就能看到樓下的榕湖,不錯。在旅館用6元買了張桂林地圖。“立新飯店” 地理位置好(守著陽橋,離兩江四湖等景點都不遠,購物與吃飯也很方便)是最大優點,住宿條件一般,有電視,但不能上網。說是24小時熱水,放了半天也放不出來,到了晚上仍放不出熱水,沒法洗澡,只好去找,告訴我們多放一會兒,放了許久,果然來了熱水。原因是淡季住宿人少,用熱水少。看到出現熱水前,白白流走那麼多水,實在可惜,特別是目前大旱。應該說飯店的管理還有不到位之處,比如我們住的那間房,被褥很干淨,但是,仔細看,地板上有一些頭發粘著,估計是前邊住的人把濕頭發弄到地板上,干了後粘上了,前邊的人走後,服務員只是掃了掃沒用拖布拖地,因此頭發還在。前台的水平也不一樣:服務員小鄧熱情、周到,給旅客賓至如歸的感覺,而另一位女服務員則總是多雲。安頓好了後,去了網上推薦的小南國(在離“立新飯店”不遠的文明路上)吃了午飯。小南國是桂林一家有名的飯館,門口有“誠信單位”的牌子。進店後先送上茶,不是那種約等於白開水的茶,茶的檔次可以。吃的是旱蒸劍骨魚,非常好吃,46元(或48元,記不清了)。這種魚產自漓江,只有一根大魚刺,非常鮮嫩。其他菜做的也很有水平,味兒很地道。點菜時我問米飯怎麼算?服務員答到:“飯隨茶走”,後來我明白了,是每人茶與飯共收1元錢。還有個小花絮:按菜譜點的炒苦瓜(炒的色、香、味俱佳),12元,買單時要收我15元,問之答曰:“時令價”,我爭辯曰“為什麼菜譜價不改” ,於是按12元買單,(這個事以後還會重復)。飯後先去找像鼻山。桂林的市徽像鼻山在濱江路的最南端。不過像鼻山最好的觀景點都被竹子圍得嚴嚴實實,想要近觀必須買40元的門票進公園。網上都說公園不好玩,也就沒有進去。然後准備夜游兩江四湖。兩江是漓江和其支流桃花江(桃花江,美人窩,宋祖英、劉璇等均出生於桃花江,不知是否是此地區),四湖是榕湖、杉湖、桂湖與木龍湖。兩江四湖是桂林人民在1998年通過連江連湖、清淤截污、引水入湖等工程構建的環城水系,可以步行環游,只沿著兩江四湖隨便逛逛,也可以乘船游覽。乘船游分白天游和夜游,票價分別是138元和148元。我們打算乘船夜游,所以馬上去找上船碼頭和下船後的回旅館路線,以免夜晚游完後找不到回旅館的路。晚上乘船夜游,20:00~21:00為最佳時段,太早、太晚都有可能燈未開完或關了。游覽時間約為80分鐘,景色的確不錯。在解放橋“六匹馬”碼頭(江邊碼頭上有六匹馬的雕塑,故得名)上船,文昌橋碼頭結束旅游,當然也可以文昌橋碼頭上船,六匹馬碼頭下船。夜間坐在游船上,兩岸裝飾了彩燈,還要經過很多的橋(可能是21坐橋):陽橋、古榕雙橋,迎賓橋……,橋上也裝飾了彩燈等。我忽然想起了郭沫若的詩,大意是:遠處的街燈明了,好像閃爍著無數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現了,好像點著無數的街燈(記得可能不准確)。還有岸邊的老頭山等山頭在燈光映襯下若隱若現,比起白天觀之,別有一番景像。如果白天繞兩江四湖步行,看的是山、是水、是景,晚上則看的是夢幻。由於木龍湖與漓江水位差3米,因此,游船要使用船閘才能渡過,我第一次如此近距離的看到如何利用船閘水位變化使游船通過的。最後,再說4點:⑴游兩江四湖的售票點,遍布桂林市區,可提前買票,不要到碼頭再買。否則,因為對號入座,到時可能人滿沒票了,就只好等後面的船了;⑵船上有廁所;⑶船上每個座位下面都有救生衣,以備急需;
⑷如果兩岸燈光的顏色等能夠不斷變化(實現起來並不困難),活起來,就更漂亮了。<!--[if !supportEmptyParas]--> <!--[endif]-->⑶第三天:游靖江府、漓江大瀑布飯店看瀑布(3月25)第二天早上找地方吃早飯,走了幾個地方也沒找到油條豆漿,只好去網上提到的神鹵桂林米粉店去吃粥了。神鹵桂林米粉離我們住的立新飯店很近。進米粉店去一看,有粥,有米粉,當地人大多吃米粉,而我們不喜歡米粉,就吃粥。這個店的粥有好幾個品種,但各種粥裡面都要加肉。我們過去曾吃過皮蛋瘦肉粥的速食粥,覺得尚可,於是就要了皮蛋瘦肉粥。看著師傅做,小鍋裡放點水,火上燒開後,加入一些預先剁好的瘦肉末,煮開,又把皮蛋搗碎放入一些,再舀一勺早已熬好的粥放入,最後加入各種調料,做好。