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情況稍好,不用像前幾天那樣暴走,但是毒辣的太陽還是曬得人夠嗆,用已經筋疲力竭的雙腿強拖著身體在世博園裡探路,呵呵,個中滋味是人生一次難忘的經歷。今天終於不小範圍裡活動了,去了周邊的幾個館,比如中國民企管、中國信息通信館,然後就是終於去了城市最佳實踐區,3天來第一次邁出了E區,心情是哪個激動啊。城市最佳實踐區有很多看的東西,這裡參觀的人真的是像電視新聞說的還不如工作人員多,以至於走到每處看到的都是掛媒體牌的人。這裡區域裡展示了很多未來的環保型高科技型生活,其實生活要是真的把這些技術都運用上那肯定是超級的有滋有味,不過得不到的東西還是就靠暢想一下滿足自己吧。這裡有馬德裡的空氣樹,一個大型的黑色罩子,可以阻擋住陽光,讓罩子中的溫度降低8度,是避暑遮陽的好地方。德國的漢堡之家很不錯,造了一間被動房,說是封閉的房子靠吸取地能、太陽能和房屋內的能量,通過一系列能量轉換達到恆溫,真的很神奇,中午30多度的時候到那個房子裡就像開了空調一樣暖和。而且房子造得很有個性,就是混凝土的表面,沒有進行任何塗料裝飾,像個房屋半成品,以至於好幾個老年參觀者總是圍著工作人員問,你們的房子還沒有完工吧,呵呵。看來,國人的思想還沒解放到接受環保型房屋的地步。房子的材料倒是不復雜,就是混凝土和發泡塑料,不過隔熱處理上花了很多心思,還從德國進口了充了惰性氣體氪的雙層玻璃。很喜歡這個房子,因為置身其中有種很輕松很自然的感覺。這個時候想想我們費那麼大勁裝修干嘛呢,弄得很人為,少了與大自然的親近感,我不禁想,這輩子我還有沒有可能住上這樣的房子。
實踐區裡倫敦案例館、法國的連個案例館都是房屋低碳的典範,各顯神通地利用了風能、太陽能,而在降溫上有的用植物牆與水幕,有的用竹排外牆。低碳這個東西我原本以為就是個環保理念,廢物利用,不亂扔垃圾就算低碳,不過看了這些案例館後開始鄙視自己的狹隘,如果真能實現在低碳的房屋中生活,那生活還不美死了。
今天還有一個比較值得的館是中國民企聯合館,一進門就是多家民企的八卦陣型,每個太極人像都是用各家公司的名片做成的,比較有創意。而最精彩的是球形矩陣的表演,一個個白色小球根據光影的變換從天而降,隨著震撼的音樂排成不同的矩陣型,真是開眼界,這場表演看下來頓時覺得中國的民企很上檔次,這就是民企館成功的地方。
再有一個印像深刻的東西就是這幾天都在各個場館裡看各種各樣的多媒體放映,有360度環繞的,有全六面體的,有梯形三面體的,第一次看什麼都震撼,看到現在,誰家的屏幕有特色,誰家播放的東西有意思成了重點。今天在中國通信館內看了一場動漫,感覺不錯。用動漫的形式說了信息傳遞發展的過程,從中表現了很多中國古代傳遞信息的方式,動漫人物做得既中國元素又很現代,而且把很多抽像的東西表達得很好。想到前天震旦館裡也放了一場動漫,一場台灣式的中國傳統人物動漫,也很有吸引力。難怪動漫產業是現在各地政府力推的項目,佩服,說不定哪天我們的生活就完全離不開動漫了。
民企館裡的秋展區,牆被設置成了車道,粘滿了各種各樣的汽車模型。
強烈推薦的球形矩陣,去了世博不看這個表演要後悔的
中國信息通信館參觀的時候會發一個信息終端機,一邊看電影,終端機一邊會同步交互信息
看這段動漫的時候形式很歐化,大家是席地而坐的,這段動漫是個引子,看好以後要坐到劇場裡繼續看。
這些是不久的未來會使用的手機 都是超薄貨
意大利的博羅文尼亞館內可以騎模擬城市狀況的自行車,還可以通過藍牙下載一部電子雜志
那裡還是蘭博基尼的故鄉
巴塞羅那案例館用一個沒有蓋子的正方體營造出了一個球面液晶顯示屏的效果

同樣是液晶顯示屏,香港案例館裡用很多塊碑型顯示屏前後錯落有致地拼成了不同的畫面

環保部分,阿爾塞斯館用頂部的太陽能發電構成左側的水幕為房子降溫,右邊各種各樣的植物覆蓋在房屋表面也起到冬暖夏涼的作用

倫敦零碳館裡的藝術品,神奇吧,你能看出都用了哪些廢棄品做的

用鋼管做的椅子和廢酒瓶做的吊頂


外面的拿圈不是餅干,是有機餅干做的盤子,能吃的

這一層層的是萬科館的外牆,用麥秸稈壓成的板材,真是牛,看來不久後人們又要回到祖先住茅草屋的時代,果然世間萬物輪回往復啊。
