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婺源行

作者: 鼠迷

導讀曦曚婺源行(2006年) 12日2182/2183普快() 出發時間上海 13:08 到達時間景德鎮04:49。景德鎮接車: 13日D1:住婺源縣城, 標准間住宿: 14日D2:住李坑,標准間住宿:門票30。婺源到李坑12公裡,包車: 15日D3:住曉起, 標准間住宿:門票30。李坑到曉起19公裡。從婺源到李坑接游客去曉起31公裡。包車 16日D4:明姬休閑山莊,標准間住宿:從婺源到曉起,接游客去明姬休閑山莊50公 ...

曦曚婺源行(2006年)

12日2182/2183普快() 出發時間上海 13:08 到達時間景德鎮04:49。景德鎮接車:

13日D1:住婺源縣城, 標准間住宿:

14日D2:住李坑,標准間住宿:門票30。婺源到李坑12公裡,包車:

15日D3:住曉起, 標准間住宿:門票30。李坑到曉起19公裡。從婺源到李坑接游客去曉起31公裡。包車

16日D4:明姬休閑山莊,標准間住宿:從婺源到曉起,接游客去明姬休閑山莊50公裡。

17日D5:住清華鎮思溪,標准間住宿,思溪延村門票自理36。包車:從婺源經明姬休閑山莊到清華鎮21公裡。

18日D6:住清華,標准間住宿:,大鄣山門票自理45,彩虹橋門票自理20。從婺源經清華到大鄣山36公裡。

19日D7:住理坑, 標准間住宿,門票20。從婺源經清華到理坑60公裡。

20日D8:送黃山 從婺源到理坑60公裡接游客回婺源60公裡。黃山 送車:

2006年高考一結束,通過雪兒姐,去婺源。雪兒姐報價:9天8晚住宿;去景點;李坑、曉起、思溪延村、大鄣山、理坑用車;景德鎮接車,婺源送黃山;四景點門票,沒付一分錢定金。玩到第四天,雪兒姐來電說當初報價太底,我說,當初我們雖然是在QQ上聯系的,但是還要講究誠信。網站的人說,那按照在QQ上約定辦。當今社會“誠信” 在遭遇變質時,我遇到了講誠信的網站,這是我是的幸運。誠信是金、誠信既生命,誠信不光是道德要素、也是做人的要素。雪兒姐這個的人,用上海閑話講,是個“模子”。這可能我和雪兒姐的緣分。

D1:上午,叫出租車縣城兜一圈,看一看城裡有什麼看點。中午網站用餐,土雞,荷包紅鯉魚。午睡後,叫雪兒姐派車,去星江邊看風景(這不計費的)。

D2:雪兒姐從婺源派車送我們到李坑。門票,住李坑雙塘客棧,標准間住宿,雙塘客棧用餐。上午老板娘陪我們熟悉李坑的環境,自己看一看有那些值得去看的景點。中午雙塘客棧用餐,土雞,荷包紅鯉魚,土雞一頓吃不完,叫老板娘晚上土雞湯空心菜。午睡後,去看景點,只見吃“旅游快餐”, 的“趕鴨 團隊”一批又一批怱怱而過,看看她們這樣的游玩真是悲哀“上車打瞌睡,下車趕鴨子”。全世界人都知道,無論那個景點,景色最美時是在黃昏、晨曦。所以,我白天看老屋,早晚看景色。置身李坑,便仿佛走入溫柔的夢境:小橋流水、粉牆黛瓦……處處透著書鄉門第的優雅。黃昏的李坑是溫婉的,如江南的女子,美麗而絕不張揚。那斜角的屋檐、雕花的橫梁還有微微外傾的美人靠……一點一點滲進心田,成為揮之不去的記憶,那些黑青的馬頭牆次第地展開,粉白的牆壁上到處是因久曠而泛出烏青的苔痕,如滴落宣紙化開的墨跡,猶如“揚州八怪”之一鄭板橋畫——竹;白天看你“粉白的牆壁上烏青的苔痕”就像美女背上鞭痕。到夜深人靜時,你就知道什麼是伸手不見五指,只有寧靜的曲折街巷和遠處村中小店的燈光。走在青石鋪就的小路,回味白天情景,這滋味只有天曉得,那些吃“旅游快餐”的游客,就體會不到了。雙塘客棧,臨水背山,夏夜睡在床上,聽蛙鳴、溪語、竹響。你說,這一夜睡得香不香、甜不甜。以後幾天都是晨起散步、午睡、黃昏游、白天看老屋。現在的李坑再也不是我心中的李坑,“把古跡當景點,把遺產當賣點”,沿街改成店鋪,招引商販,在街頭屋角持紅燈籠、插彩旗;把古村文化遭到徹底破壞——原有文化生命被瓦解,固有的文化魅力蕩然無存,只有布景般的模樣,沒有真正的個性和氣質。這到底是緣自對文化的無知,還是只要金銀不要其他?”老祖宗給大家留下一碗飯,別把孫子的一碗飯也吃完。朱熹在地下大聲疾呼還我(李坑)。

