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南京氣候好極了!潤而不濕,不冷不熱剛剛好。中山陵風景區的景色尤其宜人,道路兩旁80歲樹齡的懸鈴木參天入雲,巨大的桂樹芳香撲鼻。與濟南不同的是,無論是樹是草,是泥是石,都是濕潤的,靜靜透著清新的氣息。南京市在保護古樹上下了不少功夫,限制了路上道路的建設,而是重點建設地鐵以方便市民出行。現在,3號4號地鐵正在施工,一年後將會形成巨大的地下交通網絡,四通八達。說到交通,在濟南坐公交車習慣了,覺不出什麼。南京的公交系統實在混亂!路邊很少有交警,沒有公交專用車道,汽車破得吭鋃吭鋃響(濟南的31路也比它強),這還不說,司機開起車來橫衝直撞,再加上南京的路起伏不平又多彎曲,晃得裡面的乘客東倒西歪。可以說豬都比他跑得好!早聽說南京交通秩序混亂,果然名不虛傳;早聽說山東交通第一濟南公交優秀,果然名不虛傳!
我想南京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原國民政府。六朝古都的歷史為南京描上了柔柔的詩意,繁華過後皆為雲煙,而國民革命則對這座城市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宋美齡別墅,總統府,中山陵,靈谷寺,處處體現著民主革命的重要歷史意義。南京人多以孫中山和三民主義為榮,其大學城取名“仙林”,取義仙台。
南京的包容性比許多城市要強,人們說著來自天南海北的口音,卻其樂融融的談笑著。
本地的南京人有著南方儂儂的口音,卻不似蘇杭一帶人小巧玲瓏,只是身高上明顯比山東人小兩號。上了年紀的女人(45歲以上吧,大概)都燙著精致的卷發,並且是小波浪,用發卡或發膠固定在頭上,一絲不亂。
新街口是南京最繁華的商業中心,各個商貿中心的大樓堪比上海香港,或者用“鱗次櫛比”來形容,這讓我大吃一驚,沒想到她可以將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如此和諧地銜接在一起,沒有厚此薄彼。
夫子廟一帶相當於芙蓉街,但有秦淮河相伴,更有風韻。在這裡可以吃到特色小吃,秦淮八絕什麼的,我沒有吃全,只吃了著名的鴨血粉絲,豆腐卷,鹽水鴨和冰糖糯米桂花藕,到底是南方,沒有北方的豪爽之性,碗太小了。
這次出游是我真正意義上的“自助游”,一切靠自己,讓我受益頗多,尤其明白了事前計劃的重要性。希望下次可以走得更遠一點。
附:
路線
第一天----早上5:30起床,6:30前景區免票,直接打車去孝陵,起步價,因為門票70實在不值,快步走出來去中山陵,宋美齡別墅,完了下山,吃的回味的鴨血粉絲,很正宗哦。再去南京國立博物館(憑證免票);下午坐車進市區,逛夫子廟-秦淮河,貢院,瞻園,吃東西。
第二天----早上5:30起床,賣票前去靈谷寺,又省了70~~~然後是總統府和梅園,梅園是國共第二次合作中共代表團駐地,現包括總理紀念館,免票,總統府學生20半價,裡面很大很有得逛;下午去新街口商業中心,順便去幾個大學校園看看
第三天----去了紫金山,玄武湖,比大明湖大許多倍,但是其實不看也罷,然後是明故宮,晚上的火車,火車站很亮堂,也干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