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游日本之一

作者: 翁根松木

導讀2010年4月3日 星期六 晴經過近3個小時的飛行,下午終於抵達東京成田機場。到達成田機場的海關入境口的通道路很長,好在指示牌很清楚,且在幾百米的長走廊設計了自動行進道,減少行走疲勞。 由於國際恐怖活動升級,日本海關入關時要求所有人員都錄入指紋,日本本國人和拿長期簽證的外國人可以以自助形式通過指紋檢測過關。持短期簽證的外國人一律要在入境處官員查 ...

2010年4月3日 星期六 晴經過近3個小時的飛行,下午終於抵達東京成田機場。到達成田機場的海關入境口的通道路很長,好在指示牌很清楚,且在幾百米的長走廊設計了自動行進道,減少行走疲勞。

由於國際恐怖活動升級,日本海關入關時要求所有人員都錄入指紋,日本本國人和拿長期簽證的外國人可以以自助形式通過指紋檢測過關。持短期簽證的外國人一律要在入境處官員查證時,現場照相並錄制指紋,這麼做的結果造成入境等候時間大大延長。今天我們也在入境關口前等了將近一個小時才排到,我和太太交驗護照、邀請函,並在采集器上按指紋,順利通過。在通關時,我試著使用簡單的日語和入境處官員交流,她完全聽明白我的意思,很有成就感。

入關後就去行李廳取行李,然後出關。我的日本老朋友和夫人玲子已經在出口等待,他在此等了我們差不多兩個小時了!我和這個老朋友是中學同學,多年一直聯系。這次見面前有幾年未見,他已經是滿頭白發,我們都進入老人行列了!大家相見甚歡,合照留念。我們一起乘坐東京機場開往市中心的電車到東京火車站,再換地鐵去高円寺站,最後才打車回到他的家。沿途看見不少盛開的櫻花樹,據說今年因為天氣冷,所以櫻花花期推遲,這倒適合我們了。

朋友的家和他的母親家按照中國標准,是雙拼的別墅式住宅,中間是個連接兩套住宅的門廳,兩邊是獨立的兩套復式住宅。他的母親現在不在東京住,所以我們兩口子可以臨時使用這套住房。晚上,我們一起去家附近的中野區商業街上的日本居酒屋吃飯,我們一起喝了清酒,品嘗日本式小菜,大家都為重聚東京而高興。酒後我們沿著中野大街散步,這條街兩邊都是開滿櫻花的大樹,路邊的燈柱上也都懸掛著紅燈,據說此地正在舉行北野神社櫻花節。我們走到神社,那裡櫻樹林也正是鮮花盛開。在神社的通道兩邊擺著很多小吃攤,當地人在樹下鋪上塑料布,坐在那裡喝酒賞櫻。賞夜櫻是日本春天的一個重要內容。在神社的一塊巨大的牌子上,寫著贊助此次櫻花節的商戶和個人名字,這種民間活動資金來源主要是靠贊助。

2010年4月4日 星期日 晴

早上我在朋友家門口散步,看看周邊環境。這一片是典型的日本的中產階級生活區,民居多為2層小樓。由於土地昂貴,所以一般人家都沒有太大的院落和花園,一座座樓之間擠得很緊,街道也較狹窄。唯一的一個有大院子的住家是當地的“地主”家宅院,據說周圍很多人家的宅基地都是租借他家的,朋友家也不例外。二戰結束時,這個地主家也就是普通的有地的自耕農。1950年代後隨著日本高速發展,大和町地區迅速城市化。而這個普通農民家通過賣地、出租宅基地,由農民變成億萬富翁。日本城市化的過程,沒有造成農民失去土地後的赤貧化,農民共享經濟現代化的成果,對整個社會具有穩定劑的作用。

早上散步時,還看到日本家庭處理家庭垃圾的方式,在小巷口的牆上,有一個牌子,寫著每周收垃圾的計劃。普通生活垃圾每周扔兩次,住戶扔垃圾之前都會按照要求,將可以回收的紙張、塑料、金屬、飲料瓶罐單獨存放,會另有車來收集。生活垃圾和樹葉等生物質垃圾也不混和,分別裝袋。所有住戶的垃圾袋都是用專用塑料袋,袋口扎緊,統一放入巷口的一個掛在牆上的大尼龍網袋之中,垃圾車來後運走。今天還是當地收集廢舊電器等電子垃圾的日子,一輛小貨車一邊緩緩開著,一邊播放收集舊電器的通告,有需要處理電器的居民們就把自家的舊物拿到車上,據說還要繳一筆處理費。

