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趣聞篇
對桂林的回憶亦如她那綿綿細雨般的情長,且一發不可收拾。紛繁的思緒,記憶的長線輕輕和著義江緣阿妹那學來的小山歌一起飛回了桂林。
當MU5693次航班到達桂林兩江機場的時間已經夜深人靜了,但機場絲毫沒有些許靜的意思,依然人聲鼎沸,好不熱鬧。機場出口處成排列隊的椰子樹在燈光的打造下風情萬種,熱帶氣息不言而喻。一瞬間,恍然以為是到了海南。向來怕冷的我本能的覺得身體的防寒機制被輕易的瓦解了,忍不住深吸了一口氣,贊啊,空氣中竟不帶一絲濕氣,干淨通透。心中不免一陣歡喜。坐上大巴,繼而穿梭在桂林夜的寂靜中。這座城市的夜是安靜的,低調的。她沒有高聳的標志性建築,所有的樓房都是低低的,矮矮的。最高的建築也不過是12層。她沒有絢麗的燈光閃爍在街道的角角落落,市區所有的路面都僅是兩排得以照明的路燈昂首佇立著。她沒有一家碩大的連鎖超市,有的都是接連好多個門面的連環小超市,平方面積來算大概也就20平米左右。據說桂林當地,也只有這樣的連環超市能存活下來,但凡大超市都活不過一個月的時間。對於這點,我很是費解。但深刻的是,一旦進入桂林市區,哪怕是坐在車上,首先目睹的都是周圍無以計數的群山。或高或低,形狀各異,層巒疊起,此起彼伏。很是壯觀!是啊,桂林遠不比昆山那般安逸悠閑,錦繡亮麗。也不比蘇州那般清秀可人,古樸精致。更不比上海那般繁華似景,歌舞升平。但至少她是平易近人,她是獨具特色,她是寧靜祥和的。
導游的風趣講解倒也讓我們聽得津津有味,每個人臉上的倦意都似煙消雲散,時不時打趣的回應著導游的說辭。原來桂林人都是以“狗肉”來稱呼朋友,比如新朋友那就是“新狗肉”,若是老朋友就自然是“老狗肉”了。但男女朋友卻不能以此類推下去。男朋友被叫做“菜”,女朋友則叫做“拐”。更耐人尋味的是阿妹們示愛的方式,據說當地的阿妹都喜歡頭發少,戴眼鏡,穿紅色衣服的男士,最好口袋裡還要放兩只鋼筆。因為那表示這是一個有高中文化的男人。而一旦她們看上了你,會使勁地踩你的腳或者狠狠的揪你的屁股,萬一你不知其意,憤然還之,以牙還牙般的也給她一腳或者一屁股的話,那麼你就“劫數難逃”了,她不管你是否也中意她或者你已有家室,她都會誓死跟隨你。而你若真的娶了桂林的阿妹,那或許又是另一番幸福人生了。話說那邊的男人是不做事的,都是女人承擔生活中所有的勞作,苦力。男人完全是被服侍的。但,凡事都不可能不勞而獲,任意妄為。這麼個好事若沒有類似考驗之類的前提想必也就天下大亂了。所以男人在結婚前三年裡必須是要受苦的。比如第一年要負責全年的種田收割,為的是體驗勞作的辛苦,好日後深有感觸的理解妻子。第二年要吃一年的肥肉,為的是練就肚皮上的三層游泳圈,因為阿妹們喜歡胖肚皮的男人。第三年要劈一年的柴,為的是來年的火種得以延續,總之劈的越多越受老丈人喜歡。這三年一旦熬過了,男人便是家裡的大爺,完全可以挺著大肚皮,翹著二郎腿,搖曳人生了。聽聞以上種種,覺得十分的逗樂。於是一車人或互相調侃,或互道衷腸,或無限想像,或整裝待發。。。。。。。
頂著一廂的歡聲笑語,集聚著各種奇思異想,終於在導游喊著各自門房號碼牌的時候緩過神來,那時已是23:30有余了。提著各自的隨身行李,懷揣著對次日旅程的美好憧憬,才略感倦意的安睡下來。房間裡頓時鼾聲四起,我卻輾轉反側,難以入眠。只好孩童般的以數羊的方式進行自我催眠:1只羊,2只羊,3只羊,4只羊,5只羊,6只羊。。。。。。
(二)漓江篇