D3:雪兒姐派車從李坑送我到曉起。門票,住曉起園丁綠苑,標准間住宿。園丁綠苑用餐。還是土雞,荷包紅鯉魚,土雞一頓吃不完,叫方老師晚上土雞湯空心菜。余老師到過上海,知道上海人有個習慣,飯碗要開水湯過,所以每次用餐前飯碗要開水湯過。上午方老師陪我們熟悉曉起的環境,自己看一看有那些值得去看的景點。午睡後,到上曉起,去看看古樟,同時去了小學,農村孩子,住校的學生自己帶米,還有一星期鹹菜,再想想城市裡的孩子……;晚飯後去看曉起村中心的進士第、大夫第、榮祿第等商第官第。傍晚的曉起古村,真是像一個俊俏的村姑,天人合一的生態家園,清澈見底的水口,精雕細刻的徽式建築無不讓人流連忘返。我是樂而忘返。等到掌燈時分才回到園丁綠苑。

D4:雪兒姐派車到曉起接我,送我去思口鎮明姬休閑山莊,標准間住宿:明姬休閑山莊用餐。還是土雞,荷包紅鯉魚。午睡後,到明姬休閑山莊對面村中走走,青石路上有著蹣跚學步的幼童,還是懶洋洋趴在橋中央的小貓小狗們,這時漫步在清幽古巷中是最愜意的時光。行不多遠,只見有人在河裡網蝦,還有水邊洗衣的主婦,看到這些無不詮釋著這個古老村落的靜寧安詳。

這些年來,我旅游過的地方也不少了,但卻感覺很少有地方能像婺源一樣如詩如畫,走進婺源的時候,便隱隱有一種感覺:離夢裡老家越來越近了。青山碧水、粉牆黛瓦、配以繽紛的山花,構成婺源清晰、明快的色調。

D5:雪兒姐派車到明姬休閑山莊接我,送我到思溪。門票,思溪某農家樂住宿,用餐:用餐還是土雞,荷包紅鯉魚。我跟老板娘說,煲雞湯時雞的心、肝、肺都要,前幾天煲雞湯時,他們雞的心、肝、肺都沒放。上午,雪兒姐安排導游帶我們去思溪的思溪同濟橋、百壽園等。漫步在儒商第一村——思溪延村中,一切仿佛都是靜止的:老人、耕牛、深巷、老屋……隨便一間敞著門的老屋,都有著百年的歷史。午睡到下午三點鐘空調機突然停機。我一看是人為故障,打電話給雪兒姐,雪兒姐馬上派車接我,從思溪送我到清華,住清華清源賓館,標准間住宿,清源賓館用餐:大鄣山門票自理,彩虹橋門票自理。游大鄣山,我們早上6點就叫雪兒姐派車去大鄣山,整座山只有我一家四人,等於我將大鄣山買下3小時。走在石板鋪就的山路上,聽著飛瀑流泉,古樹高低屋,斜陽遠近山;林梢煙似帶,村外水如環。婺源是一首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抒情詩。中午回清源賓館用餐。清源賓館的河蝦,就像齊白石的畫一樣透明,不像上海的河蝦只只墨墨黑。

D6:從清華送游客理坑。門票,住理坑“溪邊小築” 。理坑處於婺源縣東北面的山旮旯裡面,一條小路彎彎曲曲載著當地鄉親和外地游客進出。歷史上,婺源也隸屬於古徽州,理坑與黟縣就隔著那道山。然而仔細對比李坑,理坑自有她的那份野趣與雅致。用餐前,老板帶我去溪邊抓魚,第一次抓一條荷包紅鯉魚,老板說:小一點了,不夠你一家四口,後來抓一條大的。午餐,還是土雞,荷包紅鯉魚。煲雞湯時雞的心、肝、肺都要。第二天早餐:炒土雞蛋 、油條、稀飯、醬菜、饅頭。三餐飯錢140元。