神鹵桂林米粉是一間老百姓的餐館,除去粥和米粉外,還有“他助餐”(我起的名字),櫃台前一字排開兩行菜盆,一行素菜,一行葷菜(或豆制品),各有十幾種。價格是5.5元一葷2素,7元2葷3素,米飯不要錢。你買好票,到櫃台前,你選品種師傅給你盛(他助!),幾塊錢就可以吃飽。只是菜上都有辣椒,估計很辣。早飯後去了靖江王城,它離“立新飯店”約步行10分鐘的路程。王城在廣西師範大學內,辟有端禮、廣智、體仁、遵義4門。在主軸線上建有承運門、承運殿、後宮、御園,圍繞主體建築還建有樓堂廳館、亭閣軒室。獨秀峰聳立城中,峰頂建有玄武閣、觀音堂、三官廟、三神祠等。全程游覽3個小時。參觀門票已經由網上說的50元漲到70元了。據說朱元璋封了15個王,其中14個王是他的兒子,只給一個孫子封了王,就是靖江王,他的府邸就是靖江王城。據說,當年徐霞客游到此地,多次申請進入靖江王城,均未獲批准,這應該是徐霞客的遺憾吧。王城裡面有專門的導游講解。王城內有金桂銀桂樹各1棵,導游說金桂不開花,只有銀桂開花,桂樹是桂林的市樹。王城內有3個景點給人印像深刻。第一個景點是太歲洞。太歲洞在獨秀峰下面,洞裡有60個太歲(也就是60個刻在洞壁上的畫像),每個太歲對應一個、兩個年份(如:某個太歲對應2001與1901),你出生年份對應的太歲就是你的太歲。據說慈禧60歲大壽時,廣西的地方官(什麼官銜我忘了),把慈禧對應的太歲(拓像)獻給了老佛爺,慈禧很高興,於是,此官以後官運亨通。太歲洞的洞門平時是關著的,只有導游領參觀的人到來時才開門,導游一邊講一邊走,你要跟著導游聽講,就來不及看相關的圖版介紹了,遺憾!導游緊緊的趕時間,就是為了在出洞口前多呆一會。出洞口前是個商店,店內出售的是太歲像等,由幾十元到幾千元不等,裡面的售貨員苦口婆心的勸游客買太歲像等商品,肯於掏錢買東西的游客並不多。出洞後就去了廣西貢院,這就是第二個景點。該處歷史上為鄉試生員考取舉人的地方。我們也被裝入格子間內模擬參加了考試,兩個人一間,答題,考試優秀者中舉。我太太因為考試成績優異中舉,發給證書:“奉天承運皇帝詔曰乾隆二十五年四月二十一日廣西鄉試生員某某賜舉人出身故茲告示”,穿上紅袍照相,最後工作人員摘下我太太的舉人帽,要她賜賞。(這舉人當的,還要花錢!哈哈!)。第三個景點是獨秀峰,獨秀峰我上去過,那是40多年前的事,那時我還是個學生,乘坐免費火車借著串聯來桂林旅游。那次,爬上獨秀峰之後,那種“來龍去脈絕無有,突然一峰插南鬥”的景像十分令我震撼。今天是故地重游。爬山過程經過了玄武閣,工作人員說:“進去拜拜玄武大帝,水神,可保家人平安”,我太太就進閣禮拜,工作人員要我也去一起拜拜,我不信這些,就沒進去。我太太拜完後,要錢,我不同意給,工作人員又說捐給希望工程,於是我就捐了,但願捐的錢真是為希望工程盡了力,而不是成為工資的一部分。爬上山後可以鳥瞰桂林市,由於比起40多年前,獨秀峰周圍多了許多高樓,那種“突然一峰”的感覺沒有了,只感覺到了“一覽眾樓小”。靖江王府還有其它一些景點,不再一一講述。晚上8:30,到漓江大瀑布飯店觀賞了瀑布表演(晚上8:30到8:45)。漓江大瀑布飯店緊鄰桂林中心廣場,是一個有十幾層高、每層有幾十間房的飯店,對著廣場的一面是玻璃牆。到了晚上8:30,水從樓頂沿玻璃牆面傾流而下,在燈光照耀下很是漂亮。飯店對面的桂林中心廣場上,瀑布表演開始前已經聚集了不少來此等候觀看表演的人,估計夏天人會更多。表演結束後,我們逛了挨著廣場的步行街正陽街,逛了一些小店。<!--[if !supportEmptyParas]--> <!--[endif]-->⑷第四天:去陽朔、看銀子岩、看印像劉三姐(3月26)因為網上說,桂林沒有陽朔好玩,所以我們把玩的重點放在陽朔。早上,去昨天找好的、有油條豆漿的飯店吃早飯。早飯後去汽車站,乘車去陽朔,立新飯店到汽車站只有兩站路,很近。由於我們有行李,所以我們乘了公交車前往。桂林的公交上車投幣1元,不找零頭,公交車不像北京公交車那麼擠。去陽朔的大巴, 定時的班次,相當便捷,車程約1小時20分鐘左右,15元/人。