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朋友游日本之四

作者: 翁根松木

導讀2010年4月12日 星期一 陰雨 從昨晚開始京都就一直下雨。早九點半,我們冒雨開車去京都東北洛北山區的大原三千院。三千院是天台宗三門跡寺院之一,據傳最初由日本名僧最澄所建。出城不久就開始在山區行走,春雨之中的山區風光很美。遠處山脈如水墨畫,雲霧掩罩的山,如同戴著面紗的美女。那粉色彩雲般的櫻樹,就如同美女臉上的緋紅。傳統的日本農舍,盛開的油菜花 ...

2010年4月12日 星期一 陰雨

從昨晚開始京都就一直下雨。早九點半,我們冒雨開車去京都東北洛北山區的大原三千院。三千院是天台宗三門跡寺院之一,據傳最初由日本名僧最澄所建。出城不久就開始在山區行走,春雨之中的山區風光很美。遠處山脈如水墨畫,雲霧掩罩的山,如同戴著面紗的美女。那粉色彩雲般的櫻樹,就如同美女臉上的緋紅。傳統的日本農舍,盛開的油菜花,與周圍山水,形成一幅美麗的畫卷。

在大原三千院的停車場停好車,我們沿著上山的小路上山。小路依山傍水,彎彎曲曲通向三千院。路旁是從一條山上流下的小溪,溪邊植物茂盛。進入三千院,換鞋進入其典雅的殿堂,立刻被日本禪宗的注重內心修養,清靜無為的室內和庭院設計所吸引。三千院遼闊的寺院內古樹參天,青苔遍地,溪水潺潺,自然景致令人賞心悅目。坐落在古杉環抱中的往生極樂院彩繪天井壁畫,殿內安放著阿彌陀如來像以及觀音菩薩和勢至菩薩像,茅草屋頂的正殿古樸素雅,被列為日本國家的重要保護文物。

在殿堂的廊下,靜觀寺裡的花園“聚碧園”,這裡和昨天看到的京都御所、仁和寺的園林不同,不大的園林中,似乎孕育著造園人對於宇宙、自然的見解,在這裡靜思有助於到達“禪定”的境界。

在三千院游覽後,開車進城去金閣寺。金閣寺是世界文化遺產,正式名為鹿苑寺。它建於1379年,原為足利義滿將軍的山莊,後改為禪寺,因為建築物外面包有金箔,故名金閣寺。金閣為3層樓閣,第一層為法水院;第二層為潮音洞,供奉著觀音;第三層是正方形的佛堂,供奉著三尊彌陀佛。閣前是以鏡湖池為中心的庭園,身影華麗的金閣倒映在鏡湖池中的景觀是京都的代表性景觀。我們到達的時候,下著大雨,也無法細細品味,匆匆照個相片留作紀念就離開了。

原計劃下午去嵐山觀光,大雨迫使我們中斷行程,只好先回酒店休息。晚上在商業街上的高島屋百貨公司的四樓的一家日本烤肉餐廳吃飯,味道很不錯。吃完烤肉,我們又去附近一家甜品店吃甜品,然後沿著一個與京都四條大街平行的沿著河的小巷散步。這條小巷是京都的酒吧、料亭街,夜幕之中一個個小店挑出各色燈籠,櫥窗之中陳列著精美的料理模型,吸引過客,在這裡也可了解日本人的夜生活。

2010年4月13日 星期二 晴

為彌補昨天因為天氣減少的行程,我們今天馬不停蹄的跑了很多京都景點,晚上趕到奈良下榻。

早餐之後,開車直奔京都平安神宮。這個宮位於京都左京區,建於1895年,總面積為3.3萬平方米,是祭祀桓武天皇及孝明天皇的神宮。平安神宮仿平安朝皇宮正廳朝堂院而建,建築宏偉,為明治時代庭園建築代表。我們停車後,經過紅色鳥居到正門應門,這是座兩層建築,碧瓦丹柱,兩端屋脊有金色魚尾形裝飾。門內,有龍尾壇。穿過廣闊的庭院,正面有太極殿,殿東為蒼龍樓,殿西為白虎樓。殿後為東西本殿,供奉桓武、孝明兩天皇。這些建築和別處的神社建築有不同,紅色廊柱、青藍色瓦,屹立在寬闊的庭院中,顯得很壯觀、大氣。

從平安神宮離開,我們去日本佛教臨濟宗南禪寺派總寺院的南禪寺,這裡原為天皇離宮,1291年改稱南禪寺。縱觀全寺,面積廣闊,樹林茂密。寺院的門十分壯觀,用粗大的本色原木做成的木柱透著歲月的滄桑。寺內有許多國寶級文物,如著名畫家狩獵探幽作的門畫和飲水虎壁畫。寺院東邊有一條空中高架疏水道,紅磚造就,又稱為水路閣,是明治時代的建築,至今已有150年歷史,現在水路閣被列為國家重要文化財。南禪寺還有一個日本式庭院--枯山水庭園,依山而建的小花園,巧妙的利用地形,聚水成湖,湖上小小石橋。靠山處有小泉,涓涓溪流流入小湖中。正是萬物復蘇的春季,這裡茂密的植被,不僅有層次豐富的綠色,還有淡紅、淺黃色,形成絢麗的春色。


精選遊記: 大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