D7:送黃山,雪兒姐派車接我回婺源,婺源縣城用餐。中午用餐我請客,雪兒姐拿家裡自己種的綠茶給我,真不好意思。午睡後,從婺源 送我到黃山 。

婺源家園的美在於環境渾然天成的和諧。“青山向晚盈軒翠,碧水含春傍檻流”。無論是民居、村落都非常注意人和天、地、山、水的環境關系,或枕山面水,或臨溪而居,山山水水都是“家”,村村是畫,步步是景。粉牆黛瓦的村落被青山和綠水所環繞,加上飄渺朦朧的薄霧、古意盎然的石徑和廊橋,全然是水墨丹青的韻味。

曦曚婺源行(2008年)

2008年我再次到婺源的行程

24日到景德鎮,雪兒姐到火車站接我們。

第一天到清華 住宿:清源賓館。

第二天到 嚴田古樟民俗園 住宿:“聚春堂” 。

第三天還在嚴田古樟民俗園 住宿:“聚春堂” 。

第四天到清華,游玩另行安排(上午參觀甲路傘廠、木雕廠、下午參觀博物館)

第五天到慶源 住宿古宅客棧

第六天還是住古宅客棧

第七天返回上海

D1:清華,住清源賓館,用餐還是土雞、荷包紅鯉魚(包錫紙的微辣)。

2006年清源賓館酒店的老板姓許,老板人待人真摯、熱情,在彩虹橋邊參觀他的酒廠,品嘗他自制的獼猴桃酒、米酒和其它酒,酒我沒買,不好意思的我看到有小魚干,我說買點魚干,許老板抓幾把魚干裝進塑料袋送給我,賣買不成情義在。現在是人去樓空。

午睡後,沿清華新街雜貨鋪買瓜,零頭都不算了,看到婺源人的淳樸、真誠。

D2、D3:嚴田古樟民俗園 住宿由雪兒姐安排。在“魚塘人家”的“聚春堂”住了兩天。嚴田古樟民俗園,人造的景點,模仿得真實,像蘇州園林。天下第一樟。古樟的根蘗特別強盛,同一樹干上生長出不同朝代的6個大枝椏,幅冠達3畝,越河過界,鋪天蓋地,與點綴於民俗園的諸多古樸蒼勁。有了古樟、古橋點綴,嚴田古樟民俗園有了靈氣,仿古仿得反樸歸真,有回歸自然的真實感受。在“魚塘人家”住了兩天,第一天晚飯後散步,黃昏的嚴田古樟園,溪水流過古橋,落滿歲月塵埃的斑駁古橋在綠色植物的纏繞與一澗夏水的相襯下,愈發顯得古韻森森,蒼樸幽遠,偶爾有農夫荷鋤牽牛從古橋上歸來,更顯出田園風光,如詩如畫,仿佛回到唐詩宋詞水墨丹青的意境中:“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馬致遠《秋思》回來時,看到古樟園散養的大白鵝,問老板娘大白鵝能買嗎?能。第二天,雪兒姐又來嚴田,問我住的好不好。到婺源旅游就像到家一樣,我每到一個景點住下,雪兒姐送其他游客路過時,就會帶西瓜等東西給我吃,並再三囑咐農家樂老板要好好照顧。中午,吃大白鵝,好家伙,滿滿的一大海盤。口感很好!一口咬上去有彈性,又能咬得動,即咬即化,好吃,好吃!嚴田古樟民俗園的老板娘淳樸、厚道。回上海時,臨走時要結帳,我問村姑飯錢多少,我說否是優惠一點;村姑講最多去掉另頭,後來老板娘說十位數、個位數錢多去掉。我真是檢了個大便宜,臨走還拿了“魚塘人家”,自制的辣醬。此 辣醬辣出婺源女人外柔內剛的“婺”。

