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德爾斐的路上錯過溫泉關

作者: 中年抒情

導讀卡蘭巴卡人十分冷漠,所以,本想在當地了解詳細准確信息後再做規劃的理想破滅了。只能按照在北京上網和研究地圖規劃出的路線去往希腊的古代宗教中心德爾斐(Delphi)。 路線是,從卡蘭巴卡乘發往雅典的火車到萊瓦達(Livada),再從那裡換乘從雅典開往德爾斐的長途公交車。 5點半就起床,6點出發,拉著行李步行到卡蘭巴卡火車站,10分鐘走到。站台上居然沒有等候的 ...

卡蘭巴卡人十分冷漠,所以,本想在當地了解詳細准確信息後再做規劃的理想破滅了。只能按照在北京上網和研究地圖規劃出的路線去往希腊的古代宗教中心德爾斐(Delphi)。

路線是,從卡蘭巴卡乘發往雅典的火車到萊瓦達(Livada),再從那裡換乘從雅典開往德爾斐的長途公交車。

5點半就起床,6點出發,拉著行李步行到卡蘭巴卡火車站,10分鐘走到。站台上居然沒有等候的車。

又過了10分鐘,來了只有六節車廂、畫著塗鴉、髒兮兮的火車,只差沒帶蒸汽火車頭了。怎麼比塞城開來的火車差了一個世紀不止呀?!

上去後發現,座位只有普通大巴那麼大點兒,而且很舊,衛生間的坐便器上很多污漬,一看就沒好好打掃。

不過,不論是便池還是洗手盤,水還是有的,只要踩地上的一個小鈕子就行了,還算方便。

一路上遇站就停,是輛超慢車。

上來的乘客基本上沒有謙讓精神,神情冷漠,搶上搶下。不過,比我們公交車上的情景略好些,起碼要安靜很多,沒有爭吵現像。

希腊可能是世界第二大煙民國家,很多公共場所不禁煙。

雖然希腊人沒有禮讓三先的習慣,但是比我們中國人之間客氣很多。比如,在一個較大的站拉米亞(Lamia)上來一家是母女,母親讓女兒坐在了一個靠走道的空座位上,然後就站在女兒身邊。女兒對面的長座和我倆各自的長座靠窗戶的位置都沒有坐人,只是放著行李,可這位女士並沒有要求任何一個人給她騰地方。

在不大理解希人此情感的同時,又挺同情這位女士。太太就主動邀請她坐到我們的一個放行李的位置上,沒想到這位女士還千恩萬謝的樣子,太太就和她聊了起來。

原來,她是一個新西蘭人,20年前嫁給了希腊人所以移居此地。

據她說,其實希腊人也挺好的,很多時候比新西蘭人還實誠呢。哈,慢慢感覺吧。

一看是個母語英語的希腊人就問起有關溫泉關的事情。

“溫泉關”戰役是希腊歷史上非常有名的戰例。希腊很多宣傳戰爭的畫面都會出現“480”的標志,就是指的公元前480年,希腊聯軍抵御波斯大軍的戰爭。

在那次戰爭中,斯巴達的國王萊奧尼達斯帶領著300名勇士用自己的身軀阻擋住波斯幾十萬大軍的前進步伐,最後全部犧牲。

好萊塢前幾年根據同樣內容的漫畫書改編成的大片《斯巴達300勇士》曾風靡一時,尤其是類似電子游戲般的戰爭畫面更是令世人津津樂道。也讓現代人對那段歷史有了全面的、深入地了解。

可是,在家裡,從網站上到書本資料中都很難找到溫泉關的准確位置,所以,只好放棄了前往的打算。

看來新西蘭女人畢竟是移民,她對此也是一知半解。但是,當她用希腊文與周圍的希腊同胞交流此事時,竟引起了一片轟動。七、八個人搶著述說自己知道的情況,明顯比回答問路者的態度要熱情的多。