次日醒來竟似一夜未眠,科學點說應該都是淺睡眠吧。但精神卻出奇的抖擻。或許這就是旅游時的特有狀態了。當然此等狀態還是存在個體差異的,索性同行的娟娟只要一上車就必定優雅全失的倒頭大睡。唯獨我和彎彎貌似永遠活力無限的東拉西扯著一些不著邊際的話。還時不時的發出陣陣幻想後的竊喜。實在無聊之余就只好把鏡頭對准熟睡中的娟娟肆意亂拍一氣,妄想著等到關鍵時刻能以“劇照”向她勒索一些平時她難以割舍的愛物來場交易什麼的。誰讓她好睡呢。
其實第一天雖然歷經了大巴,機場,登機口,飛機等多處聚首。但大家都還不怎麼熟,大概就只知道這些臉都是咱醫院的,再次混個臉熟罷了。更別說是各自的科系屬別了。有幾個能把名字對的上臉的已屬不易。但起碼微笑都是大家共同的語言。而把這門語言完成的最為出色的大概就屬我和彎彎兩個人了。
伴隨著導游清脆的示範山歌,我們正式向桂林之最——漓江行進。一路上我都被環繞在身四周的群山所迷惑,似乎每座山在不同的角度看都能對她做出截然不同的詮釋。亦然連左右都難以分辨。她們有時鶴立雞群,似一駐擎天般傲然挺立。有時連綿不多,似連體嬰般錯落有致。有時前後交錯,似乾坤大挪移般的虛幻。總之就是挖掘人們無限的想像力,任君遨想。想像力越豐富所見的事物就越多,越多就越像,越像就越具體,越具體就越生動。想著想著,看著看著,就無不由衷的感嘆到“桂林的山,三分靠看,七分靠想像”這句話的真諦了。
無限馳騁中,不想大巴已徑直停靠在了漓江岸邊。可腦海裡儼然還天馬行空的盤旋著各種稀奇古怪的東西,類似動物啊,幾何圖案啊,織布啊,成堆成片的。
唯獨當腳踏實地於漓江岸邊的那一剎那,心緒才如魂魄般的被牛頭馬面召了回來。駐足岸邊,仰望長空,心中不禁感慨:我終於,究竟,還是來到了這魂牽夢繞的漓江啊!回想在我未出發前,不知有多少無知膚淺的人因為西南大旱的報道對我進行輪番打擊,炮轟加游說我不該赴此桂林之行。把漓江說的更是幾近不堪。而今,我多麼熱烈的渴望把那些惡人們都成群結隊的抓來這裡,讓他們親眼目睹眼前的所有景像。何謂水色?!何謂清秀?!何謂之最?!親眼見識了,也就無需我多言了。戴著岸邊阿嫂編織的花環,暗自慶幸著自己是多麼的有立場,並且還那麼的堅定不移。得意的扛著尼康D70迅速按下幾張岸上的人潮。心裡還不斷盤算著該以怎樣的姿態去還擊那些曾經炮轟我的惡人們。想必趾高氣昂是必須的。
到了漓江,我的第一體會就是詞窮了,竟想不出一個確切得體的詞來形容她。瞬間覺得所有的形容詞都是枯燥的,所有描述漓江的詞彙都是蒼白的。因為我眼前的漓江分明就是充滿了生命力的!清晨的漓江,午後的漓江,神韻都是不可同日而語的。自游船帶著我們從早晨八時許直到午後一時的這段時間裡,我有幸的目睹了神采各異的漓江風貌。清晨的漓江,平靜的湖面,靜的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要不是游船不經意劃過水面留下的漣漪,也許真的會誤以為她是靜止不動的。於是你會神奇於她是如何使船只前進的。而此時平靜的湖面上又被一層薄薄的霧靄籠罩著,就像剛睡醒的孩兒半睜著惺忪的雙眼迷離的看著你,生怕錯過了你期盼已久的眼神讓你徒留遺憾。唯美且怡人。而午後的漓江就完全是熱情澎湃的,正如青春時的我們,風華正茂,血氣方剛,奮力奔跑在第一線,試圖用盡所有努力去實現自己懷揣的最初夢想。於是,午後你看到的她的水是那麼的清,清的足以看見江底的沙石,又是那麼綠,綠的仿佛一塊無暇的翡翠。無人不為之贊嘆。在一片贊嘆聲中,她也終於用自己的努力實現了清的徹底,綠的徹底的夢想。無論於何物,都是無與倫比的美!