午前我們去高円寺乘地鐵,沿途經過大和町小巷和早稻田大街,街上商店都是適合居民生活的小店,還有些居酒屋、小吃店等。周末,街上人並不多,顯得很安靜。

我們今天的目標是位於隅田川西岸的東京淺草寺。出淺草地鐵站就看見那個掛著大紅燈籠的雷門,兩邊是門神塑像。這兩天這裡也在舉行“淺草花祭”節慶活動,在雷門通向寺院大殿的仲見世街上擠滿人,兩邊出賣當地產品和紀念品的商鋪的小販大聲吆喝,好不熱鬧。這裡的特產是浮世繪、“人形燒”、木屐和人形玩偶。淺草寺正殿外部正在維修,大殿罩著圍帳,但仍然可以進殿燒香。殿中供奉的是一座不大的金菩薩像,相傳在推古天皇36年,有兩個漁民在隅田川捕魚,撈起了這座金觀音像,附近人家就集資修建了一座廟宇供奉,這就是淺草寺的起源。其後該寺屢遭火災被毀。到江戶初期,幕府大將軍德川家康重建淺草寺,使它變成一座大寺。寺西南角有一座五重塔,造型典雅,雕刻優美。寺東北有淺草神社,供奉那幾位在川中找到菩薩的漁民。在神社東有一個棚房,裡邊放著三個金碧輝煌的神輿,每年5月三社祭時,江戶居民會抬著這些神輿游街慶祝。在神輿前,我們看見神社祭司正在為一個日本家庭的新生嬰兒祝福,孩子衣服上別滿人們祝福的紅包。

從淺草寺出來我們本想去隅田川乘船賞櫻,但是河邊的櫻樹下擠滿人群,等著坐船的長隊排了幾百米,只好放棄乘船的計劃,改成逛銀座、新宿等商業街,因為有太太同行,這是他們感興趣的。在商業區我沒有啥興趣,感覺無論世界哪個地方的商業區,都是一個樣子。晚上在大和町的一個小蕎面館吃飯,純粹的日本民間口味,很好吃,很清淡。

2010年4月5日 星期一 陰雨

一早就有雨,和朋友一起到新宿附近的日比谷公園,這是一個市民散步的公園,園中有不少山茶樹,茶花盛開的時候,花朵很漂亮。我們走到日本天皇的皇宮御苑附近,然後沿著御苑的護城河散步,日本皇宮沒有北京紫禁城那種金色與紅色為主的威嚴,皇宮建築更多的使用綠色與白色,而且周圍的樹林很繁茂,在綠色掩映下的宮殿更有一種美感。由於御苑今天不對公眾開放,我們無法進宮苑內參觀,就在御河邊看新柳、賞櫻花,也很爽快。河上有些天鵝與水鳥游弋,在水面上掀起漣漪,傳達著春意。

中午我們在附近的一家飯店的14樓上的和式餐廳,吃日本套餐。這裡是附近公司商務交往的場所,價格稍貴,但是食品精致,服務周到。飯後我們去九段下街附近的靖國神社看看。

靖國神社是一個日本現代化歷史過程的產物,其中包含著日本歷史觀和對英雄的極度崇拜,由於在對二戰戰犯認同上與亞洲各國立場的差異,這裡一直比較敏感。但我覺得作為一個頭腦清晰、有自己判斷力的現代人,這裡不是不可踏及的禁地,進去看看也無壞處。這兩天靖國神社也是櫻花祭,鳥居外神道兩邊櫻花樹下擺著食肆,傍晚下班後就會有很多人來此聚會。從鳥居下的神道一直進去,神社正殿很樸素,我們沒有進殿,而是到旁邊的一座現代博物館建築參觀。在這裡可對日本一部分極右勢力關於日本現代歷史的解釋有所了解。參觀之後,感覺日本和德國在反思二戰方面的不同,這也是東西方文化的一個重要差異,其實不願承認歷史上的錯誤,又何止是日本人,我們至今在清算文革及以前歷史錯誤上,不是仍然很勉強,甚至仍有人想搞政治復辟嗎。在靖國神社旁的樹林之中,還有幾個有意思的紀念碑,分別紀念在戰爭之中犧牲的戰馬、警犬和信鴿。

2010年4月6日 星期二 晴

一早朋友就去高円寺租車。他是個老司機,年輕時酷愛飆車,曾經先後擁有過幾輛汽車和摩托車。但近年退休在家,車開的也不多,所以把自己的車處理了,外出使用公共交通,或者租車。在日本租車出行是個很方便、很合適的出行手段。在租車公司辦理會員卡後,需要車的時候隨時可以去公司任何營業點提車。可以按天包車或者按小時使用,一天的價格依車型不同而不同,平均大約4000-6000日元/天,約折合人民幣300-440元/天。保險在租車費內,油費、過路費自付。這種出行方式特別適合不需經常開車的家庭,無需自己保養維護車,也無需每年支付自家車的大量費用。租車公司的車多為新車,車況很好,且配有新版的GPS,使用起來比自家車還方便。