最後經過新西蘭女人翻譯後我們大呼遺憾,原來,我們剛才路過的城市拉米亞就是去溫泉關最近的城市。

在那個城市坐公交車1個半小時就能到達小鎮:Thermopilies。新西蘭女人說,這個小鎮的名字好像就是斯巴達國王的名字。

據說小鎮主路邊上現在還有一座墓碑,上面寫著:過客啊,去告訴我們的斯巴達人,我們忠誠死守,在這裡粉身碎骨。

每次旅游都會有很多遺憾,這是希腊之旅遺憾之一。

經過3個多小時才到達我們的車站。火車站離市區還有一段路程,不過,每天按時來接這班客人的公交車就停在火車站外。上車1分鐘後開車,全車5個乘客。

到了市區才發現,萊瓦達(Livada)還真不是個小地方,比卡蘭巴卡大的多,曠闊的街道兩邊擠滿了建築,雖然都不很高,但是,很現代化,一看就是個沒有什麼旅游內容的居民地。但是,通往德爾斐的長途巴士站別說沒有遮涼亭和座位,居然連個站牌子都沒有。與就在附近的現代化市內公交車站相比簡直就是天上地下。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當我們在路人的指引下走向一根電線杆子旁的“車站”時,發現,電杆下的石基上坐著一個小姑娘,面前放著兩個大包,靜靜地在那裡看書。

見到我們走過來她很友好的對著我們微笑,我們的裝束一看就是旅游者,所以,估摸著她內心有種見到組織的感覺。

一問才知,她9點就在這裡等了,可一直沒見到車,現在都10點多了。我們本來就是打算等12點多到達的第二班車的。

一位坐在“車站”邊上的露天咖啡座上的希腊小伙子很熱情地告訴我們:這裡就是等去往德爾斐公交車的地方。過了一會兒又見他從另一個方向上走來告訴我們:9點多的車沒有了,12點多的有沒有還不知道。然後就又坐回到自己的位置上閑散的喝著那杯咖啡。因為來希腊有些日子了,對希腊人不守時的風格已經習以為常,也沒感到意外,內心的等吧。

因為只有三個同路人很自然的就聊了起來。

原來小姑娘是個利用暑假來這裡做義工的愛爾蘭女孩兒。雖然還只是個中學生,但是很熱情、懂禮貌、不怯場、看著很干練。

她說,她參加的是一個意大利民間組織在Galaxidi(靠近波羅奔尼撒半島的一個海濱城市)的海豚保護研究計劃。純粹是因為喜歡,沒問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只是教父在他出生的時候為了存了一筆錢,錢生息、利滾利的現在也能派上用場了,再把平時打零工掙到的錢用上,加在一起就成了路費。

“這樣,我做自己喜歡做自己的事,爸爸媽媽有什麼理由管我呢!”(孩子的原話)。

“那你爸爸媽媽不擔心你的安全嗎”?

“他們應該相信我的能力”!

想想今天《北青報》上刊登的武漢某大學為送孩子的新生家長們開放的體育館地上那些排成一片地鋪的照片。心裡總是有些困惑。家長們這樣做,對嗎?可要是不對,為什麼百分之九十九的家長都這麼做呢,包括那些貧困生家長?

可這些時常自然而然反射出來的文化現像總會令人感慨:我們的民族真的強盛了嗎?

太太去打聽事兒的時候小姑娘就打開書看著(哈,我的語言不夠和她交談),但是很願意和我們聊天,就這樣,三個人,坐在希腊某大城市馬路牙子上的樹蔭下,連聊帶等的一直熬到快1點。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看到那位熱心的小伙子一直坐在咖啡座上喝著那杯自始至終的咖啡,什麼也不干,也不和任何人聊天。問愛爾蘭小姑娘能理解小伙子的行為嗎?她聳聳肩說:那是浪費時間。

當車終於來了的時候,等候了整整一個上午的小姑娘的怨言中都情不自禁的帶著髒字兒,雖然聲音很小。

突然,又是從另一個方向上,那位熱心的小伙子跑出來指著大巴衝著我們喊:德爾斐、德爾斐!哈,雖然這人有點兒懶,但是是我們見到的最熱情的希腊人。


(我們在這兒下的火車)



(愛爾蘭小姑娘笑起來就像一朵花)



(路邊的野花也真的好漂亮)



(一路上見到的小村鎮都很古樸)



(見到這樣的大山凹時,德爾斐就到了。)


精選遊記: 德爾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