閑暇間眺望對岸,還會經常看到三五成群的牛,它們有的低頭飲水,有的昂首翹尾,還有的互相親昵著。場面無比溫馨。於是又忍不住按下了快門。如今翻看著成冊照片,時不時的會被這些小牛照感動。聽聞此情,我想定不乏費解之人,其實照片於人不過是兩只動物罷了,但我在漓江邊解讀到卻是一副親子圖,母親是漓江,孩子是小牛。我定格的瞬間便是母親低著頭欣慰的看著自己懷裡的孩子,輕輕的撫摸著她的頭,吟唱著屬於她的歌。
於漓江的感受也好,體會也罷,領悟也不完全為過,我都無以附加的保存至今,久久回味,且良久未歸。她賦予我的十裡畫廊的秀美及意義遠不止僅把它作為新版20元人民幣背面的圖案那麼單純。
我想,此情此景永遠可待追憶之時。
(三)漂流篇
如果說漓江的綽約風姿是讓我心領神會且回味良多的,那麼遇龍河的熱情四溢則是讓我喜出望外且流連忘返的。耳聞陽朔的遇龍河最早就是得名於她四季皆有的漂流,其次才是她映照在水中的十裡畫廊,最後寄予心中的就全部都是對漂流的若干遙想了。於是在踏入陽朔那方土地的當晚,我的情緒是高漲不已的。沒曾想同樣興致勃勃的還有彎彎。她似乎也永遠有著旅行時該有的最佳狀態。所以當大多驢友都還熱衷於洋人街小商鋪裡玲琅滿目的民族飾品而討價還價時,我和彎彎就各自想像中的漂流進行了輪番幻想,時不時會因幻想中的情境笑地蹲在原地,久久直不起身子。最初眾驢友看到此狀都會滿臉問號的盯著我們,直到我們在眾人充滿疑惑的表情壓力中恢復正常的行走姿勢才肯作罷。但漸漸習慣了也就不再對我們予以理睬。只是終究還是驚訝到了酒吧門口招攬生意的侍應們。當遭遇到陌生人驚愕的表情時,我倆都不約而同的收斂了起來。學會循規蹈矩之後便也正兒八經的投入到討價還價行列。洋人街那遭收獲最大的便是一塊錢一斤的金桔。甘甜無比,便宜非常,實乃價廉物美。可惜買的只夠我倆當晚消遣,後欲買之則無處可覓。早知如此,我和彎彎當晚就一定不會抱著不見底不罷休的信念而酣吃殆盡了。所幸那晚我們是滿足的,甘甜的,安眠的。
清晨很早就醒來,梳妝後拖著行李來到酒店大廳等候。同行的驢友動作都很迅速,導游也恪盡職守的開始點算人數。人齊之後立即召集上車,與司機大哥打個照面後便熟練的開始如數家珍般的播報當日的行程。其實很多她所謂的精華游都是自費項目。只是當她巧舌如簧般不懈介紹著各種自費項目的精彩之處時,關於漂流我是完全忽略不計的。因為深信,無論如何,我的桂林游裡一定會有漂流的印跡。幸得一車驢友都非等閑之輩,無一不同手而舉之,結果全票通過所有自費項目。眾人皆樂,悠哉樂哉!
而此時車上的驢友們也已經熱絡不少,順應當地稱呼之便,我們也隨即在團隊有了自己的“阿姐”,“阿妹”,“阿哥”,如此兄弟姐妹般的叫喊著就自然有情有義了。都說旅游是一件神奇的事,它能使原本距離遠的人迅速遞增彼此的感情,看來此話一點都不假。這不,原本不熟絡的人都漸漸熱鬧起來,已經熟絡的人就愈加默契,我和彎彎就更不用說了,跟誰都能打成一片。這會兒回憶起來倒是生怕會遭來瘋癲之嫌。但一切真的都是發自內心,性格使然罷了。一路上,驢友們互相闡述著各自游覽景點時的趣聞軼事,打趣著各自趣聞中的爆笑點,紛紛前後呼應,歡笑連連。於是,無論前後鄰座的,左右連坐的,還是車頭車尾遙坐的都競相比劃著,模仿著,搖擺著。。。。。。歡笑聲此起彼伏,好不樂乎!