開回車之後,7:30我們就上車出城。他對東京的小巷大街很熟悉,為了躲開早高峰,我們選擇中野區的小巷行走。日本的巷子很窄,且會有行人突然出現,因此得特別小心,但他以其嫻熟的技術與良好的安全意識,順利的穿過無數小巷,到達高速口上路。在這些街區之中行走,也讓我對日本中產階級的住房水平有個基本印像。

上高速之後,我們向西南方向的神奈川縣行駛,路上風光很美,特別是快到箱根時,在群山背後浮現出日本人心中的神山--富士山,盡管有些雲霧繚繞,看不大清楚,但仍舊感受到富士山那種特殊的美感。在高速路旁的一個叫“談和阪”的休息站,我們停下享受了一頓典型的日式自助早餐。在這裡我們還看到路邊的說明牌向過客介紹一項很有意思的環保技術,說明牌子稱這裡行人進出的路面都是一種特殊的環保磚和水泥鋪就,可以很有效的回收落雨,保持路面始終清爽。

我們上富士山之前,先到山下一個火山湖--河口湖附近。坐在湖畔的櫻樹下,欣賞湖光山色,如果沒有雲,從這裡可以清晰的看到富士山和她美麗的倒影。但今天看著美麗的湖邊風光,欣賞衝浪人掠過的健美形像,聽聽岸邊草地上的大雁的高亢鳴聲,想像在雲霧之下的富士山,也感到非常愜意。

離開河口湖,返回富士吉田方向,從這裡可以沿著公路上富士山。日本人把富士山登山的路平均分成十個等分,每份稱為“一合目”,開車可以到達大約5合目地方,約2050米,剩下的還有1200米的攀登路程,就沒有行車道路,需要登山者自行攀爬。富士山是個休眠火山,上一次爆發已經是200年前的事。1500米以下山區植被很茂盛,但過了四合目位置,就已沒有什麼大樹,為高山草甸地區。而到五合目附近1800米以上,完全沒有太多的植物,到處都是火山爆發後的黑紅色岩粉。

我們很幸運,到五合目位置停車後,終於目睹了富士山頂雪峰雄姿。錐形的雪峰挺立在我們的眼前時,感到一種超自然的威懾力。富士山是偶爾露真容,很快又被飄過來的雲掩蓋。在五合目還有一座小御岳神社,神社不大,供奉著日本的生殖神。在山頂位置上自然不同凡響,在這裡祈禱的日本人很多。

在山頂咖啡館喝了杯熱咖啡,我們開車下山。在通向箱根的山路上,有個叫“御殿場”的休息點,這裡可以遠眺富士山,小咖啡館旁邊還有一座荷蘭風味的風車,很有意思。在這裡我們碰見一批來自德國的退休者旅行團,這是一群酷愛合唱藝術的老人。他們在眺望台看了一會兒山景,就排起合唱隊隊列,在指揮的帶領下,放聲高歌。他們唱的第一首歌是德語的教堂贊美詩,渾厚有力的多聲部男聲合唱,讓人難以相信這是有退休者組成的業余合唱隊。接著又唱了一首在日本人人皆知的民歌,雖然他們不知道准確意思,但憑著注音能夠准確的拿捏日語的音調,可見功力之深。

離開御殿場,我們繼續沿著山路去箱根,在途中我們參觀了一處“玻璃之森”博物館。跨過一座上面支著天棚的橋,天棚上鑲滿捷克出產水晶石珠子,在陽光下閃閃發光。博物館中收集著從中世紀到現代的大量玻璃工藝品,據說主要來自意大利的威尼斯。我在威尼斯參觀過這種玻璃工藝品制作作坊,曾為其精美藝術和昂貴的價格而驚嘆,今天看到這裡竟然收集如此之多的傳世精品,可見博物館的擁有者之藝術鑒賞力和富可敵國的財力。這裡不僅是藝術品殿堂,也是建築精品,是一座原汁原味的典型的歐洲城堡式。到此地讓人有時空錯位的感覺,仿佛到了中歐某個山谷之中的感覺。

從玻璃之森博物館啟程,沒多遠就到達我們今天的下榻賓館--箱根小湧泉飯店。飯店建在山谷之中,對面是山,樓前是樹林和花園,風景絕佳。德地特意給我們預定了日本式臥室,讓我們體會傳統和式房間的味道。房間裡鋪著榻榻米,據說可以睡四個人,推窗就可以看見花園美景。吃飯之前,我們特意去室外溫泉池泡溫泉,享受在溫暖的熱礦泉水中泡湯,欣賞松林環繞,流水潺潺的周圍美景的快意。晚上,在賓館日式餐廳“紅葉廳”,吃標准的日本正餐,一道道精美飲食,穿著和服的小姐的精心服務,都給我們留下深刻印像。


精選遊記: 東京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