桂林到陽朔可以在火車站坐車也可以在桂林汽車站坐車。網上說,一定要到汽車站乘直達車去陽朔,從桂林發車後一路不停車到陽朔,安全也干淨。據說,火車站的車會沿路停車拉客。到了陽朔,剛下車,立即圍上一些人,問要不要住旅館。我問他們的旅館名,其中一人說是天然居,我想起網上有人推薦過這家旅館,又說可以先去看看再決定住不住,於是,來到天然居旅館。上樓一看,被子很干淨,有熱水,更主要的是可以免費上網,於是,決定住下。普通房60,陽台房80/晚,我們選了60元的房。應該說,天然居旅館的性價比很高:即使60元的房也不太小,24小時熱水,房間內有吹風機,提供免費上網,進門的桌子上有報紙,旅館內可以不用交押金就能租到自行車。我們一直都住那裡。天然居旅館也和其它家庭旅館一樣也有不夠規範處,比如,對於打市內電話是否收費,4位店主兩種處理方法。我第一次打電話聯系漓江漂流師傅時,一個人要收費,第二個人則說市內電話不收;第二次打電話聯系遇龍江漂流師傅時,第三個人要收費,第四個人則說市內電話不收。辦好手續,放下行李,去網上推薦的位於西街口的“沒有飯店”吃了午飯。坐在飯店2層的陽台上,邊吃邊看陽朔最繁華的西街的人來人往。飯後,在各個旅行社的門店裡詢價,得知參觀銀子岩,包括接送和門票共60∕人,印像劉三姐接送140∕人(或150∕人),幾乎每家都是這個價格。劉三姐的演出分兩種,其中一個是小舞台,票價50元;一種是大舞台,票價是3位數,分A、B、C三種票,C票最便宜,名義上價是188元,而通過旅行社拿票則是140元。大舞台劉三姐才是老謀子搞得,千萬不要弄錯了。從一下汽車,就有一個人一直跟住我們,一直到旅店,她向我們不斷推薦銀子岩和劉三姐門票,價錢分別是60元與140元(包括接送)。我們說:“網上說銀子岩價60元,劉三姐是130元”,她說那是去年的價,今年漲了10元。我們在外面咨詢後相信了她,從她那裡定了票,約定上車交費。午飯後,按約定時間來車接我們去銀子岩,車上有一名導游。廣西岩洞很多,桂林有蘆笛岩、七星岩,不過看以前的攻略說陽朔的銀子岩是最好看的。車程單面40分鐘,洞內游覽1個小時,來回共約2個半小時。銀子岩屬層樓式溶洞,包括下洞、大廳、上洞三大部分,彙集了不同地質年代發育生長的各種類型的鐘乳石,特色景點數十個:音樂石屏、廣寒深宮、雪山飛瀑、佛祖論經、雙柱擎天、混元珍珠傘等等,栩栩如生,形像逼真,嘆為觀止。應該說,景點的組織方法是很得力的。游客必須由當地的導游領著才能進洞,不對個人,個人即使買了票,沒有導游領著也進不去,也就是說,進洞不是憑票,那張票只有紀念意義。坐車到銀子岩後,車上導游告訴我們,洞內由解說員控制燈光,一個位置參觀過後,解說員關燈,5分鐘後燈光自動熄滅。然後導游又規定了參觀後乘車返回時間。這樣一來,洞內就不能自由參觀,只能跟著解說員走。而在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內,又要聽解說員講,又要照相,時間是不夠的。其實,要想多看一會,還是有辦法的:你先跟著解說員走,聽解說員講,快到出口時,你不再隨解說員走出而自己往回走去照相即可。“每個位置過去後5分鐘燈光自動熄滅”基本是不可能實現的——洞內總有一班接一班的參觀者。唯一的麻煩是,車不會等你,你得自己另坐車返回。銀子岩回來後,估計吃飯已經來不及,只好等看完劉三姐再吃晚飯了。18點45在西街口集合,晚上7點就被拉到了印像劉三姐的演出地。人真是多啊,雖然目前是淡季,但是門口人生鼎沸,到進場用了不少時間。“印像劉三姐”可以看,場面很大,因為演出是在很大的一片水域上,而觀眾席則呈階梯狀,因此離的遠近看得效果都很好,當然靠中間的位置(也就是座位號小的)似乎更好些。演出前,演出場地上一團漆黑。突然,在音樂聲中,遠處顯現出一塊電影屏幕,一葉小舟載著劉三姐舞蹈著出場了,擴音器裡播放著電影劉三姐的歌。接著一幕又一幕,隨著燈光不斷變換,演出不斷推向高潮,真的太佩服導演張藝謀啦,真是太有才了,場景、燈光、構思、編排,山水人之間的聯動,美輪美奐!!演出結束後,廣播要我們抓緊時間退場——那天是星期六,要演兩場。回來後,吃晚飯,然後聯系了明天漓江漂流的竹筏師傅。<!