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前朋友們說拉薩有很多四川飯店。到了拉薩,果不其然,大飯店,小吃店,都掛著四川或重慶風味的招牌。進的門去,就聽川音普通話:“歡迎光臨”。吃辣聽聲,覺得這哪是在西藏啊,好像是在四川嘛。出了城市到鄉下,沒想到也是常見四川飯館。此行最遠的村莊是扎西宗,離珠峰35公裡,因為常有游客來往,所以有些旅館飯館和小商店。藏人開旅館,川人開飯館。早上在小飯館吃早點,和店主聊起來,知道夫妻二人是從大邑過來的。
“生意還可以呀,”三十多歲的店主很高興的樣子,“一個月房租1800元。再過一個月等沒游客來了,我們就把門一鎖,回老家去,明年三四月份再回來。”
在這海拔4200米的偏僻小村,他們為了生活,遠離家鄉和親人,起早貪黑的勞作,然後候鳥型的來去,把辛苦錢部分的灑在旅途上。我不知道他們家鄉的情況如何,不過要說生活條件和氣候環境,這裡肯定比四川差多了。然而他們還是頑強的在這站下了,雖然不一定在這扎根,但他們肯定不會輕易就離開。
在江孜縣城,我們也是在四川飯館吃的飯。菜味不錯,價格公道。盡管中午時分沒什麼顧客,但老板說到晚間經常會滿座,有游客,也有當地干部和商人。這也是一對三十多歲的四川夫妻,我問起這縣城裡有多少四川人?老板竟回答占70%!他自家親戚就有二十多人,而且全是開飯館,生意還都行。因為是縣城,冬天也會有些生意,所以他們並不是每年都回老家,而是兩年回去一次。“坐飛機,回去充充氧。”哈哈,我笑了。“親戚們輪流回去,不回去的幫著看鋪子。”
我不知這小老板說的70%是否有根據,但在街上走一下,看那些商鋪飯館裡的經營者都是內地人的模樣,覺得差點也不多了。四川是西藏的緊鄰,川人進藏論距離是最近,但川藏兩地的地理人文環境還是有很大差異。假如是政府組織移民,難度肯定很大,而現在西藏一發展旅游,川人見此地有商機,無需動員就自己來了。他們克服了水土不服高原反應,很多夫妻把孩子留在了家鄉,在這裡辛苦創業,想想也真是不容易。他們在給自己掙下家財的同時,也為我們游客帶來了可口和方便,為西藏的旅游和經濟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對民族融洽和團結也有益呵。
只要他們先來者在這裡站住了腳,就會有更多的四川人來西藏。
我向在西藏的四川人鞠躬了,謝謝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