D4:住清源賓館。從嚴田古樟民俗園到清源賓館的路上,隨便去了“甲路”傘廠、木雕廠買了些便宜貨,下午參觀博物館,晚上會會婺源的老朋友。婺源甲路的紙傘自古有名,早在康熙時期,就有句民謠說“景德鎮的瓷器,甲路的傘”。五顏六色的紙傘,在陽光的照耀下,絢麗多姿。這讓我想起了戴望舒《雨巷》中的詩意,倘是煙花三月的斜風細雨中,或許還能碰上丁香一般的姑娘,撐著這樣油紙傘,漫步在清幽的古巷中。

D5、D6,慶源的古宅客棧詹加泉老板,北方人的身板,南方人的靈氣,古道熱腸。婺源是很容易讓人聯系到“老家”的地方。不管這“老家” 是的心中思念,還是睡夢裡的想念。但到了婺源似乎有回家感覺,家就應該就是這樣的,淡泊,親切,平安,真誠。詹老板的手藝!已經遠遠超過了一般好吃的家常菜,一個麥香燜紅腸,一個粉蒸荷包鯉魚,有專業水准。但真真可貴的是詹老板的淡泊,親切,真誠。通過雪兒姐,聯系了古宅客棧老板。2008年7月28日雪兒姐送我們到縣城,詹老板來接。去慶源一路上,詹老板在高山平湖、江嶺,主動停車,讓我們下車拍照。江嶺位於婺源縣的東北面,南臨古生態村曉起,東接溪頭。這裡坡嶺起伏,山上層層疊疊的梯田,和山下盆地的農田上下呼應,東岸村和西岸村裡徽派建築的民居點綴其中,河水靜靜地流淌,“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構成一幅天然的詩畫田園風光。清晨雲霧在山間翻滾,形成頗為壯觀的雲海。雲海沉浮,山下粉牆黛瓦時隱時現,山上梯田裡的邊油菜花在雲霧間或淡或濃。慶源村的自然景觀比沱川理坑、小橋流水人家的李坑更原生態。黃昏,我們沿溪而上,整個村莊的感覺不能言語。大人坐在像美人靠一樣東西似乎在聊天,幼童在溪中戲水,溪中竟然還有荷包紅鯉魚,溪邊的梨樹結不少梨,青石板路上還掉下很多的梨,真是“路不拾遺”。這樣的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原生態。真令人向往,“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其實說起來,婺源不是特別好玩的地方,它沒有名山大川的氣魄,沒有峻山險嶺的深幽,沒有江南風光的迷人,貌似自殘自虐的“越獄游”的游客,一天要玩三、四個景點,已徹底淪為一種極速流竄和縱情逃逸,天天從“雞叫玩到鬼叫”, 只記得大巴士不停地奔,新景點不斷地換,大群男女披頭散發地被導游的破鴨嗓呱呱地攆,慌張得一如小狗撒尿,灑幾滴就走人,到後來完全抱頭鼠竄:“上車睡覺,下車拍照,排隊尿尿,結果除了游客的眼袋墳起、兩頰深陷、步履蹣跚和舌頭肥大外。這樣游客像們逃犯,所以叫“越獄游”。首先是休息和悠閑,然後主要景點一個一個地看,從文化歷史到風光風俗,吃住都很從容,恁如此,還只是走馬觀花,哪像你們呢。逃犯啊。

就更本不識婺源真面貌,婺源真面貌並不讓人驚艷。婺源的美貌,它就像婺源的茶其貌不揚,喝上去感覺平淡無奇的,味卻自然清新,回味無窮,需要細心品味。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第二天下雨,詹老板陪我們去汪槎村看這是二棵極為奇特的雌雄銀杏樹。我們走進雨中,煙雨蒙蒙中,青石板路逶迤伸向田間遠方,這條有溪水、古橋、綠野的青石板路非常有味道 沒有嘈雜的游客,盡是溪水與鳥兒的吟唱,一派天籟之聲。。一路上穿村、過山,詹老板一會走在前,一會走在後,還不停地說當心滑、當心滑,時刻為我們安全著想。慶源村山高氣清,土肥霧重,空氣清新不染纖塵,泉水清澈富含靈氣。每當菜花、梨花和桃花盛開之際,慶源人家籠罩在一派“金山、銀海、胭脂雲”的景像之中。王維“故人具雞黍, 邀我至田家。 綠樹村邊合, 青山郭外斜。 開軒面場圃, 把酒話桑麻。 待到重陽日, 還來就菊花。” 在店老板家住了兩天,每天飯前有瓜子、飯後有西瓜(免費)。回上海時,早上詹老板煮上三個白糖雞蛋為我送行,另外詹老板還送自己種的綠茶和自己做的辣醬給我。此茶和店老板一樣喝上去感覺平淡無奇的,但回味無窮,此醬辣辣出店老板的真誠。回上海後才知道婺源人,家裡接待來客,特別是貴客,一般都會煮上三個白糖雞蛋敬客,叫作點心.三個雞蛋叫三元進第。