--[if !supportEmptyParas]--> <!--[endif]-->⑸第五天:漓江精華段竹筏漂流(3月27)游漓江可以乘輪船,也就是坐著輪船在漓江裡走一遭,一般旅行社均采用此法。而更美的還是乘人工控制的竹筏漂流。乘竹筏漂流不是全程,而是指漓江的精華段:由楊堤至興坪段,據說這一段是漓江最美的一段,就是這麼一段,如果好好漂流也需要4、5個小時。竹筏是提前在網上看到的,楊師傅。電話聯系好,他在楊堤接我們,價格是120元/筏。一早在汽車站坐車從陽朔出發,票價是9塊5。上車後聯系楊師傅,告訴他我們乘的車的車號。到了楊堤,楊師傅已在車下等候,他帶我們到竹筏前,漂流開始。漂了一小段,竹筏靠岸,楊師傅帶我們上去,到他的橙園裡摘橙子。澄園裡樹上開著橙子花,白色的,香氣撲鼻,樹上已經結了不少果實。他告訴我們,這裡的橙子分兩種:臍橙和夏橙,臍橙已經過時,樹上是夏橙,要夏天才完全成熟,主要銷往廣東。回到竹筏上,又開始前進。竹筏在水上漂流。我們一邊吃著楊師傅給我們的、甜中略帶酸味的橙子,一邊欣賞兩岸風景,好開心!竹筏開得安全平穩。路上,我們要仔細看時,楊師傅就任竹筏在水中漂流或人工撐筏,沒有特色景色的地方才開馬達。很快,我們的竹筏就被別的竹筏落在後邊。看到有的竹筏一開始就開啟馬達,很快就沒影了,我們太感謝楊師傅了。據網上說,有些竹筏師傅,為了趕回來再去一趟,一路上馬達不斷,兩個小時就能到達目的地興坪了,而我們卻漂了4個多小時。一路上,楊師傅把兩岸的風景逐個介紹給我們,還有許多動人的故事。著名的景點有童子拜觀音、與一只筆形狀相似的神筆峰、老人守蘋果、雄獅上五指山、形似手套的手套山、“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圖案、綠箭口香糖廣告背景、人民幣20元背景圖案等等。特別是九馬畫山,據說,此山臨江的一面構成的圖案中隱含九匹馬,故此得名。可是我只看出了其中的3匹馬。據說,周總理游漓江時曾看出9匹馬。中午,靠岸吃飯。為了感謝楊師傅,我們邀請他一起吃,後來才發現,這是一個錯誤的決定:楊師傅吃飯時很拘謹,菜吃得很少,而其他竹筏師傅圍在一起則吃得很開心;另外,估計飯店是不會收竹筏師傅飯錢的——那是飯店的衣食父母呀!比如飯前給我們的是白開水,而竹筏師傅那桌給的則是茶!關於這頓飯,我說幾句。我們在這個飯店要了三個菜:劍骨魚、豆腐與炒野菜。魚1斤9兩,每斤69元。魚錢花了132元,而魚做得非常非常一般,比起小南國的旱蒸劍骨魚,差遠了,不值!飯店曾推薦豆腐是他們家自己磨的,很好吃,我們要了一個,20元,端上來一看,是蒸的,吃起來,味道也是一般。倒是那個炒野菜,12元,味道不錯。總之,在這裡,不要吃劍骨魚,留下錢去吃桂林小南國的魚。在這裡,應該吃最便宜的菜,填飽肚子就行了。關於漂流作以下幾點說明:⑴一個筏子可坐4人,價錢一樣;⑵桂林乘車去陽朔,要先經過楊堤,然後是興坪,最後到達陽朔。但是我們是由桂林到達陽朔後,再坐車去楊堤漂向興坪。為什麼不由桂林順路直接到楊堤漂向興坪呢?因為桂林沒有直達楊堤碼頭的車,只是經過楊堤路口,路口到碼頭還有12公裡的路程還需要再乘車,帶著行李很麻煩。不如先到陽朔,住下放好行李,再去楊堤漂流。⑶有人忽悠你從興坪漂往陽堤後返回,千萬別信。楊堤向興坪是順水,如果由興坪向楊堤,逆水,只能開馬達,不到路程的一半就返回,一些景點看不到。再一次推薦船工網絡名筏楊修全師傅,很純樸,又敬業。他很重視他的名氣,他告訴我們,每到節假日,漂流的人多(筏子一靠岸就有人上筏),價格會上漲。如果節假日前用電話約他的筏子,他一般不答應,原因是:此時如果漲價,會影響他這個電話的聲譽,如果不漲價,又不合算。從這裡可以看出,他很注意他這個電話的聲譽,只要他在電話裡答應了你,你可以放心,服務質量肯定沒有問題。從上午10點上筏,到漂流結束,已經過了下午2點半了。上岸後,有電瓶車接人去興坪汽車站,包車10元,湊夠5人每人2元。這段路不好走,很顛,而且由於路窄,一邊是溝,兩車相會時還有一定的危險。這個事關興坪臉面的路,當地政府為什麼不好好修一修,以便給全國游客乃至海外游客留下一個好的印像?我們在興坪小鎮逛了逛,也沒看出什麼特色,只看到有幾個老人在曬太陽。到興坪汽車站後,坐車回陽朔,7元/人。回來後打電話約好明天遇龍江漂流的竹筏師傅。<!--[if !supportEmptyParas]--> <!--[endif]-->⑹第六天:遇龍江半程竹筏漂流(3月28)遇龍河漂流有全漂(遇龍橋—工農橋)、半漂(上半程遇龍橋—舊縣,下半程朝陽碼頭至工農橋)之分.與漓江機動筏不同,這裡的竹筏全是人工控制的。全漂要4~6個小 時,約180~190元/筏;半漂至舊縣120元/筏
