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定的酒店在漓江和桃花江的交彙處,距離商業區步行街很近,其實桂林真的是個很小的城市。步行街很漂亮,不是很寬,沿街是很多很小很精巧的店鋪。

迫不及待的去了網上推薦的那家崇善米粉,也是連鎖店。一份鹵味粉只要2.5元2兩,按照網上的攻略要了油炸的豆腐衣。
不過覺得這個粉不是很Q,反倒沒有在上海吃得好吃。聽當地人說,因為桂林的米不好吃,所以才會做米粉;
也聽當地的朋友說,可能我還是不適應這裡的湯汁,要多加上辣椒才好吃。
這裡的辣椒真的很辣,點了油炸的肉串豆腐串,沾滿了辣醬,吃了覺得簡直辣得胃痛。
火星人說我葉公好龍,難道我只愛改良版的桂林米粉?

下午跟了游船在桂林市內游漓江,主要是看這個像鼻山。天空有點蒙蒙細雨,很冷很冷,穿了羽絨服也沒辦法一直在頂層的甲板上站著。

小學的時候,課本上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課文,讓每個人印像深刻。
初到桂林,就發現這裡的山峰與我們所見的其他地區的山很不一樣,這裡的山峰不管高矮,都是很陡峭的。
每座山峰差不多都是獨立的,一副一山不容二峰的樣子。
之前在市區的一段漓江坐游船,看了像鼻山。
這次的漂流是筏子,從楊堤到興坪。形成大概3-4個小時。
因為是冬天,坐在四面透風的筏子上,還是很冷的;加上又是陰天,興奮之余也很考察耐寒力。

陰天看到的水不是那麼透明,坐在筏子上,還是可以看到江底的,漓江水還是很清澈的。

九馬畫山。說是可以看出有九匹馬,黑的白的都有。
其實漓江的故事,除了劉三姐,好像也沒有太多,所以漓江兩岸的這些山景點,全部都是像形的,山像什麼就取了什麼名字。

在江上釣魚的老翁,說現在很少有人這樣了,都是晚上用電網偷偷電魚。

這是二十元人民幣背面的風景。
坐的就是這樣的筏子,是很粗的PVC的管子,一種塑料。120元/筏,可坐4人。
筏工的電話是驢友的攻略上看到的,打了電話預約,在碼頭等我們。蘇師傅13878377322人比較實在,也雙較健談

筏工帶我們去吃的農家菜,半路上停靠在岸邊的一家飯館。價格不便宜。
黃燜土雞 70元/只,土鴨蛋炒番茄青椒 28元,山野某某菜 16元
不過那個雞不油,沒有皮下脂肪,看起來真的是土雞。
西街的繁華和熱鬧,與這個寧靜的山水小鎮形成強烈的對比。
尤其是入夜。

(1)
西街並不長,幾百米,漸漸容不下的熱鬧也蔓延到周圍的小巷。

(2)丁丁吧,門口是丁丁和白雪的畫像,小的時候常常看,在這裡看到好親切。

(3)每間酒吧每間餐館每間旅店就裝修的各具特色。

(4)賣玉米汁的小店,黃記玉米汁,在蘭州的時候也看到好多連鎖店。。。。。。
每家小店的牆壁上都貼滿了留言,
喜歡在陌生的地方看陌生人留下的字條,
各種心情,各種期待,各種夢想。。。。。
也會有人看到我的字條吧。。。。。

(5)很喜歡的一家旅館,裡面有各種主題的房間,NANA,也是我喜歡的一部日本漫畫。
可惜沒有預定,加上元旦價格飛漲,覺得300-400/晚住在那裡有點不值。
都說西街上的西式餐點味道要勝過中式餐點。
基本網上提到的幾家都去嘗了嘗,也喜歡不同店家的裝飾風格。所以每家都拍了照片。

(1)紅星特快。都說他家的早餐很不錯,物美價廉型的。
十點鐘去的,還是有不少人。這個套餐22元的,很適合老外的大胃。不過我也全吃了,省了午飯。

(2)22元的套餐之一,包含:
一杯冷的橙汁(當然不是鮮榨的);
一杯熱飲(咖啡/茶/牛奶,任選其一);
兩片烤土司,配黃油;
煎蛋+2片培根+烤西紅柿或土豆+烤香腸,(煎蛋竟然是2個蛋,吼吼)

(3)這家店叫旅行者,女老板看起來不起眼,英文很溜,還有個疑似混血的1歲多小女孩,眼睛很大,非常漂亮。
喜歡他們家的那面牆,上面的頭像都很有神采。他們是些什麼人呢?

(4)這是他們的招牌菜之一,牛肉土豆派,分量十足,兩個人作晚餐都夠了,確實如此。
厚厚的芝士下埋著牛肉和土豆泥,其實如果家裡有烤箱,完全可以自己做,味道還不錯。
老板說這道菜需要2小時呢。因為煮牛肉就需要1個多小時,還有把土豆煮熟打成泥,
在盤子裡,最下面是牛肉,然後是土豆泥,最上層鋪上chess,放到烤箱烤十幾分鐘就好。
聽著自己都想去做了。

(5)住過的山色的早餐,不過早餐的價格好像是住客15元,否則20元,但是比起紅星特快就沒什麼料了,煎蛋也沒有。
烤香蕉培根土司+咖啡=15元,培根三明治+牛奶=15元。香蕉餅2張=18元。
不過味道還不錯,這個也沒難度,自己也可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