但我們也遺憾地看到,游客的對外形像、游客的精神素養並沒有隨著國民收入的增長而同步增長,物性貪婪和農民習性像疥瘡一樣地侵蝕著這些游客。詩曰:“優哉游哉,亦是戾矣。”——“步入中等收入”的我們,該不該來一份高看?來一份優雅和善待?

“游婺源,如果只用觀賞風景之眼,不動文學、歷史、政治之腦,那是觸摸不到她的脈搏,不能品味到她的內涵的。” 《婺源文化旅游叢書》中余秋雨作的序中,余秋雨說:“ 天人合一的和諧景像本身就是一種文化,但是這種文化是生態文化,而不是書生圈裡的高層文化。書生圈裡的高層文化大多出現在城市裡,往往離山川田野比較遙遠。在這一點上,婺源創造了奇跡,它居然讓琅琅書聲與自然美景緊緊相溶,讓高層學者與農夫、茶女相鄰而居......我堅信,對於多數有資格的旅行者來說,他們的起點大多是名山大川,而終點往往是尋常生態。人和自然的高度融合,最具有終極性的欣賞值。”珍惜啊婺源人,珍惜老祖宗留下這份天人合一的生態文化。

我從董事起的十幾年,幾乎每年都到外地去游玩,去過九江、廬山、華山、嵩山、杭州、蘇州、西安、延安、南昌、洛陽、龍門石窟、黃山、宏村、西遞、溫州、雁蕩山、鷹潭、龍虎山、武夷山、張家界、鳳凰城,都是自費,且獨立組團。當地地接社,給我一家四口配上導游、司機。玩到那裡,就住到那裡。用餐、游玩、買東西,從沒有被宰過、從沒有被忽悠過。第一,出發前先做做功課上上旅游地的網站,了解一下行情,那你不會有被騙、被斬的感覺。如果你自己考慮不周到,花錢買氣受。那就是俗語說天做孽猶可憐,自作孽不可憐。第二,尊重服務你的人(導游、司機)。有的游客自以我大城市來的趾高氣昂,我是讓你們賺錢的,你得好好對我服務。。“好好服務”就是臉帶微笑,低首下氣。游客花錢買服務,老板服務為賺錢,但你游客花錢買服務,不能買我的尊嚴。大家都是人,你應該尊重服務你的人,買賣之間是平等的,買的人就高貴,賣的人就下賤。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這是有素質人的教養。如果碰上癟三沒教養的人,還談什麼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何必總是被人小瞧了,看扁了呢。