(只能坐2人,不像漓江的竹筏可以坐4人)。網友都說上游半程的風景比較好,所以我們只漂了半程(遇龍橋—舊縣)。早晨,在陽朔汽車站乘坐開往金龍橋碼頭的中巴,7元∕人。車開時,車上只有4個乘客。上車後給昨天預約的筏工朱繼建師傅打電話,通知他在碼頭等我們。車走了沒多久,售票員就告訴我們換乘另一輛停在路邊的車。原來,汽車站規定到點必須按時開車,不管車上有幾個人。司機就想出了開出站後兩輛車再合並成一個車的方法。可見,汽車站管理還是很到位的。於是,我們重新給朱師傅打電話告訴新車號。行程中汽車經過遇龍橋道口,有一塊上面寫著“遇龍橋漂流”並有箭頭指向的牌子。但是車沒有在此停,而是一直到達金龍橋碼頭才停。下車後沒看見約好的朱師傅。我們問一個在碼頭上買水果的老太太,是否看見朱師傅,她說沒看見,我們又順便問她廁所在什麼地方,她馬上反過來問我們:“是洗手間嗎?”,肅然起敬!網上介紹上游離此不遠的富裡橋風景也很美,我們決定先去富裡橋看一看,回來後再聯系朱師傅。經路人指點,抄小路半小時到達富裡橋,這裡果然不錯,拱橋的倒影在水中,橋的水上部分與水中影像構成了一個圓。橋旁邊的一顆古樹映襯,一派寧靜、安逸的景像,站在橋上遠眺,水鄉景色盡收眼底。在這裡,請另一位旅游者幫我們合了影。返回金龍橋後,朱師傅已經在等我們。朱師傅告訴我們,汽車經過的遇龍橋路口離遇龍橋碼頭還有一段距離(步行約需要10分鐘),而金龍橋碼頭就在汽車站旁,因此車停靠在金龍橋碼頭,而不是遇龍橋路口。朱師傅家在遇龍橋附近,他接到我們告知車號的電話後,因為是逆水,劃到金龍橋還需半小時,因此晚了些。從金龍橋開始漂流後不久,就到了遇龍橋。遇龍橋也是一座拱橋,也很漂亮,橋邊有一棵多年的桂樹。朱師傅好像要在此辦什麼手續,他讓我們去橋上看看,遇龍橋上,有一座石碑,碑上記載著抗日戰爭時期當地陳、朱兩姓村民與日本鬼子戰鬥的事跡。我們回到竹筏上繼續漂流。漂流中沒有喧鬧的人群,沒有嘈雜的機器聲,景色與漓江一樣美。漂流開頭一段,由於我們的前面沒有其它竹筏,那天也沒風,因此水面平的像一面鏡子,山頭映在水中的倒影極為清晰,確實給人一種筏在江中走,人在畫中游的感覺。水清極了,連1米多水深下江底的水草也看得清清楚楚。兩岸的一些山頭也被聯想成一些人物或動物等,有些較像,有些則較為牽強,正如桂林導游們經常說的一句話:“三分形像,七分想像”。漂流中不時看到岸上徒步旅行者的身影,有的在野餐。還有從我們身邊漂過的其它竹筏。盡管我們素不相識,有時我們還是彼此熱情的打招呼。遇龍河半漂中要經過9個落差大概在半米左右的小堤壩,都是過去用來蓄水灌溉的,可能是天旱水少的緣故,堤壩上沒有水漫過,只是在堤壩的一端開一個口子,用來放水。因此竹筏在經過堤壩時,就從缺口流水處衝下,我們坐在竹筏上衝下還是很刺激的,由於天旱,遇龍河水清且淺,非常安全的,衝壩時只要抬起腳就可以,也濕不了衣服。但是,還有一些堤壩估計是堤壩較高,我們則要下筏,師傅將竹筏搬過去,再上筏前行,師傅搬動竹筏非常費力,我試了試,也幫不上什麼忙。過最後一個最高的堤壩時,有人站在江中一個平台上給你照像,如果你想要這照片,竹筏師傅會將竹筏靠近平台,讓你上平台去挑喜歡的照片,一張塑封照片15元, 照片確實拍的不錯,如果想要拷貝他們照的你的全部過壩的照片,則需40元。我們在河上度過了令人陶醉的2個多小時後,漂流在舊縣結束。由舊縣回陽朔有兩種方法:一是包車,到陽朔40元,另一法是花3元坐摩的到馬路邊再乘去陽朔的公共汽車。我們選擇了第三種方法:步行。因為,我們問了朱師傅,到陽朔步行只需1小時左右,我們覺得步行回去,可以邊走邊賞景,不錯。朱師傅把我們從小路帶到一條直通陽朔的馬路上,(不是那條通公共汽車的馬路),我們謝過之後,向陽朔進發。