輕搖車窗,一股清泉般的氣流迎面撲來。才發現陽朔清晨的空氣竟那般清新,干淨。好在我們的行程也被安排的相得益彰。滿城的清新和煦嵌著驢友們陣陣歡聲笑語,我們終於親臨了遇龍河畔。只見岸邊艘艘竹排,井然有序的靠在一起,原本蹲坐在竹筏凳上百般無聊的阿哥們見到笑逐顏開的我們,也都個個倍加了精神氣兒,拉著繩,在吆喝聲中蓄勢待發著。。。。。。。
迎接我和彎彎的阿哥長相憨厚,每當聽到我們走上竹排時發出的一驚一乍的尖叫聲都小聲的安慰著,指導著。一邊重復著不要怕一邊只好慢慢的牽著我們,任由我們發出有點誇張的尖叫聲。終於在顫顫瑟瑟中安穩的坐上小竹排,其間不過三兩分鐘的路,卻害怕的走都不敢走。膽子也真是小。不是怕水淹上竹排就是怕自己一站上去人就掉進水裡。總之無數的被害妄想集聚一腦還幾乎無孔不入。羞愧中,只見阿哥早已赤腳站立在竹排上,嫻熟的劃著漿,不由分說的行進在這水中的十裡畫廊卷面上。
有人說,陽朔不是因洋人街而迷人,恰恰是眼前這條不是漓江勝似漓江的遇龍河而傾倒眾生。搖曳河中,放眼望去,滿眼的綠,春的氣息在這裡毫無保留的流淌著,揮灑著。深呼吸幾下,五官都似變得明朗了起來。空氣除了一如既往的清新外竟覺有絲甜意,如農夫山泉般有點甜。還清楚記得我是怎樣描述漓江的別樣風貌,得遇陽朔遇龍河後,我不得不承認這又將是一次讓我怦然心動的意外。真切的體驗著“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的歌詞意境,從來怕水的我也禁不住俯下身,鬥膽的用手跟這趟河水來了次親密接觸。殊不知這河裡竟還有小魚兒,它們有的在墨綠色的水草間穿梭著,有的在褚紅色的卵石上嬉戲著,歡快不已。此時的藍天白雲,兩岸千姿百態的山巒,河畔邊疊嶂的翠竹楊柳,都無一不清清楚楚的倒映在水中,水陸相連,對稱成影,像蝴蝶般優美,絢麗。但又不失寧靜,仿佛世外桃源,美不勝收。試問如斯這般如畫卷亦如仙境的遇龍河,又怎會不讓眾生為之傾倒,為之心動不已呢?!
一行驢友們顯然也都感同身受,不亦樂乎的玩耍著,有童心未泯互射水槍的,有愛心博發灌溉稻苗的,有略帶回憶高唱山歌的,有專心致志掃攝美景的,有偷拍成癮伺機守候的,還有循循善誘阿哥唱山歌的。而我和彎彎就屬於最後那一類。眼巴巴的看著我們的竹筏阿哥一路悶聲不吭,我們實在不好意思讓他全程就只沉浸在屬於我們的笑聲裡孤芳自賞。於是總想也留點空間給他發揮下,誰知阿哥實在生性內向又不擅言談,不但不會唱山歌,連我們時不時問他的話也都一問一答式的就此完畢。無奈,我們只有繼續自娛自樂了。行進中,倒是另一個竹筏上的小阿哥生性開朗,熱情好客,時不時的就會給我們獻上一曲好聽的山歌。歌聲回蕩在河面上,悠悠揚揚,層出不窮。倘若閉上眼睛,耳邊不時還會有回蕩的歌聲從遠處飄來,虛幻而又真實,那種感覺妙不可言。
這會唱山歌的阿哥想必也是侃侃而談之輩,小小的個子卻身手矯健。永遠在可能撞筏的瞬間避而遠之,逢凶化吉。然後再乘勝追擊,無往不利。伴隨著他竹筏上美女們陣陣掌聲,他便更歡快的如魚得水。繼續與其它竹筏阿哥們鬥法連連,唯獨我們的阿哥還是一臉憨笑的劃著手中的漿。明哲保身的與那小阿哥保持著距離,另辟它徑。也罷,總算安全,不會遭遇撞擊之巔。盡管他一路沉默居多,但最後還是被我和彎彎評為了年度最賣力阿哥獎。聽聞殊榮,他如願的笑了。還是憨憨的那種笑。直到如今,憨厚阿哥的那份耿直的笑還是清晰的留在了我的腦海裡。除此之外會惦記的便是那個極會唱山歌的小阿哥了,畢竟他是帶給我們美妙享受來的。
