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天的目的地是位於黔東南的鎮遠,從貴陽坐火車過去大約4~5小時,一路上看看大山,聊聊天也就到了,貴州多的是山,而且植被保護的也不錯,視野中是滿眼的郁郁蔥蔥,感覺這回是真正的養了眼。有時候會看見高山之上豎著一個個的鐵塔或鐵架,也不知是輸電線還是通訊線路,想想國家這麼大,政府也要照顧的面面俱到,還是蠻偉大的。另外一路上感覺較好的是貴州的公路,一條條平平整整的在大山中蜿蜒,跟原來想像中的大不相同。中午大概12點多,到了鎮遠,一個以前不但沒有來過,並且也沒有聽過的小鎮。當然到了晚上就知道鎮遠其實原來是黔東南州的州府所在地,現在的州府是凱裡。下車後找了人住到了當地的稅務局招待所,招待所並不大,地理環境卻不錯,臨水而建。安頓後就一起出了門,5個人塞滿了一輛小出租車,直奔鎮遠名勝――青龍洞而去。到青龍洞先要過一條橋,橋的名字已經記不得了,河的名字卻一直沒忘,叫“舞陽河”,其實“舞”字之前應還有三點水,否則便不足以體現出它是一條如此美麗的河,河水碧綠,雖不是清澈見底,卻也讓人覺得干干淨淨,河邊有老翁垂釣,自然亦有孩童戲水。橋中有一個廳,廳中坐滿了乘涼吹風的人,一個個悠悠閑閑的,說著話,下著棋,臉上掛著滿足的微笑,渾然不會理會身邊走過的人。看著眼前這一幕,想到現在不斷有人從大山中走出,希望融入現代社會的文明,而享受著現代社會文明的我們,卻一直在尋找夢中的香格裡拉,矛盾中透露著一絲絲的悲哀……青龍洞從山下一直往上,一層層地建到半山腰,游玩的人並不多,管理的人更少,千百年來它從不急於要表白什麼,只是靜靜的在那裡存在,和舞陽河相依為伴。說實話,像我等學識膚淺之人,看這種東西並不會感到有什麼興趣,只是在累得喘氣之時,可以站在木制的露台上放眼四望那一片美麗的自然景色,感受那種天人和一的感覺,偶有山風吹過,便是滿耳的天籟之聲。
出了青龍洞,當地人告訴我們鎮遠還有一個游玩之處,名為鐵溪。貴州除了山多,便是水多,從鎮遠到黃果樹,水就從來沒有離開過我們。車開不多遠,就見一條小溪,漸粗漸細,溪水這回是真正的清澈透明,嘩嘩的流著。不斷地看到岸邊樹下游人如織,不過看上去多為本地人,有的明顯是全家出動,連桌子,飯鍋都搬了出來,看樣子是已經呆了一天了,吃完飯就是“搓麻將”,實在讓人佩服。到了鐵溪,發現人更多,水更大。我實在無法抵擋那“晶晶亮,透心涼”的感覺。三步並作兩步跨入水中,大呼“過癮”。急得我老婆在後邊大呼小叫,感緊又回頭把她接了下來,共同在水深處感受“中流砥柱”的感覺,然後又溯流而上,大逞英雄。不過,雖然溪不深,水卻很急,特別是打在石頭上後,就更是左衝右突,差點讓我小河溝裡翻車。和我同去的一個朋友把涼鞋放在貴陽的賓館中,結果害得他在岸上干著急,最後只能老老實實地坐在岸上臨時客串看廁所(因為岸上唯一的空位子就是廁所門口的那一個)。不知道彼時的他心裡在想些什麼……
回到賓館,貴州的朋友拿了泳褲去中流擊水,由於我只會狗刨,這回便輪到我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晚飯時,跑到餐廳外面的陽台上四處觀望,發現舞陽河還保留著渡口,一條小船來來往往,人並不多,處處透露著一股質樸的悠閑……
天愈發暗了下來,渡口上早已不見了人影,只剩下小船在那裡搖來晃去。視野中開始朦朧起來,紅色的夕陽,綠色的水,黛色的山,漸漸的構成了一幅畫,又像是一幅剪影,慢慢的定格在我的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