要說幾句朱師傅,和漓江楊師傅一樣,樸素踏實、兢兢業業,是各位漂流遇龍江游客的首選,只是朱師傅比起楊師傅來話少一些,不過,這不影響他提供的優質服務。返回的路上,不時看到一些年輕人在騎自行車春游,朝氣蓬勃。路上有飯店可以解決吃飯問題。還不時有摩托到我們身邊問要不要乘車,走了近一半的路程後,路邊停放的一輛電動車司機問是否坐車去陽朔,兩人共10元,我們謝絕。一個多小時後,到達陽朔。直奔網上推薦的謝三姐啤酒魚飯店吃飯。這個飯店在陽朔西街口,很大,很正規。菜價雖然略高一些,但是盤大、量足、味道好,去吃了肯定不後悔。最後再說幾點:⑴目前少雨江水較淺,漂流安全。在遇龍江漲水時,可能就不是這樣了。據說,有一次兩個老外漂流,過一道堤壩時,師傅要此2人下筏,由於語言交流困難,兩個老外錯誤以為師傅把他們放在此處不管了,堅決不下去,結果過壩時老外落水了,後果很嚴重。我覺得,政府有關單位是否應該強行規定漂流人員必需配備救生衣,以防不測。⑵漂流師傅的實際收入是不多的。漂流到舊縣以後,因為有堤壩,筏子不能逆水返回,只能上岸把筏子用汽車拉回。相關單位在此設了收費點,每筏50元;雇汽車運回竹筏,每筏20元;一下子就去了70元。此外,由10根粗竹子組成的竹筏也是買來的,每個筏子700元左右,因為過堤壩時在石頭上磨來磨去,一個筏子只能用幾個月。⑶網上說:遇龍河半程漂流建議漂上半程,即從遇龍橋開始漂,不要從朝陽碼頭開始的漂下半程,因為那邊人比較多,太亂。我到陽朔後,曾問過一些旅行社,旅行社的遇龍江漂流就是漂下半程。<!--[if !supportEmptyParas]--> <!--[endif]-->⑺第七天上午:游十裡畫廊(3月29)在那天去銀子岩的汽車上,司機曾給我們大致介紹了包括月亮山在內的十裡畫廊,司機說,月亮山上有一個洞,附近村子的人,在特定的時間,可以通過那個洞看見月亮,為此,這個村還修了一條路,叫觀月路。網上也有人介紹騎自行車去十裡畫廊觀景。於是,我們也決定在陽朔的最後一天去十裡畫廊。十裡畫廊由近及遠依次包括圖騰古道、蝴蝶泉、工農橋、鑒山寺、大榕樹、月亮山等景點。我的想法是租個雙人自行車,邊騎邊玩,我太太怕我太累,不肯,於是,我們乘車前往。我們在汽車站坐上了經過十裡畫廊的公交車,打算先到最遠的月亮山,然後往回走看其它景點。上車後,司機得知我們去十裡畫廊的月亮山後,極力勸我們先去大榕樹,她的意思好像是可以買便宜票,我們采納了司機的意見。經過大榕樹景點的大門時,汽車並沒停車,又往前開了一段,汽車停在了一個不大的門前,司機要我們下車,車下有一婦女迎上了告訴我們這裡是大榕樹的入口,票價20元。我產生了疑問:為什麼公交車司機不把車停在景點門口,而停在這麼一個地方?於是,我們沒在此門前買票,而是走向剛才經過的大門口,這期間,那個婦女跟著我們,不停地推銷大榕樹入場票。到了大門,從門前的大榕樹景點分布圖上看到,司機停車的地方原來是大榕樹的出口。問工作人員為什麼出口處也可以賣票,工作人員均不做正面回答,只是說,這是兩個單位。問多了,回答曰:“這是政府的事”。看來進口與出口是不同的賣票單位,公交車司機把我們停在出口處,是為了要我們在出口處賣票。我們為了想買便宜票聽了司機的話,沒在十裡畫廊的起點月亮山而是在中間下車,結果錢沒省了還打亂了我們的計劃。20元錢去看一顆樹,不值。我沒有進入大榕樹,我太太20元買票進去了。我在外面打聽其它景點的位置,得知鑒山寺就在馬路對面,蝴蝶泉在另一條馬路旁,離此地1、2裡地(實際上,我們走了約半小時)。太太很快從大榕樹出來了,然後,我們去了鑒山寺,在外面看看說明,無非就是大雄寶殿之類,與其它寺廟沒有什麼區別,只是寺的後面有一座鑒真和尚的塑像而已。我們也就省了20元的門票錢,奔向下一目標蝴蝶泉。再一次找人核實了路途,告知蝴蝶泉是一個洞,就在我們所在位置可見的一座山的後面。我們向蝴蝶泉出發。走了許久,還沒見到蝴蝶泉,見到一位婦女騎著三輪車迎面走來,就上前去問。她告訴了我們還有多遠後,又說,她可以按導游拿票——35元,而窗口購票70元。我們同意後,她就和我們一起前往蝴蝶泉。