其實山歌的節律很簡單,一旦掌握了節律每個人都可以是原創人,自己作詞作曲並完成演唱。所以阿妹喜歡用山歌的形式向阿哥表達情意。而阿哥自然也就通過對山歌來回應阿妹的情。此等表達你儂我儂,情意綿綿。於我是喜歡著的,簡單明了,又不乏心思。只是有一費解之處:凡是會唱山歌的人,無論男女,唱出來的調都是那麼高昂且清脆,仿佛他們的嗓子天生就是用來唱山歌的。極其動聽。想來我和彎彎也是樂於唱歌之道的人,但唱起山歌來總還是欠缺了很多韻味和感覺。聲音永遠那麼通俗,也罷也罷。能聽會唱已足矣。
正當我還糾結於為何聲音不能再動聽點兒時,只聽見前面竹排上的人“哇”的叫了起來,就知道好戲要來了,不免躍躍欲試。憨厚的阿哥只吩咐我們坐穩。我和彎彎順手摸索了下救生衣,端正好形態,還沒擺出什麼架勢,阿哥已用竹篙奮力一撐,竹筏便隨著我們的尖叫聲緩緩地順著溪流而下,於是翠綠色的山峰、黛青色的岩石、暗綠的溪水以及隨著水波蕩漾的倒影便游走眼底,在我的視野中變幻著一幅幅幽暗而清涼的景致。竹筏底部翻上來的溪水,從我的腳心一直濺到頭部。才領悟那看似不起眼的河水在堤壩的鋪墊下也會漸漸變得狂野起來。奔騰的卷起浪花,立爭要讓眾人濕身當場。雖已是春天,清涼的河水打在身上,腳上還是覺得很冷,可大家仍是使勁地大喊:“來呀!來呀!”在我們高昂激越的情緒中,小竹筏接二連三地闖過險灘,大家連連叫爽,直呼過癮。
且說每過一個堤壩時的驚險刺激就足以讓你挑戰自己的韌帶,你若不能高高把雙腿抬高,必要時累及到臀部的彈動,你就必定難保臀部。憨厚的阿哥大概是看到我每次都以高抬腿的動作配以90分貝的尖叫來度過每一次漂流,可結果不過只是被打濕了臉上,褲管上,腳心而已,終於忍不住說“來玩漂流就是預備好“濕身”的,不“濕”又怎算玩過漂流呢?”未曾想阿哥不鳴則已,一鳴即驚人,他一語點破了我,是哦,不濕又怎算有過漂流的印記呢?我要的就是這印記一說。於是在過最後一個堤壩的時候我降低了角度,保持著原分貝,刺激萬分的濕身當場,終於臀部“晚節不保”,一行人見此場景,個個幸災樂禍,拿起相機,按個不停。 如今翻看相冊,鑒於當時本人的表情倒也顯得爽哉樂哉!皆眾哉哉!
歷經了十道堤壩後,遇龍河上的漂流終於用她那激情澎湃的浪花向我們一行驢友述說著她的崢嶸歲月。西南大旱的當下又怎樣?她還不照樣以潺潺的河水起舞於每個堤壩?!不照樣以浪花四濺來揮灑於每節舞姿?!不照樣讓我們直呼過癮?!我們一行驢友總算都有跡可循的在身上留下了漂流的印記,心願得償,樂不思蜀。
那時,人群後,鏡頭裡,只見三兩人等,勾肩搭背,一路哼唱著“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兩岸走”,一路怡然自得的扭著各自飽滿的濕臀,左右搖擺著,悠悠然的前行著,徜徉著。。。。。。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