D5、D6,慶源的古宅客棧詹加泉老板,北方人的身板,南方人的靈氣,古道熱腸。婺源是很容易讓人聯系到“老家”的地方。不管這“老家” 是的心中思念,還是睡夢裡的想念。但到了婺源似乎有回家感覺,家就應該就是這樣的,淡泊,親切,平安,真誠。詹老板的手藝!已經遠遠超過了一般好吃的家常菜,一個麥香燜紅腸,一個粉蒸荷包鯉魚,有專業水准。但真真可貴的是詹老板的淡泊,親切,真誠。通過雪兒姐,聯系了古宅客棧老板。2008年7月28日雪兒姐送我們到縣城,詹老板來接。去慶源一路上,詹老板在高山平湖、江嶺,主動停車,讓我們下車拍照。江嶺位於婺源縣的東北面,南臨古生態村曉起,東接溪頭。這裡坡嶺起伏,山上層層疊疊的梯田,和山下盆地的農田上下呼應,東岸村和西岸村裡徽派建築的民居點綴其中,河水靜靜地流淌,“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構成一幅天然的詩畫田園風光。清晨雲霧在山間翻滾,形成頗為壯觀的雲海。雲海沉浮,山下粉牆黛瓦時隱時現,山上梯田裡的邊油菜花在雲霧間或淡或濃。慶源村的自然景觀比沱川理坑、小橋流水人家的李坑更原生態。黃昏,我們沿溪而上,整個村莊的感覺不能言語。大人坐在像美人靠一樣東西似乎在聊天,幼童在溪中戲水,溪中竟然還有荷包紅鯉魚,溪邊的梨樹結不少梨,青石板路上還掉下很多的梨,真是“路不拾遺”。這樣的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原生態。真令人向往,“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其實說起來,婺源不是特別好玩的地方,它沒有名山大川的氣魄,沒有峻山險嶺的深幽,沒有江南風光的迷人。婺源的美貌,它就像婺源的茶其貌不揚,喝上去感覺平淡無奇的,味卻自然清新,回味無窮,需要細心品味。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游婺源,如果只用觀賞風景之眼,不動文學、歷史、政治之腦,那是觸摸不到她的脈搏,不能品味到她的內涵的。” 《婺源文化旅游叢書》中余秋雨作的序中,余秋雨說:“ 天人合一的和諧景像本身就是一種文化,但是這種文化是生態文化,而不是書生圈裡的高層文化。書生圈裡的高層文化大多出現在城市裡,往往離山川田野比較遙遠。在這一點上,婺源創造了奇跡,它居然讓琅琅書聲與自然美景緊緊相溶,讓高層學者與農夫、茶女相鄰而居......我堅信,對於多數有資格的旅行者來說,他們的起點大多是名山大川,而終點往往是尋常生態。人和自然的高度融合,最具有終極性的欣賞值。”珍惜啊婺源人,珍惜老祖宗留下這份天人合一的生態文化。

但是,貌似自殘自虐的“越獄游”的游客,一天要玩三、四個景點,已徹底淪為一種極速流竄和縱情逃逸,天天從“雞叫玩到鬼叫”, 只記得大巴士不停地奔,新景點不斷地換,大群男女披頭散發地被導游的破鴨嗓呱呱地攆,慌張得一如小狗撒尿,灑幾滴就走人,到後來完全抱頭鼠竄:“上車睡覺,下車拍照,排隊尿尿,結果除了游客的眼袋墳起、兩頰深陷、步履蹣跚和舌頭肥大外。這樣游客像們逃犯,所以叫“越獄游”。哪像你們這也是旅游,這是逃犯“越獄”後亡命的逃穿啊。

在婺源首先是休息和悠閑,然後主要景點一個一個地看,從文化歷史到風光風俗,吃住都很從容,恁如此,還只是走馬觀花。

第二天下雨,詹老板陪我們去汪槎村看這是二棵極為奇特的雌雄銀杏樹。我們走進雨中,煙雨蒙蒙中,青石板路逶迤伸向田間遠方,這條有溪水、古橋、綠野的青石板路非常有味道 沒有嘈雜的游客,盡是溪水與鳥兒的吟唱,一派天籟之聲。。一路上穿村、過山,詹老板一會走在前,一會走在後,還不停地說當心滑、當心滑,時刻為我們安全著想。

在店老板家住了兩天,每天飯前有瓜子、飯後有西瓜(免費)。回上海時,早上詹老板煮上三個白糖雞蛋為我送行,另外詹老板還送自己種的綠茶和自己做的辣醬給我。此茶和店老板一樣喝上去感覺平淡無奇的,但回味無窮,此醬辣辣出店老板的真誠。回上海後才知道婺源人,家裡接待來客,特別是貴客,一般都會煮上三個白糖雞蛋敬客,叫作點心.三個雞蛋叫三元進第。

但我也遺憾地看到,游客的對外形像、游客的精神素養並沒有隨著國民收入的增長而同步增長,物性貪婪和農民習性像疥瘡一樣地侵蝕著這些游客。詩曰:“優哉游哉,亦是戾矣。”——“步入中等收入”的我們,該不該來一份高看?來一份優雅和善待?有的游客自以我大城市來的趾高氣昂,我是讓你們賺錢的,你得好好對我服務。。“好好服務”就是臉帶微笑,低首下氣。游客花錢買服務,老板服務為賺錢,但你游客花錢買服務,不能買我的尊嚴。大家都是人,你應該尊重服務你的人,買賣之間是平等的,買的人就高貴,賣的人就下賤。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這是有素質人的教養。如果碰上癟三沒教養的人,還談什麼尊重別人就是尊重自己。何必總是被人小瞧了,看扁了呢。

