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出發的湘西之行之四(2009年8月1日—6日)

作者: chnhbm

導讀沈從文故居出來,順著路牌指引,沿著東正街折返、出東門城樓,前往瞻仰沈從文之墓,東門城樓往沈從文墓地的路上有很多臨江客棧、酒吧,這些酒吧布置比較簡約,沒有城市酒吧炫目耀眼的排場,沒有為飲者狂熱的的勁歌熱舞,但卻很適合對酒當歌,舉杯抒懷,放飛思緒。當時我想著晚上要來酒吧裡坐一坐,可惜最後卻未能如願。有一家酒吧名字叫“籬笆、女兒、河”的 ...

沈從文故居出來,順著路牌指引,沿著東正街折返、出東門城樓,前往瞻仰沈從文之墓,東門城樓往沈從文墓地的路上有很多臨江客棧、酒吧,這些酒吧布置比較簡約,沒有城市酒吧炫目耀眼的排場,沒有為飲者狂熱的的勁歌熱舞,但卻很適合對酒當歌,舉杯抒懷,放飛思緒。當時我想著晚上要來酒吧裡坐一坐,可惜最後卻未能如願。有一家酒吧名字叫“籬笆、女兒、河”的牌匾下面注著“謝絕日本人入內”,可能它的主人應該是愛恨分明的熱血青年吧。

從東門城樓到沈從文墓地大概有20分鐘左右的步行行程,在這狹長的街巷上不時有黃包車拉著游客擦身而過,還有人牽著負重青石條的馬匹送材料到建築工地,每匹馬身上都裝有特制的鐵架,馬背的兩邊剛好各裝一條石條,也許在這沒有任何機動車輛通行的古城,馬匹才是最用得上手的運輸工具。江邊還有一些餐館、客棧,有的店家則在門口插上仿古的幡旗招徠顧,這裡的餐館相對比較簡單些,在這裡就餐最主要還是享受沱江的情致吧。置身於這裡,仿佛現代的我們踏著歷史的邊角。

我想我的鳳凰之行最讓我內心觸動的還是儋仰沈從文先生墓地,之前我只是把它當作我的旅行中的一個景點,來這裡算到此一游吧。在路上問幾次行人後,我找到沈從文墓地的指引牌,還有簡介,從簡介了解到沈從文於1988年逝世於北京,1992年把骨灰帶回鳳凰,其中一半飄灑於沱江,一半安放於五彩山下。簡介牌的旁邊還有一個石碑,碑文為黃永玉所寫,內容取自沈從文先生的語句,“一個戰士不是戰死沙場,便是回到故鄉”。我順著山腳下的小徑走上去,當時我經過一座石碑(石碑就在路中間),再下去的路更窄小,已經比較荒涼。於是我折回頭打算再問路,剛好看到一位女游客在對著那塊石碑拍照,當時我還沒想到沈從文先生會埋灰於此,當我詢問了之後,那位女士說這就是沈從文之墓,我仔細端詳這塊墓碑許久,心中卻百感交集,有一種難言的欲哽咽般的感觸,這難道就是在中國文壇享有崇高地位的大師級人物的骨灰塚嗎?這塊墓碑看起來極其普通,石材就取自這座他背靠的聽濤山,名曰五彩石,墓碑腳下有許多已經熄滅的香煙頭,還有墓碑頂上有幾頂花環,這些是有的游客對大師的憑吊物品。碑文正面為“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認識‘人’。背面為其夫人題:“不折不從,亦慈亦讓;星鬥其文,赤子其人”。我想在沉澱著豐富社會文化習俗的中國,以沈從文先生的聲譽、社會地位、還有當時他的財富,他絕對可以按照自己的願望把自己的最後安身之所安排得堂堂皇皇,而且政府或者他的後人應該也會想著為他做這些事情,可他連體面人家的基本排場都沒有,面對這座普通的墳塋,忽然我覺得自己很渺小。我想起“文如其人”那句話,想起我曾經看過的些許他的作品,覺得這些都貫穿、滲透著他的靈魂、人格裡頭許多純淨、平實但卻不得不讓人仰視的東西;就算一個人的心有多大的醜和惡,如果看到這些,他的靈魂絕對會受到洗滌和碰撞,甚至痛痛快快地大哭一場。我忽然覺得在注重物質追求的今天,許多人包括我自己為了自己所設定的生活目標(主要是物質上的)及所做的許多努力是否必要,我們精神層面的東西是否貧乏了一些。沈從文先生夫婦他們應該恩愛一生吧,沈夫人去世後要求在鳳凰和沈先生一起合葬,在墓碑的背面刻著沈夫人骨灰於2007在此合葬。

沈從文墓地下來,山腳下很多黃包車夫在閑坐等客人,還有賣小吃的商販,我忽然覺得眼前這些人很親切,仿佛他們就是沈從文先生筆下所寫的百姓人物;旁邊有一家專賣沈從文作品的書店(店名沒留意),就在沱江邊,我覺得很好,裡面主要賣些沈從文文選、文集,還有些紀念品,在店裡面買的明信片可以選一張,蓋上店裡的特制的印章後,幫你寄到全國的任何一個地方。如果濃濃的沈從文情結還沒紓緩,可以在書店裡挑一本書瀏覽一兩篇章做個小憩,我則買了一版明信片,選了一張,寫上我的心語,寄給我的妻子。當時我賣關子,在她沒有收到之前,我並沒告訴她是什麼東西


(鳳凰)


精選遊記: 鳳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