路上,問起她關於月亮山之事,她說,月亮山上有一塊草坪,過去,在特定的時間(具體時間我忘了)阿哥阿妹就到此草坪談戀愛,現在,隨著時代的前進,已經沒有人去那裡談戀愛了。到了蝴蝶泉,剛一進院子的大門,門衛要我們買票,2元一位。原來,景點院子裡的山壁上有一只塑好的蝴蝶,2元錢是在蝴蝶處照相的錢,導游告訴門衛,我們是進洞旅游的,門衛就放行了。我去售票窗口問了一下,票價不是每張70元∕人,而是100元∕人!於是我們給了那位導游70元,買了兩張門票。(導游說:她們“拿大榕樹的票是10元”)以下行程很簡單,隨著解說員到洞裡轉了一圈,洞很短,和銀子岩沒法比,洞內景色也沒什麼特色,沒法和銀子岩相比,唯一特點是,洞內的壁上,也有一只白色的蝴蝶,估計也是人工制作的。洞中一處,有幾位少數民族穿戴的少男少女在表演節目——唱了兩只歌,很快就出洞了。出洞後在廣場上有表演——每個人搭著前面人的肩膀,成一字長蛇陣,在慢慢跳動前進,游客也可以參加。表演結束後,游客可以和少數民族穿戴的少女照相,一次10元。一個少女邀我們與她照相,我們沒答應——倒不是心疼這10元錢,而是覺得,如果與一位青春靚麗的女孩子一起照相,照片一定是一只鮮花和兩堆牛糞。說真的,100元門票到此游覽,太不值了。銀子岩那麼大的洞包括接送車才60元,而這麼一個短短的洞,竟然要100元!除非你花100元是為了跳那個搭肩膀舞!導游說,這個景點是私人承包的,我想,肯定是!不然決不會有窗口買票與導游拿票差3倍(100元與35元)的可能!無非是窗口買票的都是來自外地的旅游者!這種竭澤而漁的方法實不可取。既然月亮山沒什麼特色,就不去了。往回走。經過工農橋,也就是遇龍江全漂的終點,碼頭上,停著不少竹筏。我們在此照了一些像。再往回走,到達圖騰古道,看說明知,這裡是甑皮岩古人類遺址,票價108元。我們去過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遺址和陝西半坡遺址,相比之下,這裡票價實在太高了,沒進去。再往回走,公路正在施工,據說,工程建好後,進入十裡畫廊景區要收費。十裡畫廊游完了,給我的印像就是,景區中各景點門票太貴,不是價有所值。而除去這幾個景點外,一路的風景與桂林其它地方的風景相比,也沒什麼特色可言。最後用網上一篇游記裡的一段話作為游覽十裡畫廊的總結吧:“十裡畫廊……反正我覺得不進去有些遺憾,進去了肯定是有些後悔。”回到旅館後退房,出發,返回桂林。<!--[if !supportEmptyParas]--> <!--[endif]-->⑻第七天下午:返回桂林、采購特產與紀念品(3月29)桂林到了,剛下汽車,就有一婦女問我們是否住店,店就在汽車站對面,60元。我讓太太在原地等我,我去那個旅館看看。進旅館的房間一看,被褥干淨,有熱水。考慮到價錢便宜,離火車站只有兩站地,便於我們乘火車,於是我們就取消了繼續住“立新酒店”的計劃,改住這個旅店。還沒吃午飯,決定還去印像不錯的小南國吃。拿來菜譜,翻到素菜那一頁,炒苦瓜的價錢還是12元,我問服務員,菜譜上的價錢對嗎?答曰對。我又要了個炒苦瓜,結果,吃完飯買單時又“重復昨天的故事”。我們在北京時,那種當街攔住你推銷旅館、旅游的,總給人一種“黑中介”、“黑導游”的印像,而在桂林,通過兩次旅館的介紹和銀子岩、印像劉三姐票的購買,卻改變了我的看法。通過這種方式介紹的旅館,不但可以先看看旅館的衛生情況與熱水供應情況,然後決定是否住下,旅客回旋余地大,而且這種方式介紹的旅館,價錢一般便宜。這次給我們介紹旅館的婦女告訴我們,一個月內介紹300位旅客才算完成任務。放下行李,開始外出采購桂林或南方特產,主要是桂花、桂圓肉等,桂林腐乳也很有名,我們怕帶著不方便,而且北京超市也有,因此沒買。賣桂林特產的商店很多,商品在各店的價格差別很大。一個商店可能商品甲便宜商品乙貴,而另一個商店則可能商品乙便宜商品甲貴。因此從到達桂林的那一天起,就最好利用旅游間隙的散碎時間多進幾個特產商店,先把你准備購買哪些特產確定下來,後幾天,看好准備購買的特產在哪幾個店便宜,臨走時購買。各商店價格差異很大呀。比如同樣包裝、同樣重量的一種桂花,有15元、12元、10元幾種價格,而某商店竟然離譜的要68元,我聽後扭頭就走,售貨員在我後面喊“買一贈二”。