我從董事起的十幾年就和老爸到處去旅游,幾乎每年都到外地去游玩,去過九江、廬山、華山、嵩山、杭州、蘇州、西安、延安、南昌、洛陽、龍門石窟、黃山、宏村、西遞、溫州、雁蕩山、鷹潭、龍虎山、武夷山、張家界、鳳凰城,都是自費,且獨立組團。當地地接社給我一家四口配上導游、司機。在旅游業俗語稱“賣豬仔”。 “賣豬仔”不嚇人,嚇人是不知道自己賣給誰。我和上海的旅行社簽約,他們把我一家四口當“豬仔”賣給當地的地接社。但我老爸和上海的旅行社簽約時就說明,賣給誰我不管,如果地接社服務違約,上海的旅行社要加倍賠償。玩到那裡,就住到那裡。用餐、游玩、買東西,從沒有被宰過、從沒有被忽悠過。第一,出發前先做做功課上上旅游地的網站,了解一下行情,那你不會有被騙、被斬的感覺。如果你自己考慮不周到,花錢買氣受。那就是俗語說天做孽猶可憐,自作孽不可憐。第二,尊重服務你的人(導游、司機)。

去婺源玩千萬不要跟團,“上車打瞌睡,下車趕鴨子,”的“趕鴨 團隊”,沒意思。出發前先做做功課上上婺源的網站,了解一下行情,那你不會有被騙、被斬的感覺。如果你自己考慮不周到,花錢買氣受。那就是俗語說天做孽猶可憐,自作孽不可憐。

曦曚婺源行(2010年)

2010年雪兒姐大喜的日子,也是我的好日子,大學要畢業的我找到了實習單位,今後做個小白領是沒問題了。在婺源我見到大胡哥哥和小胡哥哥。明天早上6點就要去上班,就此下線。

2010年1月接到雪兒姐邀請,我一家四人來到婺源,進住剛落成的清華高奢村“婺源農家休閑別墅” 。一到別墅大廳,就眼睛一亮,一塊屏風高有近二米、寬有近四米,上面雕刻的吉祥如意圖案,工藝精湛,大氣,就是放在上海五級賓館也不為過。

姐出嫁的日子到了,雪兒姐叫我在迎賓時要幫著搬嫁裝,我還拿到了小紅包。

婺源的鄉村婚俗儀式,我算是領教了。尤其是在宴席上,上一道菜又是吹喇叭、又是敲鑼鼓,一開始還真的嚇了我一跳;上幾道菜後又放鞭炮了,這還讓不讓客人吃菜,我搞不明白。以後我習慣了,他們敲他們的,我吃我的。

在清華高奢村的日子裡,我坐上凱迪拉克豪車風光了一把,下車坐上“火桶”暖和了一把,心裡說不出的滋味,享受著現代,空談著古典;生活在現代,懷念著古典。

夜晚,我打著手電走在雙河鎮老街。老街的感覺不一樣,真的是老街。老街的夜,要有如反樸歸真、回歸自然的真實感受,寧靜的曲折街巷和遠處村中小店的燈光走在青石鋪就的小路,像優美的古典樂和現代搖滾結合那樣美,其它地方都沒有。老街就應該突出的是那種安靜、雅致、質樸、清幽、古色古香的本真本色的魅力,能看到居民的生活,能領略本地的民俗。一個在潺潺的溪流旁思古、漫談、品茶的地方。麗江古城新華路上的酒吧一條街,變得光怪陸離的,弄成嘈雜喧嘩震耳欲聾的街道,游客以為到了上海“川沙” 、“南彙”。連麗江當地人,都不敢帶朋友來逛的這一條走了的味街。

從婺源回來,把帶來的豇豆干和紅燒肉一起燒,那些金領哥哥把豇豆干全吃完,剩下都是紅燒肉。他們都說豇豆干好吃,用一個字表達“糯”。

坑頭水酒真好喝。這次從婺源回來,帶了一桶二十斤,給幾個朋友分了,他們還舍不得喝。

婺源的豆腐乳比上海的豆腐乳好吃。上海的豆腐乳看上去很松軟,筷子一夾就松開,婺源的豆腐乳看上去很硬,筷子不用力還夾不開,但吃到嘴裡用三個字表達“糯”、“滑”、“細” 。


精選遊記: 婺源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