到了晚上,采購按計劃基本完成,回到旅館。我們的房間在六樓,又臨街,往下看去,霓虹燈五顏六色,很是好看。仔細觀看街道,發現了與北京的一點不同之處。桂林街道的紅綠燈相隔很遠,整條街只有很少的幾處。而且,在紅綠燈前的人行道上沒有斑馬線,只有兩條平行線,平行線內是人行橫道。對於用慣斑馬線的人可能有些不適應。特別是在不同街口的兩個紅綠燈之間的距離內,再也沒有表示人行道的標志,只是上下行的道之間的隔離帶有些缺口,行人從此過馬路。開頭有些不習慣,不過,很快就入鄉隨俗了。桂林街頭汽車較少,但摩托車很多,橫過馬路時,摩托車從身邊急駛而過,真是有點提心吊膽。最後說一點,桂林主街道中山路非常寬,特別是人行道。將來隨著城市的發展,汽車會越來越多,如果需要,在人行道上各裁出一條汽車道來,一點也不會影響行人的通行,我確實佩服桂林市政府的深謀遠慮。明天要出發了,很想知道未來的天氣情況。但是不知道哪個電視台什麼時候預報天氣,盡管我們來桂林多天,還沒找到規律。說到天氣預報,北京電視台與桂林的電視台有所不同。每天早晨,北京電視台的天氣預報次數非常多。比如,早晨6:55是氣像服務時間;而7:00開始的“北京您早”開始畫面,屏幕下方又滾動出天氣預報;接著每隔15~20分鐘,就有一次氣像服務;而屏幕下方還不時滾動顯示天氣預報。我在北京時,總覺得天氣預報密度如此高,有點多余。現在,站在旅游者的角度來看,這樣做是很人性的。旅游者的特點是早晨起床時間不定,有的早有的晚,起床後洗把臉很快就出發,常常一出去就一天,非常想知道一天的天氣,以便安排一天的旅游計劃和穿什麼衣服。北京電視台這樣安排就適應了旅行者的需求。我想,從技術上來說,不時在屏幕下方滾動顯示天氣預報大概不會有什麼困難吧!最後一項工作就是收拾行李,羽絨服用不著了,來時帶的壓縮袋派上了用場,把兩件羽絨服壓縮後放入行李箱中節省了很大地方。⑼第八天:漫步桂林街頭、返京(3月30)第二天,也就是乘火車返京的那一天,一早起來,就發現下雨了。買些路上吃的水果的打算取消了。桂林最主要的街道中山路,路兩旁的商店都不賣水果,也基本沒有賣水果的挑擔小販。(陽朔則不同,處處都是挑擔賣金桔的,1斤1塊5,很便宜)要吃水果就要去不臨街的、位置較偏的菜市場去買,或者在非正街處也能偶爾碰上賣水果的挑擔小販。下著雨,不好走,就算了。但是,飯是必須吃的。本來計劃再去小南國吃桂林的最後一餐。當然,我們還去小南國,並不是還是吃炒苦瓜少花那3塊錢,而是想再吃一次“旱蒸劍骨魚”和其它味道極佳的美食。可是,雨下的不小,我的旅館與小南國比較遠,不方便,只好在旅館附近的餐館將就了。隨便進入了一家叫做“鄉裡農家”(也許是“鄉裡人家”,記不清了),這真是一家非常會經營的餐館!先說主食——米飯,問:“米飯怎麼收錢?”答:“兩元”,結果買單時收4元,原來每人2元,這是我來桂林後第一次吃2元飯,其它飯店最多1元,而且這2元飯的中間還有些夾生。再說素菜,一個炒藕,一個炒青菜,簡直就是水煮菜,毫不誇張地說,比起我炒的菜都差遠了。最後說葷菜,在他們的一再推薦下,我選了一個“有特色的”“漓江裡的”蝦,38元。去年,我在昆明吃過炒蝦,印像不錯,因此就聽了她們的推薦。端上來了,一個六寸盤,菜把盤底全蓋上了,裡面可能是韭菜之類的菜占了大半,非常鹹,點菜時我們曾特別告訴服務員少放鹽,那兩個素菜確實不鹹,而這個蝦如此之鹹,只能說這是熱過多次的剩菜。最要命的是,下午一到火車站,我和太太就開始惡心,最後我開始腹瀉,在火車上一直拉了一宿,我的太太由於吃得少,幸免。這家餐館靠著好的地理位置(離火車站一站地),如此賺錢,真不應該。關於吃飯,有如下體會,你或者去大飯店,或者去當地人去的比較多的餐館吃飯。3月31日,謝天謝地,從昨天開始的腹瀉終於止住了。下午到京。<!--[if !supportEmptyParas]--> <!--[endif]-->後記在桂林1周多的旅行,感覺到:桂林山美、水美、人美,給我們留下美好的印像。個別問題是瑕不掩瑜的。祝桂林人民幸福,祝桂林人民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